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蒙古历史上有许多千古之谜,其中成吉思汗的陵墓地,概是其一。正像日本一代蒙古学学者小林高四郎所言:“关于成吉思汗的埋葬地点,一向就觉得暖昧不清。张相文和屠敬山二氏,曾经为着这件事作过有名的反复争辩。”法国著名东方学家伯希和也撰文对成吉思汗墓地作过一番讨论,可谓洋洋万言(参见内蒙古大学蒙古史研究所编《蒙古史研究参考资料》,总第48辑,1982年8月)。总之,关于成吉思汗的真陵问题,国外蒙古史学者们啃尽各种文献,作过种种猜测,但他们企图找到成吉思汗真陵的意图,皆为徒劳无功,因为没有任何一种史料,为他们的论证提供各家均能赞成的根据。所以,近年来在历史文献上的争辩,已作罢休,人们只期待一次重要的考古发现。  相似文献   

2.
一、成吉思汗建立的蒙古汗国是“五族之国” 一二○六年,成吉思汗在斡难河之源头。大会诸王群臣,“建九脚白旄纛”,即大汗位。这是成吉思汗征眼乃蛮部落,实现蒙古族各部统一后,建立的第一个由蒙古族贵族统治的政权。蒙古汗国是在多民族杂居的阴山以北建立的,成吉思汗成为蒙古汗国的大汗后,坚持执行了统一、前进和革新的政策,他不排斥蒙古汗国境内的非蒙古族,因而充实,发展了各个民族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爆发后,民族面临危难,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少数民族历史传统资源"成吉思汗纪念"被逐渐抬升到民族国家层面,越发受到公众关注,相关历史记忆被发掘出来为现实政治服务,塑造行动合法性。后因日本帝国主义者侵入绥远、察哈尔省后,试图联合蒙古亲日派盗取伊金霍洛成吉思汗陵墓,受到国民党政府特别关注,随有陵墓奉移之举。迁陵后因地域关系成吉思汗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纪念的重要对象,用以宣扬民族团结平等政策。成吉思汗从蒙古族地方英雄被塑造成中华民族英雄。  相似文献   

4.
在前不久于海拉尔召开的中国蒙古史学会一九八○年年会暨学术讨论会上,与会的蒙古史研究工作者就古代蒙古社会性质和分期问题,展开了讨论。戈瓦、高文德、那水云等同志认为蒙古社会是经历了奴隶制发展阶段的。戈瓦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以前的蒙古社会是处于氏族制逐渐解体,奴隶制逐渐产生的阶段。他指出:成吉思汗用战争手段征服了蒙古地区大小诸部落,以万户、  相似文献   

5.
2005年8月19日至21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院牵头,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中国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隆重召开。来自中国、蒙古国、俄罗斯、日本、德国、匈牙利、美国、芬兰、波兰、韩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国家,以及香港、台湾等地区的300多名代表参加了会议。国际蒙古学组织、国际蒙古学协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游牧文明研究院、国际阿尔泰学会、俄罗斯科学院东方研究院圣彼得堡分院、俄罗斯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的代表,以及一些世界著名的蒙古学学者、专家莅临本次大会。新中国成立以来…  相似文献   

6.
内蒙古大学第二次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1年8月30日至9月3日在呼和浩特召开。参加会议的有中外蒙古学研究方面的专家、学者120人,其中来自日本的有12人、蒙古的13人、苏联的3人、德国的4人、美国的3人、意大利的1人、法国的1人;中国蒙古学研究方面的一些著名或知名学者也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蒙文、汉文、英文的学术论文或论文摘要131篇。内蒙古自治区副主席赵志宏出席了开幕式并讲了话,对这次国际蒙古学界的盛会表示热烈祝贺。会议主要就蒙古学研究的语言学、文学、历史学方面的问题,进行学术交流,同时也涉及到蒙古学中其他学科的一些问题。大会分三个分会场,用蒙文、汉文、英文  相似文献   

7.
由成吉思汗研究所副所长沙日勒岱、武占海.刘毅政等组稿编辑的《成吉思汗研究文集》一书,已由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本书较为全面地收录了1949—1990年,在全国报刊或文集中公开发表的一百余篇学术论文和资料,共约150万字,是一部大型学术论文专集,它集中地反映了国内学者对成吉思汗研究的丰硕成果.全书内容共分为8篇,包括成吉思汗家世生平,统一蒙古各部,创建蒙古汗国和对外军事远征的研究;对成吉思汗的军事、政治、哲学、法学、伦理、教育思想和宗教信仰以及对成吉思汗的逝  相似文献   

8.
杨强 《学术探索》2014,(8):76-82
从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帝国,游牧封建制在蒙古社会延续了700多年,与西欧和中国内地的封建制度相比,蒙古游牧封建制既具有共性,又有其独特的个性。其主要特征表现为横向上整个社会分封为不同的单元,从纵向上看整个社会划分不同的等级,不同等级的阶级之间以"阿勒巴"为纽带联结在一起;同时,由于宗教因素和蒙古民族对成吉思汗的崇拜,蒙古封建制又具有汗权传承的单一性的特点。通过对蒙古游牧封建制的研究,不仅可以了解蒙古历史的发展,也可以了解游牧社会历史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相似文献   

9.
中国蒙古史学会会员大会暨第八次学术讨论会,于7月25日至29日在呼和浩特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教授、学者70多人参加了会议。应邀参加会议的还有日本和韩国学者。会上共有15位中外学者作了大会发言。他们涉及的蒙古史学问题,较之前7次学术讨论会,在材料的丰富性和讨论深度上又有了新的发展。会议最后选举产生了中国蒙古史学会第三届理事会。中国蒙古史学会在呼和浩特举行学术讨论会@蒙仁~~  相似文献   

10.
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顺应历史发展的客观趋势,以他杰出的政治、军事才能,跨马弯弓,结束了蒙古各部族分裂混战的局面,完成了统一蒙古的使命。本文拟就蒙古统一过程中,成吉思汗军队的组建情况,作一些探讨. 一、十二世纪的蒙古各部形势蒙古诸部族统一前,在东起兴安岭,西至阿尔泰山,南达阴山,北抵贝加尔湖、叶尼塞河和额尔齐斯河上游一带分布着许多部族。其中,除蒙古部外,其他大大小小的部落甚多。比较大的有塔塔儿部、弘吉刺  相似文献   

11.
蒙古帝国第一次西征,或曰成吉思汗西征,其根本原因是满足新兴军事游牧贵族掠夺奴隶和掳获财物的需要.天命所归的帝国意识是成吉思汗西征的思想源泉.而花刺子模帝国的崛起,则是蒙古帝国向西扩张的绊脚石.讹答刺事件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索和借口.  相似文献   

12.
呼伦贝尔因呼伦湖和贝尔湖而得名,历史上有许多游牧民族或部族在这里活动.在<蒙古秘史>中.记载了许多发生在今天呼伦贝尔地区的事件.这部分资料虽然比较散乱,但对于研究蒙古民族的发祥地、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前后的历史活动却十分重要.蒙古族发祥于这个地区,在成吉思汗统一诸部的过程中.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也发生在这个地区.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成吉思汗时代蒙古社会的性质与特点表明它处于过渡时期。蒙古社会制度自 10世纪后经过了早期奴隶制 ,但在未得到充分发展的情况下 ,便跃进式进入了封建领主制 ,而成吉思汗蒙古国时期的社会制度是奴隶制与封建领主制两种制度并存的过渡时期。文章还论证了蒙古社会这类跃进式发展特征与过渡时期现象是马克思未及充分论证的关于农村公社存在复杂的次生形态在东方游牧社会中的典型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4.
蒙古学者提出蒙古先民早在一万年前即东渡日本白秀英蒙古学者占布勒道尔吉撰文提出蒙古人祖先早在一万年之前即东渡日本。此文同占布勒道尔吉早先发表的《蒙古人首先开发了美洲大陆》一文是在蒙古、美国和俄国学者诸多研究材料基础上提出自己的看法的,其新奇的见解吸引了...  相似文献   

15.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1162~1227年),无论在中国历史上,抑或在世界历史上,都是一位传奇历史人物.对成吉思汗的评价,学术界褒贬不一,毁誉纷纭.科学客观地认识成吉思汗这位中国古代历史上的蒙古族英雄、伟大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无疑是具有重大意义的学术工作.而作为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汗国和实现元朝南北大一统的奠基者的历史作用更值得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6.
由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所、内蒙古大学蒙古历史研究所、内蒙古师范大学历史系、呼和浩特市蒙古历史语文研究会联合发起的蒙古历史文献学术信息交流会,于一九八五年十月三日在呼和浩特举行.出席会议的有呼和浩特地区蒙古历史文献研究学专家、学者和出版、新闻界人士百余人.正在呼和浩特地区进行学术活动的日本学者若松宽、森川哲雄、杉山正明、北村高也参加了这次学术信息交流会.  相似文献   

17.
《蒙古秘史》载 ,成吉思汗西征前夕 ,蒙古帝国的最高统治者们对汗位继承问题进行了讨论 ,并确定了窝阔台为继承人。窝阔台向成吉思汗问了一个假设性的问题 ,成吉思汗给出一个模棱两可的答案。余大均先生认为这个答案与《史集》中有关两个誓言的记载相反 ,判定《秘史》中有关这个答案的记载为后人伪造。笔者认为两者虽不相同 ,但也并不相反。经过推理、论证 ,笔者认为 ,虽然有当时政治上的反复 ,也正因为如此 ,《秘史》所载成吉思汗的模棱两可的回答反倒应该是可信的  相似文献   

18.
古代阿尔泰游牧民族有惊人的远征能力,这一点我们可以从成吉思汗蒙古人东征西荡的历史中看出来:成吉思汗征服金王朝命脉重地辽河流域后,即命大将“谜不台”和“省别”率军进攻朝鲜半岛,蒙古骑兵很快就征服了朝鲜全境,朝鲜国王携宗室后妃退守到一个海岛中去了。在东征的同时,成吉思汗已经在筹划他的西征了,刚刚返回蒙古高原的速不台和者别又被任命为西征先锋挥师向西进发。  相似文献   

19.
十至十三世纪初期蒙古畜牧业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二○六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诸部,结束各部之间长期纷争的局面,建立起统一的蒙古族政权。自此,蒙古族登上了世界历史的舞台。成吉思汗一生的经历及这一时期蒙古族的活动,在我国及世界历史上留下了深刻的影响。成吉思汗这一历史人物及一系列历史事件,是在怎样的社会情况下发生的,当时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分析了蒙古统治时期在西域推行的宗教政策 ,对成吉思汗时起就实行的对各宗教兼容并蓄的政策给予了历史的肯定 ,同时也指出了蒙古统治者在宗教政策方面的失误和留下的历史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