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晖 《殷都学刊》2013,(2):70-73
在商周甲骨金文中,“(U)、(Ш)、(山)”这几个字每个都是单独的一个字,但在句子中却分别都是两个词,也就是一个偏正性的词组,我们称之为“双音节词组文字”.在秦代之后,它们变成了单音节词,但仍然是“词组文字”.Ш  相似文献   

2.
在商周甲骨金文中,“(U)、(U)、(叫)”这几个字每个都是单独的一个字,但在句子中却分别都是两个词,也就是一个偏正性的词组,我们称之为“双音节词组文字”.在秦代之后,它们变成了单音节词,但仍然是“词组文字”.  相似文献   

3.
广州话的词尾“仔”与普通话的词尾“子”(儿)极相似,但又不尽相同。下面就它们在派生新词的形式、意义和使用范围等三个方面的异同,作一些说明。(一) 广州话的词尾“仔”同普通话的词尾“子”(儿)一样,是各个词尾中派生新词能力最强的一个。它不仅可以粘附在名词的后边,还可以粘附在形容词的后面,作为名词的标志,并把单音词变成双音节词,把双音节词变成为三音节词。有些形容词加上了词尾“仔”,词性、词义都发生变化。同时,它还可以粘附在部分偏正词组、动宾词组的后面,把它们凝缩成名词。一、加在名词后面的,有下列四种类型: ①加在人称名词(包括人体各部位的名称)的后面:男仔(男孩子)、女仔(女  相似文献   

4.
论插词结构     
一、插词结构的性质汉语词汇中有一种由两个双音节合成词的四个语素或者由一个双音节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和两个单音节词穿插起来构成的语言结构,如“奇怪”和“形状”这两个双音节合成词的四个语素穿插起来可以构成“奇形怪状”;“寻觅”和“踪迹”这两个双音节合成词的四个语素穿插起来可以构成“寻踪觅迹”;“奢侈”这个双音节合成词的两个语素和两个单音节词“穷”、“极”穿插起来可以构成“穷奢极侈”;“嘲讽”这个双音节合成词和两个单音节词“冷”、“热”穿插起来可以构成“冷嘲热讽”;”推诿”这个  相似文献   

5.
包头方言中有几个词头■,暂时写作“圪”、“忽”,“日”“夕”。这几个词头不同于普通话中的“老”、“初”等词头。它们的共同特点是:(1)都是入声字,(2)它们本身没有意义,主要作用是表音;在单音节词向双音节词的发展过程中,它们以增加词头音节的方式构成双音词。这几个词头可以构成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语气词。本文的重点就在于描写这  相似文献   

6.
释“若”     
古代汉语中常见的“若”字,虽然读音相同,但词性不同,词义不同,在句子里的用法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若”可以用作代词、动词、连词、形容词、副词、助词等,它还可以作兼词,并和其他词组成固定结构作句子成分。我们只有掌握它的特性,才能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正确地领会每句话的含义。现分别举例说明如下: (一)“若”常用作对称代词、疑问代词和指示代词。 A、对称代词:它作主语、宾语时,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你”、“你们”,作定语时相当于“你的”、“你们的”。  相似文献   

7.
郭永亮 《南方论刊》2008,(9):64-64,61
中古时期,由于汉语语音系统的简化和其他一些原因,导致汉语中出现了大量的同音词,使原先不同的词失去了区别。以单音节词为词的主要形式的状况发生了变化,汉语词汇从以单音节词为主逐渐发展为以双音节词为主。在这一过程中,同义连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双音节词构成方式。然而,同义连言这种构词方式有着非常严格的要求,在判断一个双音节词是否为同义连言时,我们应当以慎重的态度加以考察,以期正确地理解其意义。  相似文献   

8.
苏州评弹语言中的"个",用法较为复杂和丰富。从字形上来讲,"个"还可以写成"個",在不同的评弹脚本中,两者用法、意义基本相同。除了可以做量词、代词之外,"个"是评弹语言中最常用的几个结构助词之一,可以用在名词、代词、动词、形容词后面构成定语加中心语结构,可以构成"个"字结构,可以用作语气词。当代苏州话中的"个"基本沿袭了评弹语言中"个"的用法和功能。  相似文献   

9.
论“所”、“所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关于“所”和“所以”的不同看法自从《马氏文通》称“所”为接读代字以来,我国语法学界对古汉语中“所”,字的看法一直很不一致。刘复称“所”为关接代词,黎锦熙认为是联接代词,王力先生认为是特别的指示代词;这些学者的共同之处是把“所”字看作代词。另外一些学者则有不同的看法:杨树达称“所”为助动词,杨伯峻认为是小品词,中学汉语课本(195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中的“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认为是助词,中山大学《古代汉语》、上海师范大学《古代汉语》也都认为是助词。近来把“所”看成助词的人越来越多。到底“所”是助词还是代词?这是本文准备论及的一个中心问题。语法学界对于上古汉语中的“所以”,也曾有过争论。杨伯峻认为“所以”是短语,黎锦熙认为是连接词,刘冠群也认为是连接词。上古汉语中的“所以”,到底是词组还是复音词?是本文准备论及的一个问题。另外,复音连词“所以”产生的时代问题,“所……者”词组中的“所”和“者”是否代词的问题,也是本文准备顺便论及的。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古代典籍中的"言"字的用法,对先秦经典中的"言"字进行仔细研究,发现它共有五个意义,与传统的研究有较大的不同。它既是一个虚词,又可以是实词。既是动词、名词,又是代词、连词,还可以作为形容词尾,争论较大的是作为代词使用,而它本身是具有代词功用的。  相似文献   

11.
能重叠是汉语的一大特点,在现代汉语中,从词法到句法都存在着复叠式。“ABB” 式叠音词在语言中大量存在,在口语和文学作品中应用相当广泛,值得人们关注和深入 研究。近年来在谈叠音词、叠音词组的一些文章中,虽也涉及到“ABB”式叠音词, 但未专门对其加以探讨。有的语法书认为“ABB”式叠音词是形容词第二音节的重叠 式,有的语法书则认为它是单音节形容词的重叠式。去年有人发表文章专门谈 “ABB”式叠音词,着重论述“ABB”不是形容词的重叠式。笔者认为此文的论证 是充分的,故同意此种看法。那么它究竟是什么呢?笔者同意黄伯荣和廖序东先生的见  相似文献   

12.
引言0.1本文将“去不去”、“高兴不高兴”、“喜欢不喜欢”这样的肯定、否定重叠形式(以下简称“肯、否重叠形式”)称为“A不A结构”。这里的“A”可以是单音节词,也可以是双音节词;可以是动词、形容词,也可以是动词性短语、形容词性短语和介词短语。需要说明...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在描写事物的状态或比拟声音的时候,常用一个单音节实词在前面或后面加上一个无实在意义的虚词构成相当于双音节词的结构,我们将之称为重言变格。判断重言变格取决于这种结构中的两个单音节词。一般说来,其中无实在意义的单音词有“有、斯、思、彼、其”等,而另外一个有实在意义的单音节词必须是形容词,且这个单音节形容词要与重言的特点相符,不能直接表示事物性质或状态。共有“△其”式、“其△”式、“有△”式等9种形式。  相似文献   

14.
嵌[l]词指汉语单音节词在某些方言中分音成为第二个音节声母为[l]的双音节词,在晋语区(山西、豫北、内蒙中西部、陕北等地区)较为常见,①如山西话将头称为"得老"。赵秉璇认为嵌[l]词是操阿尔泰语的夷狄族在语言融合过程中,学习原始汉语的复辅音所形成的语音分化现象。[1]这种说法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5.
贾迪扉 《殷都学刊》2004,(2):109-112
"后门儿"笑话儿"等词中的"儿"当看作特殊词缀.除了不自成音节的特性之外,"儿"的特殊性还表现在构词、表义和修辞色彩等方面.其特殊作用可以概括为改变词性,变不成词语素为单音节词,变两个本不能组合成词的语素为双音节词,调整词形,区别词义,增加感情色彩等.  相似文献   

16.
所谓凝固结构,就是古代汉语中某些词语结合在一起,已经形成了固定形式,因此也叫做固定结构或固定词组。这种凝固结构是现代汉语中所没有或少有的,它们的意义和作用,必须引起我们注意。我们只有正确理解这种凝固结构,才能深刻领会文章句子的具体内容。例如“奈何”、“如何”、“若何”等就是动词的凝固结构。动词“奈”、“如”、“若”常常跟疑问代词“何”在一起使用。这里的“奈”、“如”、“若”在古代是一声之转,是一个词的不同写法,含有“办”、“处置”、“对付”、“安顿”一类的意思。这里作疑问代词用的“何”,当作“怎么”、“怎样”讲,在这种结构中作状语用,放在动词的后面。为了说明具体用法和意义,现将这种凝固结构举例分述如下:A、一般询问办法的凝固结构,常作全句的谓语。“奈何”、“如何”“若何”的基  相似文献   

17.
文言文中有一词析为二字使用的现象:或书面语为单音节的词,口语中用为由原词分化的双音节词,或较早的词形是单音节,晚起的词是双音节。古代学者虽偶有言及,但并未把它当作一种训诂方法广泛地使用。本文第一次把这种现象作为独立的训诂方法,表而出之,名之曰“析音”,并举出了一些此前未被注意的例子用析音法进行了解读,提出了新的看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汉语中“是”的词性及用法浅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是”,是比较特殊且使用频率极高的一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它一般是被看作表示判断的动词,所以,过去有不少语法论著认为“是”字句就是典型的判断句,它的宾语或补语一定是个名词性的成分。但是,实际运用中的语言是复杂的,实际语言的复杂性带来了词的复杂性。在语言的实际运用中,“是”除了作动词外,还可以作副词、形容词、连词或代词等;“是”的后边既可以是名词性成分,也可以是动词、形容词性成分。本文拟从几个方面谈谈现代汉语中“是”的词性及其具体的用法。 需要说明的是:“是”在现代汉语中可以是词,也可以是语素,如“于是”、“但是”、“可是”、  相似文献   

19.
论词组(下)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 在词组的研究中,词组的类型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通过对词组类型的研究,可以发现某种语言发展的内部规律和民族特色。 词组具有两面性特点:一是作为造句材料的个体性(单词性),一是作为词和词相结合的整体性(结构性),因此词组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从个体性特点出发,可以根据词组中心词的词性分为名词性词组,包括以某些代词为中心的词组,(如“伟大的战士”、“我们中国人”、“你和他”),动词性词组(如“完成任务”、“我骑”),形容词性词组(如“聪明伶俐”、“不怎么样”、“身体健康”)。根据能否  相似文献   

20.
试论上古汉语双音词和双音词组的区分标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怎样区分上古汉语的双音词和双音词组,换句话说,一个双音节的语言片断,怎样认定它是词而不是词组,这是一个有争论的问题。五十年代初,王力先生曾在《词和仂语的界限》一文中指出:“必须承认,词和仂语(相当于词组——引者)之间没有绝对的界限。”为此甚至一度考虑过取消仂语这个名称。其后语言学界曾就这个问题展开过讨论,但始终未得出一致的结论。这还主要说的是现代汉语,至于划定上古汉语的词和词组则更增加了两层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