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 毫秒
1.
“圣诞快乐,莎拉!”奶奶高兴地叫道,每年圣诞节,奶奶总是和我、爸爸、妈妈一起过。她每年都带着一瓶自己做的果酱和礼物来,和我们一起过圣诞节。奶奶很善良,但是她好像有些不了解九十年代的孩子们。今年,她如往年一样来和我们在一起过节。“莎拉!快!打开奶奶送给你的礼物呀!”妈妈对我说。我看了看手里拿着的包裹,里面装的一定是好看的衣服。我高兴地笑了,那一定是我最想要的一条花裙子,因为我告诉过奶奶。没想到她真的给我买了!但是当我打开包裹的时候,我的脸却沉了下来,那不是裙子,只是一件奶奶亲手给我织的毛衣,而且还…  相似文献   

2.
以《北京娃娃》成名的春树俨然已经是“80后”作家的代表,80后生人的“代言人”。她的小说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残酷青春小说”,她本人被视为“另类”。本文将以春树的《北京娃娃》为例探讨她的“另类”,寻找在她的另类背后隐藏的特质。  相似文献   

3.
为了募捐,主日学校准备排练一部叫《圣诞前夜》的短话剧。告示一贴出,妹妹便热情万丈地去报名当演员。定角色那天,妹妹到家后一脸冰霜,嘴唇紧闭。“你被选上了吗?”我们小心翼翼地问她。“是。”她丢给我们一个字。“那你为什么不开心?”我壮着胆子问。“因为我的角色!”《圣诞  相似文献   

4.
我的奶奶叫姜玉芬,我和妹妹有时候叫她“省奶奶”,有时叫她“费奶奶”。为什么一个奶奶有两种称呼呢?这是由她当家理财引起的。奶奶50多岁了,看东西不清楚,经常指鸡为鸭,我和妹妹劝她买副老花镜,她总一笑了之“:家里用钱的地方多着呢,能省几个是几个。”一般家里夏天都用空调或者电扇驱暑,奶奶房里却没有,我再三劝她买个电扇,她都说“:电风扇不如自来风”,果断地拒绝了。奶奶这么节省,我和妹妹就叫她“省奶奶”,可是我和妹妹缺什么了,她就把“省”字抛开,不怕费钱,所以我们又叫“她费奶奶”。这个星期天,我到奶奶家玩儿,奶奶见我来了就问“:…  相似文献   

5.
一.蒋方舟:“90后美少女作家”,已出版9部作品 7岁开始写作、现已出版9部作品的“90后美少女作家”蒋方舟,今年也参加了高考,并在1月通过了清华自主招生的考试,清华同意将降60分调档。近日,她接到清华大学的电话,通知她于7月15日到搜狐网站参加关于自主招生的访谈。蒋方舟表示,这意味着清华已经基本录取了自己。为此蒋方舟凭借自己少女作家的优势被清华破格录取。  相似文献   

6.
邓笛 《新少年》2013,(Z1):32-33
一天,一位叫苏珊的老人给孙女讲自己的故事。老人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她写的《反对阐释》、《疾病的隐喻》、《火山情人》等作品曾经进入美国畅销书排行榜,深受读者欢迎。孙女被她努力奋斗的经历深深吸引住了。"奶奶,您是不是很早就知道自己能成为  相似文献   

7.
小非 《华人时刊》2009,(2):74-76
他是一名因受贿入狱的县长,近5年的囚禁生活,他创作了三部共计206万字的长篇小说,相继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他也因此被河南省作家协会批准为会员。将来出狱后,他设想当一名专业作家……  相似文献   

8.
李艳军 《社区》2013,(19):25-25
山东省威海市环翠楼街道西北村社区有一位“礼物奶奶”——每年儿童节都会给社区的孩子们送去新衣服。“礼物奶奶”邢威敏是一位花甲老人,从2008年起,她委托居委会帮忙在社区内外寻找捐助对象。  相似文献   

9.
“意识流”是西方现代文学中被广泛采用的一种写作技巧。美国作家凯瑟琳·安·波特在他的短篇小说《被遗弃的韦瑟罗尔奶奶》中采用意识流的表现手法和技巧描述了韦瑟罗尔奶奶临终前一天的心理活动 ,展现了奶奶一生 80年的坎坷经历 ,塑造了一位善良、宽容、吃苦耐劳、倔强的老妇人。波特通过意识流手法 ,栩栩如生地展示了奶奶纷乱繁杂的意识活动 ,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奶奶的性格 ,充分体现了她作为“一流艺术家”的卓越才能。  相似文献   

10.
当今,有一位叫摩西的外国老奶奶被越来越多的世人所注目。说来有趣,摩西奶奶可谓大器晚成,干了一辈了庄稼活,却在73岁时扭伤了脚,不能再下地干活了。她75岁开始学绘画,89岁举办了个人的首次画展……于是,人们在赞叹摩西奶奶和她晚年取得的惊人艺术成就的同时,称这种现象为“摩西奶奶效应”。无独有偶,墨西哥的老翁蒙图伊在86岁时获得了政治学学士学位。老人废寝忘食地读书,希望能给后辈做出榜样。他这样告诉众人:“我一切向前看。”  相似文献   

11.
明天去上学     
徐家成 《新少年》2011,(7):9-11
孙雨若,多么好听的名字啊!班里很多同学都羡慕。可她有点不明白:爸爸妈妈都是靠种地为生的山里农民,没读过什么书,怎么能给自己起了这么文雅的名字?后来,是住在老鹰沟村的奶奶告诉她,说是当年的一位“知青”在村里小学当老师,是他给起的名字,现在那位知青,早调到辽阳市里教书去了。  相似文献   

12.
看到电视上的法庭辩论,真过瘾。我好想也能站在大庭广众之中,用我敏捷的思维、伶俐的口齿把犯罪分子逼问得哑口无言。那种感觉一定棒极了。于是,我眼珠转来转去——终于落在了奶奶身上。我要求奶奶当“被告”,我当公诉人。奶奶不干,笑着说:“干吗让我当被告,我还想当法官呢。”在我的一再央求下,奶奶终于勉强同意当一把被告。我又给爷爷和妈妈分配了角色。“法庭”总算可以开庭了。  相似文献   

13.
两个手机     
爷爷临走的前3天,奶奶的情绪一直很反常。她整日坐在爷爷的床前,唠唠叨叨地不知说些什么。那时,爷爷的气息已很微弱,他老是说自己活不过几天了,眼神中充满着对奶奶无限的留恋。我们可以看见爷爷的嘴唇在动,说些只有奶奶才听得懂的话。那天下午,奶奶突然离开爷爷出去了。她对爷爷说“:你先歇着,我出去办点事儿,一会儿再来陪你。”奶奶带着那只被她珍藏了多年的钱包,那里面有她积攒了多年的私房钱。回来时,奶奶提着一只小手提包。里面是两个手机。奶奶的眼角都是笑纹,对爷爷说“:老头子,你看看,我买什么了?”弥留之际的爷爷自是不知道奶奶买了…  相似文献   

14.
黄宗英是一位“没有想当演员的演员,没有想当作家的作家”。她一九四六年走上银幕,成为著名的电影艺术家,一九五九年“淡入”写作生活,又成为文坛一颗为人们瞩目的新星。她闯入报告文学天地以后,辛勤耕耘,成绩卓著。六十年代初,她发表的  相似文献   

15.
《呼兰河传》是萧红后期的一部重要作品,也是她最有独特性的一部作品.作家以强烈的感情、风趣幽美的笔调,再现了童年时代的生活.以一个孩子的视野与想象描绘了本世纪初,一座中国北方小城的特定历史风貌.与其说这是一部带点民族文化寻根味道的作品,毋宁说是一部充满寓意的北方现代童话.一小说的前两章,以庞大的气势,俯瞰了小城全貌.一年四季,春夏秋冬,扎彩送鬼,逛庙请神,生老病死,麻花豆腐……看上去一幅热热闹闹、快快活活的世俗画面,实际上是一片千疮百孔的精神废墟,活人不如死人,所有的热闹快活都是为死人预备的.这里尤其令人注意的是:作家对大泥坑子的闹剧及其小城人幻想吃豆腐的突出渲染.作家先是在一个“严寒冻裂大地”的季节,引我们走向她的童话世界.她让北方粗犷的气候特点,恰好能够给我们打上一个深刻的烙印,之后,流星般滑过店庄拥挤的十字街口,站到夏日东二道街大泥坑子面前.这种强反差的季节过渡,使严寒与大泥坑子成为一对古怪的存在,有点疯疯癫癫的劲头.北方的夏日是短暂的,正因为短,那些象征生命的绿意,就更加显得无比珍贵.作家没有去描写这些常人所关注的事物,开卷就让一个大泥坑子占据了小城的全部夏日.这是何等勇敢的选择,怎样不俗的主见,足见这个大泥坑子给作家的童年留下了特殊的  相似文献   

16.
吃药     
一天,奶奶腰痛。我跟她一起去医院做了检查,取了药。 一位南方口音的医生,指着一瓶带刻度的药水给奶奶讲:“要饭前喝一格,饭后喝一格,别忘了摇晃摇晃。” 谁知,没有文化还有点迷信的奶奶,把“饭”字听成了“房”;把“摇晃”药水理解为“晃腰”了。每天饭前,拿着药瓶来到房前  相似文献   

17.
我说:“爸爸,你知道奶奶这一生最大的不幸是什么吗?”爸爸望着我,满脸困惑,没等爸爸回答,我抢着说:“她的最大不幸是没有一个女儿却养了一群不孝顺的儿子!”爸爸愣了一下,似乎想发作,但看了看奶奶的遗像,不由得用手抱着头蹲了下去……奶奶瘫了。我不知她究竟做错了什么事,竟会受到如此惩罚,她连仅有的一条新裤子还没来得及穿上就瘫了。奶奶没有女儿,所以她连一套新衣服也没有。我知道这个因果关系不成立,但如果奶奶有女儿的话,她就有可能不会因为几个儿子不孝顺而没有新衣服,在大热天还穿着破旧的灰布大衫热得大汗淋漓。奶奶想要一套新衣服,…  相似文献   

18.
据报道,去年春节前夕,一位老太为了让儿女回家团圆,竟然想出怪招,用小刀朝自己的腹部连扎6刀,受伤后被送到医院抢救。当子女从外地赶回来后,她却开心得笑了。江苏盐城兴桥镇的陈奶奶为了使子女常回家设立了“子女探望奖”。河北邯郸市广圣县焦庄村的程奶奶,特意建了个“子女探亲账本”,子女回家的时间和次数,都及时地记了下来,还准备设个“回家奖”。青岛市72岁的魏老太,去年春节后来到了公证处咨询:“能不能立个公证,让我女儿和外孙经常回来看我!”原来年前与她相依51年的老伴去世,三个女儿都没来看望她,她独自寂寞地过了大年。  相似文献   

19.
飞羽 《新天地》2016,(2):30-31
吉林长春市有一位不服老的“台球奶奶”,她75岁开始学台球,以顽强的“学霸”精神成为青年的榜样,并多次在省市级台球比赛中获奖.她在台球桌前的飒爽英姿鼓励了很多同龄人,但鲜有人知道,这一让她全身心投入的爱好背后,是她对老伴深沉的爱.  相似文献   

20.
压岁钱     
今年的春节,我又回到了农村的爷爷奶奶家。大年初一,按照往年的习惯,拜完年,奶奶该给我和小弟发压岁钱了。可今年,奶奶的举动却不一样。她笑着给我和小弟讲了一个有关“压岁钱”的故事。爸爸和叔叔在与我和小弟一般大小的时候,最盼的也是过年,因为过年不但可以吃顿猪肉馅儿的饺子,而且还有压岁钱。可是,那时没有富民政策,人们想挣钱就是长“资本主义尾巴”,要被批斗。大年三十了,爷爷奶奶手里还一个“钢镚儿”都没有。爷爷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