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认知悖论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哲学和逻辑意义.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视角去分析,对认知悖论的理解就可以豁然开朗.以"意料之外的鸡蛋"、"意料之外的老虎"和"刽子手悖论"三个悖论为例加以分析,可以发现其中的错误都根源于混淆了思维和存在,以及与思维和存在的区分相联系的两种"知道"("后知"和"预知")和两种"真"("反映真"和"预期真")的概念.  相似文献   

2.
确证悖论是逻辑中的一个重要难题,近来关于确证悖论的解决方案越来越多,但终究未能令人信服地解悖.由确证悖论联想到认知心理学中的卡片实验问题,考察卡片实验与确证悖论的相似点,就会发现其根本问题的一致性.基于日常生活中的确证和条件推理,发掘其哲学基础,考虑关涉(Aboutness)问题对确证悖论解决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法国思想家鲍德里亚对后现代社会的性质——消费社会的研究,揭示了消费社会的文学艺术变成了纯粹的符号再生产,以大众媒介为手段消费社会成为了一个仿象的“超现实”社会,提出了非常现实的消费文化的理论问题和人类消费欲望化的现实问题,给我们建构中国特色当代文论提供了一个参照系:我们的中国当代文论应该关注日常生活的消费问题、消费欲望化问题,引导大众文化健康发展,以真正实现日常生活审美化,防止日常生活的欲望化。  相似文献   

4.
重新发现信息社会:来自行动者网络理论的回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技术决定论或是社会建构论的视角下,对于信息社会的阐释势必都是通过"黑箱化"技术或是社会的一端而实现,但却又造成了身份和功能的被区隔化与信息社会所标榜的统一化整体之间的矛盾。本文认为,平等地对待人和非人的行动者是消除"技术-社会"二分,也是变"反常"为"正常"的最有效方式。进而,农民"使用"手机的案例佐证了分析视角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当前对社区治理的研究多聚焦于制度、技术等层面,而较少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对社区治理的影响。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在以社区心态为引,回到社区"人"的本身来思考社区治理问题时,社区治理认知就成为社区治理何以有效的条件和基础。因而,将社区视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系统,以视界、隐喻和框架作为社区治理认知的研究对象。其中,治理层和边界构成视界结构,并在这一结构中以情境、对话勾勒视界的轮廓,以再构和融合阐述视界的意图。当面向日常生活时,社区会演化为一个隐喻的世界,而隐喻则成为治理认知的重要形式,其在认知功能上的表现在于其是组织各种概念的基础及生成生活经验的工具,而隐喻源的存在成为治理认知形成的介质。另外,从社会生活经验转化为主观认知时所依据的心理原则的框架出发,关系本身对框架的安排和优化、情感的形式及运作、想象的类型和内容成为其核心要素。由此,以视界、隐喻和框架来构建社区治理认知,且以此窥视社区治理认知对于社区治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6.
论列斐伏尔对现代日常生活的瞬间想象与节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斐伏尔早期对日常生活主要采取了一种相对比较哲学化与乐观化的立场,认为日常生活是各种社会活动与社会制度结构的最深层次连接处,是一切文化现象的共同基础,也是导致总体性革命的策源地。而他中后期则对日常生活理解得更加微观即社会学化,也相对悲观了一些,并侧重批判了作为现代社会异化现象的"日常生活"及作为现代性的机械重复节奏的"日常性"问题。他在其中期重新厘定了日常生活批判概念,建立了一整套批判现代性日常生活现实的哲学范畴体系与社会学方法,确立了日常生活作为"层次"或"平台"而存在的理念,描绘了一幅与传统社会主义政治革命理想相区别的"瞬间的星丛"图景。到了其晚年,列斐伏尔又提出了"节奏分析"思想,认为现代日常生活是包含着诸多对立的二元节奏。  相似文献   

7.
真值函项的蕴含面临着所谓的"蕴含悖论",它也是"乌鸦悖论"、"经验意义标准"难题、葛第尔问题等一系列认识论难题的逻辑根源。认知蕴含定义了一种非真值函项的蕴含关系。如果"如果p那么q"是一种认知蕴含,那么这个蕴含式是真的,当且仅当在p为真的条件下,q的概率是1。因此,认知蕴含表达一种特殊的条件概念。相应地,部分认知蕴含可以基于概率论建立起来。引入认知蕴含,可以消解上述认识论难题,普通认知条件句和虚拟条件句(反事实条件句)也能以同样的方式来处理,而不必求助于"可能世界"。  相似文献   

8.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权利歧视及其悖论,既有常态社会的普遍性,也有风险社会的特殊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权利歧视主要包括生命权歧视、人格尊严权歧视、隐私权歧视、表达权歧视、医疗公共物品资源分配歧视,从而进一步产生歧视性悖论。“歧视者被歧视”是权利歧视悖论的实质与核心。权利歧视悖论是对权利歧视的理性反省与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权利歧视是政治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提升的阻力和障碍。不断加强经济建设,强化生命伦理教育,完善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加快信息流动体系建设,加强契约关系体系建设,完善应急治理体系建设,是克服权利歧视的基本举措。  相似文献   

9.
全球地域化视阈中社工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地域化"主要讨论四个悖论,即全球性与地域性的悖论、趋同性与趋异性的悖论、普遍性与特殊性的悖论、宏观研究与微观研究的悖论.这一范式主要有三个研究方向:第一,它强调"全球化"在实现社会工作教育国际化中的作用;第二,它重视"地域化"在构建本土教育话语体系中的作用;第三,它着重分析"全球化"与"地域化"之间互动的、不可分割的过程,社会工作教育的发展总是在二者之间出现钟摆运动.当前中国内地社会工作教育发展遇到的最大问题并非"全球化"强势扩散所致,也并非本土实务经验不足,而是全球化趋势中地域性反思不足,"全球化"并没有与"地域化"进行真正对话,从而产生了一些"悖论性"的效果和问题.  相似文献   

10.
悖论是一种跨时间、跨地域、跨种族、跨文化的认知现象,在人类认知发展和社会实践中具有普遍性。悖论研究的重要意义之一就是:它们揭示了已有科学理论的缺陷和局限,推动着科学理论不断向前发展,寻求新的突破。悖论研究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它们促使我们更好地反思我们所面对的这个世界,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以及我们自身的认知能力本身。在大学开设悖论课的好处是:为学生打开一片理智天空;激发学生的理智好奇心;引导学生对问题做独立思考;引导学生去思考别人对问题的思考;引导学生去识别什么样的思考是好的思考;培养一种健康、温和的怀疑主义态度;培养一种宽容和接纳的文明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