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赵明环 《现代交际》2013,(12):154-154
闲暇生活具有自由、自主的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决定大学生的生存状况、生命质量和精神态度。了解现阶段学生闲暇时间的利用与分配状况,测量学生闲暇时间文化精神生活形态,是学校共青团工作有效开展的现实依据之一。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分析归纳学生闲暇时间文化精神生活现状,并以人格特质理论为理论依据,对学生闲暇时间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交叉分析,考察其动机及行为,从而探索学生闲暇时间文化精神生活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2.
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当前社会存在着诸多精神困境,究其原因往往是源自对待传统文化的错误态度。以正确态度对待传统文化,深入发掘传统文化有益成分,吸收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让当代文化勃兴发展,以坚定我们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之根,早己融入到民族的血脉之中,儒、释、道被看作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支柱,而儒道文化作为中国本土产生文化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之大,对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起着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本文从对传统文化中的儒道精神的分析入手,找出儒道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进而追寻21世纪中华民族精神的归宿。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学的核心病症 “中国学术界缺乏严谨的态度和创新精神是中国目前科学文化的核心问题,这需要科学家努力改变自己的科研态度和学术界的‘传统’。”记者:关于中国科研体制,特别是经费分配的现状,您持怎样的观点?蒲慕明:基于我过去十多年在中国科研机构工作的经验,他们把中国目前的科研体制文化归结为“浪费资源、腐蚀精神、阻碍创新”3句话,  相似文献   

5.
任致远 《城市》2011,(2):3-8
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的强大力量”,“要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城市是国家政治、经济、社会与文化发展的集中体现,是人们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形象而具体的反映。  相似文献   

6.
鲍宗豪 《科学发展》2009,(12):68-82
城市是一种历史文化现象,是一个民族赓续绵延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文化作为一个城市的气质、风骨和灵魂,本质上反映的是城市精神文化的特质。对都市文化的研究,广义上可从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个不同的维度展开,但更需要研究都市的精神文化。本文对都市精神文化的研究置于全球化的视野下,比较研究纽约、伦敦、巴黎等不同全球城市精神文化的特点,进而揭示全球城市精神文化的共同本质与深层价值意蕴,提出上海建设全球城市的"文化自觉"意识和取向。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没有形成统一的宗教,中国文化下人们对宗教的态度常常是什么都信,而缺乏信仰。本文试图从佛教在中国文化的上层和下层的不同传播及中国化的佛教,来考察世俗精神对中国文化宗教态度形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诗歌集,它以极其丰富的生活内容、广泛的创作题材向我们展示了殷周社会乃至远古社会的历史风貌,它是中国上古文化一部形象化的历史,是从远古到周代社会的文化积淀,在我国乃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极高的地位。文中从尊崇生命本体的人文主义精神,植根于农业的安土重迁文化韵味,宗法制伦理情味凝聚出的总体性意识形态.人定胜天的民族文化精神,礼乐文化向大众的泛化催生出大众文化。“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创作精神等几个方面以现代社会的审美视角具体细致地阐释了《诗经》所包蕴的中华民族古老的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9.
100年前爆发的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要运动。它诞生了以"爱国主义""民族科学"和"改革创新"为基本内涵的五四精神,具有凝聚民心的重要作用。作为中华文化珍贵的精神财富,五四精神既象征着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的爱国情怀,也是新时代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的重要内容。今天,发扬五四精神,需要深刻理解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以民主科学为指南、以进步为动力的基本内容,也需要态度鲜明地肯定其对弘扬伟大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坚定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0.
高校校园文化的发展在于高校精神和理念的发展,当代高校的竞争应该归于文化力的竞争。精神内化为一种文化自觉,使高校管理贯彻落实到每一名师生及其管理人员。高校文化建设的启动有助于推动校园文化发展,汲取高校文化的精粹。“格物致新”是高校发展的内在精神,强化“格物”精神,推动“致新”发展,从而形成高校内核发展的动力,为整个校园文化建设增添一抹新绿。  相似文献   

11.
《老年世界》2014,(12):43-43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相似文献   

12.
文化传播是在特定的社会及精神文化发展背景下产生的,精神文明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均得到了延续和发展,中国共产党以积极乐观的革命精神和坚定的理想信念,践行群众路线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以红岩精神和长征精神来指导中国社会的发展和文化的延续。本文主要是从红岩精神的内涵及现实意义和长征精神的内涵及意义的基础上,对文化传播学视野下的红岩精神及长征精神进行深入化的探究。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很多城市在追求"国际化大都市"的热潮中,对国际大都市要追求什么的认识存在着一些片面的、错误的认识:一是每年一度的城市竞争力排序,把城市"硬实力"作为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二是对国际大都市文化建设的认识,还缺乏"文化精神"的意识,缺乏对"文化精神"境界的追求。国际大都市应追求什么?国际大都市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本文认为,文化精神是国际大都市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发展的"软实力",文化精神是国际大都市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陈瑜 《现代交际》2014,(6):60-60
中国传统文化蕴涵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准则等是中国大学文化形成的重要渊源,至今,中国传统文化仍然拥有强大的生命力,依然对中国大学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是构建现代大学精神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5.
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是千百年来形成的对祖国、对人民的最深厚情感,是中华民族文化最深厚的根基所在。而屈原是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伟大旗帜。他坚贞不渝的爱国情怀是数千年来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传统的文化原型与精神典范。屈原的爱国和忧国忧民,与他的”九死不悔”的献身精神结合在一起。他的作品和他的生平,构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的传统精神,是我们这个民族的根之所系、基石所在。文中结合历史从不同角度来分析屈原的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进而探究其形成的原因.从而培育全民的爱国情怀和爱国之心,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崛起和腾飞。  相似文献   

16.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之一就是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城市精神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城市的灵魂,它包括城市的公德精神,城市的公民精神,城市的时代精神,城市的人文精神四个方面的内容。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具有重要的意义,应该注重培育和塑造城市精神,不断提升城市文明。  相似文献   

17.
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缺失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茜 《现代交际》2011,(12):12-13
精神文化生活是老年生活的重要内容。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农村老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比较低,精神文化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本文分析了农村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缺失的原因,并提出了解决该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杨建强 《职业时空》2009,5(11):148-150
“李约瑟难题”引发的中西文化差异问题有着深刻的历史背景。影响中国科学发生、发展的文化基因不仅表现在中西民族特性、中西民族精神和民族心理的差异,更是在于中国理性、自由科学精神的缺失。中西文化差异的本质集中地表现为中西文化不同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根源在于两个地域中的人们在实践方式上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由于中华民族精神和武术文化同时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两者有着密切的联系。中华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缩影,其植根于传统文化之中.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巨大形态,更浸透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思维与行为方式。以武术套路表演为载体传播武术武技与武理技术文化,以基础武术功法教学为载体传播武术行为文化,以武术艺术欣赏为载体传播武术心态文化,将武术文化中的精华运用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可以为培育大学生的民族精神提供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增强文化自信,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形象的关键举措。在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就需要明确马克思主义与传统文化的契合之处,尊重历史文化、保护传统文化、吸收优秀文化,利用好数据化设施,创新文化发展路径,加强文化人才培养,保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人绵延不绝,最终在中国式现代化培养文化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