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在任何一个健康、发达的社会中,这个社会构成体系中的中产阶级无疑是其社会安定与经济发展的至关重要的因素。中产阶级在当今中国社会中的地位与价值日渐凸显,但是,无论是整个中国社会,还是中国社会的中产阶级自身对"中产阶级"本身的认知都存在着诸多不够完善之处。通过对中国社会中产阶级生存状况的实际调查,一方面,可以促进中国社会对中产阶级的科学认知;另一方面,也可以强化中产阶级自身的身份认同感,进而充分发挥中产阶级在中国社会应有的价值,以推动社会的安定与繁荣。  相似文献   

2.
中国中产阶级:现实抑或幻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世界各国和地区的现代化进程中,阶级阶层的变动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本文围绕有关中国中产阶级存在与否的争论,以东亚现代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背景,分析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发生和社会构成,提出中国中产阶级不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转型的结果。最后,文章还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诸方面入手,探讨了中产阶级的成长和中国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3.
中产阶级:何以可能与何以可为?   总被引:44,自引:0,他引:44  
在世界各地的现代化进程中,阶级阶层的变动尤其是中产阶级的兴起和壮大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现象。十九世纪的美国、欧洲社会是如此,二十世纪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社会也是如此,中产阶级的兴起已经成为后现代语境中的一个世界性话题。本文以东亚现代化和中国的改革开放为背景,分析了中国中产阶级的发生和社会构成,提出中国中产阶级不仅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产物,更重要的是社会转型的结果。因为当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特点,使得中国中产阶级在政治上的后卫性和消费上的前卫性尤为明显。最后,我们还从中国的经济发展、社会结构和意识形态诸方面入手,探讨了中产阶级的成长和中国社会的未来。  相似文献   

4.
中产阶级的新陈代谢与当代中国非政府组织公益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社会结构均发生了巨大变化,中产阶级得以勃兴。无论是从社会声誉,还是从其经济收入、教育层次、职业地位来看,中国的中产阶级都得到了解放以来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改革开放的影响作用对于中国的中产阶级来讲包含着两方面的意义:一方面促进了其发展,提高了其地位和经济收入水平;但同时也提高了他们对更多资源获取的渴望。在这种"差距"心理的支配下,中国的中产阶级的公益行为相比较发达国家的中产阶级的公益行为就显得很为欠缺。  相似文献   

5.
数以百万计的都市白领在工作之余自觉不自觉地沉迷于一种低级的农场偷菜网络游戏,表面上反映的是都市白领积极追寻的休闲心理、从众心理和从游戏中获得的成就激励心理,而本质上却是现代都市白领普遍存在的生存困境所引发的心理焦虑的衍射.随着中国现代化的推进,中产阶级正在迅速的成长壮大.但作为中产阶级主体的都市白领却面临着巨大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困境."开心农场"的出现和都市白领对"农场偷菜"的热衷追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寻求情感释放和渲泄的一种表现.  相似文献   

6.
试析20世纪90年代女性都市小说中的中产阶级话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 2 0世纪 90年代的中国 ,随着消费主义文化的盛行 ,“中产阶级”逐渐成为女性都市小说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叙述话语。女作家们以她们对时尚的敏锐感觉 ,不仅对 90年代“率先致富”的一批“成功人士”的生活进行了细致的描摹 ,而且还将笔触延伸至旧上海以及新中国成立时出现的中产阶级 ,逼真地再现了以往这一阶级奢华优雅的生活场景。当然 ,一些女作家在参与构造中产阶级的生活图景时 ,也揭示出了当下中产阶级奢华生活的真相 ,从而暴露出他们的另一张面孔。然而不容忽视的是 ,女作家们的都市文本同样也存在着批判上失重的现象。  相似文献   

7.
李伟斌 《理论界》2011,(9):82-83
消费主义的核心是欲望。这样一种消费主义是西方文明特有的社会经济现象。但是当前国内所谓的"消费主义"只是借用西方的这样一种消费方式来刺激国内经济增长的权宜之计。本文通过对当前中国社会各阶层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方式的简要分析欲说明当下国内所谓的"消费主义"的"外来"的文明特性和由此引起的中国建立消费主义的长期性(并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向消费社会和消费经济的转变。从分析中可看出,中国还未进入以庞大的中产阶级为消费主体的消费社会,也还未实现由工业经济向消费经济的转变,所以当下国内并不存在一个成熟的消费主义。  相似文献   

8.
《文史哲》2017,(3)
<正>近年来,国内人文学术研究日益繁荣。并正在发生深刻变迁。为及时总结人文学术领域的新进展、新现象、新问题,推动人文学术研究的繁荣与进步,提升公众对人文学术的认知度和关注度,《文史哲》杂志与《中华读书报》联合开展了"2016年度中国人文学术十大热点"评选活动。这也是我们连续第三年举行这一评选。最终评出的"十大热点"内容如下:1.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召开,"本土化"渐成人文研究之主流取向近四十年来,中国以独特的道路和方式实现了大国崛起,制度安排、社会结构、发展路径等等在很大程度上溢出  相似文献   

9.
中产阶级的消费水平和消费方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全国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描述中产阶级的家庭消费水平、消费结构、家庭耐用品拥有率、消费行为模式及住房和汽车消费,并比较了中产阶级与其他社会阶层的差异。比较结果显示,中产阶级展现出与其他阶层不同的消费特征,消费分层现象十分明显,中产阶级的消费文化正在形成。  相似文献   

10.
文章分析了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末期中国社会出现的"新左"现象,通过对新左派的特点分析,认为对现代化和改革开放的否定是"新左"思潮最为核心的观点之一.而这一否定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号下进行的."新左"思潮对当前我国基本国情存在着严重的误判,"新左"思潮对国情的判断缺乏学术研究应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实践中有可能给中国社会造成严重的灾难.  相似文献   

11.
叶中强 《社会科学》2012,(9):175-184
张爱玲是一位最难将其置于"国家政治地图"上来加以辨识的作家,她的历史经纬只在一座城市。借助上海中产阶层的"社会地利",张氏在这座市声喧哗的城市里,为自己营构了一种"于其中但隔其外"的生活形态和心理位置。她将一种最富象征意义的"都市人"——身心俱在城市化过程的中产阶层作为凝眸对象,并经其心理轨迹,触及了中国"现代性"的两个核心问题:社会"合理化"过程中的人性归宿和中西文化调适,并描绘出传统中国在都会上海的一种变易图式——从"家族"走向城市中产阶层。  相似文献   

12.
中国中产阶层可分为以个体户为主的老中产阶层和由知识分子、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组成的以领取薪酬为主的新中产阶层两类,后者又包括以传统体制内职工为主的内源型中产阶层和以私企、外企白领为主的市场化中产阶层.利用CGSS2006全国调查数据分析发现:中产阶层明显反对非制度化的集体政治行动,其中内源型中产阶层更为保守,市场化中产阶层稍显激进,但这种差异尚不显著.中产阶层有总体上较强的民主意识,但市场化中产阶层更为重视经济发展,内源型中产阶层的政治权利意识偏强,老中产阶层的民主意识最弱.中产阶层都有较强的政府服从,并有一定的政治参与意愿,但老中产阶层相对冷漠.总的来看,中产阶层的政治心理较为健康和理性,与中国渐进式民主的政治发展道路是适应的.  相似文献   

13.
无论是从发生学的角度来考察,还是从事实判断和价值判断的角度来审视,中国中产阶级在整个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历史进程中都享有崇高的历史地位,它不仅本身就是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必然产物,而且事实上成了中国社会现代化的重要推动力量,在新的历史时期,它还将成为中国社会现代化深度发展的主体目标.  相似文献   

14.
从"大同理想"到"中国梦",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不断追求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国家富强之梦、民族振兴之梦、人民幸福之梦,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整个社会的"中产梦"。"中国梦"为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中等收入阶层在"中国梦"实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历史作用:他们是经济建设推手,是大众消费的主体人群,是维系社会稳定和谐的基石,是民主政治建设的推动力量,是正面价值观的践行者。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成熟为"中国梦"的实现奠定坚实的阶层基础。"中国梦"的实现与中等收入阶层的壮大同步共进,处于同一历史进程当中。  相似文献   

15.
季家珍的《印刷与政治 :〈时报〉与清末改革文化》 ,是英文世界众多上海史著作中自具特色的一种。作者借助新文化史的研究方法 ,从《时报》入手 ,以“中间地带”理论为架构 ,融文化史、政治史、社会史于一炉 ,讨论了晚清上海报人在塑造新国民方面的作用 ,报人与下层民众、上层政府之间的关系 ,立宪派报人在传统与现代、中国文化与西方文化之间的关系。作者的“中间地带”理论架构 ,为学术界关于中国“公共空间”的讨论增添了新的一说 ,为繁盛的上海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近代上海城区中,较之公共租界与华界的南市与闸北,法租界中部地区以街道整洁、环境幽静、文化氛围浓厚著称,是颇负盛名的宜居城区。考其形成原因,是法租界紧跟国际上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的时代潮流,对界内工商业进行统一的规划与严格的分类营业管理。近代上海公共租界、法租界与华界这三界中,法租界工商业发展比较滞后,城市规划与改造成本较低,又实行总领事独裁制,这是法租界中部地区能够发展为宜居街区的物质基础与制度因素。  相似文献   

17.
构建和谐社会与社会结构的调整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要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如何实现这个战略性的任务,从社会结构理论来说,就是要在今后的实践中,继续深化改革,创新和制定恰当的经济社会政策,推进户籍、就业、人事、社会保障等方面体制的改革,调整城乡、区域和就业结构,使该小的农业劳动者阶层逐渐缩小,使该大的社会中间阶层的规模逐渐扩大。这是培育形成一个合理的、开放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形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坚实的基础,也是我们今后要特别加以重视并做好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千年之久的书院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兴起的,它是一种特有的教育组织和学术研究机构,为我国古代教育发展和学术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文章通过对其治学方法、治学态度等进行研究和批判性继承,从而探究其对现代高等教育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文章利用问卷调查和语言测试的方法,对3700余名新疆维吾尔族中学生的民族认同和汉语学习水平进行了调查。在对数据进行定量分析的基础上,集中考察了维吾尔族中学生民族认同的发展状况及其与汉语学习之间的复杂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