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最近香港艺人周慧敏与才子倪震分手又复合一事招来大家的议论纷纷。倪震反省自己“偷腥“是因“中年结构性危机“。用中年危机作为出轨理由的,并非只有倪才子一人。对于男性来说,“中年危机“是不是一定要以移情别恋来化解?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的婚姻家庭指导师胡慎之指出,并非人人都有“中年危机“,即使有也不等于一定要出轨。出轨并不是解决中年危机的有效办  相似文献   

2.
最狠的一招     
面对男人出轨,女人怎么办?有没有对付男人出轨的狠招?难道真的就这样放过出轨的负心汉?  相似文献   

3.
从女性主义角度出发对安德鲁.马维尔的名作《致他羞怯的情人》一诗进行分析,尤其是分析其中男性叙述者对女性形象的攻击,旨在揭示男性叙述者字里行间对女性话语权的限制以及在男性话语霸权下女性被迫所处的沉默的"他者"地位。  相似文献   

4.
《金色笔记》中的男性形象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色笔记》是英国女性小说家多丽丝·莱辛的代表作,从其出版之日起就被作为女性主义者的圣经,很多研究者对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了大量的阐释与分析,但对于作品中的男性形象却少有问津。本文从两性关系的角度解析这些男性形象,探讨如何建立和谐的两性关系。  相似文献   

5.
“出轨”是凌叔华20世纪20年代作品的重要主题,《酒后》与《花之寺》是其中的代表性作品。两篇小说在“出轨”的发生、对象的选择及夫妻之间的性别权力博弈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互文关系。“出轨”揭开美满婚姻表象下个人隐秘的情欲流动,凌叔华的这两篇具有互文性的“出轨”小说,在书写具有现代意义的夫妻日常家庭生活的同时,也呈现了中上阶层男女在新婚姻关系中的心理状态、权力博弈与自我形象塑造,让后来的人们得以窥见20世纪20年代中国“新家庭”中交叠传统与现代的性别关系与情感状况。  相似文献   

6.
《女人世界》2005,(10):62-63
婚姻,是一种建立在感情基础之上的契约关系。然而有时候,这种特殊的契约关系却仿佛脆薄如纸,男女双方一次“偶然”的出轨,一次“艳遇”或是“红杏出墙”,便如寒风惊过,在这张薄纸上划出几道细密的裂痕。 一件件类似的“出轨”事件,一桩桩类似的社会新闻,我们已经屡见不鲜。 我们关心的是,在这种带有“偶然”性质的“出轨”事件里,感情与性,究竟各占了几分比重;而对方仅仅只有这一次的“出轨”,你又会不会“原谅”他或者她呢?  相似文献   

7.
从女性主义、后殖民主义以及新历史主义的视角对多丽丝·莱辛的《青草在歌唱》中的后现代主义策略进行解读,分析莱辛打破传统的逻各斯二元对立模式,解构以男性和宗主国为话语权的思想价值体系,重新架构起女性和黑人等少数话语者的自我本位意识的意图。  相似文献   

8.
英国作家伊恩·麦克尤恩的小说《只爱陌生人》中作为"他者"存在的女性处于"失语"状态或成为受虐狂,而作为"自我"存在的男性却身染"女性气质"或心理变态,他们共同陷入危机之中。通过分析女性"他者"与男性"自我"的危机,笔者认为以男性为主导的社会价值观最终导致两性的扭曲与不安,而小说表达出麦克尤恩对当代社会语境下女性,尤其是男性生存境地的忧虑。  相似文献   

9.
语篇分析多用于政治事件的评述。利用系统功能语法三大元功能理论为指导,对《文章出轨致歉声明》这一语篇进行分析,将这一理论应用于其他领域(娱乐圈)文本分析。通过分析,认为本具有致歉声明表示悔过之意的特质,但是危机公关色彩亦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中大五院健康体检者的血尿酸(UA)、血清甘油三酯(TG)和总胆固醇(TC)水平与性别、年龄的关系。方法对2000例体检者检查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按性别、年龄分组,用酶法检测体检者血清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水平,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UA、TG和TC水平总趋势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增高(P<0.05),50-岁年龄组各项指标显著高于其他年龄组(P<0.01)。血尿酸男性平均值为381.5±86.3μmol/L,女性为308.3±67.5μmol/L,各年龄组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TG和TC各年龄组男性均明显高于女性,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血尿酸、血脂水平与年龄因素有关。随年龄增长,尿酸血脂水平升高,30岁以上年龄组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30岁以下年龄组,提示年龄从30岁开始预防痛风和动脉硬化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女性主义思潮的蓬勃发展为女性主义的研究与实践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理论基础与批评范式。英国作家吉姆·克雷斯的第九部小说《传染病屋》以其蕴意深远的多维之美在女性主义的审美解读中焕发异彩。克雷斯聚焦女性与男性的个体与群体形象,创造了新世界中以玛格丽特与富兰克林为代表的新女性与男性形象。克雷斯通过描写逃亡三部曲.勾勒出新女性代表——玛格丽特,展现其蜕变的历程的三个重要阶段。玛格丽特从传统父权制下的“他者”身份过渡为渴望摆脱“他者”地位的具有反抗精神的勇士,到最终实现了具有独立精神、个体意识与男性气质的新女性形象。克雷斯同时展现了富兰克林的女性气质从压抑到爆发的过程,从而塑造了具有女性气质的男性,最终圆满地完成了新女性主义的书写。  相似文献   

12.
以爱伦·坡的情感经历作为参照,对其怪诞小说中的两性关系进行分析,我们发现作者笔下的男性经历着一个由恋母到自恋甚至恋物、恋尸的畸形心理演变过程;女性则多属于男性自我陶醉而创造的“他者”,这一角色定位和她们终被谋杀的厄运,都折射出男权思想的严酷。这一切是由于传统社会为男性设置了极高的期望值,为女性设定的标准线却相当低下,使得男性与女性都成为性别的囚徒。社会必须调整对两性传统角色的认识,才能将他们从被囚禁的境地中解放出来。  相似文献   

13.
一夕欢爱     
人家的感情走私叫出轨,而她的感情走私,却完全脱了轨。  相似文献   

14.
刑科题本中包含鸡奸情节的案件,系清代法律文本对于男风的表述。案件当事人的口供信息,可以作为量化研究的数据。分析可知清代好男风者追逐男风的"活跃年龄"大致在30—36岁之间,追逐对象则是17岁左右的青少年男性,双方年龄差约为15岁。三项数据大致反映了清代男风的年龄结构特点。部分好男风者更为偏好年幼男性。决定好男风者的性要求是否能够实现的一个关键因素是被动者的年龄。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存在主义视角审视大江健三郎的代表作《万延元年的足球队》,细致分析了主人公根所蜜三郎的自由选择和阿仁、阿义两个客体化他者形象后指出:与世隔绝的日本山村因受到现代文明的侵袭而变成一个心灵异化者聚集之地,充满人文关怀精神的小说家则借根所家族男性特别是蜜三郎的担当行为为村民们指出了一条救赎之路。  相似文献   

16.
《红字》是美国浪漫主义小说家纳撒尼尔.霍桑的代表作,是他对女性主义矛盾态度的体现,但通过从女性主义的视角来审视《红字》的翻译时,发现译者潜意识中男性中心主义思想的长期影响,使得其译著中的许多女性形象受到种种有意或无意地扭曲,逐渐沦落为男性中心主义所建构的固定女性形象,最终被建构成了男性的“他者”。  相似文献   

17.
被记忆的他者——论《我的安东尼亚》的记忆书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从记忆入手对<我的安东尼亚>进行女性主义解读,分析作为白人男性精英文化代言人的吉姆·伯登如何通过记忆对安东尼亚等移民女性进行身体和精神的重塑,从而将后者囚禁在不平等的性别规范中.父权制意识形态下的男性记忆是塑造和重构"理想"女性的重要途径.男性借助社会赋予的话语霸权和对女性身体的居高临下的"注视"剥夺了她们的主体地位,使她们成为失语的他者.  相似文献   

18.
《可乐》2006,(11)
老公因为工作关系,身边总是美女不断,办公室的同事、出去吃饭应酬的客户都是美女。俗话说,常在河边走,难免会湿鞋,我心里天天都在担心老公万一哪天把持不住……老公这份工作薪水挺高的,再说我也没有找到他出轨的证据,请大家伙帮俺出出主意,怎样才能不让老公出轨啊?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坎特伯雷故事集》中《巴斯妇的引子》和《巴斯妇的故事》入手,着重对巴斯妇从女性主义和反女性主义两个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她的话语行为依然局限在男性话语的窠臼之内,依赖男性话语而存在,远非某些女性主义者所极力颂扬的敢于向父权制思想挑战的女性形象;同时,本文还深入探讨了英国中世纪著名诗人杰佛利·乔叟在塑造巴斯妇这一女性人物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反女性主义倾向,并分析了其内在的社会及文化根源。  相似文献   

20.
北美华裔女性作家在双重文化背景下,书写了隐藏自我的男性他者:缄默的、被“阉割”的男性他者,隐藏着女性意识觉醒的女性自我;重整雄风的、拾声的男性他者,隐藏着追求两性解放的勇敢的女性自我;人性张扬的、融汇多元文化的现代男性他者,隐藏着追求复归人性、两性和谐共生的女性自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