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法国存在主义哲学之母、当代女权主义理论的先导、享有殊荣的小说家、惊世骇俗的才女、存在主义哲学之父萨特旣非妻子亦非情妇的终身伴侣、合同式爱情的发明者之一西蒙娜·德·波伏娃,其色彩斑斓、无奇不传的一生,使她在人类社会“20世纪最奇特的爱情”里,当仁不让地扮演了一回轰轰烈烈的女主角…… 令人费解的是,就在本世纪最奇特爱情的两位男女主角分别于1980年和1986年相继谢世以后,他们的故事不但没有随之遁迹潜形,反倒随着时日的推移而枝节横生。继1996年,曾当过萨特和西蒙娜学生且与他俩有过非同寻常亲密美系的法国女性比安卡·朗布兰,著书泄露其一度“三人行”式的私生活真相之后,1997年,法国GALLIMARD出版公司又出版了一部西蒙娜生前的书信集《穿越大西洋的情书》,只不过这些情书不是写给萨特的,而是写给一位叫作耐而松的美国男人的———在萨特之外,波伏娃与这位美国作家保持17年火热的恋情,她甚至称他为“我的丈夫”,这与她跟萨特虽相爱始终却一直以“您”相称迥然有异,令世人不能不又一次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2.
本文就萨特一整套存在主义的哲学理论与其理论的三个基本命题“存在先于本质”“人就是自由”“自我设计、自我奋斗、自我实现”进行辨析。分别讨论存在主义的人学观、自由观和价值观,对萨特从人的在场问题转向人通过自由选择形成自己的本质,最后通过行动来实现本质的自我超越与自我实现的理论进行辨析,论证了个人价值的实现一定要适应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必然性,同社会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如何使"三个代表"进课堂、进教材、进学生头脑,其切入点就在马克思主义哲学课的教学中.本文从哲学的基本问题与中国的基本问题入题,体现"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理解"三个代表"理论产生的时代背景、精神实质、产生途径以及它所体现的丰富辩证法思想和认识论思想;从历史唯物主义角度理解掌握"三个代表"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4.
一个伟大的民族,不能没有哲学社会科学;一个民族的兴盛,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自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以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与藏学研究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得到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经历了"一个转折点、三个里程碑"的光辉历程,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与藏学研究事业阔步前进,迅猛发展,取得了重要的成就,为西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一、马克思主义先进理论的输入,赋予西藏哲学社会科学与藏学研究全新内涵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诸多范畴中,"全国各民族人民"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范畴,并系统讨论了"全国各民族人民"范畴的基本内涵、"全国各民族人民"思想中国化的发展过程、理论渊源、以及这一范畴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的地位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征文启事     
2008年7月24日,西藏自治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中的一件大事———西藏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在拉萨成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搞好一切研究的思想基础和动力源泉;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内容。新的形势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提出了更高要求,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一步提供学理支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伟大实践的深入推进要求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进一步发挥理论指导作用,国际形势发生的深刻变化要求我们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西藏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的成立,体现了新的历史时期西藏自治区党委和政府对哲学社会科学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作用的高度重视,体现了西藏宣传思想战线对胡锦涛总书记在人民日报6·20重要讲话精神贯彻和落实的共识。当今世界飞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时代的要求和鲜活的实践,呼唤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不断发展、创新,西藏的跨越式发展、小康西藏、平安西藏、和谐西藏的建设需要不断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指导。哲学社会科学界需要肩负起这一历史使命,牢固树立和落实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准确把握时代特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理论分析、解决西藏...  相似文献   

7.
从纵向分析论证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惟一真正的生存哲学,进而提出了这一真正的生存哲学何以真正地长期生存,旨在告诫哲学工作者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必须要注重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从而发挥其真正生存哲学的功能和作用.  相似文献   

8.
高中《哲学》教学是一门十分重要的社会科学教学,然而,要真正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并灵活运用它指导社会实践,却并非易事。究竟怎样才能使学生熟练地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并灵活运用它指导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呢?笔者以为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加强实践锻炼,是使学生真正掌握和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的重要途径。只有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扬光大,从中探索出指导各种具体实践的思想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许多原理都是言简意赅,适应范围广,运用灵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如果仅仅死记硬背其条条框…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我们党的民族政策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理论依据,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制定的。我们只有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才能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去正确地理解和执行党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0.
在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理论研究中,现时有一种很流行的观点,说摩尔根的《古代社会》和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关系“是和德国古典哲学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或英国古典经济学同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关系一样”,它“是马克思主义民族学的主要来源。”果真是这样吗? 一列宁依据马克思和恩格斯的思想,特别是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所阐述的思想,把马克思主义学说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并指出:“马  相似文献   

11.
从存在主义的几个基本概念入手,通过解读海明威的作品中的"准则英雄"来分析存在主义对海明威的影响以及海明威作品中"准则英雄" 与"存在主义英雄"之间的异同,以期加深对海明威作品人物的了解与把握.  相似文献   

12.
在儒家哲学(伦理学)中,孔子是第一个提出"经权"观念的哲学家.继孔子之后,孟子和荀子明确表达了经与权的关系,并达到了较为完备的理论形态.在儒家"经权"关系的展开中,同时显示了这一理论本身的积极意义和消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作为政治学的分支,民族政治学近年来在我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可谓是异军突起. 来自政治学、民族学、历史学、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政策等学术背景的诸多专家学者合力促进了这门新兴学科的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形成了诸多备受关注的研究领域,丰富和繁荣了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学术拼盘.  相似文献   

14.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在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对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命题进行了全面和系统的阐述,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全面发展的完整学说.在当代中国,邓小平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从中国的具体国情出发,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人的发展理论.江泽民阐述了社会主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一思想不仅丰富和发展了唯物主义历史观,使我们对人的全面发展的认识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成立初期就开始了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实践,但未能摆脱苏联的影响.新中国成立后开展的民族识别,根据中国的实际,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灵活运用,提出"名从主人"的识别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实践.在民族识别、确定中国有56个民族的基础上,形成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理论,是对斯大林民族定义的重大突破.2005年中央关于民族定义的表述,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中国化的重大成果.  相似文献   

16.
寻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存在"本身的词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会呼吸的、有生命的,具有意义感的。在生命个体的成长过程中都会追寻它的意义,它决定着个体的眼界和发展的道路,给予个人重新定义并且不断地超出自身的界限。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以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理解和毕加索艺术作品为例阐述对艺术理解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17.
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历来受到学术界的高度关注和重视。文章在学者研究基础上,针对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政策是党和国家民族政策中的总政策的提法,运用大量文献资料论证这一观点的合理性;针对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马克思主义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原则多样性表述,从三个方面剖析了这一重大理论,论证了所主张的理论表述方式;针对"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提法,指出其具有模糊性,并从三个层次分析民族平等的内涵,论证"民族平等的不完全性"提法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生存的"焦虑",即个体无以实现其目的同时又不能放弃对这一目的的追寻的状态,是卡夫卡小说的基本主题之一.并且这种生存的"焦虑"与后来的存在主义哲学所探讨的"焦虑"是相通的.处于这种状态下的个体,定然总是感到孤寂、烦恼、痛苦、焦虑的.但是,卡夫卡对主人公的这些情绪与感受并没有做任何的直接描写.通过此一方式以及非全知全能叙述视角的选取,卡夫卡造成了读者期待的未被满足与心理失衡,让读者产生了类似的"焦虑"情绪体验与心理反应.读者外在、显露的"焦虑,,体验与心理反应又激活了主人公内在的、隐伏的"焦虑"情绪体验与心理反应,并使后者以一种无声无言的方式更清晰地凸现出来为我们所体验到.它取得了一种不同凡响的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19.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核心思想,也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人文关怀之所在.探讨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对于全面领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并以此指导我们的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寻找"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存在"本身的词意可以理解为是一种会呼吸的、有生命的,具有意义感的。在生命个体的成长过程中都会追寻它的意义,它决定着个体的眼界和发展的道路,给予个人重新定义并且不断地超出自身的界限。从"存在主义哲学"的角度出发,以对海德格尔美学思想的理解和毕加索艺术作品为例阐述对艺术理解的新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