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胡同游做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出现在北京众多的胡同里已有多年的历史。所谓胡同游就是通过人力三轮车拉游客逛胡同,体会胡同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胡同游热的盛行,在北京提供胡同游的公司也从几年前的一两家发展到现在的十几家,车夫们也不再只是当年的老北京人而增加了大量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导刊》2006,(4):48-49
胡同游做为一种新兴的旅游方式出现在北京众多的胡同里已有多年的历史.所谓胡同游就是通过人力三轮车拉游客逛胡同,体会胡同文化.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胡同游热的盛行,在北京提供胡同游的公司也从几年前的一两家发展到现在的十几家,车夫们也不再只是当年的老北京人而增加了大量的来自全国各地的打工仔.  相似文献   

3.
王瀛 《当代老年》2010,(8):26-27
花鸟鱼虫是老北京胡同里的居民最喜欢养的玩意儿,已经成为老北京胡同文化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养鸟更为突出。说起养鸟,家住北京东城区老胡同里67岁的战大爷总有说不完的话题,道不尽的乐趣,讲不完的故事。  相似文献   

4.
胡同里的四合院是北京特有的民居形式。如果你住惯了高楼大厦,看腻了宽阔街道,那就请到北京的胡同里来看看,来感受一下这儿的“胡同文化”和“四合院文化”吧。  相似文献   

5.
周大伟 《中外书摘》2008,(11):30-31
前不久,经历了此起彼伏的对拆除北京旧胡同现象的口诛笔伐,无论是官方还是民间,似乎不约而同地恢复了镇静。北京旧胡同开始变成了一件人人爱怜的“皇帝的新衣”,人们似乎不再轻言拆除胡同的种种理南。坚持不同观点的人们开始担心,稍有出言不慎,就容易背负上忽视和遗弃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责。  相似文献   

6.
印象中钱粮胡同是北京很有名的一条胡同,挨着三联生活书店,去到人艺小剧场看话剧也很方便。不知是否出于此种考虑,今年夏天,四位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艺术工作者,在胡同深处开了一家近乎袖珍型的“驯鹿餐厅”,经营的还是颇正宗的法式西餐,而开店的目的竟不约而同,在各自形而上的工作之外,寻求一种“身体力行”的生活乐趣。  相似文献   

7.
胡同,也称“里弄”或“巷”,是指城镇或乡村主要街道之间的、比较小的巷道。胡同,是老北京的一大特色著名的胡同有东交民巷、什刹海胡同等。一般都认为,胡同的称呼是从蒙语水井一词的发音演变而来的因为从元大都的实际看,胡同与井的关系更密切一些。  相似文献   

8.
小玉  蓝波 《女性大世界》2004,(12):154-155
老北京的胡同大宅院,一向是文人墨客艺术家们偏爱的地方,那里往往沉积着历史的印记。 老北京的皇家故事,以及皇家御宴的美味与养生功效,更是老百姓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内容之一。  相似文献   

9.
有百年历史的雕花卧龙塌,长辈才能坐的太师椅,木架上铜质的脸盆……来自美国华盛顿的罗尼·莱斯一踏进北京什刹海南官房胡同39号,就被这座四合院的魅力深深吸引。“住在这里的人真幸运,时刻跟历史同在。我也非常想住这儿,特别是那张有百年历史的大床。”他笑着说。  相似文献   

10.
“啃老”,已成为北京一个见怪不怪的世相。 某日去市中心的一条胡同办事,见一些无所事事的年轻人在胡同里闲逛。居委会大妈说:“这胡同里没工作‘啃老’的人多着呢!有的毕业后好几年都没找到工作,有的是下岗失业了。”  相似文献   

11.
北京老胡同     
<正>若是有人带你走过京城的小巷,可别以为那几条窄巷子,就是著名的老北京胡同了。其实老北京胡同可不是几条巷子的概念,那可是青灰砖墙铺就的围绕在紫禁城红墙周围的几千条巷子。虽然这些巷子早已不存在了,还能得以证明它曾经存在过的几个城门楼子,依旧孤零零地相互瞩望,而北京胡同以其过往的影子,徘徊在这座古老城市的记忆里不曾褪色。这些胡同可以说是北京人的根,也是任何现代化建筑都无法替代的。如果说还有什么是北京人为之缠绕不去的怀念,那就是北京胡同。北京胡同其实就是民俗文化里的民居。民居在中国  相似文献   

12.
经过三年多的修缮,有570年历史的鲜鱼口胡同以“鲜鱼口老宇号美食街”的身份开街了。便宜坊烤鸭店、天兴居炒肝等很多老字号都在这条美食街上重新开业。新鲜鱼口用老北京的好滋味唤起人们心中抹不去的北京记忆。  相似文献   

13.
我生命中的北京,由纵横交错的胡同织成.那些细细弯弯的胡同如同纤巧的神经,贯通着京城文化的底蕴.浓浓树荫下延绵的灰墙,是通向心灵的小巢.我常穿着拖鞋踱到胡同口的小铺买切面,倚着刻满岁月纹路的木门儿与街坊聊天.胡同尽头的小街窄窄的,通着一趟慢悠悠的公交车.  相似文献   

14.
在北京现代化的城市中心,你还能找到由胡同和四合院组成的低矮的旧城区。对于胡同居民们来说,胡同的意义不仅仅是这些单层建筑群体本身的庄严美感,还在于邻里之间早就建立起来的那种社会关系。从胡同到高楼是一个旨在记录北京正在消失的胡同的项目。这里刊登的图片,是从胡同到高楼项目正在建立的影像档案的一部份,图片都是由胡同里的居民和该项目的支持者拍摄的。  相似文献   

15.
宜琳 《当代老年》2007,(12):13-14
一辆自行车让他爱上了北京的胡同 李正荣今年65岁,出生在北京东城的琉璃寺,是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父亲1946年去了台湾,留下母亲、姐姐和李正荣相依为命。  相似文献   

16.
北京的胡同大多数形成于元朝,历史悠久。胡同的走向多为正东正西,大胡同之间还开有南北走 向的小胡同,胡同的宽度在六步之内,大于六步的称为大街。胡同内的建筑几乎都是四合院。是 由东西南北四座房屋对称构成的院落。老北京人说:“有名胡同三千六,无名胡同似牛毛。”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雅、俗之辩是一个老话题.新武侠小说的出现与流行又使人们重新瞩目这一话题.但在以往的论辩中似乎极少将其看成是一个。历史问题”——即从中国文学发展史的角度来考察.更未能从传统文化运作方式的角度来考察。事实上.文学的雅与俗是历史的.更是文化的,只有明确了文学雅、俗之分的历史过程与文化机制,才能更清楚地定义雅、俗文学。  相似文献   

18.
中医熏蒸有着悠久的历史,是中国传统医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北京慈孝康生物工程科技有限公司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研发了一套独特的理疗项目,有效地帮助人们维护健康.提高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9.
通俗一点讲,罗马所谓的“大路”都是北京胡同级别的。罗马的路如此之窄小,却不失情调。  相似文献   

20.
探寻老北京颇具创意的庭院,我们可以发现胡同生活的一个新的侧面。这种生活具有当代时尚所蕴含的既时髦又传统的元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