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正确认识目前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存在的问题,深入思考相应的对策对于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推进高职院校的心理素质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为研究蒙族地区高职生心理健康状况,以便于有针对性地开展本地区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本区高职院校蒙汉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由于受到社会风气以及教学质量等因素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学生心理健康有着显著问题,这对高职院校从业人员的素质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因此在实际的教学工作中,教师不仅需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还需要充分挖掘学生的闪光点。积极心理学的研究结果显示,提倡心理学要重视研究人们内心的积极力量,因此高职院校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投入更多积极心理学的教育理念,进而培养出心理素质良好的高职毕业生。  相似文献   

3.
廖凌燕 《职业时空》2008,4(8):90-90
作为培养高层次、高技能的操作型和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不仅要强化基础、拓宽专业、提高技能,而且要注重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其中心理健康是关系人才质量的重要问题。然而,目前社会上所存在的对职业技术教育的偏见,家长、学生对职业教育的不认同,高职教育的地位不高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高职院校学生的培养工作。高职学生也对自己所受教育的特点与目的普遍模糊,有的学生对上高职有自卑心理,这给学习和培养工作造成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加强对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尤其是心理素质教育,就显得特别重要。  相似文献   

4.
欧阳叶  刘建军 《职业》2011,(30):124-124
高职院校学生往往是带着无可奈何的心情就读高职院校的,大多数都有一种挫折感、失败感、自卑感。针对这一特殊群体,如何改善他们的情绪,提升他们的心理素质,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课程教育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5.
加强对学生职业素质的教育和培养,是高职院校教育的核心内容。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现状和职业素质构成体系的分析,提出了打造培育载体、建立"偶像"库、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追求素质教育时代背景下,开展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工作对提高学生培养质量,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及职业素养教育等方面起着积极作用。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度强调重视实践操作,忽视了综合素质的培养,降低了高职院校学生教育质量。本文采用问卷调查法、访谈法,从健全培训机制、完善激励机制、严格监督机制三个方面进行机制构建,并从高职院校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起点、关键、基础、保障及归宿等方面加以经验总结,以期对高职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学生阶段是独立人格形成及心理健康培养的关键期,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关注学生心理问题和困惑应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在培养目标、教育模式、生源构成等方面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更加刻不容缓。高职院校应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分析学生的心理现状,采用符合高职院校特色的对策,将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及良好心理素质的全面型人才,促进学生人格以及高职院校教育体系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即某种生产所需的职业或受过教育的劳动力专业素质的教育,这些素质都是体现了工人对工作的全面认识和专业的适应能力,也就是职业兴趣、职业知识、职业技术、专业能力、职业道德等。加强对专业学生的职业教育培养,整体有效提高学生素质与工作应用能力是高职院校的共同期待。结合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创新创业育人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探讨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现状,提出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对策。  相似文献   

9.
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落实到“育人”上来,实现育心与育德相结合,是高职院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心理育人工作的开展需要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有针对性的制定心理育人体系,切实提升心理育人的实效性。以“三全育人”理念为核心,统筹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凝聚心理健康教育力量,构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心理育人体系,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塑造健全人格,培养良好个性。文章首先对“三全育人”视域下心理育人工作的必要性进行阐述,然后分析高职院校心理育人工作存在的问题,最后论述高职院校在“三全育人”视域下开展心理育人的策略。为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优良品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靳晓霞 《职业》2022,(1):94-96
高职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教育部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切实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素质既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也是社会和国家的必然要求.如何在联合培养模式下对医学类高职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需要高职院校和合作单位共同探索和思考.本文从联合培养模式下医学类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1.
刘伊  郭琳 《现代妇女》2014,(12):136-136
与高职院校普遍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相比,职业素质的培养却略显薄弱。高等职业院校的主任务是为我国培养一批又一批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素质”是排在第一位的。因此,必须加强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构建“课程教学驱动一行为养成训练一企业顶岗实习一素质评价激励”的职业素质培养模式,才能培养出受企业和社会欢迎的高技能人才。  相似文献   

12.
陈锐 《职业》2015,(2):36-37
随着技工院校招生人数的逐年攀升、社会节奏的日益加快,技工院校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影响了学生的发展和进步。因此,技工院校在强调学生重专业技能的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和综合素质。在这一过程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改革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薛小明 《职业》2011,(14):180-181
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职业心理现状进行调查研究,有助于高职院校在心理健康教育、职业能力培养等方面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进而提升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智荣  熊淑萍 《职业时空》2008,4(10):105-105
心理健康是学生接受教育和吸收科学文化知识的前提,是其求学阶段正常学习、交往、生活、发展的基本保证。高职学生正处于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其适应社会、提升自我价值、处理好人际关系、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础条件。我们对江西部分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进行了大型问卷调查,并召开专题访谈多次,深入研究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成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5.
唐忍雪 《职业》2007,(12):39-40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今后人才心理素质的优劣将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16.
心理健康是指具有正常的智力、积极的情绪、适度的情感、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人格品质、坚强的意志和成熟的心理行为等。心理健康与一个人的成就、贡献、成才关系重大。心理健康是大学生成才的基础。今后人才心理素质的优劣将成为评价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指标。因此,高职院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优化学生心理素质,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  相似文献   

17.
《职业》2011,(24):15-15
近日,经专家评审,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秦爱君老师主持的课题“开展班级心理辅导促进高职学生良好心理素质养成”、王海燕老师主持的课题“高职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职业道德教育研究”被确定为中国职教学会德育工作委员会2011年度研究项目。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高职院校大学生因心理疾病、精神障碍等原因不惜伤害自己和他人的案例时有发生,已经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加强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良好心理素质的培养,对新生进行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积极有效地进行早期心理危机干预,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和健全的人格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设,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深层促进作用的是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心理健康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心理形成良好的思想价值观念,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文章首先分析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现状,其次概述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必要性,最后提出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开展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实现的途径,以便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在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突出的作用,为提升高职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质量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内涵及其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素养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当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不高的现状主要是由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低效造成的。这就需要对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进行系统变革,主要是通过界定职业素养的内涵并建构理论模型,在此基础上为高职院校破解职业素养教育低效的难题提供有效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