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涵  黄丽 《城市》2007,(4):58-61
一、引言 进入21世纪以来,城市滨水地区由于其悠久的发展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和重要的城市区位,成为政府、公众和开发商关注的焦点,因此,滨水地带的复兴成为中国城市发展的中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2.
<正>河湖水系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载体,保护和利用好水系是生态文明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重要体现。《史记·河渠书》载:“蜀守冰凿离堆,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两千多年以来,成都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始终“因水而为”。成都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全面推进“天府蓝网”建设,系统梳理成都市水系现状、发掘成都“水”特征是对水系保护和合理利用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吴娟  刘惠瑾 《城市》2015,(2):40-44
城市是人类为了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创造的活动空间实体和复杂的空间巨系统.城市空间承载着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等内容,映射着城市的历史底蕴.天津从近代的开埠城市到环渤海区域的中心城市,再到如今的北方经济中心,城市发展定位随着社会、经济、环境等的转变提升,最终反映到城市空间结构上,形成了城市空间发展演变历程.当前,天津正处于经济社会快速增长时期,随着人口规模的持续增长,城市发展面临着土地、环境等方面的压力.习近平总书记在专题听取京津冀协同发展工作汇报时强调“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天津作为京津冀地区重要的功能地,在区域一体化发展中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4.
城市蓝绿空间的科学规划有利于缓减城市热岛、降低能耗和增进城市人群健康。然而,中国大城市滨水蓝绿空间冷岛效应却缺乏较为深入的定量分析和研究。本研究以武汉、南京和杭州三个水系发达城市为例,在借助多源遥感和GIS空间数据计算三个中国城市地表温度(LST)及冷岛强度基础上,采用基于机器学习的决策树回归方法探究各滨水蓝绿空间形态因子的对城市冷岛效应的影响程度和分布特征,同时有效克服了传统线性回归模型在揭示蓝绿空间众多影响因子交互作用方面的受限问题。结果表明,武汉滨水蓝绿空间的强冷岛效应区域位于东湖、汤逊湖等大型湖泊周边,南京则为秦淮河南岸,杭州则为钱塘江中段南侧和西湖南侧。决策树回归结果表明,不同城市起主导作用的景观形态因子也存在差异,不同城市的水域形态对城市热岛影响作用明显。在杭州和南京,水面率和绿地率为主导因子,杭州受其共同影响占72.9%,南京则为61.8%。在武汉,水面率、水域形状指数为主导因子,受其共同影响占63.5%。研究结果可以为中国大城市滨水蓝绿空间的科学规划及设计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5.
聂婷 《城市观察》2015,(4):186-192
广州具有2200多年的历史,拥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迹、完整的明清时期城市格局和独具魅力的城市文化,是1982年2月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广州打造生态城市特色品牌、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战略资源。本文通过梳理两千余年来广州水城发展脉络,分析水与广州城市格局、城市发展、城市文化的关系,忆古论今,为广州城市发展与历史文化保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传统商业街区有着悠久的历史,见证着城市的发展历程,是城市文化历史的重要表征,同时其独特的空间模式和宜人的尺度也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以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要素作为切入点,分析研究了不同地域环境和建筑文化背景下传统商业街区的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建筑空间城市化设计是城市观指导下进行建筑创作的重要体现.近十年来,随着中国城市化水平进入快速发展时期,一系列复杂的都市空间问题也相应被激发,尤其体现在都市空间联系断裂、城市公共空间丧失以及历史遗存面临危机等几个层面上.本研究力图从整合交通体系、织补城市断链、补充公共空间及保护历史遗存四个方面,探讨在应对不同都市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8.
应用适应性理论,从城市选址、空间格局及形态、肌理脉络和防洪治河技术四个方面,系统地分析了古代苏州在地形、水系及气候方面的自然适应性,结果表明:古代苏州选址依托自然,选择城址于水网地区的地势稍高处,体现了"兼顾安全与发展"的城市选址思想。空间格局和形态方面,以水系为脉络,组织城市空间,形成双棋盘格局;顺应水文特征,将城墙设计成"亚"字形,这些都体现了规划设计中通过"因势利导、趋利避害"而适应水文环境的思想。通过城市方位布局以适应季风,引导城市通风,并结合密布的水网,有效改善城市微气候,体现了古老的城市生物气候适应法则,运用"顺天应人"的防洪治河技术,"得水之利,而避水之害"~((1))。这些自然适应性表现出城市与自然亲近、共存、共荣的思想观念和规划设计生态智慧,对目前的城市可持续规划设计有很大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许多特大城市和大城市的建设也逐渐进入注重发展质量的阶段.城市滨水开放空间建设是提高城市品质的重要途径之一,也是最贴近市民日常活动的公共活动空间,因此,滨水开放空间研究也就成为当前城市规划的主要课题之一,同时对城市开发和更新也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广场是城市环境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广场最终是城市居民的广场,是城市居民的重要活动空间,与城市的环境、历史、人文有很大的关联,城市广场是公共性的开放空间。该文是就本人工作中看到、感受到的现象提出城市广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