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对于养生来说,男人和女人应各有侧重。中医认为:“男人养生靠吃,女人养生靠睡”。这是因为男属阳,女属阴,动则生阳,静则生阴。因此,男性要靠吃来维持动的能量,以攒阳气,而女性养阴要靠睡觉来维持静的状态。那么,女人该怎么睡,男人又该怎么吃?  相似文献   

2.
《家庭科技》2012,(11):29-30
冬季是一年当中最寒冷的季节,此时草木凋零,万物生机皆闭藏潜伏,昼短夜长,人体阳气也随着自然界的转化而潜藏于内.因此,冬季养生应顺应自然界的闭藏规律,以敛阴护阳为根本,把握十个"点"能够保平安. 1.进点补 冬季进补包括食补和药补两类.食补方法因人而异,一般阳气偏虚的人,可选羊肉、鸡肉、狗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生冷又不宜燥热的人,可选用枸杞、红枣、核桃肉、黑芝麻、木耳等.  相似文献   

3.
夫天地者万物之区宇也。阴阳者宇宙之道路也。四时五行万物之纪纲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官府。阳化气。阴成形。清阳为天。浊阴为地。地气上为云。天气下为雨。雨归地。云归天。人受天地之中以生。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清阳发腠理。浊阴走脏腑。天不足西北。故西北方阴也。而人右耳目。不如左聪明。地不满东南。故东南方阳也。而人左手足。不如右强健。东方阳。阳者其精并于上。并于上。则上明而下虚。故使耳目聪明。而手足不便也。西方阴。阴者其精并于下。并于下。则下盛而上虚。故使耳目不聪明。而手足便利也。感于邪。在上则右甚。在下则左甚。此阴阳之畸  相似文献   

4.
王婷 《家庭科技》2010,(12):24-25
为了适应自然界阳气闭藏的特点,我们的养生活动也在秋天"收"的基础上,进入了冬天的"闭藏"阶段。闭藏是向内的,就好比在冬天要多充盈我们的健康"小金库",冬天里不断地储蓄,来年的开支就可以应付自如。1.早睡晚起,必待日光此语出自《黄帝内经》,古人的早睡是指晚上9点上床入睡;早晨太阳出来了,再起床。即所谓的天睡我睡,天醒我醒。  相似文献   

5.
陆九渊哲学想思就总体言,应归属于客观唯心主义。(一)是太极,而不是心为万物的本源。陆九渊肯是“太极”为万物的始祖,是世界万千现象的终极原因。他借用《周易》太极说,指明“太极”历经阴、阳五行的衍变,最终变出一个色彩班烂的物质世界,而阴阳、五行、万物一本於“太极”。“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曰一、曰中,即太极也”(《与朱元晦书》《陆九渊集》,卷二)。  相似文献   

6.
侯敏 《北方论丛》2002,(3):16-20
<周易>以象征的方式来表达它的深思哲理,其象征体系的灵魂是阴阳观念.通过对阴、阳二爻所具有的男女象征意义,揭示出这部哲学巨著中浓郁的伦理色彩.  相似文献   

7.
《家庭科技》2013,(6):35-35
循经拍打可使经络畅通,气血畅行,起到防治疾病的作用。拍打要按照经脉走行的顺序,以使经脉之气衔接畅通。以4个八拍为节奏,拍打时用力要柔中有刚,力量适度。具体方法如下:拍打手三阴、手三阳经以八拍节奏拍打,以右手自左胸前、手臂内侧向手掌、手指方向拍打,然后翻转过来,从手指外侧向肩臂外侧拍打,如此拍打两遍。再以同样的方法、节奏左手拍打右臂。这样就把手三阴、手三阳  相似文献   

8.
正大寒时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成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忌食生冷食物,宜热食,以护脾胃阳气;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以保持足够热量。大寒时节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木耳等。黄精海参粥中医认为,黄精平和,既可补脾补气,又能润肺  相似文献   

9.
文章从“合一衍万”的先天象数学、天地万物“本一气”、“一阴一阳之谓道”三个方面论述了邵雍的象数学实际上是宇宙生成论的观点,并阐发了邵雍的“太极”的内容为“恍惚阴阳”,是物质气,而不是通说的“虚无的太极”或“主体精神”,天地万物本源于物质气;揭示了邵雍在卦象中的“一阴一阳”和天地人物之道体现的“一阴一阳”中的朴素辩证法思想。  相似文献   

10.
人生民俗贯穿了一条血亲之爱的命脉,由它而结构起家族、亲族关系,因它而推衍出血亲伦理及其悲剧,也因它的信仰特质而形成“阴”“阳”互构转换的人生认识与超越机能。文艺对这些民俗文化特质的把握,有助于深刻透视民俗文化的精邃,把握家国同构的象征内涵和血亲伦理悲剧的审美内蕴,增强文艺民俗作品审美批判的力度,并促使作品的叙述手法因象征转换的民俗文化内涵而自然变换,从而构成文艺民俗独特而有力的叙事功能。上篇人生民俗的转换特质以人生礼仪为主、兼及社会民俗和信仰民俗的人生民俗,具有“通过”转换的特质,它为文艺与民俗…  相似文献   

11.
春季饮食分为早春、仲春、晚春"三时" 早春时节:寒冬刚过,阳气上升.但天气仍然乍暖还寒.人们应当多吃一些鸡肉、动物肝脏、鱼类、瘦肉、蛋黄、牛奶、豆浆等营养品,以满足人体机能日趋活跃的需要.从中医"春夏养阳"的角度出发,这时要适当少吃黄瓜、冬瓜、茄子、绿豆芽等寒性食品,多吃些葱、蒜、姜等温性食品,以驱阴散寒,使春阳上升并有杀菌防病的功效.  相似文献   

12.
<正> ①:贲bì彼伪切。■“离”下“艮”上,夫之《周易内传》曰:“贲之为卦,一阳■立,即间以一阴,至于五而又改其常度。一阴而间以一阳,妻斐以成贝锦,人为之巧毕尽;阴阳之变,至此极矣。是不是与于天地之大文,而徒为饰也。阳为性为德,阴为情为养。以阴文阳,则合乎人情而可享;以阳文阴,则虽顺人情以往、而缘饰之以不诡于道 ”。此明“贲”之饰与礼之文有异。礼之文,天道自然之秩序也;“贲”之饰,乃人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现行易卦二进制解释及其流变依其内在发展逻辑作了一个概要的历史回顾 ,并重点揭示现行易卦二进制解释与传统易学理论的矛盾 ,从而寻求更接近史实、更贴近易理的阴阳爻配应方案 ,根据传统的“阳一阴二”法则 ,就易卦与现行二进制的内在关联性给出数学上的说明 ,指出“先天易”系统是自在的、完备的自然数序的计数系统。  相似文献   

14.
中古汉语的声调是分为平、上、去、入四声的。今天,在南方方言中,仍然保存着入声。可是,北方地区的大多数方言中入声早已消失了。普通话是以现代北京语音为标准音的。北京语音中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古入声字分居到这四声中去了。兰州方言中也有阴、阳、上、去四个声调,没有入声。但是,古入声字在兰州话中的分居情况与普通话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5.
张栻为湖湘学集成,系统阐述了湖湘学理论思维,以太极为核心范畴,圆融理、性、心等范畴,展开其逻辑结构,企图将道学的核心范畴加以融突和合。首先,张栻解太极为所以生生者,由太极生两仪,乾坤的开合变通而衍生万物;太极又为皇极中道,为道器有无相即不离,为体用一源,使得太极既有形而上的本根性,又有融合形而下形器的圆融性。其次,张栻解理融突万物本根之理与百姓日用之理,所以理既为万物之所以然,又万理在万物,理化私欲为天理,理为伦理道德。再次,张栻讲太极性也,认为性之本善,而气禀之性有善有恶,对于性善论有着自己的思议。最后,张栻以主于性为心,认为心既是道德主体意识,又是总摄万物的总体,以居敬主一工夫来求放心,以达到主体道德的觉解。张栻并未能建构完整的理论思维体系,其在当时思想界影响甚大,如朱熹与其讨论中和之辨,受其影响很大。  相似文献   

16.
"自然界最懂自然".自然界是以"自然"的形式存在,通过"一阴一阳"而"负阴抱阳"来显现,孕育着一定秩序的生命之态,即"生态"."一阴一阳之谓道"有着宇宙生态系统的自我平衡性;"万物负阴而抱阳"不是指生态的单一性,而是生态的多样性.随着人类活动领域的拓宽,二者需要通过人的价值实现形式来维系生态平衡和生态的多样性,但人的价值实现是以合于自然为前提的.  相似文献   

17.
马智 《北方论丛》2012,(4):80-84
吕柟是明中叶几与阳明相抗衡的著名理学家,历代学者大都因其"不为玄虚高远之论",而认定其理学缺乏形而上的探讨、没有本体论的前提。可事实上,吕柟却对天道本原与形上本体有着深切的体认和自觉的追求,他所坚持和主张的乃是极为独特的"理气非二"的阴阳变易之"道体"。这种阴阳变易之"道体",既是一阴一阳之气、也是一阴一阳之理,就是"理气非二"的浑然整体。吕柟理学实质上就是以"理气非二"为根本、以"躬行践履"为进路、以"心事合一"为目标的躬行实学。  相似文献   

18.
彭荣 《船山学刊》2016,(2):88-95
熊十力综合儒佛,会通西方哲学,以乾元实体为本体,实体变成的乾阳、坤阴二种势用为现象,并以乾阳为生生,为遍在,为主导,指出乾阳便是本心之仁、智、勇,分别对应知、情、意,三者互摄,是本心的三种面向,是用而不是体。这种体用观会造成佛教成佛意涵与儒家成仁意涵的流失,使传统体用观的复杂结构无用武之地,更造成中道精神的失落,而这种损失仅靠接引西方文化是无法弥补回来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三个方面阐发王夫之《既济》卦诠释中所蕴含的时代关切。一是从此卦阴的势用太重,贬抑其所象征的善恶杂糅,乡愿媚世,借以批评晚明的恶劣士风。二是从此卦阴阳排列整齐的特点,引申出一阴一阳之道自然天成、不加安排的性质,借以阐明人为与自然,机械与权变的关系。三是从此卦的阴阳分明,批评明末清浊流之争对国政的削弱从而导致明代灭亡,倡导不同派别应顾全大局,和衷共济。从中表现出他对明亡的深刻反省与重建文化理想的愿景。  相似文献   

20.
汤畅 《家庭科技》2016,(4):22-23
正顺:养生跟着季节走古人认为,人身体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指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四季养生要符合生、长、收、藏的特点。春天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