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当我怀着兴奋的心情阅读这部《论彝族诗歌》文稿的时候,不能不赞叹彝族文化先贤的睿智和巨大贡献,同时也不能不敬佩王子尧、康健、王冶新、何积全四位同志在这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工作中表现出来的慧敏的眼力,科学的态度和锲而不舍地为民族文化事业献身的可贵精神。 这几位同志为整理彝族的文论遗产,积七年之辛劳,先后推出《彝族诗文论》、《论彝诗体例》和这一部《论彝族诗歌》,这样就把十多位的彝族文论大师的十几篇诗歌论著汇集在一起,形成一套规模可观的集成。这套丛书的不朽价值和这些同志的历史功绩,或许不是现在能够说得完全透彻清楚的。  相似文献   

2.
早自商朝开始,中国古典文化即已对韩国古典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韩国古典文化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的文学源头——《诗经》。魏晋南北朝时期,《诗经》开始传入韩国,韩国文人从此对《诗经》进行深入学习与研究,并以此为模式创作本国诗歌。受《诗经》的影响,韩国古代诗歌也沿袭了《诗经》的创作风格,在形式、内容及诗言志等方面与《诗经》有许多相似之处。韩国古代诗歌继承了《诗经》的传统,丰富了韩国诗歌的内涵。  相似文献   

3.
吉狄马加、阿库乌雾以及吉木狼格三位当代彝族诗人的写作成熟而颇具代表性,在三位表现殊异的作品里,各不相同的“思考”隐约形成一个谱系,这一谱系不仅是诗人对创作方向的理解,同时也体现了彝族诗人新诗创作的进入角度。在今天的诗歌写作里如何处理现代生活,如何在毫无着落的、繁复无趣的日常经验中找到坚实与归属感,是所有诗人共同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到一个文化多元的时代,文学也迎来了百花齐放的语境,拉美文学的爆炸、少数民族作家的崛起成为一个鲜明表征。吉狄马加与聂鲁达的诗歌创作成为"双子星座"。本文力图通过对两位作家在"人类意识"与"悲剧精神"层面的比较分析,探索其成为优秀诗人的奥秘之所在以及给文学发展所带来的启示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肯尼斯·雷克斯洛斯(王红公)是美国现代诗坛中推介中国文化的杰出代表,他翻译并创作了许多与中国古典诗歌有关的作品,中国文化对其创作产生的影响不可忽视.本文追寻肯尼斯的创作和翻译生涯,探寻其诗歌中的中国意象和禅宗意境.  相似文献   

6.
理解和领悟自身的文明处境,并在诗歌中对这一处境做出创造性的回应,是每一个成熟的诗人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对于中国当代诗人,由于华夏文明在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复杂处境,这一课题显得尤为艰巨和复杂,由此导致多数诗人无论与传统文明还是现代文明,都处于一种紧张关系。这种紧张关系是造成当代诗人以痛苦、孤独、焦虑以至仇恨等消极情绪为写作动力的原因,也是其主体分裂、主题和形式趋于破碎的内在原因。而吉狄马加的诗为当代诗歌提供了一个以主体的完整、主题和形式的和谐为特征的相反例证。吉狄马加所置身的彝族文化圈,一方面具有悠久深厚的传统,另一方面又与人们当下的生活仍然保持了有机的联系。他的诗从这一文化状态出发,在当代诗歌中呈现了独特的面目:既与自身的文化传统保持高度的和谐,同时出色地表现了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和谐,表现了一个自洽于其固有文明的诗人对人的世界和自然万物的深邃理解以及由这理解所生发的深沉的爱。诗人以对本民族文化的关切、倾听和领悟为起点,走向了对他者的理解,走向了对其他弱小民族命运的关注和对人类普遍价值的关怀。幸福、理解、爱、和谐,这些伟大艺术的基本主题在吉狄马加的诗中无不得到有力回应。吉狄马加的诗不仅成为当代诗歌中一个独特的存在,也为当代诗歌的重新出发提供了丰富而有力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纵观美国诗歌的发展历史,我们会发现20世纪50年代之后的美国诗歌创作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时期。虽然迄今为止,没有出现像庞德和艾略特那样的大师级人物,却涌现出了一大批有鲜明艺术特色和明确的创作理念以及先锋的艺术手法,而且与美国后现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征一脉相承的优秀诗歌作品。美国诗歌与美国文化和社会生活的这种独特的关系赋予了美国当代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因此,从文化视域对美国当代诗歌进行研究和诠释,对揭示美国当代诗歌的美学特征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新近由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后现代主义视野中的美国当代诗歌》就…  相似文献   

8.
《史记》《汉书》的史传叙事中融入诗歌有多方面原因:从文体角度看,有其合理性和必然性,也是史传文体复调潜质的显现;从文化传统角度看,史传叙事中融入诗歌既受引诗传统的沾溉,又受楚骚文化的浸染,同时也有民间文学的渗入;从创作主体看,优秀的史传作者往往具有"史德""史学""史识""史才",且兼具诗人气质,这为史传叙事中诗歌的融入提供了创作主体上的可能性和倾向性。  相似文献   

9.
作为中国当代杰出的彝族诗人,吉狄马加背靠自身的文化传统和生存境遇,从民族性和世界性两个维度上发明了具有山地抒情特质的秩序观。这一内在观念构成了吉狄马加诗歌的整体视界和精神表征。在这种思维格局之下,灵魂和肉体既被特有的民族心态分别赋予了不同方向的诗意含量,又在人类普适的价值体系内共同构筑起一条上行下达的世界之轴。吉狄马加以深广而精密的眼光,重新打量了进入他诗行中的"物"的形象,力图在对它们纯正而真诚的赞美和想象中诠释出他的诗学理念,并籍此抒发他对各民族及其文化的敬仰和热爱。  相似文献   

10.
《史记》是汉魏晋南北朝文人诗取材的源头之一,而诗歌对《史记》所载历史人物的择录、评介以及所受影响等方面,也折射了当时人们对《史记》认识的面貌。诗歌对《史记》的阐扬表现在三个方面,即记其人、述其事、追其情。《史记》的记载对汉魏晋文人诗的文化意象的形成影响深远。汉魏晋文人诗涉及《史记》人物事件的诸多诗中,既有传统主题,又有新的主题。《史记》中的一些人物、事件甚至情感倾向在汉魏晋诗歌中呈现独特的风貌,也反映当时文人的审美趣味和思维习惯。  相似文献   

11.
韩孟诗派的精神世界及其诗歌的深层意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孟诗派是中唐时期一个独具特色的诗歌流派。这一诗派以“苦吟”为创作态度,以追求“险怪”的诗美著称,有着相同或相近的、明确的诗歌风格,并且具有较庞大的创作阵容,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拟对其诗歌的深层意蕴进行探索尝试,以期揭示其得以形成的精神上多重矛盾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小说中有大量的诗歌。这种现象的出现,一方面是小说文体发展不成熟的原因所致,同时也和小说家的文化身份、文化心理、文学观念及其审美追求密切相关。诗歌进入小说,弥补了小说创作不成熟的缺陷,同时也给小说带来了许多负面的影响。随着小说文体的成熟和社会审美心理的改变,诗歌逐渐退出小说文本,但是诗歌对小说的审美观念仍然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胡风的文艺论著中包含了不少诗论文字,其中《田间的诗》、《吹芦笛的诗人》、《略观抗战以来的诗》、《关于诗和田间的诗》、《四年读诗小记》、《关于风格》、《关于“诗的形象化”》、《关于人与诗,关于第二义的诗人》、《关于题材,关于“技巧”,关于接受遗产》、《给为人民而歌的歌手们》等都是很有影响的诗论篇章。它全面地涉及到诗的本质、诗的创作规律以及诗的形象、题材、技巧、风格等问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诗歌美学系统和诗歌评价系统,在中国诗歌美学史上,占有独特而光辉的地位。对诗的本质特征的认识,是胡风诗歌美学思想的逻辑起点。他说:诗是“具体的生活事象在诗人底感动里面所搅起的波纹,所凝成的晶体”;诗是“用真实的感觉,情绪的语言,通过具体  相似文献   

14.
骆宾王能够在虚浮纤弱的初唐文坛有所突破,创作出颇具“骨气”的诗作,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在创作中对《楚辞》的自觉接受。对《楚辞》的接受,不仅增强了骆宾王诗歌的情感力量,也丰富了其诗歌的艺术表现。  相似文献   

15.
王先谦是近代著名学者,诗歌造诣也颇为精深。在创作上,他留下一千三百首诗歌,内容丰富全面,主要学习杜甫、苏轼,风格与二人比较接近。在理论上,他强调诗歌的感化功能,要求诗歌反映现实,具有一定的进步意义。他还选编有《诗义标准》,为初学者开示作诗准的。其创作与理论在当时都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经》以其辉煌的艺术成就俯视百代文坛,对它的研究也早已是文学研究中令人瞩目的热门题目,取得了越来越丰硕的成果。然而在众多的研究中,至今仍有一个被人忽视的现象需要探讨。文学是时代的产儿。如果说,原始诗歌是人类在洪荒远古的原始社会产生的第一次童真的歌唱,《商颂》是殷商统治者创作的宗教祭歌的话,那么,保存在《诗经》中的三百篇周诗(包括《鲁颂》四首),则是产生于周代社会的伟大艺术。它以其创作地域和作者群体的广泛性、诗歌内容的丰富性以及其艺术水平的高超性,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座突起的诗的高峰,也开创了中国诗歌从蛮荒走  相似文献   

17.
《论彝诗体例》是继举奢哲《彝族诗文论》、阿买妮《彝语诗律论》等之后,在贵州毕节地区发现的又一部彝族古代文艺理论著作.这部著作较为深刻地总结了彝族古代诗歌的创作实践,系统地阐释了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中的许多重要问题,在彝族文艺理论发展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对《论彝诗体例》进行探讨和研究,不仅能使我们掌握打开彝族古代诗歌的一把钥匙,而且还能使我们窥见到彝族古代文艺理论体系的概貌.  相似文献   

18.
彝族古代诗学的发展有着自己独特的历史轨迹,如果我们以翻译整理者的考证为据,加上对彝族古代诗学论著的整体考察,那么彝族古代诗学殆发轫于魏晋,而盛于唐宋以后,发展于明清之际,历史上就曾出现过三个彝族诗歌理论繁荣时期.举奢哲的《彝族诗文论》、阿买妮的《彝语诗律论》、布独布举的《纸笔与写作》、布塔厄筹的《论诗的写作》和举娄布佗的《诗歌写作谈》、大体产生于魏晋南北朝至唐代的数百年间;实乍苦木的《彝诗九体论》、布麦阿钮的《论彝诗体例》、布阿洪的《彝诗例话》则出现于唐宋时期;佚名的《彝诗史话》、《诗音与诗魂》、《论彝族诗歌》和漏侯布哲的《谈诗说文》和则成书于明清两代.这三个时期的诗学论著所呈现的发展序列表明,彝族古代诗学的基本理论是一脉相承、前后贯通的.诗学先贤举奢哲和阿买妮所开创的诗论方向、诗学主张在后出的诗论著作中都得以承继和发展,并逐步趋于系统化的阐述和综合.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成长与发展,有一个渐进的历史过程.这个历史过程的运动与变化,构成了彝族古代经籍诗歌研究的专门学及其学术史.为了陈述上的方便,我们不妨结合彝族古代经籍诗学的发展源流和历史承续来观照其学术演进的主要特征和学术流变的主要脉络.  相似文献   

19.
文体,指文学的体裁、体制或样式.文学是社会现实生活的反映,是表达创作主体思想感情的语言艺术.主体在从事文学创作时,为达到既定的写作目的和效用,必然要采取与之相适应的语言形式和篇幅、组织结构等,这样,就使文学产生了不同的类别,也就是各具特征的文学体裁.与世界各民族文学开始产生时的情况一样,在彝族古代文学的发展中,诗歌是最早出现的一种源远流长的文学样式.在彝族古代诗学中,诗歌是最主要的、而且几乎是唯一的书面文学体裁类别.这与彝族传统经籍文学的发展态势和彝民族自古以来的诗性精神有着密切的关联.所以诗歌体例成为彝族诗学家们普遍关注、共同探讨的重要论题.在阿买妮的《彝语诗律论》、实乍苦木的《彝诗九体论》、布麦阿钮的《论彝诗体例》等诗论著作中,都对彝族诗歌体裁及其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详尽的分析,形成了他们各自独到的诗歌体裁论说.  相似文献   

20.
翻阅近年来各报刊、杂志发表的诗歌作品,我们能够感觉到这样一种可喜的创作倾向,这就是在各种风格、各种流派于艺术表现方法上不断创新的同时,在创作思想上,越来越多的诗歌作品,逐步在我们社会主义的现实生活中,开始向人情美和革命人道主义方面的主题进行开掘和深化。象刘湛秋的组诗《生命的欢乐》、《温暖的情思》;顾工的《人与人》、《今天和明天》、《心在跳》;李发模的《视线》;雁翼的《织……》;杨炼的《我以土地的名义》;徐刚的《摇篮曲》等等,都以不同的境界、不同的诗思,有力地喧示了这一创作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