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五四时期,从对武汉地区青年进步团体的思想影响,到直接指导武汉地区的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武汉地区播下了革命的火种;大革命时期,一方面,陈独秀争取对大革命运动的领导权,一方面则是执行导致大革命失败的错误策略;抗日战争时期,在武汉、重庆宣传抗战思想的言行,表明晚年的陈独秀,至少是一位保持了晚节的政治思想家。  相似文献   

2.
百色起义非常重视宣传工作.邓小平领导下的红七军尊重本土文化习俗,正确处理好与当地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公开宣传党的主张,赢得群众支持、拥护;创造性地把土地革命政策和民族政策结合起来,实施特殊的分耕政策,使土地革命得到群众拥护;宣传发动商户及群众捐赠款物,保证革命活动经费;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宣传发动工作,为我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开展文化宣传工作提供宝贵经验,对现实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辛亥革命     
史鉴 《老友》2011,(12):13-14
辛亥革命,是指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公元1911年至1912年初,旨在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的全国性革命。1911年清政府出卖铁路修筑权,激起全国人民的反抗,四川等地爆发保路运动。1911年10月10日,武汉地区的革命团体文学社和共进会发动武昌起义.接着各省纷纷响应。  相似文献   

4.
处在1927-1934年特殊历史背景下的苏区,为了适应革命宣传工作的需要,发动、组织群众及文艺工作者,探索出采用民间音乐曲调形态编创革命歌曲进行革命宣传的方式。这种运用旧瓶装新酒方式编创容易被群众理解、接受的革命歌曲的做法,成为红军时期最活跃、最普及的文艺活动。但是在苏区音乐发展中,存在着简单化、艺术性弱的局限性,这对革命音乐的发展创新也带来了一定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5.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武汉地区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湖北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不断兴起,武汉报业相当兴旺,迄至辛亥革命前后,已达数十家之多,这些报纸与资产阶级革新和革命息息相关,有的直接是革命团体的机关报,对鼓吹变法、宣传革命起了特殊重要的作用。而《大江报》的被封与武昌起义的爆发,更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凯丰同志是一位优秀的宣传家,他的宣传思想在革命战争年代尤其是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对发动和组织全国各界人士参与抗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凯丰同志的宣传思想也是随着革命的深入不断地发展、成熟起来的。以时间顺序对凯丰同志宣传思想形成过程进行梳理,具体阐述了其宣传思想在萌芽、发展和成熟等各个时期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一般说来,五四以前的思想启蒙家,基本上还没有对中国广大劳动人民的痛苦表示最深切的同情,对他们的革命发动没有表示应有的期待。然而,时刻“与时俱进”的李大钊,在新文化运动初期,就已逐渐认识到了民众的伟力,并开始逐步放弃以前不切实际的幻想,日益把革命的主要希望寄托在民众身上。他创办刊物,宣传民众力量的伟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准备时期,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活动家以及一大批富有爱国心的知识分子,为教育民众、唤起民众、发动民众,挽救民族危亡,纷纷运用史学这一有力武器,以革命“排满”、反帝爱国为宗旨,以大量的历史事实为例证,大力宣传民族革命主张,大力宣传反帝爱国思想。这种对国民广泛进行的历史教育,为开启民智、鼓舞民气,促进民主革命思潮的广泛传播,为中华民族的觉醒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五四运动以后,中国共产党在日益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与蓬勃兴起的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中成立。党在迅速投身纷繁复杂的斗争实践中,矢志不懈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基本理论的宣传,紧密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指导革命实践,探讨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建党初期的理论宣传活动,既是五四运动之后以马克思主义为主流的新文化运动的继续发展,也是第一次国共合作、发动全国大革命高潮的思想、理论准备,又是中国共产党有组织地宣传革命理论的开端。  相似文献   

10.
辛亥革命前后,沅水和澧水流域出现了一个相对比较集中的人才群体--"沅澧流域人才群".这一人才群的出现,对于辛亥革命尤其是武昌起义起到过巨大的历史推动作用,具体表现在对新军的革命化改造、组建革命团体、开展革命的舆论宣传,以及发动和领导武装起义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作为湖北新军中秘密组织“文学社”的社长,武昌首义中革命党人的起义总指挥,蒋翊武不仅在武昌首义的筹划过程中作出了巨大贡献,而且在革命的宣传和舆论的监督等方面,有着与他同期革命党人不可比拟的建树。他在辛亥革命前后的报刊传媒活动,在当时发挥了巨大的革命作用。  相似文献   

12.
日知会是基督教圣公会创立的一个革命宣传机构,其中部分成员具有革命者和基督徒的双重身份.20世纪初叶,他们在宗教的掩护下宣传民主革命思想,进行反对封建统治的斗争,为辛亥革命的到来奠定了基础.本文通过对辛亥革命前日知会革命活动的分析,说明基督徒中不乏同情、支持和参与中国革命者,日知会同志参与革命事业的业绩,在中国近代社会变迁史上留下了有意义有价值的一页.  相似文献   

13.
立宪派作为清末一股重要的政治力量,对清政府预备立宪的实施曾起到过重大的推动作用,在预备立宪前期与清政府亦有过短暂的合作。但由于清政府实行预备立宪的最终归途依然是维护皇权,其宪政的制度设计和操作模式与立宪派的方案始终存在分歧和矛盾,随着形势的发展,这种分歧也日益扩大,矛盾越来越激化,导致双方关系经历了一个奇怪的嬗变过程:合作——对抗——背离,最后以立宪派在辛亥革命初期转向革命,同革命派一起推翻清政府而结束。  相似文献   

14.
从庚戌新军起义到黄花岗起义,再到武昌起义,革命党的形象在《香港华字日报》中经历了一个变化过程。最后革命党人赢得报纸称赞,这一变化多因革命党人的表现及革命军军纪良好。报纸通过革命党与盗匪的比较,革命军与清军的比较,凸显了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崭新的形象。这些报道也反映出社会剧变中民心趋避和社会舆论的走向。  相似文献   

15.
新军第九镇起义问题探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昌起义后 ,南京成为清廷残留在长江南岸的最后一个反动堡垒。清廷对深受革命思想影响的新军第九镇严加防范 ,并迫使其撤出南京。错失时机之后 ,新军第九镇在敌我力量对比悬殊、弹药严重匮乏的情况下仓促起义 ,从而招致失败。  相似文献   

16.
四川保路运动为辛亥革命武昌起义的爆发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机遇。其中学生运动在四川保路运动中做出了重要贡献。学生运动主体为留日学生和新式学堂学生,他们通过讨论时事、参加和发展革命政治团体、鼓动群众和直接参加革命斗争等行动,为四川保路运动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提出了政治主张,提供了革命骨干力量,推动保路运动向着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方向快速前进。  相似文献   

17.
豫籍留日学生群体是近代中国社会衍生出来的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也是河南境内最早觉醒的知识分子阶层。清末民初时期,豫籍留日学生逐渐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河南辛亥革命的中坚力量。然而,由于社会环境和自身因素的限制,留日学生主导的河南辛亥革命并未取得预期的社会效果,但其付出与努力仍值得今人学习与肯定。  相似文献   

18.
同盟会在西北地区的活动,是近代以来国人对西北关注一再提升的一个力证。同盟会积极在西北建立和发展组织,活动于西北地区的外省籍志士注重与当地志士相互接纳,注意联系影响下层民众,还注意在少数民族中的宣传工作,革命民主主义思想在西北地区得到了传播。在同盟会志士的努力下,武昌起义在西北各省得到了广泛响应,陕西、甘肃、新疆的革命党人先后发动起义。这些活动是全国辛亥革命运动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近代以来引起西北地区第一次大的社会变革的政治事件。  相似文献   

19.
民国元勋程德全在辛亥革命中主导的苏州“和平光复”模式,与“武昌首义”的暴力革命模式,是民国建立的两大典范模式。正是在苏州和平光复模式的影响下,东南六省五天内宣布光复。同时程德全以苏州之财力组建江浙联军,督师攻克南京,在辛亥革命首义之地---武昌岌岌可危之际,在南京确立了革命的新基地。苏州和平光复使江南财赋不再为清廷所有,清廷失去东南漕粮与财经支持而无法持久。辛亥革命首义于武昌,收功则在江南,转折点在苏州。程德全就是推动这一历史转折的民国元勋。但近百年以来,对程德全的历史评价缺乏公正。“和平光复”是“投机革命”之说盛行。近十多年以来,史学界对程的历史功绩有了比较客观的评价,但对于程主导的苏州“和平光复”于民国创立的重大历史贡献,依然存在认识不足,需要重新加以铨释。  相似文献   

20.
汤寿潜是晚清民初著名的思想家和立宪派,是绅商的代表人物之一。在清末预备立宪运动中,汤寿潜与张謇、郑孝胥等绅商名流参与其间,积极策动清延预备立宪,关注官制改革,参与发动、组织国会请愿运动,对清末立究运动的兴起和发展起了重要作用。但是由于清政府在立宪问题的延误,汤寿潜对清廷渐生离意。武昌起义后,汤寿潜从权应变,由立宪走向共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