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夺  罗理章 《北方论丛》2016,(2):126-131
无产阶级是唯物史观的核心范畴和理论支点,是马克思的“第三大发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科学内涵的揭示,有其理论逻辑的演进过程,实现了由哲学逻辑出场,到人道主义本质呈现,再到唯物史观真正发现,最终的政治经济学科学论证的提升和转换。无产阶级既是人道主义的价值设定,又是唯物史观的科学构件,是价值主体与现实存在的统一。马克思的无产阶级发现,在科学分析与意识形态言说的统一中实现了价值与事实“合”的境界。  相似文献   

2.
在近年来的哲学“热点”问题的讨论中,涉及到对马克思的“实践的人道主义”的评价问题.有的论者认为,这种实践的人道主义尚有费尔巴哈抽象的人道主义的残迹,还在某种程度上从人性、人的本质的异化和对异化的扬弃、即从经济范畴的道德评价上,来寻找社会向共产主义演化的理论根据.也有的论者认为,人道主义历史观(不管它是“实践的”还是“理论的”)毕竟不是唯物史观,因为人道史观总是以人的本质、人性的变化来解释历史,而唯物史观则是以人的经济生活来解释历史.所以马克思的实践的人道主义虽包含了唯物史观的萌芽,但还不是唯物史观.而我认为,马克思的“实践人道主义”已是无产阶级的哲学意识形态,是以异化劳动理论为基础的形成中的唯物史观,是与费尔巴哈人本学根本对立的“新世界观”,它的创立实现了人类哲学史上的真正的哥白尼式的哲学革命.  相似文献   

3.
孙亮 《学术论坛》2007,30(6):7-10
人道主义与马克思哲学“关系之谜”在经过三次大的论争后,仍然有诸多问题有待澄清。马克思一生在价值观上都认同人道主义,但是在历史观上对待人道主义却存在着一个“断裂”。在明晰马克思终生关切无产阶级解放事业的基础上,面对当前对马克思哲学解读的种种误读,应当提出“马克思立场”解读模式。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人道主义不同于一般的人道主义的地方,就在于马克思人道主义做到了经济学和哲学双重语境的统一;对无产阶级关注与对人类关注的统一;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从"三个统一"理解马克思人道主义,对于我们坚持、发展马克思人道主义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伦理思想的研究历史表明,对马克思思想中的科学与伦理(人道)关系的不同解释是同人们对马克思哲学总体性质的不同理解直接相关的。只有对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做出合理的判断,才能合理地解释马克思思想中的唯物主义同人道主义的关系,也才能合理地解释马克思思想中的科学尺度同伦理尺度的关系。唯物主义与人道、科学与伦理的内在统一是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哲学——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特征。马克思的新唯物主义不同于西方传统的旧唯物主义,同样,马克思哲学中的人道思想也不同于西方传统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6.
一九三二年,国外首次全文发表了马克思的一部重要著作《一八四四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部著作一发表,立即轰动世界并引起了激烈的论争。论争的重要问题是:《手稿》中关于人、人性的异化和复归等人道主义思想,是不是马克思的成熟的思想?人道主义问题在马克思主义现沦体系中应占据什么地位?它和现代西方流行的存在主义的人道主义有何区别? 对这一问题,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 我们认为,马克思是一个杰出的无产阶级人道主义者,他在《手稿》中表现出来的丰富的人道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缺少的重要的、有机的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一贯的光辉思想。我们一定要继承《手稿》中这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恢复马克思主义人道主义的光辉。 然而教条主义者却否认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性质,他们以《手稿》是青年马克思的不成熟的著作为借口,认为它带有明显的费尔巴哈哲学人本学的痕迹,马克思后来抛弃了《手稿》中的思想,成了一个只讲阶级斗争、不讲人道主义的暴力革命论者,所谓人,人性,人道主义诸范畴,都是资产阶级的东西,与马克思主义无涉。我国十年动乱期间,左倾变为极左,理论界谈人色变,“人道主义”成为禁区,四人邦操纵的舆论工具围剿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西方伦理学家及其伦理思想体系中.英国的亚当·斯密和瑞士的西斯蒙第是两个很值得注意的人物,他们都是当时著名的经济学家,而且在哲学、伦理学的思想建构上各具特色。斯密和西斯蒙第的伦理思想既有十分相似的共同点──都以“同情心”为逻辑起点去建构他们的伦理学说,又有各自精到的伦理体系构想。两位大师在阐发各自的学说时经常是同异相掺,此分彼合。他们在探索人类的新道德原理,创建情感论伦理学和小资产阶级人道主义伦理学方面,为发展十八和十九世纪西方伦理思想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并为那个时期从事经济活动的人们以及更为…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早期著作既包含着极其宝贵的思想财富,又不同程度地还保留着旧哲学的某些影响。这种情况使对马克思早期著作的研究成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斗争的重要方面。特别是本世纪三十年代以来,由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危机日益加深和马克思主义的节节胜利,对此,资产阶级极为恐惧,他们利用1932年第一次公开发表的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出版了近百部专著,发表了数以千计的论文。(1)妄图以马克思早期著作中某些黑格尔、费尔巴哈哲学的影响,来动摇整个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石。向全世界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者从政治上和理论上进行公开挑战。 为了粉碎资产阶级的挑战,揭露他们反马克思主义的种种手法,我们很有必要认真地探讨研究马克思早期著作的方法论问题,以便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去研究马克思的早  相似文献   

9.
李志 《东岳论丛》2023,(9):125-130
迄今为止,马克思政治哲学的规范性基础仍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的回应分裂为道德主义与非道德主义两大阵营。马克思否定道德的独立性以及从意识形态维度所作的伦理学批判,使得从伦理学角度寻求马克思政治哲学的基础面临着巨大的理论困境,但另一方面,这一困境并不相反地意味着马克思政治哲学以非规范的事实为基础。从元伦理学而非规范伦理学的角度来看,马克思对道德原则的批判以及围绕着资本批判所形成的各类政治哲学讨论,展现了事实维度与规范性维度的相互缠绕,呼应了元伦理学对“是”与“应当”关系问题的探索。不仅如此,由于马克思借助实践原则超出了事实与规范的二元论,所以,其政治哲学不是建立在道德实在论或道德非实在论的基础之上,而是建立在超越事实与规范二分的元伦理学的基础之上。  相似文献   

10.
货币作为一个经济范畴,本身无所谓善恶,但如何对待货币、获得货币和消费货币等问题却在伦理学研究的领域之内。货币伦理,简单说来就是要研究和解决道德行为和货币交往活动的关系。货币伦理学的理论基础是以马克思的货币伦理思想为依托,同时以近现代西方货币伦理思想中的合理成分为科学依据。货币伦理学的历史研究决定其理论主旨,理论主旨又决定其研究视角和研究方法。生产力、社会交往、人性和文化四个不同的研究视角决定了货币伦理学的研究必然要求多学科、跨学科的合作与整合。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关于"以人为本"理念的理论性质及其哲学前提和历史观基础的观点分歧和理论争论,归根到底源于并归结为对马克思的"人道主义"思想实质、理论性质和历史地位的不同理解和不同评价。深入探讨和深度理解马克思的价值观与其"实践的人道主义"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是解决上述思想矛盾及其观点分歧和理论争论的关键所在。事实上,对马克思价值观的思想前提和哲学基础的探讨,离不开对马克思在哲学上所实现的研究范式转换、思想前提变革、思维方式转变和历史观念变革的考察与研究,其实质是深刻理解与科学评价马克思之改变世界的哲学范式、实践的人道主义之思想前提、实践观点的哲学思维方式和实践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而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正是马克思的以人为根本、以实践为基础、以实践观点为思维方式、以实践的唯物主义为历史观的"实践的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2.
胡乔木同志《关于人道主义和异化问题》的文章,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的实际,深刻阐明了历史唯物主义和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对立,批评了宣传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和所谓社会主义“异化”的错误理论,阐述了为什么要宣传、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澄清了多年来在这些问题上的思想混乱。胡乔木同志指出:“跟历史唯心主义相反,历史唯物主义不是以抽象的人、人性、人的本质等等的概念为出发点,而是以具体的社会生活条件为出发点来解释历史。”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理论,是人的本质观上的二次根本变革,为无产阶级解放学说奠定了思想基础。学习这一理论,对于批判资产阶级人道主义,对于认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和解放道路是有益的。 一 马克思在继承人类优秀思想成果,在总结无产阶级斗争经验的基础上,第一次提出了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学说,这一学说的创立是关于人的本质观上的一次根本变革。马克思以前的思想家在人的本质问题上,众说纷纭。在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思想家们为了反对神权统治,曾为人的感性的存在和需要进行辩护。他们把意志自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西方伦理学发展史上,弗洛姆建构的新人道主义伦理学体系,既以其心理—品格学的方法,区别于马克思关于“人在人道主义意义上的解放”这一思想的社会政治—经济学的宏观理论,又以其社会文化—心理结构分析的综合视角,突破了弗洛伊德关于人性、人格及道德原则的微观生理—心理学分析的境域;形成了它独特的理论特点和文化意蕴,对现代西方伦理学的理论进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弗洛姆的品格学则是他得以达到这一新人道主义  相似文献   

14.
李大钊的伦理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伟大的共产主义先驱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而且比较全面地传播马克思主义伦理思想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中国伦理学史上,他第一个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对道德现象作了科学的分析,对封建主义的伦理道德作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提出了无产阶级的新道德观,在我国伦理学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今天,研究和阐发他的伦理思想,学习他为共产主义事业而忘我斗争英勇献身的革命精神和崇高的道德品质,必将激励我们为早日实现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去创造李大钊所说的“我们的黄金世界”。  相似文献   

15.
在《关于人道主义的书信》中,海德格尔把所有的人道主义思想都看成是形而上学.同时,他也把马克思的哲学理解为人道主义和形而上学.如何看待这一判断?海德格尔对马克思的误读是基于生存哲学的标准而产生的,这在客观上造成对唯物主义的误解,它低估了马克思哲学变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青年时期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来源是根植于浪漫主义哲学之上的.在德国早期浪漫派与黑格尔思想的交织性影响下,并在追求哲学的现实化过程中,马克思走上了实践的反讽诗学之路.无产阶级革命是浪漫反讽在现实世界中表现的历史形式,无产阶级作为历史革命的主体与反讽主体,肩负着摧毁资本主义社会的使命.反讽哲学的自我否定性在马克思阶级理论中具有三次表征,即无产阶级革命在曲折进程中的自我批评;无产阶级作为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物而造成的资产阶级的自我毁灭;以及无产阶级自我救赎中的自我扬弃.在反讽哲学观的这一视角下重新阐释马克思的阶级理论,这既是对马克思青年时期浪漫主义诗情延续的历史说明,也是对马克思哲学具有浪漫主义根源的现实论证.  相似文献   

17.
<正> 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之一。马克思早年受费尔巴哈人道主义的影响,自称为“人道主义者”、“真正的人道主义者”。但是马克思主义是在同人道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随着马克思转变为共产主义者和历史唯物主义者,在总结人类知识特别是无产阶级革命运动经验的基础上,他一方面彻底批判了资产阶级人道主义的抽象性、虚伪性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局限性,另一方面继承、改造、发展了人道主义思想中的民主性精华,成为马克思主义中的思想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的哲学基础是天人统一观 ,尊重生命 ,兼爱万物是这一伦理思想的主题。寡欲节用是中国古代珍惜自然资源的传统美德。中国古代就已形成了渗透环境伦理意识的政法理念。不同于西方传统伦理学所奉行的人类中心主义 ,中国先哲主张保持人和自然关系的和谐统一。作为珍贵的文化遗产 ,中国古代环境伦理思想是保证和维护中华民族几千年生存繁衍和中华文明绵延不断的重要因素之一 ,它对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理论借鉴价值。在当前现代化建设中 ,有分析地借鉴我国古代的环境伦理思想 ,对创建适合我国国情的环境伦理学 ,解决社会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极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9.
马克思的伦理思想是伦理思想史上的重要转折点,分析和理解这种转折意义理应从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的目标指向及其本质意义上来进行。深入剖析和把握马克思的伦理思想可以更好地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价值评价并对资本主义道德予以批判。剖析马克思主义伦理学并理解其丰富的理论意蕴,对于我国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利用资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面临的两大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近期上海社会科学院经济伦理研究中心主办了"经济伦理学与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学术研讨会,来自全国各地四十余位马克思主义哲学、经济学和伦理学的专家学者与会并展开了热烈的探讨.改革30年来,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中,利用资本为我国经济带来了空前的物质繁荣,同时也引发了许多马克思预见和未曾预见的问题.本次研讨会从经济伦理学角度深入探讨了马克思的资本理论以及当代中国利用资本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中的问题,以促进马克思的资本理论和经济伦理学在中国的发展.这里,我们选登部分与会代表的文章,以期引起读者的兴趣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