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马克思政治思想初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黑格尔政治哲学的批判继承 ,不仅是马克思的政治思想而且是他的全部思想发展的转折点。马克思在分析批判黑格尔政治哲学时 ,揭示出了政治革命的限度 ,从而把克服市民社会与超越政治解放之间紧密地联系了起来。从政治解放到人类解放 ,是马克思政治思想的主题。这一主题构成了 1 84 4年以后马克思作为中心工作的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前提和基础 ,马克思的政治哲学在他的经济学中得以完成。政治思想的当代发展 ,日益显现出研究、发掘马克思政治思想的重要性、紧迫性 ,特别是马克思对超政治、超经济社会理想的论证 ,以及他对向这一理想社会过渡的经济条件、政治形式等等所作出的阐述。  相似文献   

2.
黑格尔、青年黑格尔派唯心主义哲学世界观的消极性与保守性,变相肯定了作为政治解放成果的资本主义政治国家。要实现人的真正解放,就必须与为政治解放辩护的旧哲学世界观决裂。资本主义政治国家以虚假普遍性强化了不同阶级之间的对立,继宗教异化之后发生了政治异化。因此,马克思提出了政治批判的现实任务,解放政治成为超越政治解放的出路。马克思勾勒了解放政治的大致轮廓:科学共产主义世界观的初步确立,申明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历史使命,全体社会成员真实参与公共事务。马克思认为现实的个人的相互联结构成了国家与社会,人民才是国家与社会的真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以人的真正解放为指引,为向共产主义共同体过渡奠定了坚实的政治文明基础。  相似文献   

3.
李兵 《学术研究》2012,(2):27-31
马克思不仅把人类解放作为自己毕生追求的价值目标,而且还把自己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倾注于对人类解放道路的探索。在其所创立的新世界观即历史观中,他把人类解放道路的开启诉诸于对人的现实生活,即资本主义存在方式的批判。通过揭示这种"总的活动"的本质,在人的存在方式(劳动)和对象性本质(社会)两个向度上指明了人类实现自我解放的方向,为人类敞开了面向未来的空间。从政治哲学的角度,全面深入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类解放道路的思想,对于正在致力于现代化建设和加快政治体制改革步伐的当代中国来说,具有重要的启迪价值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人类解放阶段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马克思构建人类解放理论的逻辑过程来看,人类解放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其历史进程分为三个发展阶段:政治解放——经济解放——人自身的解放。政治解放是实现人类解放的政治前提,经济解放为人类解放创造社会物质基础,人自身的解放,即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类解放的历史归结。这三个发展阶段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充分体现了历史与逻辑的辩证统一。人类解放的实现既是一种理想境界,又是一种发展现实,前者贯穿于后者之中,并通过后者来实现。  相似文献   

5.
自由主义政治伦理是发展资产阶级自由市场经济的内在价值要求。马克思批判了自由主义政治伦理的历史局限性,如理性国家观的抽象性、自由平等原则的虚幻性、形而上学的方法论以及私有制剥削的本质。马克思立足于实践的、现实的唯物主义哲学立场,进一步提出"人类解放"构想以超越自由主义的理论旨趣,从而提出一种与自由主义传统伦理异质的新型的政治伦理观。马克思政治伦理在批判自由主义基础之上提出了超越性的价值目标,对未来图景的展望和人类解放的论述仍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东岳论丛》2016,(10):81-86
马克思从人作为"类存在物"出发,承认社会进步的历史意义,也就必然承认已取得了政治解放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正义。不过,在马克思看来,只有在"人的解放"实现的情况下,分配正义才能最终实现。政治解放只是使社会成员从那种分离的、孤立的、个人主义的和自私自利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只是完全摆脱了政治上受压迫、经济上受奴役的境况,虽然取得了政治上的权利,但还没有达到人的解放的社会,因此分配正义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是,我们不可否认,政治解放为人的解放的实现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治解放的进程促进了分配正义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关锋 《社会科学》2007,40(2):76-82
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人类解放思想中的重要内容。对马克思来说,劳动解放是实现和谐社会最基本的要求和途径。劳动解放包含自然层面的解放和社会层面的解放两方面内容,其核心内容是劳动成为自主活动。劳动解放既带来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也促进社会关系向自由、平等、互助互爱、民主方向极大改善,为和谐社会奠定坚固的基础。马克思建立在劳动全面解放基础上的和谐社会,具有理想性和一定的终极性,但不能因此否认它对我国目前的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常晶 《东岳论丛》2012,33(4):43-45
马克思对自由范畴的考察,采取了回到历史的进路.按照马克思的观点,政治解放虽然确立了人的普遍自由的权利,但现代私有制却解构了自由的平等基础.人的自由在市民社会的历史语境中呈现为历史的偶然性与个人的任意性.消灭私有制,达至个人与社会的共同合理的自由乃是未来社会的诉求,也是马克思自由观的根本取向.  相似文献   

9.
研讨马克思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理论,应关注马克思的政治解放思想。马克思倾其一生经历,致力于探索人的解放和自由而全面发展。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论述,从一个特别的层面、视角表达了人、人类解放的重要性,表达了对人的解放与全面发展关系的不懈探索精神。当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迅速,竞争压力、经济发展等使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日常生活的需求。因此,解读、理解马克思关于政治解放思想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相关理论,具有非常突出的现实价值及意义。  相似文献   

10.
在实践生存论的维度上,“解放的人”与“人的解放”具有内在一致性。“解放的人”是实现“人的解放”的关键要素,本质上构成马克思对关于人的本质的实践生存论的主体核心。“人的解放”是“解放的人”的价值旨归,指引无产阶级完成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最高理想。这就要求划定“解放的人”的概念边界,厘清何者成为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历史任务,回复无产阶级以人的本质确立无产阶级关于“人的解放”的使命所在和社会目标,阐明“解放的人”和“人的解放”辩证统一的内在机制和现实依据,最终才能彻底实现无产阶级和整个人类的完全解放。  相似文献   

11.
冲突是政治的源泉,政治的本质就是使人们从冲突走向一致。而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基本方式就是政治妥协。政治妥协不是投降、不是软弱,更不是反动,它是一门政治艺术,是一种政治策略,是一种社会调节机制,是在民主制基础上的不同利益群体的可行性合作。在多元化社会的今天,我们更要深刻理解“政治的灵魂——妥协”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相似文献   

12.
政治发展实际上是一种历史进程,是一个伴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而同时得以推进的进程。无论是通过主观规划与设计所推动的一国政治发展,还是受到外部因素的影响而导致的政治发展,之所以形成种种差异或采取了不同的政治发展模式,主要在于其生存的生态环境不同。自然地理条件、物质生产方式与水平、社会传统、文化习俗、民族构成等,这些都是政治的生态环境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政治的形成、变化、发展产生影响;同时,政治一旦形成,一旦通过其特有的力量作用于社会乃至作用于自然,也在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改变着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所以,一方面,基于特定的国情基础来构建一国的政治体制,是政治发展必须遵循的一个基本规律;另一方面,合理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优秀成果来促进一国的政治发展,也是需要遵循的基本原理。从宏观的角度来看,人类能够互相学习、互相借鉴的那些共通的、普遍的政治文明成果主要包括:属于政治原则方面的,如"人民主权"原则以及基于这个原则的一些价值和理念;属于政治精神方面的,如国家治理中的"法治精神";属于政治技术方面的,如不同国家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共同问题的解决手段。当然,正确区分政治发展中的合理借鉴与向别国输出政治价值和制度这两者之间的原则性差别,在当代国际政治领域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3.
政治冲突、政治整合与政治秩序论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政治秩序、政治冲突与政治整合是一个相互作用和影响的互动体系,他们之间构成一个“冲突—整合—有序—再冲突”的螺旋发展过程,其中政治冲突是问题,政治整合是手段,政治秩序则是前提和目的。厘清三者关系,对维系与发展现有的政治秩序是大有益处的。  相似文献   

14.
台湾政治转型从一开始就与本土化联系在一起 ,本土化体现了岛内民众希望当家作主的民主诉求 ,有其正当性的一面 ,但本土化运动常常被岛内政治利益集团所利用 ,作为政治斗争的工具。台湾政治转型始于蒋经国时期的政治民主化 ,基本上顺应了西方民主化浪潮 ,但到了李登辉主政后期和陈水扁执政时期 ,政治本土化成为他们推行分裂主义的政治工具 ,台湾政治转型正在被引向极端本土化方向。  相似文献   

15.
目前影响公民政治参与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民的政治认同是公民对政治系统的一种情感上的归属感,是其有序的政治参与的心理基础。社会转型以来,我国公民生活上的诸多压力使其无暇进行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挫折感使其不愿意政治参与,公民政治参与的渠道不畅通使其不能广泛参与,因此,只有增强公民对政府、制度以及政策的认同程度,建立与健全各种公民权利和利益诉求表达机制,才能使其进行广泛有序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6.
政治参与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表征和推动力量.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有了较大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当前参与政治的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主要体现在一定领域和一定程度上的参与缺失,并形成了对我国政治文明建设的极大制约.对此,我们要在分析现状及其产生原因的基础上,及时采取多种相应的对策,以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为目标,进一步扩大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7.
政治信仰是政治哲学生成的精神基础,是其指向的最高境界,是其学科体系的核心范畴,是制约其全程的灵魂.如果政治信仰不明晰、不自觉,任何政治哲学体系恐怕难以建立起来,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同样如此.政治哲学的现实性与理想性品质并不是所谓政治的现实性与哲学的理想性的原始移植或机械相加,而是全新生成的.任何政治哲学对它所处的时代来说,都是现实的,也是理想的.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与其哲学、政治学相比的特质而言,它从来都是用它的"理想性"批判、感召、构建其现实性.所以,现在所谓构建或重建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重要的还是首先科学地研究马克思的政治信仰.  相似文献   

18.
论人的政治性与政治主体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虞崇胜 《文史哲》2002,23(4):57-62
作为现实社会中的人 ,从其本性来说 ,都是政治人 ,人的政治性是人区别于动物的重要特征。既然人天生是政治动物 ,那么 ,现实社会中的人就理应成为政治主体 ,成为主导政治发展的基本力量。一些研究者之所以将大多数人排除在政治主体之外 ,除了未将人的政治主体性地位与人的政治主体性实现区分开来 ,另一个原因就是未将人类的政治生活与政治管理加以区别。只有将人的政治主体性地位与人的政治主体性实现、人类政治生活与政治管理区别开来 ,人的政治性和政治主体性才会清楚地显现出来 ,人类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管理才会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9.
李文溥 《社会科学》2006,42(3):17-28
苏联1954年版《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下)是一本对我国传统经济体制及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产生过重大影响的著作,至今影响仍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已进入深层次阶段,实践呼唤建立新的政治经济学理论,因此,时《教科书》进行理论清算,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20.
本文论述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社会主义的本质体现,是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必然要求,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客观需要;对于人民政协来说,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人民政协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肩负的一项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