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当代维吾尔文学正经历着空前繁荣的局面,然而,对于维吾尔文学作品的翻译及研究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从意识形态视角出发,详细分析了当前维吾尔文学翻译存在的问题,指出应通过翻译维吾尔民族的优秀文学作品,向世界展示这些值得骄傲和自豪的民族文化成果,让更多人了解中国,了解新疆。  相似文献   

2.
维吾尔族古典诗歌嬗变撮要何全江(一)一部维吾尔族古典文学史,可以说,实则是一部古典诗歌史。诗歌,在这个民族的文学体系中所占的主流地位,对这个民族人们心理上造成的深刻影响,是维吾尔学界人皆公认的。在丝路文化圈内,在我国境内,我以为维吾尔文化,堪称是丝路...  相似文献   

3.
维吾尔族传统文化具有生态伦理性、封闭性、开放性、多元性、地域性等特征。挖掘和透视位于丝绸之路中段的维吾尔族传统文化,不仅可以更加全面、深入地认识维吾尔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其独特的道德伦理和思维模式等,而且对促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相互沟通和相互团结发挥积极的作用,有助于世界各国人民对丝绸之路文明的认识和了解,有助于促进东西方经济、文化的深入交流。  相似文献   

4.
蜀身毒道、麝香之路与丝绸之路,都是古代中国西部民族与世界民族交流的古道。在这些古道的一端是具有适合香料产生的湿热、高寒自然环境的中国西部地区,历史上,这些地区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丰富多元,且瘟疫、瘴气等自然灾害多发,并关系国家疆域的安危;在这些古道的另一端,是同样适合香料、香药生产的东南亚、南亚、中亚、西亚,乃至欧洲等异域国度的世界各国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香文化在丝绸之路等古道上,与世界各个民族传统文化交融并生、和合共存。一直以来,香料、香药是丝绸之路等东西方交流古道上朝贡、商贸等活动中的重要物品,香被广泛的应用于古代中国的世俗生活和神圣世界,在民族传统文化交往、医疗卫生及文化精神生活等方面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香文化成为实现边疆社会稳定发展、维系丝绸之路等东西方民族交往古道兴衰的重要文化纽带。借助香及香文化,古代中国各民族与异域世界民族的传统文化不断交流、借鉴、融合创新、和合共存。古代中国与西方世界民族交流古道上丰富多元的香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的有效构成。汉唐以来,香文化深刻的影响着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和多元构建。挖掘、整理香文化是共享丝绸之路精神、把握"一带一路"国家战略之宗教文化核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需要。  相似文献   

5.
新疆自古是丝绸之路的要冲。东西文化交汇的枢纽地。长期生产、繁衍在这里的维吾尔族,在继承本民族文纪传统的基础上,得以吸收世界各种古老文化的精华,形成了具有多种文化特色的维吾尔文化.成书于喀喇汗如时期的维吾尔名诗《福乐智慧》则充分体现了维吾尔文化的多元化特色。喀喇汗朝时期是维吾尔族由分散走向统一、由农牧生活由农耕生活过渡的重要时期.社会的变革、丝路的畅通,使经济迅速发展,文化交流日益频繁.喀什成为中亚著名的文化中心之一.生活于这一时代的玉素甫·哈斯·哈吉甫充分吸收各种古老文化成分,著成了“融东西文化…  相似文献   

6.
1 新疆,早以“丝绸之路”的腹心地段著名于世,它曾是中原文化、波斯文化、希腊罗马文化、阿拉伯文化、印度文化交关荟萃之地;新疆又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锡伯、塔吉克、乌孜别克、满、达斡尔、塔塔尔、俄罗斯等十三个民族世代繁衍生息于此。每个民族,都有他诞生、发展的历史,而在其民族形成的历史过程中,由于特定的地理环境和语言特点,必然使他们拥有本民族自己创造和传承的、区别于他民族的文化艺术。“没有文学艺术,一个民族,乃至于全人类是难以生存和继续的。”文学艺术即是该民族存在的一个明  相似文献   

7.
将维吾尔谚语作为观察视点,剖析维吾尔传统文化对妇女的价值判断与地位确认。维吾尔传统文化中的妇女观植根于本民族的历史土壤,是维吾尔封建宗法社会和宗教意识的产物,它集中表现为男尊女卑、轻视妇女的价值观和束缚妇女的宗教礼法。  相似文献   

8.
维吾尔文学作品中比喻的民族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喻是人类最重要的话语形式之一。一切物理世界的似同和差异都经过民族文化的过滤和加工。维吾尔文学作品中的比喻也是如此。作家对喻体的选择植根于本民族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民族不同,造成喻体选择也有所不同。本文从文化的角度,考察维吾尔文学作品中作家对喻体选择的社会文化成因以及不同喻体所体现的独特的维吾尔文化内涵。这对我们进一步了解比喻的特点,探讨不同文化对比喻构成的影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维吾尔人民在自己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创造了他特有的优美的文化和艺术。在维吾尔人民的这宗文化遗产中,民间故事占着一个特别的地位。维吾尔民间故事同维吾尔人民的古代神话传说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它通过艺术形象鲜明地反映了维吾尔人有史以来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看法和对未来生活的愿望。它创造的正、反面形象是现实社会各个阶层、集团的典型代表。维吾尔民间故事具有丰富和深刻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新疆地处祖国的西北边陲,文学史称之为草原文化圈,畜牧业在各族人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毡毯作为维吾尔民族的一种基本生活用品,是其经济生活直接派生的产物,它出现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从新疆毡毯的起源、图案纹样艺术、实用功能、贸易往来等几方面的探析中可看出维吾尔民族绿洲农耕文化中所包含的浓厚的游牧文化。  相似文献   

11.
维吾尔谚语研究视角与理论方法琐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是一种定型而习用的现成用语,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表达形式,又是记载着民族民俗文化的百科全书。本文从语言学和民俗学的角度,考察维吾尔谚语的语言学特征及民族文化信息,并探讨维吾尔谚语研究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2.
维吾尔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维吾尔族的文化在我国各族人民的文化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维吾尔文学,在维吾尔文化中居于重要的位置。维吾尔民间文学,内容丰富,体裁多样。 维吾尔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维吾尔歌舞有着广泛的群众性。每逢喜庆佳节,劳动之余,丰收之后,男女老少聚集一起,举行歌舞娱乐活动。这些活动与维吾尔民间文学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麦希莱甫”(娱乐  相似文献   

13.
正如果不到喀什,就不算真正到过新疆。它在"丝绸之路"上具有重要地位,并汇聚了东西方精华,有着光辉灿烂的历史。喀什东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南依喀喇昆仑山,与西藏阿里地区为邻,西靠帕米尔高原,是"丝绸之路"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浓郁的民族文化、淳朴的民族风俗,无不吸引着众多的游客。喀什素有"歌舞之乡"、"长寿之乡"、"玉石之乡"、"瓜果之乡"、"美食之乡"等众多美誉。为了让您了解喀什、认识喀什,同我一道走进喀什吧!  相似文献   

14.
塔吉克民族是我国多民族大家庭中历史比较悠久、文化也相当发达的民族之一.它的人口约两万多,大部分聚居于我国的西大门——新疆帕米尔高原上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境内,另外一些散居于新疆的叶城、泽普、皮山等县。其生产以畜牧业为主,农业和狩猎为副。塔吉克语言属印欧语系的伊朗语族。起初,他们没有自己的文字,后来曾一度采用过波斯文,但自1933年起,即改用维吾尔文字并沿用至今。  相似文献   

15.
丝绸之路文明是世界不同地域、文化、信仰、种族的人民相互碰撞的结晶,一些外来宗教沿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传入中国,它们不同程度地与中国文化发生了互动。以伊斯兰教为例,在早期传入时期中国人对它无意识的误读,到明清时期回族思想家有意识地借用佛教用语来诠释伊斯兰教的有关概念,说明了在汉语文化语境下,伊斯兰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动适应。  相似文献   

16.
"一带一路"模式是我国当今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方向。历史上,丝绸文明对游牧民族在不断地迁徙过程中,草原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在游牧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变的今天,游牧文化的研究越来越突显民族的文化特征,本文通过对丝绸之路文化传播中最有代表性的动物——骆驼的文化内涵进行研究,探讨哈萨克民族游牧文化有关骆驼文化变迁的过程、美学思想及人文精神,阐述哈萨克民族的游牧文化精神内涵,呈现哈萨克游牧文化在丝绸之路文明中绽放的异样光芒。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人的名字,属于人名学范畴。一般说来,每个人的名字,都包含着一定的意义。通过对一个民族众多人名的研究,可以获得与该民族相关的多方位文化要素。有时甚至能够从对大量人名的深入研究中,获得意想不到的民族深层文化现象。本文试图通过对维吾尔族部分常见人名的初步探索,以求透视出维吾尔民族的一些历史文化火花,供研究维吾尔民族的历史学家、社会学家、民族、民俗、宗教学家们参考。  相似文献   

18.
一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我国人民和中亚、西亚以及欧、非人民友好往来传统友谊的历史见证。世界各国史学界就丝绸之路的路线、地点、意义等问题,都提出了有益的见解。本文仅就我国境内的丝绸之路的缘起与兴衰,以及我国古代西北各民族在丝绸之路上的贡献,略抒己见,以求教于诸位。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塔吉克人和维吾尔人虽民族、文化和语言都不同,但这两个民族长期共同生活在中亚这个文明区域,因此在文化上互相影响是必然的。文章用《福乐智慧》的诗句为例,阐述了塔吉克文化在《福乐智慧》中的表现,最后还谈到《王书》和《福乐智慧》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文章以新疆的主体少数民族——维吾尔族为研究对象,是在对处于新时期的维吾尔族的语言态度进行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门学科理论,对维吾尔民族内部不同特点的社会成员对待母语、汉语的态度进行了分析。总结出维吾尔民族在语言态度上的特点,为新时期新疆少数民族地区政策的制定、教育的实施提供参考依据,为处在既要维护本民族文化传承又要适应主流社会生活这种双重境地中的少数民族提供更广阔的视野以寻求自身最大限度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