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世纪中叶以来,科技发展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迫使人们开始认真反思科技与道德的关系内核。以辩证审慎的思维态度透视科技与道德的形上关系视域,会发现科技与道德的结合在当今时代具有必要性与必然性。科技与道德在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分别存在合理性限度,合理应对科技创新带来的道德缓进不适以及道德对科技发展所保有的理解和宽容态度尤为重要,科技与道德以一种“适度的张力”实现生态沟通与和谐律动。  相似文献   

2.
《东岳论丛》2017,(10):122-128
从科技创新活动道德判断入手,结合道德行为研究和心理研究的相关理论,利用多元道德量表探析科技创新活动道德判断基本理论依据,并结合价值观和人格特质分析科技创新活动中道德判断的影响因素及其关联。科技创新活动道德判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是认知和直觉交互作用影响下的多种道德判断理论综合判断过程,道德判断与行为倾向基本一致,与价值观因素和人格特质存在关联。该研究为科技人才成长规律探析与科技创新活动提供了理论借鉴,并基于研究结论提出防范科技创新道德问题的策略。  相似文献   

3.
蒋洁 《广西社会科学》2007,(12):189-192
西方科技伦理思想可分为古代、近代、现代三个时期。西方古代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肯定科学技术的价值,重视科学技术的功能;初步探讨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提出科技道德准则;重视科学家自身的道德修养。西方近代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强调科技道德并非起源于宗教道德;剖析科技与道德的关系,提出统一、对立、分离三种观点;提出求实精神、怀疑精神、创新精神、献身精神等科学精神;进一步校准科学道德准则。西方现代科技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是:探讨科学家应肩负的道德责任与义务;规定科学技术领域的道德要求。西方科技伦理思想的特点是:较早提出科技人员的道德问题;十分注重科学与宗教的关系;特别强调价值中立的科技伦理观。  相似文献   

4.
科技崇拜几乎伴随科技发展而生成,科技崇拜引起道德滑坡业已成为科技伦理研究者的共识.但是,对科技崇拜与道德滑坡的因承关系的深层次思考,很少有人顾及.因而,从科技崇拜存在的历史必然性、科技崇拜与道德滑坡的因果关系、科技发展与伦理道德整合复兴三个角度,作一肤浅探讨.  相似文献   

5.
科技与道德关系论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认识发展史,探讨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非常有意义.无关论将科学研究从社会生活中脱离出来,将理性与感性割裂开来,无视道德与科技之间的关系,带有很强的主观主义色彩.有关论又分为对立论、同一论、决定论和辩证统一论.对立论仅承认科技对道德的逆向关系,片面且消极地认为科技发展将导致道德沦丧,这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实践上是行不通的.同一论是对对立论的反动,但只承认科技进步对社会道德单方面的促进作用,而对道德的相对独立性估计不足,难免陷于另一极端.科技决定论虽包含科技发展有利于道德进步的合理因素,但仍是一种过分夸大科技作用的片面观点.道德决定论虽然在人类文明长河中居主导地位,但认为科技单方面地向伦理学"求教"的观点亦有片面之嫌,而且科技发展也在不断冲击着传统道德观念.马克思主义的辩证统一论认为,科技与道德之间既非完全排斥,亦非绝对同一,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正是双方的矛盾运动推动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相似文献   

6.
尹鑫  董高伟 《学术论坛》2004,4(4):28-32
科技道德伴随着人们对科技的理性认识而不断发展,在这个发展过程中,作为渐进的量变形态体现出科技道德发展的平衡态,而这种平衡态的发展包含着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三个维度。科技道德发展的内在动因在于它对真、善、美的追求。  相似文献   

7.
康永超 《中州学刊》2005,(1):125-126
科技与道德的关系问题既是当前哲学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也是公众生活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科技在其迅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与人们既有的道德观念发生了激烈冲突,尤其是生物技术发展中基因工程技术的日趋普遍应用和克隆哺乳动物的问世及人们对预期的克隆人的忧虑更使社会公众陷入了深深的道德恐慌之中.笔者赞同多数学者的观点,即认为对科技的应用特别是高技术的应用确实会导致突出的伦理道德问题,道德必须介入科技,发挥其批判和规范的功能,但同时又认为,道德与科技毕竟分属不同领域,道德对科技的介入必须建立在一个正确的基点上,应用于适当的方式下.  相似文献   

8.
道德在我国官场、市场与文场都存在缺失现象。造成道德缺失的现实根源是市场经济的竞争压力、科技发展的信息压力、社会稳定的治理压力和人们对道德文化、科技文化的传统认识。解决道德缺失的出路是发展道德,即深化道德属性认识,强化道德资源意识;推进传统道德转化,形成现代道德风范;发展新领域的道德,大力培育道德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论述了科技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以及加强科技道德建设的基本途径。指出:必须深入科技道德研究,强化科技道德教育,加强有关科技的法规建设。  相似文献   

10.
科技伦理学究竟研究什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技伦理学究竟研究什么﹖本文认为,科技伦理学作为一门交叉学科,要研究科学技术与伦理道德的关系;作为一种职业伦理学,要研究科技道德现象;作为一种应用伦理学,要研究具体科技领域的道德问题。  相似文献   

11.
科技人员道德想象力是一种使科技人员以道德的方式从事科技活动的慎思能力,其特征在于使道德想象力影响到以下方面:其一,注重科技活动后果的不确定性,强调科技活动过程的"考虑的周全性";其二,不仅需要密切关注技术人工物结构和功能不完全对应的特点,还要切实重视技术的意向性问题;其三,整体思考科技活动先前基础的可靠性,为完成某一特定岗位职责而积极承担起检验先前技术设备的初始责任;其四,全程追求科技活动要素(包括科技活动与自然、科技活动与社会、科技活动中人际关系、科技活动中人与工具以及人的身心关系等)的和谐性。  相似文献   

12.
儒家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主导地位的思想流派,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是其突出的思想特征。儒家道德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现代化社会科技本位的价值取向相冲突,现代化就是科技本位代替道德本位的过程。而现代化社会导致的道德沦丧造成了现代社会的生存危机。因此,从人类合理生存的角度看,中国传统儒家道德本位思想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和精神财富值得面临危机的现代人反思。  相似文献   

13.
道德价值是指道德生活领域具有一定价值意义的行为或事物。在深化社会改革和发展的今天,我国道德价值实现面临以下五个方面的矛盾与困境:传统道德价值与现代道德价值的碰撞;计划经济时期的道德价值与现代道德价值的反差;个体道德价值取向的多样化与社会道德价值主导性的矛盾;社会角色的变动和转换与道德价值实现的矛盾;经济、科技价值取代道德价值的困境。  相似文献   

14.
"智德"是关于智慧的道德,不是关于道德的智慧。"智德"是管理人的智力领域的德性,协调的是自我与其智力或者说自我与自我的伦理关系之原则与规范,而不应当只是保障其他美德正确践行的辅助性工具。"智德"的本质是如何道德地利用自己的智力。在科技飞速发展的当下,智德具有特别的意义。全民创业、万众创新的创新型社会,创新能力培养必须与智德培育同步进行,以助推科技伦理共同体的构建,将科技发展置于科技伦理框架之中才能保障其真正为人类谋福祉。  相似文献   

15.
美国当代作家理查德·鲍尔斯的小说是对现实主义与后现代主义批判继承的结果,本文侧重于他小说中的道德回归和作家社会责任的创作原则。依托新现实主义理论,笔者分析了鲍尔斯关注的历史与现实的关系、生态破坏、科技发展所造成的伦理隐忧、道德悖论等诸多社会与道德问题,旨在阐明鲍尔斯对人类的人文与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科技观的伦理内涵在于把"善"作为科技发展的最高价值判断标准,认为科学发展应以善为尺度,并要防止科技实践的非伦理化。这一伦理观初步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诉求。中国传统科技伦理观的启迪在于:在科学领域要注重人与自然的同一性,人类的科技行为要尊重与关爱自然,要注重科技的功用等。现代科技伦理精神则超越了科学领域,进入了科学—社会领域,体现了科学活动主体对科技成果合理应用的道德责任意识,体现了科学界肩负的促进科学发展和人—自然—社会系统协调发展的道德使命。  相似文献   

17.
杨天 《兰州学刊》2003,(6):71-71,80
贝尔纳在现代西方科技伦理史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起着继往开来的作用。他认为科学与道德密切相关 ,科技的发展可以培养人的美好德行 ,科技的发展也要求道德的推动。科学家应具有人道主义、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平主义和为人类造福的高尚的道德。首先 ,贝尔纳认为“科学为人类服务”① 是科技道德的根本原则。科学为人类服务 ,就是要满足人们的各种需要。他把人的需要分为四等 ,并指出科学同其中每一类需要都有关系。他说 :“我们可以把科学中的人的需要依照其迫切程度分为四等 ,科学同其中每一类需要都有一定的关系。首先是对于食品、住…  相似文献   

18.
科技道德评价是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选择和价值取向的重要杠杆,是科技道德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目前,对于科技工作者的道德行为,主要是以传统的形式侧重于定性的方法来评价,这些形式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和模糊性。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在实际操作中,这些方法会遇到一定的困难。而量化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这些方面的不足。分析在科技道德评价中运用量化方法的必要性、哲学依据和优越性三个方面,以说明辩证地运用量化方法的可能性和重要性,使之在科技道德评价体系中能有效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庞西院 《理论界》2014,(3):108-110
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既为人类带来了科技的"善",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科技的"恶"。风险社会背景下,科技主体不同趋向的选择无疑会使社会的发展产生巨大的差异。在规避科技的"恶"时,传统科技伦理学因其道德词汇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使道德判断陷入了歧义;科技元伦理学则以其概念的明晰性和逻辑的严密性彰显出了鲜明的特点。通过对"责任主体是谁"、"在何种程度上负责"以及"责任对象是谁"等问题展开元伦理学层次的语言分析,我们会发现,科技元伦理学并非为科技责任提供了坚实的道德信念基础,而是凸显着复杂性、语境性和开放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问题主要是人类自身的行为失范所造成的,其中不乏道德问题.解决生态问题不仅要靠科技的、经济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而且要靠道德的手段,即发挥生态道德对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调适作用.主要方法有三:引导人们用道德理性节制自己的欲望和需要,促进发展、科技、消费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强化全社会的生态道德教育、约束和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