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9 毫秒
1.
赵兵 《劳动世界》2020,(4):11-11
2019年5月,第三期“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国情研修班在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举办,70名来自各领域的高技能人才优秀代表开展了为期7天的培训。自2017年第一期“大国工匠”研修班开班以来,每年都有一批高技能人才来到浦东干部学院,锤炼党性修养,了解世情国情,交流碰撞技能。近年来,我国越发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培育,通过大力发展技能人才培训教育,改革技能人才评价制度,强化表彰激励,培养造就了一大批“蓝领”人才,为国家建设提供了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2.
不久前,人社部公布一批技工院校新增专业和专业方向.在36个新增专业中,以工业机器人、3D打印技术等为代表的二产专业依然占比很高,达到6成.同时,旅游服务与管理、酒店管理、网络营销等三产专业呈现快速发展新势头. 长期以来,技工院校为经济发展培养了大批高技能人才.随着“2025中国制造”的提出,技工院校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技术工人是“2025中国制造”的“基石”,技工院校则是培养技术工人乃至大国工匠最初的园地.  相似文献   

3.
罗义俊 《劳动者》2005,(3):54-55
历史人物中,有一代之人物,也有百代之人物。汉武帝一生当然有过,但其更化创制之功都为后世所称。甚至他晚年所下的《轮台诏》,公开向天下表示悔悟改过:并改“劳民”政策为“富民”政策,都对后世皇帝有示范意义。  相似文献   

4.
陈晓东 《劳动世界》2016,(21):22-24
本文针对近来引起广泛关注与倡导的“工匠精神”一词,阐释了工匠精神的概念和“细、慢、专、精”的实质内涵,从文化和价值观、消费行为、信用制度和法制环境、教育制度和职业发展等四个方面探讨了孕育工匠精神所需的土壤,并通过中外对比分析了中国为什么缺少工匠精神。最后提出了中国现阶段塑造工匠精神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王鑫 《劳动世界》2017,(26):33-34
为顺应"南充新未来·成渝第二城"总体目标的新要求,为"155发展战略"提供强大的产业人才支撑,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大城崛起,在全市大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浓厚氛围.举办了南充市首届"工匠杯"百万产业工人技能大赛.通过赛技能、赛机构、赛市场,挖掘南充"大国工匠",打造职业蓝领成长摇篮,构筑技能人才集聚高地.发现市高职院校在培育"工匠精神"的过程中还存在着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专业技能教学融入不足、匠心文化建设缺乏抓手等问题.市高职院校应整合多种教育资源,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能教学和匠心文化建设,把工匠精神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就此,本文提供几点意见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幽幽水陆庵     
若尘  尧木 《劳动者》2005,(5):42-44
水陆庵地处西安东南五十公里。依山抱水,环境优美。庵内现存壁塑群属明代雕塑。设计严谨,造型精美。在墙壁梁柱上嵌满了三千七百多尊人物造像,活灵活现,可与著名的敦煌艺术相媲美。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单位。  相似文献   

7.
2020年,成都都江堰市坚持把农民工服务保障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坚守初心,关注细心,服务暖心,守护“真薪”,用“四心”服务形成农民工服务保障特色品牌,为都江堰市“两个率先”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坚守服务初心,保障工作莎落实安排部署,明确职责分工。  相似文献   

8.
<正>进入新的发展阶段,要求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时期职业教育的使命是提质创优、增值赋能、以质求强,即职业教育要有效服务国家重大战略,紧密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精准对接高端产业,支持重点、稀缺的特色产业,为经济增值,赋予学生权力,凸显职业教育的经济和社会属性。无论是促进创业、创新和产业发展,还是满足就业需求、改善民生,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培养一大批稳定、高水平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和高素质的技术人才,都是适应时代需要的必要之举。  相似文献   

9.
工匠精神是各行各业都应该具备的职业精神,技工学校的实践教学正是培养学生具有工匠精神的主要途径.本文从工匠精神的内涵分析出发,以机械类实训课程——钳工实训为着点,探讨如何将工匠精神融合到钳工实训教学过程中,为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归纳两位哲人的名言,兴趣与爱好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兴趣是爱好的基础,是开启成功的钥匙,爱好是兴趣的结果,是成就梦想的桥梁!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吉林省林业技师学院(以下简称学院)张世林人生满获丰收的一年。他先是在4月份被白山市委、市政府评为首届十大“白山工匠”,又被吉林省委、省政府评为第二届十大“吉林工匠”,后又获悉其2017年申报的正高级讲师资格通过。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倡导崇尚职业技能、推崇新时代工匠精神,这必然对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在高职院校试点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如何通过教学改革、有机地将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职业素养培养中,以便更好地促进高职院校人才职业素养培育效果的提升,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焦点.本文以此为源头,在分析职业素养与工匠精神的内涵、现代学徒制与工匠精神的关系基础上,提出了工匠精神融入现代学徒制人才职业素养培养的若干策略.  相似文献   

12.
“熊熊烈火中,他们奋勇向前;滔滔洪流中,他们逆行而上……”在许多人的眼中,消防员是个多面手,拥有多种技能,近年来,也被群众亲切地称为“蓝朋友”。练就百般武艺的背后是消防救援队伍提升救援能力的体现。四川地形复杂,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消防救援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近年来,四川消防在救援能力建设方面下足了功夫,为守护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3.
信息     
成都市温江区:以案为鉴筑牢医保基金“防火墙”为抓细抓实医保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推动医疗领域专项治理群众身边“可视”“有感”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走深走实,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保命钱”,近日,成都市温江区医保局组织召开医疗领域开展专项治理群众身边“可视”“有感”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会暨2022年党风廉政专题会。会议集中学习了党风廉政有关精神、《成都市温江区关于医疗领域开展专项治理群众身边“可视”“有感”腐败和作风问题工作方案》等,集中观看了5部创意短视频,通报了2021年基金内部专项审计情况。  相似文献   

14.
民间雕花板     
蔡一阳 《劳动者》2004,(9):48-49
中国的建筑在世界七大建筑体系中是惟一木质结构的建筑,这种建筑正因为它是木质,所以给工匠提供了很多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余地,比如我们常说的“雕梁画栋”,“雕”指的就是雕花工艺,在我国,传统民居和家具使用了大量的雕花工艺,表达了人们对生活质量的更高追求。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要加大力度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工匠精神"教育已成为普遍共识.本文在分析工匠精神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基础上,从五方面分析了高职院校工匠精神教育存在的困境,并以高职金融管理专业为例,从端正思想认识等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为高职院校的工匠精神培育提供些许启示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读段革书     
乔犁 《劳动者》2004,(11):54-54
段革书,字“惊天”,号“子新”。其名“革”源于《周易》中“革”卦,意为变革创新也,“书”即读书与书画艺术,他名符其实的一生致力于中国民族文化及书画艺术的发展和进步:惊天寓意书画不惊世誓不休的艺术追求精神。子新,当然是不断地创新,书斋“广益斋”,让书画艺术为大多数人服务。其庚寅年春出生于西安,国家一级书画艺术家。  相似文献   

17.
医疗保障     
成都市温江区医保局:筑牢防范医保电信网络诈骗“防火墙”为有效防范不法分子利用医保卡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成都市湿江区医保局全方位、多维度筑牢预防医保电信网络诈骗“防火墙”。诈骗案例全方位解读。及时收集整理针对医保卡使用的5类电信诈骗常见手法,制作成提醒信息进行发布,提升广大群众识别电信诈骗能力。同时积极加强与公安部门的联动宜传、线索移交工作,切实守护人民群众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8.
山东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无论是制造业转型升级还是创新驱动发展,均离不开工匠精神的传承与培育。齐鲁工匠精神具有齐鲁文化的精神特质,与山东地方性的文化基因具有高度一致性。同时,齐鲁工匠精神也在西方工业文明入侵、民族工业崛起以及国家建设和改革的过程中,随着外部环境的变化进一步凝练。然而,当前齐鲁工匠精神培育也面临诸多问题,如人才向省外流失、向其他行业分流等都使得工匠精神培育的主体数量不足;山东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对职业先天性的歧视危害至今;整个社会风气急功近利,不断追逐短期利益;市场监管制度还不够完善,这些都成为工匠精神坚守的阻碍因素。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在齐鲁工匠精神培育的路径选择上应加强舆论引导,夯实制度基础,完善培训体系,同时要发挥企业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在全社会弘扬和培育工匠精神已经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共识。随着社会各界对此问题的关注和各类实践活动的开展,一大批具有精益求精、爱岗敬业精神的中国工匠涌现了出来。然而培育新时期工匠精神的瓶颈也日益显现,问题主要存在于三方面:第一,人们对"工匠"与"工匠精神"的认识尚存在偏差;第二,工业化分工过细,导致人的片面发展;第三,理念教育的缺失。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四条培育当代工匠精神的有效途径:一是做好宣传工作,营造社会氛围;二是加强工匠精神的文化内涵建设;三是重新认识新时代工匠群体;四是完善职业教育体制。  相似文献   

20.
当今社会,收藏成为许多人的文化爱好。在众多收藏邮票、玉器、书画的藏宝者中,有这样一个人,耗尽一生在全国各地奔走求索,收藏了许多珍贵的地震文物。更可贵的是,他于晚年慷慨地捐出了他所收集到的几百件珍宝,在兰州创建了中国最早的、至今规模最大的民间地震博物馆。这位退休花甲老人名叫王增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