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2 毫秒
1.
从城市和农村选取的1699名小学四、五年级和初中一、二年级学生为被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探讨父母教养方式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1)城市父母比农村父母对子女有更多的情感温暖、理解和拒绝否认,农村父亲比城市父亲对子女有更多的过度保护,农村母亲比城市母亲对子女有更多的惩罚严厉。(2)城市中,父母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拒绝否认和过度保护,母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惩罚严厉和过度干涉保护。农村中,父母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惩罚严厉,母亲对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少的拒绝否认。(3)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农村,父亲均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惩罚严厉,母亲均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拒绝否认。城市父亲对男孩和女孩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没有显著差异,而农村父亲对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  相似文献   

2.
父母教养方式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对971名大学生进行测试并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过度保护以及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影响(P<0.05)。父母的教养方式会影响子女的心理健康,父母应改变不良教养方式,提升子女的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采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人际信任量表(ITS),对639名广州外来工子女和本地城市居民子女进行了测试。以外来工子女中的初中生为研究组,本地城市初中生为对照组.对外来工子女人际信任度的特点以及与父母养育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外来工子女的人际信任随年级上升而稳步提高,本地城市居民子女人际信任呈波浪状发展曲线;(2)外来工男女初中生的人际信任没有显著差异,本地居民子女人际信任性别差异显著;(3)相对而言,外来工子女的人际信任与父母养育方式的关系更密切。父保护与父关心两因子能很好地预测外来工子女的人际信任;父亲过度保护与关心理解能显著预测外来男生的人际信任,母关心理解能显著预测外来女初中生人际信任;母否认拒绝能显著预测外来工初一学生人际信任,父关心理解能显著预测外来工初二人际信任,母关心理解能显著预测外来工初三学生人际信任。  相似文献   

4.
我国现行立法强调离婚后未直接抚养子女一方的探望权,就父母子女之间的关系主要采取的是单亲抚养制度。然而,只有母亲或者父亲一方单独抚养的孩子得到的爱是不完整的,有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其合理性值得反思。在解决离婚父母与未成年子女之间的权利义务问题时,应当摒弃父母权利本位思想,用轮流抚养的方式对未成年子女实施保护和教养。  相似文献   

5.
用中学生学习策略问卷、父母教养方式问卷对323名中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现:(1)中学生学习策略不存在性别差异。中学生在认知策略上存在显著的阶段差异,初中生在认知策略方面比高中生强。(2)父母教养方式在过分干涉维度上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父母亲对男生过多干涉和限制。(3)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有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而父母惩罚严厉、拒绝否认的消极教养方式均不利于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形成和发展。(4)父亲教养方式比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学习策略的影响大。(5)父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动机策略的影响大于母亲,而母亲教养方式对中学生元认知策略的影响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6.
以牡丹江地区两所高校的267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自我和谐量表和父母教养方式量表,调查了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现状以及父母教养方式对其的影响。得出结论:(1)目前大学生的自我和谐状态处于一般水平,在自我灵活性维度上存在显著的专业和性别差异;(2)除父亲过分干涉以及父母亲偏爱被试两个维度外,大学生的自我和谐与父母亲的教养方式各维度显著相关;(3)父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亲过度保护或情感温暖、理解可以预测大学生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母亲情感温暖、理解或拒绝、否认,以及父亲过度保护可以预测大学生的自我灵活性,母亲拒绝、否认,以及父亲惩罚、严厉可以预测大学生的自我刻板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与大学生学习适应性问卷对273名大学生进行测查,以了解大学生学习适应性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结果发现,父母教养方式和大学生学习适应性各因子存在不同程度的相关;父母亲对子女要有充分的情感上的温暖与理解,只有这种教养方式最有利于孩子适应学校的学习。  相似文献   

8.
采用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版(s-EMBU-c)和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量表对269名大学生进行施测,用方差分析、相关、回归等统计方法,研究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现状,探讨父母教育方式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影响。结果显示,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文科和理科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总分存在显著性差异,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存在显著差异。人际交往效能感总体与母亲的拒绝呈显著负相关,与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呈显著正相关。父亲和母亲的情感温暖尤其是父亲的情感温暖对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具有直接作用,是最主要的解释变量,能够在35.5%的程度上解释大学生人际交往效能感的变化。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八名初二学生进行父母教养方式问卷调查及学生期末外语、数学、语文三科的考试成绩进行相关分析,发现:父母的教养方式与学生学业成绩的相关显著,父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外语成绩、数学成绩、语文成绩显著相关,父亲的惩罚、严厉与学生外语成绩是极显著相关、数学成绩、外语成绩、数学成绩是极显著负相关,父亲过度保护与外语成绩、数学成绩是极显著负相关、与语文成绩是极显著相关;母亲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外语成绩是显著正相关,母亲的惩罚、严厉与外语成绩是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运用父母养育方式评价量表,调查了永嘉县某高中高一6个班级、306名学生,研究结果表明:1、父母的养育方式在性别、城乡上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城镇父母对子女的教育较科学、全面,对子女的教育投入也较多。2、父母的文化程度越高,对子女表现出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而惩罚与严厉、过分干涉、拒绝与否认也就相对较少。3、父亲养育方式只有在"惩罚严厉"因子上显著高于母亲在这因子上的均分,其余各因子均低于母亲各因子的均分。  相似文献   

11.
父母教养方式与中学生自尊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分别对初一、初二、初三194名初中生进行了自尊和父母教养方式团体测验,将测验结果进行相关统计,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发现,(1)不同性别学生所感受到的父母教养方式存在差异。(2)不同性别学生的自尊没有差异;不同年级学生的自尊有差异。(3)中学生的自尊与其所感受到的来自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有显著的正相关,而与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以及父亲的过度保护有显著的负相关。  相似文献   

12.
《可乐》2010,(5)
父亲母亲沟通两代人,讲述子女理解父母、感恩成长的故事,讲述父母理解子女、子女快乐成长的故事。纯真年代讲述推动成长、成功的友谊故事。浪漫青春放飞心情,浪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自尊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尊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与儿童时期父母的教养方式联系密切。本研究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EMBU)和自尊量表(SES)对安徽省6所不同类型高校的26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表明:1.大学生自尊有性别差异,无年龄、城乡差异;2.大学生自尊与父亲情感温暖有显著正相关,与父亲过分干涉有显著负相关,与母亲教养方式各因子无明显相关;3.同一种教养方式对不同性别大学生自尊所起的作用不同,对城镇和农村大学生所起的作用也不同。  相似文献   

14.
养育子女对人们的社会网络资源具有影响且存在性别差异。通过使用JSNET2014数据发现:第一,养育孩子会改变父母日常社会网络资源的质量,对于女性而言,未成年子女越多,社会网络规模越大,但是餐饮社交活动越少;对于男性而言,未成年子女越多,其社会网络资源的异质性越强。第二,养育子女会影响父母在职业领域的社会网络资源,对父母的影响既有相似之处,又有不同的地方。相似的是,养育3岁以下的子女对父母的职业网络资源均有负面影响,既会减少父亲与同事、客户的网络资源,也会减少母亲与同事的交往;不同的是,养育3岁以上的子女对父亲的三类职场网络资源没有显著影响,但对母亲与同事、领导和客户的网络资源均有显著负向效应。第三,对于学龄期父母来说,养育孩子使得母亲的社会交往转向了“以孩子为中心”,母亲与孩子老师、其他家长的交往要明显多于父亲。  相似文献   

15.
父母养育方式对大学生防御方式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考察196名大学生父母养育方式对其防御方式的影响,结果发现父母的情感温暖、理解与大学生的成熟型防御方式正相关显著,而父母的偏爱、拒绝否认、认度干涉与保护以及母亲的惩罚严厉与大学生的不成熟防御方式、中间型防御方式和掩饰度正相关显著。父亲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对预测大学生的成熟防御方式作用显著;母亲的过度干涉与保护、偏爱、拒绝否认对预测大学生的不成熟防御方式作用显著。健康的养育方式有利于成熟型防御方式的形成;父母在子女形成不同类型的防御方式中扮演的角色不同。  相似文献   

16.
独生与非独生青少年父母教育方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895名初中阶段的城乡独生与非独生青少年施以“父母教育方式评定量表”,考察两类被试所报告的父母教育方式可能存在的差异。结果显示:1)城乡父母对独生子女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均显著多于非独生子女;2)城市父母对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情感温暖与理解方面的差异比农村父母更显著;3)母亲对独生子女的过干涉过保护高于非独生子女,这种差异在城市青少年母亲中更为显著;4)农村青少年的父亲对独生子女的过干涉高于对非独生子女,但在城市这一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探索流动儿童青少年和城市儿童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差别。研究方法:采用父母教养方式评价量表对上海市某中学205个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流动学生121人,本地学生84人,数据由SPSS分析。研究结果:在父母情感温暖理解、父亲惩罚严厉两个方面存在明显的城乡差异。城乡性别差异不明显,身份与性别的交互作用也不存在。影响因素分析:城乡经济差异、父母个人观念与文化程度、流动性的影响可能是引起这些差异的因素。因此应引起政府、社会、学校的重视和关注。  相似文献   

18.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及终身教师,父母及家庭教养方式对子女发展的影响是众多研究者所关注的焦点。长期以来,父、母亲在家庭中的角色差异造成其学历和教养行为对儿童发展的作用也有所不同。通过对88名学前儿童实施创造性动作和活动测验,主要由母亲完成家庭基本信息和教养行为问卷,考察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趋势及父亲和母亲学历、教养行为对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影响及差异。结果发现:3-6岁儿童创造力呈U型发展,4岁是幼儿创造力的下降点;母亲的学历对学前儿童的创造力的独创性有正向影响;母亲的教养方式不影响学前儿童创造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采用问卷法随机抽取彝族地区386个幼儿及其父(母),测查父母对幼儿所采取的教养方式状况。分析认为,彝族地区父母的“情感温暖与理解”、“惩罚严厉”随幼儿年龄增长而增加;彝族父母所采取的消极教养方式多于汉族父母。因此,作者建议彝族地区父母尤其是彝族父母对幼儿多采取“情感温暖与理解”、“偏爱被试”等积极教养方式,少用“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过分保护”等消极教养方式。  相似文献   

20.
利用2015年河南叶县初中生调查数据,分析了父母教养方式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特征和关系。结果发现:留守儿童心理弹性处于中等偏上水平,个人力强于支持力,各维度发展水平不一;关爱关怀多于冷漠拒绝,鼓励自主多于过度保护,是父母教养方式的重要特征;高弹性留守儿童父母给予子女更多关爱关怀和鼓励自主,低弹性留守儿童父母更常冷漠拒绝和过度保护子女;父母关爱关怀和鼓励自主与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显著正相关,冷漠拒绝和过度保护与之显著负相关;父母关爱关怀显著正向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是保护因素,而父亲冷漠拒绝和母亲过度保护显著负向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弹性,是危险因素;父母教养方式对留守儿童心理弹性的影响程度不同,母亲教养方式的影响大于父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