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大学生网络依赖及其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依赖会导致人的行为异常、人格障碍、人际交往受阻、交感神经失调。大学生是网络依赖的易患人群。造成网络依赖的原因涉及生物学因素和心理学因素。网络依赖对大学生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带来负性影响。为预防大学生网络依赖的产生 ,一是要提高大学生网络使用的正确性 ,二是要提高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可靠性 ,三是要提高大学生网络使用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大学生网络行为分析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对大学生上网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的上网状况及网络行为,从而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规范大学生的网络行为、提高大学生的网络道德素质的对策。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流行使得网络诚信教育成为当代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重点,如何在新形势下进行大学生网络诚信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之一。文中首先梳理了当代大学生的网络诚信问题:大学生网络信任危机、大学生网络诚信意识淡薄、大学生网络行为诚信缺失,然后分别从坚持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原则和开拓大学生道德意识培养的方法与途径论述...  相似文献   

4.
张红薇 《南都学坛》2008,28(3):92-94
近几年来大学生网络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趋势,犯罪主体范围在不断扩大,并呈现智能化程度高、犯罪手法多样、隐蔽性极强的特点。大学生网络犯罪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伦理道德方面的原因,不正确的网络伦理观念影响了大学生网络道德行为的选择等。为此,必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道德修养,培养大学生正确的网络伦理意识,重塑大学生的人生信仰,强化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责任意识,加强网络心理调适,并把校园网络道德戒律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嬗变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通过对大学生网络使用状况的最新调查,发现大学生的网络使用正在从稚嫩走向理智和成熟,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进行人际沟通的重要方式。网络的使用,提高了大学生的信息解读能力、沟通和交际能力。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也日趋理性。研究发现,网络技能的提高,对大学生信息能力和网络素养的加强,产生了显著的正效应。网络技能是提高大学生网络素养可以选择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网络给大学生带来了极大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负面影响,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大学生网络成瘾。本文从网络成瘾的含义、类型和危害入手,详细分析了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认为造成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原因可以从三方面来分析,即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最后,针对大学生网络成瘾的三个原因笔者给出了解决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对策。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我校461名大学生的调查,概括总结了大学生网络利用的基本情况,分析了网络对学生成长带来的利与弊,并提出了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教育的4条对策建议,其中包括正确认识大学生上网的客观必然性、加强网络道德教育、提高大学生网络素质、加大网络监控管理力度等。  相似文献   

8.
阐述了网络对大学生既有积极影响又有消极的影响,即网络使大学生的获知方式发生变化,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等,同时,网络又使部分大学生迷恋网络而导致学业荒废,不良信息扭曲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正确合理使用网络的措施:(1)要加强思想教育和网络管理,促使大学生合理、有节制、健康地使用网络;(2)搭建网络平台,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网络资源;(3)占领网络新阵地,引导校园网络文化健康发展;(4)提高辅导员队伍信息化工作水平,增强辅导员引导学生正确使用网络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已经成为大学生网络交流的一个主渠道,对大学生即有积极作用,又有消极影响.网络文化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建设有助于拓展大学生的视野和学识、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有效开展、促进大学生自主学习和丰富大学生校园文化生活.可通过健全和完善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引导机制建设、管理机制建设和监督考评机制建设等加强大学生网络自组织的建设与引导.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大学生是网络使用者中最活跃的群体,网络正以极大的广度和深度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本文从网络对大学生心理影响的理性分析、大学生的网络行为调查及与其他特质的相关研究、大学生网络成瘾调查及相关研究等三个方面对国内已有的重要研究加以评述,以期促进对大学生网络心理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和展开。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大学生管理工作主要围绕文本契约来实施。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加快,大学生管理工作呈现新的特点,对辅导员胜任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分析心理契约在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管理工作中的适用性,从辅导员胜任力提升的视角探究如何运用心理契约来增强辅导员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论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班级管理工作中的渗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越来越需要心理健康教育。高校的班级管理者作为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人物,理应责无旁贷地分担这一重任,在进行班级日常管理的同时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以充分开发心理潜能,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为塑造新世纪具有健康心理素质的大学生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当前,女大学生遭遇的生命及健康安全风险与日俱增。通过问卷调查、质性访谈和二次文献分析,发现女大学生对与生命教育相关的健康、自杀、性行为、安全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均有初步的认识,也愿意参与相关的活动,但大部分没有付诸行动,其影响因素包括个人、家庭、学校、社区以及社会系统等。当前,女大学生自我保护和生命质量提升的意愿不断提升,生命教育的服务需求日益凸显,需要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对遭遇心理、生理危机的女大学生进行个案管理,运用小组方法对不同需求的女大学生进行生命教育,通过社区教育进一步完善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体系,从女大学生生命教育中提升女大学生的生命及健康质量。  相似文献   

14.
文章就不同性别、不同年级和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对心理学教育需求的差异性进行了调查研究。认为男大学生和女大学生之间 ,大一学生和大二学生之间 ,以及文科生和理工科生之间对心理学教育的需求是有差异的。因此 ,应该根据大学生对心理学教育需求的差异 ,有针对性地在高等院校对大学生开展心理学教育。  相似文献   

15.
民族高等教育的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引导民族学生对新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进行心理调适以达到新的和谐的过程.探讨和分析少数民族大学生心理适应问题的表现与成因,指出其客观存在的生活习俗、语言表达、思维情感、文化观念的差异以及少数民族大学生对这些差异的主观感受和归因方式对其文化适应过程的影响以及进而对其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健康、生涯发展产生的影响,我们必须从民族教育的实际出发,了解每一个民族的文化心理,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方面采取特殊的方法,制订行之有效的措施,帮助民族学生更好地融入新的文化氛围,促进民族和谐和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注重德育工作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文关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健康是必要条件,良好的思想品质是最终目的;这决定了心理健康教育在全面素质教育中的重要组成地位与作为德育工作有力辅助和补充的重要作用。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呈现明显的年级特征,即表现为:自我同一性形成期在大一、大二学生中的“危机”显现;自我同一性发展确立期在大三、大四学生中的“危机”改善或解决。因此,加强德育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人文关怀只要从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入手,与日常生活和学习相结合,吸收各学科的研究成果,就必然产生“双赢”乃至“多赢”的实效。  相似文献   

17.
要培养和造就出高素质的新时代需要的人民教师,必须重视和加强高师学生健康心理素质教育。培养高师学生健康心理素质应从了解、分析学生的心理现状入手,激发学生自身的健康心理意识,加强教育教学各环节的健康心理教育。  相似文献   

18.
审美教育是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一环,是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陶冶大学生情操、促进心理结构的“内化”、提高思维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走出大学生审美教育的误区,必须提升大学生审美教育的地位,强化艺术教育,把审美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9.
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讨论正在不断升温,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了各界人士的高度重视。作者从大学生的学业、人际交往和就业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在大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健康问题,并从加强人生观教育,加强自我认识,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建立心理咨询体系,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人员素质,建立社会、家庭和学校一体的教育环境六个方面提出了解决方法。高等学校应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要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以"八荣八耻"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来指导大学生的心理成长。虽然此项任务繁重,但是通过共同努力,一定会培养出学业优异、身心健康的和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形势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要求,在信息时代的社会大背景下,按照大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助人自助,互助成长”为宗旨,以网络为载体,以服务为中心,以参与式为基础,建构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着重从大学生心理互助的理论与现实依据、大学生的网络心理需求、网络心理互助的作用及特点等方面探讨建构大学生心理互助网络平台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