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不断开展的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促进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在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还存在着东盟各国职业教育体系不同和发展不均衡;合作主体地域性、合作主体间的沟通协调渠道不畅;合作的协议约定略显粗泛等问题,应通过制定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中长期发展规划、针对东盟各国的职业教育情况制定不同的合作方式、由政府自上而下推动建立畅通的协调机制、推广成功的合作模式等途径,进一步促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2.
【背景】为进一步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在第十一次中国与东盟领导人会议上关于“中方将继续邀请东盟青少年访华。主办青年营、夏令营、青年企业家论坛等交流对话项目”的重要指示精神。共青团中央、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积极邀请东盟青年代表来华访问交流,推进中国与东盟青年在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共建中国-东盟青年区域合作新平台。  相似文献   

3.
中国一贯重视同广大非洲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新中国成立以来,友好合作关系获得了发展。中非合作关系的前景如何?本文试图对此作些浅略的探讨。 一、建国以来中非友好关系的回顾 新中国成立以后,根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积极发展了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从50年代开始,中非人民的交往逐渐增多。非洲国家一些群众组织的代表团不断来华访问。1953年3月,中国青年代表团在维也纳举行的国际保卫青年权利大会期间,同埃及、阿尔及利亚等非洲国家的青年代表举行联欢,增进了友谊。1955年4月,周恩来总理在出席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期间,会见了埃及总理纳赛尔,还同埃塞俄  相似文献   

4.
我院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与合作。自2007年至今,已与4所东盟高校建立了合作关系。2007年3月,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会科学大学签订《中国百色学院与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会科学大学文化教育合作与交流协议书》和《越南河内国家大学所属人文社科我院三年与四所东盟高校建立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5.
正10月9日至11月5日,2019年第四期"未来之桥"中国一东盟青年领导人研修计划项目(柬埔寨班)在华举办。来自柬埔寨的学员在北京、杭州、广西等地,围绕"创新驱动、青年发展"主题,与创业导师、创业团队、创业青年进行了深入的学习和经验交流,亲身感受新中国成立70年来各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增进了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研修期间,还参加了亚非青年联欢节系列活动,与70个国家的近400名青年代表共  相似文献   

6.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础和资源。东盟青年通过学习、了解凝聚着民族特质和精神风貌的中国传统文化,必将加深对中国的认识。通过加强传统文化课程设计、建立体验中心、设立考级制度、培养师资队伍等措施,在东盟青年中加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进一步增进中国与东盟交流合作、睦邻友好关系,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发展战略,助力民心相通工程。  相似文献   

7.
"一带一路"倡议提出6年来,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领域不断加深和拓宽。但中国—东盟职业教育在合作中还存在着不同国家合作不充分、不平衡,落实签约执行力不足,合作方式创新少,合作精准度不够等问题,需要通过创新观念、创新平台、创新方式、创新机制等途径来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中国—东盟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与东南亚合作的地缘战略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南亚地区是影响中国周边地缘环境的重要因素之一,其重要的战略地位,丰富的自然资源,使中国与东南亚的合作具有区域合作、国家安全等诸方面的地缘战略考虑.冷战后,中国制定了睦邻友好的地缘政策,与东南亚地区国家展开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启动了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进程,在双方之间传统安全问题基本得到控制或解决的情况下,加大了与东盟在非传统安全问题上合作的力度,与东盟营建双边或多边的合作机制,改善了中国的地缘政治环境.  相似文献   

9.
中国-东盟各国重视和加强区域金融合作,有力地推进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进程,通过区域金融合作,推动了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金融开放和金融市场一体化进程.区域内各国货币流通与货币互换,特别是人民币国际化和在自由贸易区的主导作用,对推动区域货币一体化,建立单一货币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和加强汇率协调运作机制,实现汇率政策、货币政策的合作与协调,是货币合作的长远目标和工作目标;建立区域金融监管与国际合作机制,使自由贸易区的货币合作向着制度化、综合化、纵深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0.
澜沧江-湄公河是一条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国家以及区域性社会、经济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的国际性跨界河流。从澜沧江-湄公河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法律框架下建构澜沧江-湄公河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对于中国和其他流域国家是一种务实、可行的选择。文章认为,中国-东盟对话合作机制、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湄公河委员会等一些现有的东盟国家与中国的合作机制,为建构澜沧江-湄公河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提供了区域性的国际合作基础。而现阶段务实、可行的目标是促进流域各国对跨界环境影响评价基本理念的接纳,并通过建构跨界环境影响评价的程序性机制,培育各国间解决澜沧江-湄公河可持续发展的善意合作氛围。文章提出,当前建构澜沧江-湄公河流域跨界环境影响评价机制的核心问题在于增加流域相关信息透明度和促进流域国家社会公众的参与,以增强流域国家之间的协商和合作,并推动公民社会的有效参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