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班级中"同伴"关系属于人际交往的范畴,是学生在生活中除亲子关系之外的又一重要的社会关系.实践证明,学生在班级集体中的相互学习,有利于进一步促进每个人个性的全面发展,作为班主任认真研究学生的"同伴"关系对班级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
何永亮 《经营管理者》2013,(27):278-278
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人际交往是其大学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促进学业的进步,是他们正常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证。不良的人际关系会使大学生的情绪波动,产生心理失衡,甚至产生心理疾病。面对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和日益强大的社会心理压力,当代大学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出现的不愿交往、不善交往和以自我为中心等现象,影响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影响了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本文通过对在校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和沟通中存在的人际关系障碍进行分析,找出原因,进而提出相应对策,阐述了大学生如何保持和提高良好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对形成一种团结互助、朝气蓬勃的人际交往环境,对大学生形成和发展健康的个性品质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3.
在持续的雾霾天气里,人们都向往绿色、清新的生活.在现代社会中,"绿色交往"更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体现道德行为规范的新型人际交往关系.在美学意义上,绿色意味着蓬勃的生机、旺盛的活力与绵延的生命,意味着理解、宽容、善意、友爱、和平与美好."绿色交往"就是摒弃了庸俗化、功利化的交往观,杜绝了铺张浪费、腐化堕落的利益关系,富有生机与活力、可持续的人际交往,是一种相互理解、相互尊重、和谐友爱、互相促进、整体动态和谐的人际关系.领导干部只有学会"绿色交往",不断提高交往能力和交际质量,才能使自己的生活环境健康纯洁,使自己的工作氛围清正和谐.  相似文献   

4.
随着幼儿社会性发展日益受到各国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者的高度重视,幼儿同伴交往的类型、特点、影响因素及其它对幼儿良好品德形成、积极个性培养、心理健康的促进以及智力发展等方面所起的作用等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的研究。过去主要运用于青少年以上被试的一种社会测量法一一同伴提名法,正逐步被应用于幼儿同伴交往研究之中,成为研究幼儿同伴交往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的人际交往关系着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发展。因一些主客观的原因使大学生产生中心、孤僻、自卑、自负交往心理障碍,要通过认识交往的重要性、提高交往技巧和开展心理咨询等方法帮助其处理人际交往的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6.
刘孝云 《科学咨询》2010,(14):48-48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学习交往过程中习得且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或情绪反应方式;其中包括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多种内容。搞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巩固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成果.对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起着重要的激励和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7.
同伴关系是儿童社会性发展研究的重要主题,近年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本文拟就儿童同伴关系研究的相关成果,即研究方法、基本内容作一综述,指出研究的不足,供进一步研究作参考.  相似文献   

8.
所谓"单亲家庭学生",是指生活在不完整家庭之中的学生.在现在,由于人们对传统的家庭观念,道德伦理、婚姻观念以及家庭教育的观念口益发生变化,夫妻因各种原因离异的情况越来越多.家庭功能的不健全,父爱或母爱的缺乏给单亲家庭学生带来了严重的心理障碍.我从教的十几年的教育生涯中,因单亲家庭原因对学生造成的不利影响主要体现在心理方面. 单亲家庭学生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自卑心理.有了这种心理的学生总是对自己评价过低,从而产生一种自卑感的情绪体验.二是逆反心理.拥有这种心理的人,会对对方的言行不加分析地反抗和抵制,使双方关系紧张,交往难以健康发展,主体个性心理表现为反叛心理.三是封闭心理.这类学生总是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和欲望掩盖起来,过分自我克制,使交往无法深入.四是孤僻心理.拥有这种心理的生,行为怪僻,偏执,为人孤独,不愿意与人交往,几乎没有知心朋友和人际往来.除了以上几种主要心理特征以外,还表现出一些怀旧心理,自恋心理,自傲心理,支配心理等等.  相似文献   

9.
班级精神文化是班级全体成员在长期的学习交往过程中习得且共同拥有的思想观念、心理倾向或情绪反应方式;其中包括价值取向、行为规范、伦理道德、审美情趣等多种内容.搞好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有利于巩固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建设的成果.对促进学生和谐健康地发展起着重要的激励和感染作用.  相似文献   

10.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执行者和负责人,是面对面的管理,是与班级学生交往最为频繁的对象,其管理内容复杂,管理事务纷多,特别是小学生,加上多数是些留守儿童,其父母都在外地打工,因此,班主任所担负的不仅仅是教育教学和班级的卫生、财物以及文明礼义等方面的管理,还要对一些学生的生活、思想、行为等方面进行教育.  相似文献   

11.
张静 《科学咨询》2015,(1):40-41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以及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许多农村儿童因种种原因而"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监护人,面临无人监管的"真空"状态。留守儿童家庭因为生活的压力,他们关注的问题往往是学生最起码的安全和生活上的问题。对孩子心理上的、精神上的一些需求很少关注,这对孩子的心理健康成长极其不利。农村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各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  相似文献   

12.
大学时期是一个人思想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一个人成熟、成长和进步的重要阶段。当前,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以及互联网的日益普及,今天的高校大学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新情况、新环境、新压力。"特殊群体"的学生比例在不断上升。所谓"特殊群体",是指学习、生活、心理方面存在困难或障碍的学生群体。本论文以"特殊群体"中的学习困难群体为主要研究对象,旨在研究该群体的现状、发现问题存在的原因、寻求解决之道、为高校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交往心态"是指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意识、进行交往时所持的动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以及反映出的个体的价值观。交往心态决定着交往活动的发生、开展、结束;决定着交往质量的高低、好坏;也决定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健康发展。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交往心态与技能的辅导显得犹为重要。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心态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4.
如何使一个班级成为一个良好甚至优秀的班集体,如何使一个班级的常规管理呈现出良性的循环。笔者谈几点做法和体会。一、认真做好班情分析乌申斯基说:想要从一切方面教育人,就必须从一切方面了解人。班主任面对一个班级,首先要了解班情、分析班情。班主任需要了解学生的年龄特点、家庭情况、人际交往情况、个  相似文献   

15.
"交往心态"是指初中生的人际交往意识、进行交往时所持的动机、交往过程中表现出的情感、态度以及反映出的个体的价值观.交往心态决定着交往活动的发生、开展、结束:决定着交往质量的高低、好坏;也决定着人际关系的建立和健康发展.因此,重视对学生进行交往心态与技能的辅导显得犹为重要.其中,培养学生良好的交往心态更为关键.  相似文献   

16.
康莉娜 《决策探索》2010,(22):43-44
网络社会构筑起了一个全球性、开放性、全方位的相互联系的空间,它是一个与现实社会相对的虚拟社会。在网络社会里人们从"与客观现实世界的互动"变为"与虚拟社会的情景对话",主要是通过网络来进行信息的沟通,从而实现人与人间接的交往,这种间接的交往行为所建立起来的情感联系与现实社会人与人之间进行直接交往所产生的情感联系有所不同,在网络社会里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像在现实社会中那样面对面进行,而是在虚拟社会隐匿环境下,互动的双方隐藏在信息或符号背后所进行的人际交往活动,这种人际交往活动突破传统人际交往影响因素的限制,建立起了一个更为民主、平等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7.
大学时期是青年人学习知识、了解社会、探索人生的重要时期,人际交往在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由于家庭经济条件的拮据,贫困学生在人际交往中往往具有一些诸如自卑、清高等障碍,阻碍了贫困大学生的正常发展,本文在分析这部分学生人际交往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贫困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刘开福 《科学咨询》2003,(16):29-29,33
今天的班级管理工作,"强化实施民主管理,培养学生主体精神"是国家推行"公开、公平、公正"行政工作制度的必然要求,实施"以学生为本"的民主管理首先要求班主任研究学生心理状况,本文就几种学生心理效应来说明学生心理效应对班级管理工作的启示和要求.  相似文献   

19.
在班务工作中,善抓"五点",把握好管理育人的契机,有利于提高教育和管理成效. 一、抓热点--创设育人的良好氛围 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在班级同伴群体中,学生往往津津乐道国内外、校内外各方面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形成诸如:奥运盛会、首脑大选、能源危机、金融风暴、太空航游、名人轶事、升学择业、校园新闻、班级动态等等"热点".  相似文献   

20.
精细化班级管理实践与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和策划者,如何实现魏书生所说"班级管理的重要目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和品质"呢?我依托学校全方位推进精细化管理工程的实施,在进行班级管理方面大胆改革,围绕着"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这一指导思想,研究和探索有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自主发展、符合学生年龄段特征的班级文化目标,发展学生的自我意识,提高学生个体和群体的自我教育能力,进行了一系列实践与探索.就此谈谈我的一些看法和做法,陋文浅知,旨在抛砖引玉,期望更多的指导使班级管理更臻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