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历代人诗中,恐怕没有谁能象李白那样留下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故事。这些传说故事广为流传,为人乐道,甚至成为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以至当今的影视屏幕上,不时看到李白的形象。显然,李白传说故事仍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研究李白传说故事的艺术形态、深层意蕴和文化背景,从历史传播的流向逆反式追根溯源,从而深入揭示这些传说故事的真实意义,可使我们深化对李白现象的认识,或许还能从一种新视角展开对中国文化传统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庄子·齐物论》及《庄子》中相关文章中的"齐物论"思想出发,考察李白对庄子"齐物论"思想的接受及"齐物论"对李白诗歌的影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李白的"人生如梦"思想与"齐物论";李白的"及时行乐"思想与"齐物论";李白的强烈自我意识、自我肯定与"齐物论";李白的万物平等思想与"齐物论"。总之,庄子的齐物、齐论思想,在很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李白的思想,成为李白思考世界、认识自己的重要思想资源和认知途径,甚至在很大的程度上塑造了李白的个性和气质,而这一切又深刻地影响了李白的诗歌内容和风格。  相似文献   

3.
李杜同游的时间虽然短暂,但李白对杜甫的思想与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李杜分手之后,二人交往主要表现为杜甫通过诗歌创作怀念李白,本质上则是杜甫对李白进行解读。这一解读过程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二人初逢洛阳、共游齐鲁时杜甫对李白从激情的崇拜到冷静的反思、规劝;二是困居长安时期杜甫在求仕的屈辱中逐渐感悟到了李白自由人格之可贵;三是乱世飘泊时期,杜甫日渐贴近李白的心灵,在心灵的共振中自觉在人格上追随李白。杜甫对李白的理解过程,同时也是二人人生经历的趋同过程,杜甫经历了与李白相似的人生,最终完成了对李白完整而深刻的解读。从这一角度出发,对李杜友谊及杜甫的心灵历程可以有更清晰的认识和更深刻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李白从璘辨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安史之乱期间李白从政,以作李磷幕僚始,判长流夜郎终。历时虽短,却是李白一生研究中一个重要的课题。在封建社会,论者各执所据,或说李白助璘为逆,不足为训;或说李白被胁入幕,身不由已。解放后,对李白的研究有了长足的进展,但在这个问题上依然众说纷纭。分歧在于对李璘事件性质的认识:一说李亨、李璘是王储之争,无谁正谁逆可言;一说李璘不顾国家民族利益,挑起内战,咎由自取;独郭老的《李白与杜甫》认为李白从璘东下用兵,为的是北上抗敌,结果反成李亨阴谋的牺牲。至于对李白从璘的思想动机,上述诸家的看法却是一致的,认为在于平息战祸,统一祖国,因此无可厚非。为廓清事实,以有助于全面地认识诗人李白,笔者仅就管窥所得,对李璘事件的性质及李白从璘的思想动机浅作辨析。  相似文献   

5.
李白理想中的生活道路是什么,他在政治上希望有什么建树,最终的归宿是什么;他理想中的国家和社会是什么模样,关于这些问题,李白在他的作品中常有零碎的、片段的表述。本文试图综合这些材料作比较系统的阐释。弄清楚这些问题,将有助于深入理解和评价李白诗歌的思想内容,同时也可以澄清“四人帮”所谓李白是法家的谬论。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李白研究学会”、“湖南省古典文学研究会”和岳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李白学术讨论会”于五月廿五日至廿九日在岳阳举行。来自山东、河南、甘肃、陕西、安徽、四川、等地从事李白研究的专家、教授  相似文献   

7.
李白在其作品中塑造了一系列的谋臣策士形象,在这些形象身上,李白融入了自身的人格和个性,寄寓了他的谋臣策士梦想,因而对这些谋臣策士形象的分析,也就成了我们解读认知李白的一扇特殊窗口.  相似文献   

8.
中国文学史上的特异景观--"李白文化现象"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白其人其诗 ,特别是内容丰富、历时久远的李白故事传说 ,它们广泛持久的流播、衍绎和再塑 ,构成了中国文学史上独一无二的“李白文化现象”。李白其人其诗的超常奇异性、盛唐时代的精神氛围和传统的士文化社会心态 ,成为这一现象的生成机制 ;“三型李白论”是这一文化现象的透析思路。求解这一文化现象 ,不仅对李白研究有拓展和深化的作用 ,而且对于认识整个中国历史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赵丽梅 《学术探索》2011,(6):106-109
李白笃信道教,他的诗歌深得道家思想之精髓。道家的自然观、神学观与政治观在李白诗歌里勾勒出的自然之美、呈现出的神思妙想与蕴涵着的人生态度,成就了李白大量不朽的作品,而这些作品也以其独特的魅力向世人诠释着“道”的奥妙。  相似文献   

10.
《琼州学院学报》2015,(1):70-73
李白和李颀的诗歌刻画了典型的盛唐名士形象,这些形象既有前代名士的影子,亦有盛唐名士的独特风采。在艺术手法上,李白和李颀都吸收了魏晋风度品评人物的艺术,重视展现人物仪容、风度之美,形神兼备地刻画人物。在风格上,李颀采用史传笔法写人,故重写实;而李白重视主观抒情,故多写意。二者刻画的名士形象艺术上的异同有着深刻的时代和个人因素。  相似文献   

11.
对《李白与杜甫》的几点意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老在《李白与杜甫》一书中,从门阀观念、功名欲望、地主生活、宗教信仰、嗜酒终身等等方面进行比较,认为李白优于杜甫。我以为这两人都是封建社会的士大夫,在这些方面比,只有量的多少,没有质的差异。既然本质相同,那么,谁更喜欢喝酒,谁更迷信宗教……都无关宏恉,不需比较。我是这样认识的:这两人都是地主  相似文献   

12.
戴伟华 《学术研究》2006,(2):134-137
李白的崇道行为在开元、天宝之际得到了朝野的认同和赞誉,李白以道教徒的身份入京待诏翰林,正是顺应了当时皇家主流文化大崇道教的结果;李白入京前在东鲁这一特定环境中与儒学文化发生了直接的冲突,李白对儒学的批评与其理解为是对儒学思想的批评,不如理解为是对具体鲁儒的批判;李白东鲁婚姻的不幸,其本质也是文化冲突导致了家庭矛盾冲突,入京待诏正好使李白从婚姻的痛苦中解脱出来。以上三个方面分别构成了文化的顺应与冲突关系,对李白待诏翰林及其思想状况、政治遭际有着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李白是一位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他对女性的命运予以了深切的关注。李白笔下的女性,以思妇为多.这些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愁肠百结的思妇形象,艺术成就甚高,且理性内涵丰富深刻,李白的思妇诗堪为后世抒情之作难以企及的艺术高峰。后世有人讥其品格低下,识见污下,实乃对李白的诬蔑与曲解。  相似文献   

14.
李白一生曾经两次入长安。除了人所共知的天宝元年奉诏入朝那一次外,早在开元年间还有一次。这是当代李白研究工作中的最新成果之一。稗山《李白两入长安辨》一文首倡其说;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也有所发现;近年郁贤皓又作了进一步的考证,益臻明确;我与薛天伟在编写《李白年谱》过程中亦略有所得。兹采众说,酌以己见,试述李白两入长安始末如下。  相似文献   

15.
酒使人产生幻觉 ,诗激发人的想象。李白的饮酒诗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可以纵横驰骋想象的审美空间 ,陶醉在诗的境界中会体会出尼采所概括的“酒神精神”。这些诗歌既是李白极端的自我表现 ,又是他本质生命的展示 ,借助它们 ,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李白 ,体验李白的诗歌创作  相似文献   

16.
童庆炳 《河北学刊》2013,33(4):65-70
本文是对李白《独坐敬亭山》意涵的一次求真的考察与解读。解读这首诗,首先要考察李白与玉真公主的关系,二人是否有恋情之类的情感关系;其次要考察玉真公主的道观修在何处,死在何处,她与敬亭山有无关系;再者要考察李白此诗写于何时,李白当时的遭际和境况如何,在此基础上进入历史语境,才有可能解读此诗的真正意涵。  相似文献   

17.
"天生我材必有用"--李白诗人气质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康怀远 《甘肃社会科学》2003,(4):123-125,143
自信、天真、狂傲、仗义是李白性格的主要特征,而性格又表现为某种气质,李白的诗人气质主要体现于自信、天真、狂傲和仗义.李白的气质造就了他的诗仙地位,同时李白的气质也导致了他政治上的失败.作为诗人,李白登上了一个时代的高峰;参与政治,李白每每都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相似文献   

18.
李白诗歌与庄子美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与庄子有一种特殊的关系。不仅李白的思想曾受到《庄子》一书的巨大影响,就是李白的文艺美学思想及诗歌艺术风格,均与庄子有密切的师承关系。李白的诗歌与庄子的文章,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方面,都有许多相似之处。明人胡应麟说:“千古词场称逸者,吾于文得一人,曰庄周;于诗得一人,曰李白。知二子之为逸,则逸与神,信难优劣论矣。”(《诗薮.外编卷四·唐下》)明人杨升庵也说:“庄周、李白,神于文者也,非工于文者所及也。文非至工,则不可谓神。然神非工之所可至也。”(《杨升庵外集》转引《李白集校注·丛说》)胡、杨二人均指出庄子文与李白诗的特点是“神”与“逸”,虽说得有些飘渺玄妙,我们还是可以体会的。“神”,是指其文章诗歌高超绝妙,无与伦比;又指其诗文神韵隽永,含蓄不尽,耐人寻味。“逸”,是指他们才华横溢,诗思奇纵,感情逸荡,文笔横肆,往往逸出法度之外。这些特点,都与他们的美学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李白家世研究历史悠久,众说纷陈,莫衷一是。对此进行梳理、评析,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李序》、《范碑》真实可信,学界公认,李白家世研究当依此进行;据此并可勾勒出李白先世大致生活轨迹;李白家世诸说中,仅"拥立中宗宗室"与"李抗后裔"二说尚可商榷研究,其它皆当否定排除;李白为李广之二十五世孙。  相似文献   

20.
梁惠敏  孟修祥 《江汉论坛》2004,(11):112-116
李白在诗歌创作中,注重诗的音乐性.或以诗配乐,和叶宫商金石,诗歌成为可以歌唱的词;或以诗描写音乐,使这些作品映透着中国音乐美感运思和音乐艺术的特质,显现出对中国音乐欣赏和认知中的诗境、情境、画境;或将自我内在的生命节奏、情感的起伏变化转化为诗的韵律与节奏,抑扬顿挫,长短有节,风格多样.李白在文字上做音乐的功夫,体现出诗乐合一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