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影视业作为最国际化的媒介产业,对促进一个国家的文化贸易增长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韩国影视文化贸易取得了巨大成功,不仅仅促进了本国影视产品的"走出去",更重要的是提高了韩国文化的影响力。我国的文化产品走出去始终步履维艰,分析韩国影视文化贸易的成功机制对我国文化产品出口不无裨益,其经验可资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韩剧风靡中国,2005年湖南卫视斥资引进的<大长今>和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加油!金顺>,更是引发了韩剧狂潮.韩剧在中国迅猛的发展势头已引起中国媒体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从文化视角探讨"韩剧热"的成因,并指出在全球化影视文化产业格局中,建立开放而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体系,是我国电视文化产业的有效出路.  相似文献   

3.
金庸小说大多完成于上世纪50、60年代的香港,香港的时代文化、地域文化使其在书写中国传统武侠文化魅力的同时,也融入了对香港这一独特的都市文化的认知。而80、90年代改编金庸小说而拍摄的影视剧中,同样也包含了诸多这样的香港本土文化内涵。在这文化内涵中,非常引人注目的就是金庸小说及改编后的影视剧中所显示的香港人的身份认同。文化认同是大众文化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本文就是通过对金庸作品及改编后的影视剧中体现出的身份认同问题进行分析,并以此为个案,来探讨身份认同在全球化的后工业社会文化语境中的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4.
对中日韩文化创意产品的贸易现状以及贸易竞争力指数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的文化创意产品的贸易竞争力总体上高于日韩,但从分行业看来,中国的贸易竞争优势集中于设计和工艺品等传统文化创意产品,新媒体等新型文化创意产品的贸易竞争力也有显著提升,贸易结构有待升级和优化。日本近年来虽然处于贸易逆差,但其贸易结构合理,视听、出版物的贸易竞争力优势明显。韩国的设计和新媒体贸易竞争力较强,贸易结构渐趋合理。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产业内贸易指数、贸易竞争力指数对中韩文化创意产业各类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现状、中国文化创意产品对韩竞争力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证分析结果证明:中韩各类文化创意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仍处于较低水平,还是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产业间贸易为主;与韩国文化创意产业相比,中国文化创意产业竞争力明显偏弱。  相似文献   

6.
韩国影视文化作品剽窃我国文化现象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国影视作品在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其种种文化剽窃现象却让国人担忧,因为这是一种不同于西方国家文化霸权主义的低级文化剽窃和粉饰行为.造成这种现象的深层原因是:韩国政府的"文化立国"方针使韩国影视文化产业空前繁荣,而韩国历史文化的"贫瘠"使得他们必须通过对其宗主国文化进行剽窃来增加其"历史底蕴",从而丰富其影视文化作品的"内涵";同时,中国人的"文化虚无"又助长了这股"歪风",韩国人的文化剽窃行为也就越发猖狂起来.  相似文献   

7.
2010年11月19日至21日,由中国高校影视学会、西北大学主办,西北大学文学院和西北大学影视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承办,由西安文理学院文学院、西安五洲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天平文化传播有限责任公司等协办的中国高校影视学会第十三届  相似文献   

8.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邮轮产业的战略性新兴市场。受2020年疫情冲击及近年来涌现出的诸多水土不服的发展问题,中国邮轮产业进入发展瓶颈期。从文化角度出发并考虑游客心理因素对中国游客邮轮行为的影响,对探寻中国邮轮市场本土发展路径,重新激发中国邮轮产业活力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文化适应及文化认同理论,以参加过邮轮旅游的中国游客为研究样本,通过结构方程模型方法,检验中国邮轮游客行为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不同文化适应策略对游客不同类别行为的影响存在差异;文化认同通过文化自信对游客消费国际产品有消极影响。另外,避免不确定性在文化适应和文化认同对游客行为的影响中存在部分调节作用。最后依据研究结果,提出了后疫情时代中国邮轮产业的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关于中国对外文化贸易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审视了文化产品的生产和贸易在当代世界的发展状况,并对中国文化贸易问题进行了比较研究,提出了转变观念、加强认识、改革贸易体制、提高科技水平等建议以进一步发展我国对外文化贸易。  相似文献   

10.
"韩"是指韩国,"流"是水,是韩国特色的水,韩国的服饰、影视和饮食就是通过"韩流"流入中国,流入我们大学生中间的。韩剧对"灰姑娘模式"的痴迷影响着中国当代大学生的爱情观,具体原因有:①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②文化上的相通性;③韩国政府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韩剧在中国热播的现象受到众多学者关注,但比较研究极为匮乏。论文以上海交通大学在校大学生和韩国留学生为样本,采用文本分析和实地调查方法,比较中韩大学生对韩剧的接触、评价及偏好情况,并探索韩剧广受欢迎的原因。中国应借鉴韩剧的成功经验,创作出更多能吸引广大受众的电视剧。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说,韩剧在中国的热播还有利于加强两国文化的交流,以促进中国电视剧更好地在亚洲乃至世界范围内得到有效传播。  相似文献   

12.
曹麦 《调研世界》2016,(6):54-56
本文以文化产业为研究对象,从文化产品贸易和版权贸易的角度,对2002年以来我国文化贸易的结构进行统计分析,包括文化贸易的种类、进出口伙伴国(地区)、贸易额等.研究发现,无论是文化产品贸易还是版权贸易,中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国(地区)都是美欧等与中国经济交往频繁且文化产业发达的大国(地区),以及亚洲与中国文化同源的地区.而贸易结构方面,在文化产品贸易中,主要的贸易标的是图书和艺术品;版权贸易方面,主要的贸易标的是图书.  相似文献   

13.
中国乡村本土文化正面临外来文化的强势入侵,而乡村特有的多元文化冲突和文化个性则赋予了乡村本土文化场景建设独特的空间逻辑。文化自觉是继续保持本土文化生命活力和促进文化多样性发展的本质要求。基于文化自觉理论,强调以文化自觉推动乡村文化基因传承与延续、乡村地域文化修复与改造、乡村本土文化认同与再造来提升乡村本土文化。目的在于揭示乡村本土文化传承、发展、创新的演变规律,在艺术介入乡村建设中实现乡村本土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14.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际盛事在中国的不断举办,中国的影视产业已经拥有空前的国际化契机;但比之韩国抓国际化契机,以强势的国家经济实力推动影视文化输出,我们的国际化眼光还远为欠缺。因此提升、扩展国际化眼光是当务之急。国际化眼光既要有经济内涵,又要有文化及美学内涵,关注人类共同面对的问题,构筑共享理解基础,是必由之路。同时,国际化眼光既要有全球战略,又要有差异化战术;既要注重传统媒介,更要注重新兴媒介,方能有更大作为。  相似文献   

15.
国内“十七年韩剧热”的传播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试图通过回顾韩国在中国十七年的传播轨迹,从受众的文本接受习惯、韩剧自身传播的独特路径以及韩剧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契合性这三个方面,研究这场跨文化传播之旅成功的因素。  相似文献   

16.
在以“媚俗”为典型特征的当代审美文化的熏染和诱导下,影视文化已经出现了严重的生态失衡。当前影视批评的媚俗化倾向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批判精神”缺席,靡靡之音驱逐了“激浊扬清”的正义感;二是“娱记”代言影评,“卖点”炒作掩盖了影视批评的“内涵”发掘。  相似文献   

17.
全球化背景下我国的文化安全问题解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 ,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念受到了挑战。维护国家的安全 ,已不仅仅是指传统意义上的主权、领土完整 ,而是指包括经济安全、信息安全、环境安全、文化安全等内涵的综合安全。本文以文化安全为切入点 ,分析了在全球化背景下 ,中国文化安全面临的挑战 ,以及维护文化安全应采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文化竞争力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文化软实力”被认为是国家实力的未来决定因素。文化产品的输出带有极强的社会意识形态传播力,能够影响人的社会意识、宗教意识、民族意识。在各种文化传播媒介中,影视媒介的国际传播能力尤其突出。影视产品具备可视性、互动性,其丰富的视听感受易于被人们所理解和接受,具有快速传播和覆盖面广的特点。在中外影视文化发展的对比基础上,探讨如何提高我国文化产品的国际传播力,对于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有着现实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中韩两国贸易发展表现出贸易规模不断扩大、中国对韩国贸易逆差额逐年增加、中国在韩国的贸易地位提高、双方贸易依赖度仍比较高、产业优势互补性较强等特点,但同时也存在着贸易失衡现象严重、中国产品非价格竞争力较低、韩国产品竞争力下降、两国竞争日益激烈、贸易摩擦增加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合理解决两国的贸易不平衡问题、积极构建自由贸易区、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优化两国进出口商品结构、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建立贸易监测预警机制、完善贸易合作协调机制等对策,以促进中韩贸易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从文化输出的角度看韩剧的成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剧在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取得了电视剧出口及以电视剧为龙头带动的旅游、服饰、饮食、电子数码产品等一系列商业链条上的多次收益。与此同时,韩剧还输出了本民族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塑造和改变了韩国的国家形象。本文结合几部近年来屡掀收视高潮的韩国电视剧,对这种"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文化与经济双赢"的现象进行分析,为充分挖掘我国电视传媒的经济潜能,同时为在跨国跨文化电视传播中的文化成功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