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作为宋代哲学核心范畴的天理在人与自然关系构建、社会秩序维护、个体人格塑造诸方面具有极其重要的德育功能.揭示天理的德育功能对于增强现代德育实效性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
校园文化有着强大的隐性德育功能,医学高职高专德育工作有其自身的特点,因此,探索具有医学高职高专特色、符合医学高职高专教育实际和规律的校园文化隐性德育资源是增强高职高专德育实效性的现实途径和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3.
主体性德育背景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卫华 《理论界》2009,(1):179-180
高校学生社团群众性、自由性、民主性、平等性的特点不仅吸引着许多大学生的加入,而且符合主体性德育对德育环境的要求,在新形势下突显了重要的德育功能.但是长期以来高校学生社团的传统定位模糊,导致学生社团德育功能的实际缺失和社团发展方向迷失的问题,严重制约了学生社团的发展.主体性德育背景下针对存在的问题对高校学生社团进行重新定位,既有助于学生社团自身的发展,更有助于增强德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谭向阳 《船山学刊》2006,(3):183-185
目前高校德育教育低效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德育具有很强的实效性,这种实效性就是德育的现实功能与期望功能的吻合.因此,寻求德育教育的有效载体,是充分发挥德育载体的作用,使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接受德育影响,是增强德育实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德育具有社会性功能、个体性功能和教育性功能。随着现代社会德育领域的不断拓宽,德育功能亦全面拓展。  相似文献   

6.
高校德育主体的厘清与功能定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德育主体在高校德育诸要素相互关系中起着主导作用,厘清高校德育主体,优化高校德育主体结构,并进而定位德育主体的功能,明确德育主体的责任,是增强高校德育有效性,提升高校德育实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主体性德育中的师生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碧霞 《兰州学刊》2006,(2):204-206,208
主体性德育是强调学生自主建构其德性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其目标是使学生成为道德的主体,并具有道德主体性。道德教育涉及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共同活动,然而传统德育的师生关系存在严重弊端,忽略了学生的道德主体性。主体性德育理念承认并尊重师生之间的共同性,主张建立平等民主对话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将成为学生德性建构中的唤醒者、促进者、引领者。文中最后对于如何建构符合主体性德育原则的师生关系提出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德育目标内部是蕴含着德育目的、总目标、分目标因素的结构系统,外部是一个横向贯通渗透、纵向分层递进、组合有序融合的结构体系。目标德育就是通过德育目标体系建构来有效发挥其功能而开展的德育活动。目标德育通过目标理念理性化、目标功能正强化、目标管理规范化、目标方法科学化等途径来实施。  相似文献   

9.
冉亚辉  包翠秋 《学术论坛》2007,30(6):195-197
德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职能,科学的德育是学生个体健康发展的保障。德育的发展必须符合我国国情的客观要求。基础教育德育基础的建构应该包括政治思想、精神、道德法律、学习行为习惯四个层面。  相似文献   

10.
主体性德育观是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道德主体性教育,以主体个性形成、主体精神培养、主体德性塑造、主体人格提升的过程为特点.本文就确立主体性德育观,构建高职德育教学新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思考.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环节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探索,有效地贯彻了"教书育人"的原则,调动了学生参与德育教学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1.
赵冰 《齐鲁学刊》2023,(6):56-64
道德个体功能与道德社会功能相对,是指道德对个体所产生的作用或影响。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与发展阶段,道德个体功能的性质和发挥的程度亦有所不同。随着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日益增长,道德个体功能在日益凸显的同时,也因对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助力的目标、内容、方式的不同,而内含导向功能、咨商功能、享用功能。导向功能表现为对个体道德行为的引导和指向,咨商功能表现为对个体道德困惑的开悟和化解,享用功能表现为对个体道德境界的指引和提升。三种功能虽各有相对独立的场域,但亦相互交错、并行不悖,共同构成道德个体的整体功能,助力新时代个体美好生活需要的满足。  相似文献   

12.
真正的休闲是自由的主体在自由的时间里的自主活动,是自由心灵的家园.休闲为德育提供了多样化的道德情境、多元化的道德观念、多向互动的德育关系,对个体修正道德标准,激发本真情感,构建自我判断起促进作用.我们应运用无意识教育法,保证个体自由心境,帮助个体享受道德,增强其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13.
德育生态的情境建设与大学生身份确认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德育的情境建设是当今德育生态研究的重要领域.在德育情境中,德育个体可以通过实践活动及与群体的互动实现自我身份的确立和认同,产生积极的情绪,获得自我同一性,促进个体道德人格的自我完善和良好发展.当今德育教育中存在着将知识抽离及脱离生活情境、缺乏深度关怀和进行刻板说教的缺憾,它是当代大学生面对理想化德育情境与真实社会情境的强烈反差而产生自我身份确认困难而陷入自我认同危机之中的根本原因.因此,重视德育生态系统中的情境建设,认识到个体身份确认与德育社会情境的双向建构关系,是目前德育生态实现环境优化,使系统内各要素相互协调以促进德育生态平衡的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4.
高丽 《社会科学论坛》2005,(18):138-139
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要完成音乐教育目的、培养全面人才,必须遵循音乐教学原则,尤其是审美教育和德育相结合的首要的基本原则.在音乐教学中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进行德育渗透,才能顺利完成音乐教育目的,发挥音乐教育的美育功能、德育功能.  相似文献   

15.
德育条件论     
本文从条件范畴出发,从德育的内容、方式及对象三个方面探析了影响德育的因素及规律。讨论表明:第一,德育的内容变化和发展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时代性、迁移性及科学理性;第二,德育方式受制于一定因素的规定或影响,并不断要求多样性、科学性、有效性;第三,从个体、群体及整体看,德育对象具有明显的差异性、层次性及主体性。文章对如何提高德育的效率与效果及运作途径作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高校德育人性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高校德育过去一直对青年大学生群体的教育关注较多,而对于个体的关注很少,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德育内容与生活相脱节,德育目标过于理想化,德育方法过于简单化较突出,“人性化”德育缺失,高校德育现状有待进一步提高。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实现德育的“人性化”,即树立以人为本的德育理念,确立人性化的高校德育目标,优化人性化的德育方法,改革高校德育课程的设置和营造人性化的德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肖兴国 《东岳论丛》2007,(5):155-157
隐形德育作为一个德育范畴在我国已渐渐凸现出来。其特征主要是作用的潜在性,载体的多样性,影响的广泛性,内容的实践性,主体的自觉性,效果的长期性;其主要功能是导向功能,凝聚功能,陶冶功能、审美功能,发展功能和完善功能等。隐形德育的出现,为德育工作者提供一个既继承传统、又基于现实、更面向未来的可供借鉴的德育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8.
在阐述礼仪教育的德育功能的基础上,提出把礼仪教育作为增强高校德育有效性的切入点.加强礼仪教育应从树立大德育观、以大学生礼仪行为养成为核心、强化礼仪课程等多方面努力.  相似文献   

19.
岳云强 《兰州学刊》2006,(12):203-204,149
本文拟在探讨如何把以人为本的方针科学地贯彻落实到高校德育教学中,探索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高校推行大学生主体性德育教学方法的可行性,为进一步揭示高校德育教学的发展规律,提高高校德育教学的科学性、针对性、实效性提供可资借鉴方法。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德育综合测评是根据高等学校学生的培养目标以及学校的有关规章制度,对大学生个体的德育素质进行定量考核的一种方法,其目的是运用科学的手段,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行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打反馈督导,使学校能够针对学生的实际提出管理要求,以增强高等学校德育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