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全面考察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进程,探索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规律,运用历史分析和归纳研究的方法,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作了概括论述。研究表明: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早期社会学基础理论研究,毛泽东对中国社会结构、人民内部矛盾的深刻分析,“社会学需要赶快补课”论以及中国特色社会学研究四个主要阶段,这四个阶段是一脉相承、不断推进的,通过研究,以期对和谐社会建设和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发展有所贡献。  相似文献   

2.
法律社会学是继自然法学、分析实证主义法学之后西方又一大法学流派,是一门在法律和社会的互动中以求法律与社会发展的学科。由于法律社会学自身的特性,中国社会变革与法学发展的时代背景,以及解决中国社会现实的法律问题的需要等多种因素,决定了法律社会学在中国发展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社会学本土化是中国社会学可持续发展的核心问题。一般认为中国本土社会学之所以产生,西方社会学功不可没。本文指出西方社会学只是中国社会学发展的助推剂,建立中国研究模式才是社会学本土化的核心所在,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机制必须选择兼容并取的中国创造。  相似文献   

4.
指出中国社会学面临着学科本土化和国际化的双重压力,论述了社会学基本问题对于学科发展的重要性;同时,指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在现实层面上不仅关乎个人的发展也关乎社会的发展,论述了社会学基本问题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 ,我国著名社会学家郑杭生先生一直致力于对社会学本土化从世界到中国的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和研究 ,并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关于中国特色社会学的建构的设想 ,这一设想较为集中地体现在其与王万俊先生的新作《二十世纪中国的社会学本土化》一书中。  相似文献   

6.
社会是什么?——这是社会学以至整个社会科学的"元问题"。对这一问题作何种解释和定义,关涉到如何构建社会学以及整个社会科学学科立足的概念基石问题。同时,对于这一基石性概念怀有怎样的意念和理解,也就决定了一个学者在解释和说明社会世界问题时将遵循怎样的学术立场和方法论  相似文献   

7.
“大社会观”之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具有元理论层面的决定性意义。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一要在历史维度接续马克思主义社会学中国化的历史传统,二要在实践维度确立面向中国实践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学发展目标,三要在学科维度明确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科内涵,由此方能建构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范式。建构基于大社会观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范式,需要推进“学科发展史—基础理论—交叉应用”三个维度的研究,从而推动形成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社会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8.
宗教社会学在中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门社会科学,宗教社会学是改革开放后才在中国起步的一个新兴学科。从改革开放到20世纪末,此学科的发展可分为思想准备、引进介绍、逐步生根三个阶段;从世纪之交以来,此学科正在走向成熟。宗教社会学在中国经历了生根发芽、开花结果的发展历程,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具有不同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加拿大的社会学研究涉及的问题越来越广泛,专门化程度比较高,同时也面临着社会学与其他学科的融合问题。中国的社会学研究自改革开放以来有了很大的发展,呈现出本土化、国际化、综合化、成熟化的趋势。社会学是始终站在社会发展最前沿的学科之一,它的发展是与社会现实问题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0.
底层视角:对中国社会学发展取向的一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学作为一门学科的重建和发展的历程,结合在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问题,认为底层视角是当前中国社会学进一步开拓其研究范围,确立自己独特地位和价值,为本学科寻找和创造更大发展空间和拓展的途径和良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