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社工机构的良性运转需要强有力的团队支撑,其中团队中层管理者的作用尤为重要.如今,随着社工机构不断发展壮大,越来越多的一线社工开始成为机构的中层,担负起管理者的重任.但在社工机构中,“被中层”的现象也比比皆是,许多社工尚未来得及充分锤炼自身的业务能力,便已被提拔为服务组长甚至服务主任.从某种程度上说,机构的项目不稳,其重要原因之一便是项目团队中存在“中层危机”.因此,机构必须重视中层管理者的引导与培养,投资于中层,实现“中层崛起”是业已成型的社工机构迈向坚实运作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2.
自2008年至2014年的6年间,深圳社工流失率逐年攀升,如何留住社工人才,营造社工良好的成长环境已经是政府和社工机构面临的十分迫切的问题.深圳市社联社工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社联”)在努力留住社工人才,营造良好的社工成长环境层面做了积极探索. 事业留人.对社工机构来讲,除了以社会组织的宗旨安身立命外,依然要常常思考是“为钱活”还是“为使命活”.社工机构既要坚持自己的宗旨和使命,在形成专业服务特色和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又要关心社工个人的职业发展规划,如在机构发展时要给社工人才的发展和成长提供机会,并提供更多的职业发展晋升空间和渠道,总之要把社工个人的成长与社工组织的成长紧密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3.
“大爱之行——全国贫困人群社工服务及能力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大爱之行”项目)是民政部、李嘉诚基金会合作的全国首个集示范性专业社工服务、高层次社工专业人才培养、社工政策研究与倡导为一体的多领域综合项目.全国超过600家社工机构参与了项目申报,提出了优质创新的服务项目;近50位境内外专家参与项目评审和顾问咨询,为项目实施提供了宝贵的专业意见;29个项目实施省市的社工行政管理部门对项目进行指导监督;110个民政局或群团组织为项目单位提供了财政资金配套和实施合作支持.  相似文献   

4.
去年底,G市一些家庭综合服务中心(以下简称家综)改旗易帜,原来承办的社工机构由于种种原因不能继续承接服务,导致社工人才流失,机构发展受阻,社区服务的健康持续发展受到影响.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之一,是购买方与服务方在合作关系上不对等.以笔者接触的X机构为例,该机构是G市早期成立的专业社工机构之一,经历了早期项目不多、生存艰难等种种困境,但机构坚持社工专业理念和公益精神,到2011年在政府大力开展购买服务的浪潮中得到了较好的发展,先后承接了6个家综项目,社工队伍发展到近80人.而到2012年底,机构只剩下2个家综项目,社工队伍萎缩到40人,社工流失率达到30%.  相似文献   

5.
运营一间机构,刚开始是拼命地找项目、找资金,一旦项目、资金到位,便又开始积极地招聘人员.到了这一步,许多社工主管会惊讶地发现,“找人”比“找钱”还难,找到合适的人则是难上加难.有人将这一现象称为“社工荒”,将其归结为社会工作迅猛发展过程中社工人才供不应求的问题.所谓“供不应求”,更多强调的是社工人才数量不够,但在实际运作中,更为堪忧的是社工人才的质量不足.  相似文献   

6.
最近与社工同伴聊到深圳社工机构专业价值的话题,一位同伴说到有些社工机构存在专业价值模糊的现象,在与用人单位打交道的过程中缺乏自信,在与用人单位进行具体业务沟通时易妥协,缺乏原则,也丧失了专业权威。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公众对社工服务的需求是巨大的,可以说社工机构迎来了“卖方市场”的好时机。但是,现实中却似乎仍然是“买方市场”。常常听到用人单位说“这个社工走了还会有新的社工来”,即你不愿意做,我可以找愿意做的社工。社工机构之间往往为了获取自身更大的利益,以一种卑微的姿态来面对强势的环境,以确保自己能够获得更多的岗位和项目。  相似文献   

7.
很多人在谈到当今中国内地的社会工作包括社工机构的发展时,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回到2008年.事实也的确如此,2008年被称为“公益元年”、“社会工作元年”、“社会组织元年”等,这意味着,正是在2008年,中国的社会工作包括社工机构由此拉开了快速发展的序幕.  相似文献   

8.
最近和不少社工机构总干事或项目负责人讨论服务发展时,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对社工人员的高流动率、社工人才难寻以致阻碍机构发展的状况发出慨叹.而他们同时也看到,不少社工机构及不同地方的社会工作协会等每年投入大量资源去开设不同类型的培训班,对新入职社工及在职社工开展培训活动,但这些培训好像对挽留人才、培养机构骨干人才从而推动机构发展及提升服务质量并不一定就能带来很多正面效果.  相似文献   

9.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是民政部首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区,近年来,金水区通过建立完善社会工作发展政策、培养专业社工人才、培育专业社工机构、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等一系列举措,逐步摸索出了一条符合金水实际的社会工作发展道路,为全区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目前,全区共有专业社工师200余人、街道级社工机构5家、民间专业社工机构10家.2011年,金水区被民政部授予“全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试点示范区”.  相似文献   

10.
100户低保家庭,5名专职社工,1位项目督导,1家新生的社工机构,北京市朝阳区“低保家庭社工介入服务及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项目(下称低保项目)已经开展一年有余。这个项目给低保群体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变化?项目本身又有怎样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周小燕这个名字在国内社工圈小有名气,她是出了名的坚强勇敢的“铁姑娘”.在网上搜索“社工周小燕”,就会发现这个年仅28岁的姑娘,在大学时就获得了广州志愿服务先进个人和十佳学生党员称号,是四川省十大杰出青年志愿者和汶川地区优秀基层党支部书记,还是汶川荣誉市民以及2013年中国最美社工.她服务的案例获得了民政部全国社会工作优秀案例一等奖,她带领的团队获得了全国先进民办社工机构称号,她负责的项目获得了中国公益慈善项目大赛金奖和年度特别奖,等等.可以说,周小燕的事迹丰富得令人目不暇接.  相似文献   

12.
为应对人口老龄化日益严峻的趋势和提高机构照顾的质量,2005年7月,上海市浦东新区福利企事业管理所开展了“社会福利机构社工派遣项目”,向11l家养老机构派遣社工提供专业服务。此后,为了更进一步推进浦东新区养老机构社会工作的专业化、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不少社工机构存在着“挨饿”的状况,且不说达到“温饱”,有的时候连支出工资都困难。很多社工机构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自己不从机构拿一分钱工资,所有的经费都投入项目中,有的项目做完还亏本,“除了人工工资外,场地活动费用都要自己出,一个项目做完,经费也用得千干净净’。  相似文献   

14.
河南省南阳市是一个有1060万人口的地级市,困难群体、优抚群体、特殊群体数量多,社会工作服务需求大.近年来,南阳市将民政部门作为社会工作的综合协调和业务牵头部门,从实际出发,通过环境、平台、项目、人才“四位一体”推进社会工作发展,重点做好社工教育培训、专业社工机构建设、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社工专业人才培育四项工作,为困难群体服务,推动社会治理能力提升.  相似文献   

15.
自2007年7月广州市荔湾区被国家民政部批准为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综合试点区以来,通过发展和引入多主体、多层面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大力推行“政府购买、民间运作”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项目模式,为培养社工人才和推进社工项目搭建平台做了非常有意义的尝试,并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16.
当接到机构绩效考核结果时,最令管理者头痛的问题之一是某社工又未达标,其或许就是“问题”社工.所谓“问题”社工,是指那些达不到组织标准和规范的社工.现代组织多会遇到这样的问题,而作为助人者的社工机构会遇到吗? 社工秉持优势视角理念,认为每个人都拥有优势,只是没有被挖掘,社工所要做的即是协助服务对象挖掘及运用其优势.而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管理者很容易发现社工的优势和工作不匹配或达不到工作标准,还是会产生“问题”社工.  相似文献   

17.
今年4月,广东省东莞市部分市直社工岗位(指与东莞市市直部门签订服务协议的社工岗位)迎来了新一轮的合同签订期。据了解,目前东莞社工岗位还没有“被撤销”的事例发生,除了每年会新增少许岗位外,总的岗位数量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新合同签订期间,有部分岗位会有变动。有的是服务对象群体没有变化,但用人单位相关职能发生变化;有的是服务对象群体没有变化,A社工机构的社工变成B社工机构的社工;有的是社工岗位数量没有变化,地点发生变化;有的是岗位工作地没有变化,社工发生了变化等。总之,在新的合同签订期间,发生的变动“震动”到服务领域、服务对象、社工、用人单位、服务地点、社工机构等各利益相关方。同样,项目在合同期到期时,也变临同样的“震动”。  相似文献   

18.
如今,内地一些社会工作发达地区的社工机构比较热衷于从香港、台湾等地区引进顾问作为技术支持,推动社工行业发展.笔者认为,内地社会工作发展处于起步阶段,聘请港台“洋顾问”来指导区域内社工服务发展、提升服务技能是有必要的,不过,我们也要认识到聘请“洋顾问”可能产生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9.
民政部首届全国优秀专业社会工作服务项目评选工作已经结束,评选结果近日揭晓。上海市闸北区春晖社工师事务所的“社区老人善终安宁服务项目”等10个项目获一等奖;西南财经大学的“灾害救助社会工作创新项目”等20个项目获二等奖;黑龙江省社会福利院的“机构养老社会工作服务项目”等30个项目获三等奖,另有“河南省艾滋病致孤儿童安置工作中的社工介入服务项目”等20个项目获得优秀奖。  相似文献   

20.
近,上海市杨浦区组织“公益总动员”,对辖区内申报的68个公益项目进行评审,我有幸参加。在为期一天半的时间里,我密集接触了很多新兴社工机构,见识了五花A17的公益项目,让我感触良多。在众多的投标者中,给我印象最深的不是我们的社工,却是一位非社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