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无障碍环境建设行政公益诉讼所指涉的公共利益呈现出鲜明的社会性、公共性特质,此特质对监督行政机关提出了现实要求,与行政公益诉讼的监督功能共同塑造了此类公益诉讼的制度机理。因此,应强化无障碍环境建设公益诉讼监督行政机关履职的制度功能,以此破解无障碍环境建设因主体交错而存在的责任判别困境,亦需要通过类型化拓展受案范围的方式,分类别明确无障碍设施建设、信息交流、社会服务领域的重点工作,以保障日益多元的无障碍权益。此外,应考虑赋予残疾人联合会等主体以提起公益诉讼的权利,并允许公民通过无障碍私益诉讼维护公共利益,以此回应“全社会共建共治共享”的立法吁求。  相似文献   

2.
无障碍已成为国际公认的一项重要权利,而且与其他基本权利的实现密切相关.本文在厘清无障碍概念及发展的基础上,阐述我国无障碍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角度探讨无障碍立法在完善法治体系中的重要意义.无障碍立法对于引领全体社会成员正确理解和维护无障碍环境,对于我国残疾人事业和人权事业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在无障碍立法中,应当参考域外无障碍法例,比较不同的立法模式,建立以权利为本位,以物质无障碍、信息无障碍、社区服务无障碍为主干,强化无障碍环境的监督和管理,完善法律责任,加大违法成本,从而建立和完善具有中国社会主义特色的无障碍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3.
您家中有老人或因病致残的老人吗?您曾经历过在生活环境和公共环境下的无障碍设施给您带来的方便或尴尬吗?笔者就曾遭遇过:新春佳节,全家人到大酒店吃团圆饭,因病瘫痪坐轮椅的老人被酒店高高台阶所阻碍的尴尬;也经历过因机场滑坡道不健全,不得不提着行李上下楼梯的窘态;也经常看到老年人到银行、邮局、公园等公共场所时,迈着不灵便的腿一步一步艰难地迈上台阶……。  相似文献   

4.
捐赠轮椅成了难事 “我们准备赠送的轮椅,有些公共场所竟然还不乐意接受!”同人助残志愿者服务中心无障碍督导小组负责人薛佳佶谈起老年人无障碍出行问题,颇为感慨。她和伙伴们耗时近半年,募集了一些钱,前段时间准备向市内的20家公园、图书馆、汽车站等各赠送2部轮椅。志愿者们几经联系,却意外地发现,虽然这些场所都具备了轮椅行走的无障碍设施,但大约有20%的单位谢绝了捐赠。  相似文献   

5.
杨新豫 《职业时空》2008,4(11):59-59
在提倡“设计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原则下,室内环境设计应体现对人类中弱式群体的关怀和服务;创造合理舒适的室内环境,建立无障碍环境是一个国家文明进步的体现。本文针对室内环境中无障碍化设计的必要性、可行性等问题进行了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6.
林怡 《城市》2009,(8):68-70
一、无障碍设施的内涵 障碍设施.是指为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群体的安全通行和使用便利.在建设项目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无障碍设施设计的基本思想是基于对人类行为、意识与动作反应的细致研究.致力于优化一切为人所用的物与环境的设计.在使用、操作界面上清除那些让使用者感到困惑、困难的“障碍”,为使用者提供最大可能的方便.  相似文献   

7.
谢浩 《城市》2008,(8):74-76
无障碍设计的目的在于确保残疾人、老年人等弱势人群的行动自由,扩大其活动范围,使其能平等地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物质文化成果。关爱弱势人群,构筑无障碍城市.已成为城市现代化及构建平等友爱、相互尊重的社会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的社会文明程度和水平。  相似文献   

8.
张海琳 《现代交际》2014,(1):117-117,116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为中国与东盟构建无障碍旅游圈提供了可能。广西作为自贸区的前沿地带,应从跨文化的角度出发,找到广西文化在中国—东盟无障碍旅游区中的最佳契合点,既保持本土民族特色,又促进旅游业的国际化发展。  相似文献   

9.
1. 无障碍高质量发展需要法治保障 中国法学会张苏军副会长从健全法治体系、促进无障碍发展的角度强调,要满足高质量发展要求,法治是关键.应当提升立法层级,将《无障碍环境建设法》尽快纳入相关立法程序,进一步推动无障碍法规政策的落地实施.中国老龄协会吴玉韶副会长指出,深度老龄化社会中适老化与无障碍等各项标准建设要形成全社会共识,高质量的无障碍设施与服务在人居环境建设中要成为标准配置,这需要在理念、制度、行动、监督等方面给予全方位保障.最高人民检察院邱景辉检察官认为,当前正在推进的无障碍公益诉讼能有效增强无障碍权益保障.  相似文献   

10.
突发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凸显了进一步推动手语翻译职业化、做好手语应急服务人才储备的紧迫性。在这一时期,信息无障碍工作得到了高度重视,科技手段助力手语翻译行业发展,民间手语翻译员自发加入抗疫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本文对中国手语翻译职业化的历程进行了回顾与评述,对手语翻译人才的培养现状进行了描述与总结,并结合此次疫情中手语翻译的情势与问题,提出了加强法律法规建设、翻译教育自我革新及开创手语翻译中国模式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书籍从古至今一直是传播知识、信息的重要载体,高校图书馆中储存了大量的书籍供师生阅览,为校园的文化建设提供了物质保障。而如今在迅猛发展的网络环境影响下,师生们学习、生活都逐渐发生了改变,他们获取知识、信息的途径多种多样。本文将简述网络环境下师生阅读习惯、喜好的改变,当前高校图书馆发展中存在的不足,论述当前情势下高校图书馆如何促进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住房城乡建设部、民政部、中国残联、全国老龄办日前联合对北京市等60个“十一五”创建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城市予以表彰,同时授予长春市等30个城市“十一五”全国无障碍建设创建城市称号。  相似文献   

13.
张睿丽 《现代妇女》2014,(12):217-217
文章以网络环境为立足点,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方面的相关问题展开分析,研究了信息资源建设需遵循的一般资源以及实施策略,希望引起各方工作人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丛伟丽 《职业时空》2009,5(9):118-119
英语在家长和学生心目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学习者投入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可效果却并不明显,其关键在于缺乏一个应用的语言环境。高等师范院校应在校园环境、校园服务、社区活动、课堂教学方面加大双语环境建设,营造英语信息充盈的学习氛围。  相似文献   

15.
于跟东 《职业时空》2009,5(2):126-127
在网络环境下图书馆既要重视传统信息资源服务工作,又要加强对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本文对高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所面临的问题及改进信息资源服务的措施进行了阐述,以更好地支撑高校教学科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6.
集体行动(群体事件)是我国转型期较新的社会问题,信息传播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从议程设置、大众传播的理论出发分析在这些集体行动(群体事件)中信息传播的环境,对信息环境环境化形成的媒介、意见领袖、受众三方面的原因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吴德萍 《职业时空》2008,4(2):51-52
随着Web的迅猛发展,社会信息资源的类型以及信息产生和发布的方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图书馆信息服务环境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是信息资源空间的数字化,用户信息行为正从文献获取转为数字化网络化地获取信息,并逐步成为一种基本要求和行为习惯。那么,怎样合理、有效地对各类数字信息进行组织、检索、访问和利用;怎样有效利用互联网的优势向用户提供海量数字信息服务;这正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8.
赵丽荣 《现代交际》2014,(11):92-92
现代网络信息环境下,中小型专业图书馆特色馆藏建设需要从特色馆藏建设、资源建设和数据库三个方面加强,以优化中小型专业图书馆的信息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19.
高青 《职业时空》2008,4(10):196-197
环境诉讼对于环境纠纷的最终解决具有积极的意义。在环境法领域,放宽环境诉讼原告资格的限制,已成为世界各国环境立法的一个普遍趋势。随着我国开发利用环境与资源力度的加大,污染环境渠道的增多,社会变迁和利益;中突的加剧,环境纠纷层出不穷,传统的环境纠纷诉讼制度在纠纷解决方面逐渐力不从心。在我国现行诉讼法框架下,环境诉讼的原告作为诉讼的发动者,缺乏明晰界定,这使得环境诉讼往往因资格不合而启动不了。我国民众对于空气被污染、旅游景点被破坏等行为提起的环境诉讼,大多由于“法无明文规定”而被法院驳回,因此,环境诉讼原告资格的扩张具有很强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只有理性认识我国环境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障碍,才能找准我国环境诉讼原告资格扩张的出路。  相似文献   

20.
数字信息时代的到来,给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基于图书馆可持续发展目标,结合目前数字环境下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综合性的建设策略,具有一定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