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作为青岛人。仅仅是喜爱喝青岛啤酒那是远远不够的.你还要会以最快的速度“吹瓶”.会摞高达几米而不倒的“杯塔”。会以潇洒的姿势把啤酒从塑料袋里倾倒进杯中而保证杯满不溢.最重要的是还需了解青岛啤酒的历史和文化,说起啤酒的故事滔滔不绝,不能让人说咱没文化。这样你才不愧是一个爱喝啤酒的青岛人!  相似文献   

2.
<正>黄河故事是弘扬黄河精神的重要载体,可分为黄河自身故事、人与黄河关系故事、黄河流域内城市文化故事三类。黄河故事的精神内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丰富,其中蕴藏着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万众一心的团结精神、人与自然的共生精神、兼收并蓄的包容精神等。现今黄河故事的传播存在认知片面、兴趣度与敏感度较低的现象。因此,需要利用文化教育、文旅发展、多媒体媒介等多种手段,加强黄河文化的传播。  相似文献   

3.
作为文化内涵与审美艺术形式都颇具稳定性的京味小说,80年代中期以前很以它的北京地域文化特色和传统的审美艺术范型在京城乃至全国红火了一阵子。进入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转型期,它的稳定性受到了挑战——虽说基本遵循着“有头有尾地讲述一个北京人的故事”模式的...  相似文献   

4.
正黄磊主演的中国版《深夜食堂》惨遭扑街,已然成为网上吐槽热点。其实,《深夜食堂》改编自同名日本漫画,说的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一个只在夜里零点到凌晨7点营业的食堂,来这里用餐的人,都会向老板点一份特别的菜,每份菜的背后,都有一个特别的故事。所以,在深夜食堂里吃的是食物,但品的是食物背后每个人的故事和心情,回味的是人生百态。俗话  相似文献   

5.
阿成以第一篇写哈尔滨城市文化小说《年关六赋》登上文坛。20年来,出版了长篇,中、短篇小说、散文故事40余部。近作《哈尔滨故事》收入36篇小说,写了各式各样的人物百余人。有评论家非常赞赏阿成对哈尔滨城市平民形象的描绘,称他是《情系平民写春秋》。阿成也把自己称为平民小说家。其实,土生土长的阿成,非常熟悉哈尔滨,他完全有能力、有实力,为塑造哈尔滨城市文化形象,奉献一本长篇小说大书。目前,他被一些评论文章包围着,把精力用于写一些小人物,小故事的书。一部完整的哈尔滨故事被切割成碎片作零售消费了,很可惜!哈尔滨这座闻名环宇,十分开放,洋味儿十足的文化名城,只有外地作家为她写过几部有影响的长篇,对此令人迷惑不解,真有外来和尚好念经的说道吗?是不是阿成知道的哈尔滨故事太多了,对生活贴得太紧了,把艺术想象的路堵死了。文学是人学。三分真实,七分虚构,是想象创造出来的。建议阿成突围,沉到哈尔滨百年历史的长河中去,营造一个有人物贯穿的故事,能表现哈尔滨历史画卷的大书,以实现广大读者对他的期盼。  相似文献   

6.
仙凡婚恋故事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一个重要主题,从小说类型学的角度来看.主要有天鹅处女型、螺女型、洞穴仙窟型和仙女下凡型等类型.这些故事类型各自具有不同的艺术特征和文化内涵,表现了当时民众与士人不同的审美趣味和内心欲求.仙凡婚恋故事的产生有多方面的因素:神仙信仰的盛行、动荡混乱的社会现实和门阀世族制度的存在都是催生仙凡婚恋故事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正如果一个人的青春期是这样一个故事,那么这个故事也许将会贯穿她整个人生。沉珂,曾被称作"中国第一个网红",2008年被误传自杀,2015年末,她澄清自己还活着,重新出现在公众视野之中。死而复生29岁了,她在现实世界中依旧无法获得安全感。  相似文献   

8.
贺中  隋以进  王挺 《青岛画报》2011,(11):64-65
采访蔡可忠,犹如一次探宝之旅,在他滔滔不绝的讲述中,一个又一个故事犹如溪流中时隐时现的彩色石子让人十分惊喜。同时,关于百年老字号灯塔酿造的企业文化,关于这位"掌门人"的处事风格和管理特色也都渐渐立体了起来。"百年老字号不能毁!"灯塔酿造的前身是"裕长酱园",1904年由章丘人沙裕福创办,拉开了青岛酱园业的历史篇章。建国初期,裕长以及同和福、万通等其他作坊被公私合营、改造合并后,成了真正意义上的酿造厂——青岛市酿造总公司。  相似文献   

9.
传统文化面临新的挑战伊甸园的故事是尽人皆知的:耶和华上帝亲手制造了人类的始祖亚当和夏娃,他们经历了一段蒙昧无知然而纯真无邪的生活之后,由于受到蛇的蛊惑,品尝了智慧树上的果子,于是领悟了善恶、情爱和羞耻.上帝因他们违犯禁令而勃然大怒,将他们逐出伊甸园,人类充满苦难和争斗的漫长历史从此发轫.圣经里的神话故事也许荒诞,但从文化学的角度看仍不失为一个颇有启迪的比喻,它形象地表明人类文化的最初萌芽就是对人  相似文献   

10.
试论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生活于特定的文化情境之中,是由文化塑造的,个体发展的过程就是其所处文化情境塑造的结果。人创造了文化,又被文化所创造,人与文化密不可分。人格是个体在特定文化状态下的生存样态,它的形成和发展受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的影响与制约。也就是说,人格实质上是一种文化人格,即个体在接受特定文化熏陶时,通过对特定文化的内化及个体社会化后所形成的稳定的心理结构和行为方式,表现为气质性格、个性特征、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它是人在社会化过程中接受社会文化影响和熏陶的结果。把人格界定为文化的产物,原因在于作为一个生物体的人,跟动物的区别之处在于,人是文化的创造者和被创造者,人类创造了文化,但对每个个体来说,文化又塑造了他。人是文化中的人,文化是人的文化。因此,可以说,人格是个人对特定文化内化的结果,也是人的文化存在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