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2 毫秒
1.
我区现行的畜牧业生产经济考核指标,包括总增率、纯增率 繁殖率、成活率、繁殖成活率 成幼畜损失率(其反义是保畜率)、出卖率、自食率、良种比重、改良畜比重,母畜比重、畜群构成、公母比例等,比较集中地反映了牲畜存栏数 构成一定时期内增减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2.
一、增长与发展及其 所面临的问题 不能否认“七五”时期贵州烟草经济所取得的增长与发展以及对改变贵州地方财政预算约束所作的卓越贡献。与1980年相比,贵州1990年“两烟”产值达23亿元,其中卷烟17亿元,比1980年增长5.3倍;烤烟产量达到28.7万吨,增长4.2倍;卷烟产量达到208万箱,增长3.7倍,均高于同期全国平均增长率。结构素质和质量也有较大提高。甲级烟份额由5%提高到22%,嘴烟率由不到1%提高到41%,上中等烟叶比例比1985年提高19个百分点,烟碱含量由0.7%提高到1%以上。烟草效益提高则对改善地方财政预算约束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1990年“两烟”税收(包括销售税、营业税)达到20亿元,超过当年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推动地方财政收入比1980年增加4.2倍;其中卷烟销售税金17.8亿元,是1980年的10倍多。  相似文献   

3.
1991年,我省毕节地区在倒春寒、干旱、冰雹、洪涝、病虫害等多种自然灾害频繁交替发生的情况下,仍夺得了农业全面丰收。全区农业产值达到27.99亿元,比1990年增长13.8%,比1985年增长48.85%;粮食产量达到126.5万吨,比1990年增长16.83%,比历史最高的1984年增长4.55%; 油菜籽产量达到5.01万吨,比1990年增长53.68;烤烟产量达到11.6万吨,比1990年增长9.55%;畜牧业实现12年持续增长,猪、牛、羊的出栏率分别比上年增长3.87%、20.9%、12.31%,畜禽产品商品率也有较大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6元,比1990年增长21.6%,与1985年相比,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长65%左右。毕节地区这种农业年景的出现,决不是偶然的。这是近几年来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业基础一系列方针政策,重视基本农田建设和生态建设,努力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新巴尔虎左旗,位于呼伦贝尔盟南部,以草原畜牧业为主。总人口37,466人,其中牧业人口16,164人,由蒙古族、汉族、达斡尔族等8个民族组成。土地总面积20,082平方公里,其中草场总面积17,819平方公里,占全旗土地面积的88.8%。牲畜总头数600,000余头(只),其中自留畜181,367头(只),占牲畜总头数的30%。1980年牧民人均收入289元,1981年为419元,1982年为466元。收入达万元以上的牧民户已有32户。  相似文献   

5.
改革十年来,在党中央、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在一手抓物质文明一手抓精神文明的方针指引下,依靠上下一致的努力,宜春地区取得了“两手抓”的丰硕成果和不少新经验,从而推动了改革的深化,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十年时间,全区工农业总产值翻了一番多;财政收入增长了四倍多,农产品商品率由1978年的12%上升到1988年的61.1%;正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由38%上升到57%;从1983年以来,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以五、六十元的速度增加。正确路线指引下的经济建设的胜利,既丰富了我们“两手抓”的内容,也开拓了我  相似文献   

6.
<正> 1、青海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从1980年到1993年,我省地方财政收入由16492.6万元,增长到113682万元,增加了97189.4万元,增长了5.89倍,平均每年递增 16%。同期,全国财政收入由1085.23亿元,增加到5088.17亿元增加了4002.94亿元,增长了3.69倍,平均每年递增12.6%。这一时期,我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超过全国财政收入增长的2.2倍,平均每年多出3.4个百分点。如果用1988年到1993年的数字来看,这个差别更加明显。全国财政收入增长了93.61%,平均每年递增14.1%,我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了124.3%,平均每年递增17,5%比全国平均每年多出3.4个百分点。可见,我省的财政困难,不是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不快所造成的,相反,恰恰是省地方财政收入增长较快才缓解了我省财政的困难。如果不是地方财政收入的迅速增长,我省财政比现在还要困难。  相似文献   

7.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在改革的推动下,农村经济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1987年与1978年相比,粮食产量从3亿吨增加到4亿吨,增长32.8%;农业总产值(按不变价计算)从1801亿元增加到3185亿元,增长76.8%,农村社会总产值从2037亿元增加到194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3倍;农村非农业产值达4755亿元,第一次超过了农业产值;农民人均收入从134元增加到463元,增长2.5倍,基本上解决了十亿人民的温饱问题。由此可见,这些年农村形势从总体上说是好的。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柳州市把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作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并推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使全市第三产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0年13.3亿元增加到1996年的525亿元,增长了3.9倍,年均增长25.7%,高于一产和二产的平均发展速度。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0年32.3%上升到1996年36.7%,上长了4.4个百分点,从业人数由17.7万人增加到30.64万人,增长78.45%,占全市劳动从业人数的比重由20.2%提高到30.09%。尽管柳州市第三产业有了较大的发展,但从总体看,虽然速度快,…  相似文献   

9.
一、农村产业结构主动外向再调整:我国农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和持续财富增长的战略抉择。从历史看,我国以农业为主,而农业又以粮为主的单向化农村产业结构,其实质性变化发生在本世纪八十年代。自七十年代末我国被迫实行市场化取向的农村改革后,农业多样化发展降低了种植业产值占农业产值的份额和粮食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的份额。1990年与1980年比较,种植业产值份额下降了13.1个百分点,林牧副渔业产值份额由28.3%上升至41.4%,经济作物产值占种植业产值份额上升了3个百分点,1990年达到18.7%,而非农产业、尤其是乡村工业的异军突起则显著地降低了农业份额。农村工业、建筑业、商业等非农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15年来,在历届地委、行署的领导下,经过全地区各族人民的努力奋斗,阿克苏地区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地区的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工农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7.8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30.01亿元,增长1.84倍;其中工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1.87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11.63亿元,增长4.21倍;农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5.93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18.38亿元,增长1.09倍;乡镇企业总产值由1980年的0.47亿元增加到1993年的3.4亿元,增长5.28倍;财政收入由1980年的3197万元增加到1993年的1.43亿元,增长3.47倍;财政自给率由1980年的27.9%增加到1993年的34.21%,增长6.31个百分点。纵向比较成绩巨大,令人鼓舞。  相似文献   

11.
关岭县是“关岭牛”的产源地。党的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放宽农业政策,调整农业内部结构,这个县在抓紧粮食生产的同时,根据当地牧草资源丰富的优势,采取了远抓林,近抓牧,重点发展养牛业的措施,为山区农业开辟了一条养牛致富的道路,促使关岭牛有了较快的发展。一九八二年,全县牛的年末存栏数由上年的44,932头,增加到49,424头(其中黄牛32,432头,占65.60%),户均1.12头,增长10%,比一九七八年增长40.7%,近四年每年递增8.92%。畜牧业产值,七八年为378.31万元,八二年增加到912.9万元,增长1.41倍;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七八年的16.7%上升到18.9%。八二年除了本县内部调剂了四千多头耕牛外,出售给省外的耕牛和宰售的肉用牛共5,235头,收入181.76万元,户均41.1元,商品率达10.6%。最近,我们对这个县的养牛业进行了一次调查,总的感到,关岭牛近几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潜力还很大。只要充分发挥优势,努力做好工作,关岭牛在近期内可望有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一从1979年到1988年的10年间,我国的社会集团消费急剧膨胀,全国社会集团消费总金额由1979年的164亿元增加到1988年的665亿元,10年间增长三倍多,年平均增率在两位数以上。特别是1984年以后的5年,年平均增长率高达21.3%,大大高出同期国民收入、财政收入和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增长9.2%、8.4%、5.7%的幅度。在1988年,中央针对社会集团消费增长过猛,要求该年的社会集团消费在上年553亿元的基础上压缩20%,这年执行的结果,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增加了20%。而且,上述数据还只是国家统计部门统计在册的部  相似文献   

13.
(一)改革开放16年来,福建经济同全国一样取得了巨大成就,以当年价计算的福建省国内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66.40亿元,发展到1994年的1685亿元,增长24.37倍,年平均递增22.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95倍,年平均递增22.4%,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9.95倍,年平均递增15.44%,超过了改革开放前28年的年平均递增速度7.24个百分点。我省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同财政对经济的支援分不开的。归结起来说,全国和福建财政走的是一条以有利于经济迅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改善为基本宗旨的道路,采取了税负从轻的财政政策和措施,同时…  相似文献   

14.
<正> 要提高我省畜牧业生产水平,改变牧区经济文化落后面貌,改善群众生活,当前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要进一步落实党在牧区的经济政策,改革畜牧业经济结构和发展方向,大力发展商品性生产。 大家都知道,畜牧业是我省的一大优势,是牧区经济的主要支柱。发展畜牧业的目的,在于获得更多更好的畜产品,而畜产品只有转化为商品,才能变成财富,增加收入,改善群众生活,同时也满足于社会各个方面的需要。当前,我国畜牧业正处在由自给、半自给性生产向商品性生产转化,从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化的新时期。在这方面我省也作了不少转化工作。三中全会以后,我省畜牧业经济注意了发展商品性生产,改革了畜牧业的生产指标体系,初步扭转了单纯追求牲畜存栏头数的作法,提倡在提高总增率的前提下多出栏,多出售,加快牲畜周转,使畜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畜牧业突破了长期徘徊局面,展现持续增长六畜兴旺的新景象。一九八二年末与一九七八年同期相比,全省存栏大牲畜达四百七十九万余头,增长19%;猪九百四十万余头,增长20%;山绵羊一百八十九万八千只,增长8.8%;禽、蜂、兔也有增长。畜牧业生产令人可喜的一个标志是,畜禽饲养重点户、专业户(含牧科户)如雨后春笋,破土而出,蓬勃发展。目前已有六万七千余户,占总农户1.3%,从而给整个畜牧业注入了新的血液,也促使人们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清醒地看到它在畜牧业发展中越来越显著的作用。特别是党的十二大提出力争在本世纪末实现工农业年总产值翻两番的宏伟战略目标后,越来越多的人们意识到加速发展我省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在农业中的比重,对实现农业产值翻番关系密切,因而对畜禽饲养重点户、专业户的发展引起了广泛的重视和关注。我们根据一些调查,仅就畜禽饲养重点户、专业户在畜牧业经济中的作用和当前发展的趋势以及今后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谈谈浅见,旨在抛砖引玉,共同探讨。所谓畜禽饲养重点户,是泛指由单一农业结构中的家庭副业向一业(农业)为主,多种经营方向发展,畜禽饲养量由一般水平上升到较高水平的户。有的地方划分一户之内,依靠辅助劳力或部分主要劳力从事饲养业,畜禽数量较多的为重点户;也有以畜牧收入来衡量,畜牧收入比重较大(占总收入50%以上)的为重点户。实际上,这些户仍然要承包经营集体田土,承担国家粮食征购等任务。因此,重点户,多数是“小而全”以农业为主,兼营较多的畜禽,畜产品产值较高的兼业户。这些户,目前是多数。  相似文献   

16.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贵州经济的发展虽然取得很大成绩,但与全国及邻近省区的差距不但没有缩小,反而有所扩大。1993年,全省国民生产总值、农民人均纯收入、城镇居民生活费收入分别较1978年增长13倍、4.3倍和6.8倍,其中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速度达到9.5%,发展速度不算慢。但同期,全省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与全国平均水平及广西、云南、四川的差距分别拉大了0.9、8.0、4.9和1.4个百分点。同期,贵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5%,而全国、云南、四川年均增长7.9%、7.9%、8.3%,分别比贵州高0.4、0.4和0.8个百分点。1978年,贵州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在全国处于挂末地位,到1993年仍为倒数第一。  相似文献   

17.
一、宏观经济运行基本特征 1、国民经济继续保持增长势头。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区国民生产总值272.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0.5%,增幅低于全国平均增长水平。其中第一产业增长5%,第二产业增长13.6%,第三产业增长9%。 2、农业生产形势喜人。今年,自治区提出了“增粮、增棉”的方针,全区粮食播种面积增加,棉花、油料、甜菜播种面积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夏粮增产已成定局,畜牧业稳步发展,乡镇企业快速增长。 今年自治区紧紧抓住国家赋予新疆全国最大的商品棉基地和新的粮食基地的历史性机遇,高度重视农业,发展农业,努力克服持续干旱、局部地区风灾及低温气候的影响,农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截止6月30日统计,全区农作物总播种面积4114.98万亩,比上年同期增长2.02%,主要农作物播种面积呈“一增三减”趋势。受去年粮食减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众所周知,南朝鲜地小人密,资源贫乏,技术基础薄弱,因而,经济并不发达,在六十年代以前,还是相当落后。但是,进入六十年代以来,由于南朝鲜确立了一条“科技兴国”的战略方针,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科学技术发展的有力措施和政策,尤其重视教育发展,增加智力投资,加速科技进步与人才培养,从而使经济获得迅速发展。从1962年~1988年,南朝鲜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高达8.4%,为当今世界经济增长率最高的国家和地区之一;在经济持续高速发展的基础上,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显著的提高,人均收入由1962年87美元猛增到4000多美元,增长近50倍!  相似文献   

19.
一、经济实力显著增强改革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增强了整个社会的物质财富,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国民生产总值由1978年的39.07亿元,增加到1991年的311.72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9%,预计1992年可达335亿元,增长11%左右,比前26年(1953—1978年)平均增长速度快4.9个百分点。国民收入由1978年的34.08亿元,增加到1991年的252.44亿元,平均每年增长10.2%,1992年预计可达291亿元,增长11.3%左右,比前29年(1950—1978年)的平均增长速度快3.2个百分点。国民收入年均增加额1978年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兵团经济有所发展,社会总产值由1980年20.89亿元,增至1990年54.5亿元(1980年不变价),增长1.6倍;国民生产总值由1980年18.06亿元,增至1990年46.57亿元(1990年不变价)和1992年54.08亿元,分别增长1.53倍和1.94倍;职工收入由1980年837元增至1990年1901元和1992年2067元,分别增长1.28倍和1.48倍,综合企业盈利由1980年亏损4300万元,转为1930年盈利2亿元和1992年盈利8561万元。 但是严峻的事实是,兵团经济增长速度逐年比自治区低,在自治区经济总量中所占比重逐年下降。兵团社会总产值增长速度,1985至1990年,比自治区低1.5个百分点,1991至1992年,降低为3.7和0个百分点;国民生产总值,“七·五”期间比自治区低1.1百分点,1991至1992年,连续二年低十个百分点,兵团社会总产值占自治区的比重由原来占自治区23.9%,降至“七·五”期间占22.9%,1992年下降到占19.03%,十年间由占近1/4降至不足1/5;国民生产总值由“六·五”期间占自治区19.93%,降至“七·五”期间占19%,1991年降至占17.4%,1992年降至占15.9%,十年间,由占自治区近1/5降至不足1/6;亏损农场数连年增加,1992年达103户,亏损额1.87亿元(扣除盈利农场,兵团农场总体亏损5688万元),相当多的农场职工拿不到档案工资,贫困农场人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