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跃文小说既具图书畅销效应又得文坛充分重视的关键原因,在于他从文化视角审视社会问题、将现实生活内容风俗化的审美眼光和荒诞意味在文本审美境界的贯注及由此形成的独特精神深度。在人物命运描述及相应故事情节的展开、官场常规生态及其“游戏规则”的剖析、整体社会环境荒诞现象的描述等方面,王跃文对客观现实的荒诞特征具有多层次、多侧面的揭示。象征隐喻性情节的荒诞意味,人物“发疯”、失踪事件和诡异、神秘体验的渲染,融反讽、戏拟于写实性白描的艺术笔调选择,体现出建构荒诞审美境界的主体自觉。以荒诞为意蕴核心的形而上感悟,使王跃文小说形成了既具批判现实主义深度、又有独到精神探索的审美境界。  相似文献   

2.
墨白长篇小说是一种迥异于目前商业化叙事的先锋文本。他以探索中国那场荒诞而真实的文革岁月和 2 0世纪 90年代以后一些人精神的匮乏和压抑见长。其魅力主要来自主题意蕴上对历史荒诞与人性沉落的尖锐刺痛感的把握 ,以及文本形式上以神秘与独白呓语为特征的梦幻式结构和诗性叙述  相似文献   

3.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对微妙、尴尬且不乏荒诞的当代中国官场进行了冷峻的观照和审视,并通过官员日常生活的展示和命运际遇的演绎,对中国国民性予以深入的解剖和挖掘;作品以爱为底色,对于当代官场反复上演的人性悲剧心怀悲悯,其内涵温暖而深情。  相似文献   

4.
旅法爱尔兰作家塞缪尔·贝克特以其《等待戈多》等荒诞戏剧闻名于世。实际上其荒诞小说在战后英语现代派小说中亦别树一帜,并对战后英语现代派小说的发展产生过重要影响。本文即主要从贝克特的代表作《墨菲》、《瓦特》以及三部曲《莫洛伊》、《马隆死了》和《无名者》入手分析其荒诞小说,指出其创作主旨就是以荒诞的形式来表现和探讨西方现代文明中人们生存的真实状况,即:寓真实于荒诞。  相似文献   

5.
《苍黄》是一部当代官场缩略图,其巧妙的艺术构思和精妙的人物刻画充分显示了王跃文官场小说的艺术特色;荒诞与讽刺的有机融合,对官场世态辛辣的揶揄与嘲讽,更彰显其官场叙事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6.
王跃文官场小说以文化为支撑,对以官本位为核心的官场亚文化进行了文学化的透视,对官场人格文化模式进行了艺术性的探讨,真切地揭示出了官场权利文化的魅惑性。在对浑浊官场看似漫不经心的文本叙述中深藏着作家深深的文化隐痛和文化焦虑。  相似文献   

7.
“心事浩茫连广宇”——论王跃文官场小说的感伤情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中萦绕着一种感伤情调。王跃文对官场中人怀着一种悲悯,对他们给予了深切的关怀,为他们吟唱了一曲官场悲歌。其官场小说呈现的是一种"阴柔之美"。正是这种感伤性情调,使王跃文官场小说从对官场生活的体验性内涵提升到了价值性话语的表达高度。  相似文献   

8.
王跃文官场小说的范式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站在非道德化的价值立场,以近乎写实的方式展示日常化、世俗化的官场生活,对官场潜规则进行了生动揭露和深刻剖析,塑造了一批具有高度典型意义的文人型官员形象;反讽手法的运用使其官场叙事呈现出一种庄严中蕴涵着荒诞、严肃间透露出调侃、平静中饱含着批判的审美意味.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创作具有很强的范式意义,其题材选择、主题意蕴、人物性格、叙述风格都对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的官场小说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9.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建构了一个属于官场的独特的话语系统,对官员话语进行了传神的书写。其官场小说中的官员话语呈现言不及意、官话连篇,言少意多、回味悠长,言意分离、暗藏机锋,话语欺骗四种形态。王跃文的官场小说逼近了官场真实状态,创造了官场小说新的人文深度,开启了官场小说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0.
鲁迅运用荒诞性的手法进行创作 ,可以说是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早期的萌芽。首先提出了“魔幻现实主义”这一文学手法 ,通过对鲁迅的“荒诞”手法特点的分析 ,得出其与魔幻现实主义者之间的联系 ,并通过这种联系 ,进而总结了“荒诞”手法的意义。在探究了“荒诞”渗透出来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之后 ,更意在揭示鲁迅创作中的荒诞感及荒诞手法与魔幻现实主义的联系 ,以期有助于更好地了解鲁迅的创作手法、文学观念 ,更深地解读其作品。  相似文献   

11.
以在研究界备受冷落的王蒙的荒诞小说作为研究对象,运用社会-历史批评、文化学和叙事学等多种研究方法,从考察王蒙先生的荒诞观念出发,深入内在的文本情势阐释之中,通过对几个文本的细读,重点考察了王蒙荒诞小说与西方荒诞小说之间的异同,从而形成了文本的荒诞意味。  相似文献   

12.
同是荒诞 ,儿童文学中的荒诞和成人文学中的荒诞却呈现出不同的美学价值和艺术品格。该文借以两者在现实、文本、内容三个层面上的不同审美表现 ,通过比较联系 ,旨在探讨儿童文学荒诞与成人文学荒诞在审美上的差异性 ,重在寻求儿童文学荒诞的一些美学特质。  相似文献   

13.
荒诞意识是现代艺术的重要特征之一,随着生存状态的急剧变化与中西文化的互相交流与借鉴,荒诞意识也不可避免地以各种形式反映在中国当代诗歌中。本文从三个方面揭示了中国当代诗歌中的荒诞意识。首先是以文革后期产生的朦胧诗为代表的新诗潮对荒诞现实的揭示与否定;其次是诗人对自我生存的荒诞性的表现以及作为创作主体的诗人对诗歌的缺席;最后是由于当代诗歌对历来诗歌语言传统的否定与重建所导致的诗歌文本的荒诞。  相似文献   

14.
王跃文的官场小说为我们构造了一个巨大的官场日常生活世界。通过回到官场生活世界和人的本身,王跃文的官场小说在意义和价值层面展开了对官场人物的灵魂探寻和生命叩问。在其对官场充满生活气息的叙述中,凸显着的是一个有着责任和担当意识的现实主义作家的思维空间和审美立场,以及在现代性焦虑中发出的对官场现实的质问和对官场文化的质询。王跃文官场小说独特的艺术创造,开辟的是当代官场小说精神重建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5.
也论卡夫卡小说的荒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评论界一般认为,卡夫卡小说的情节框架是想象的、梦幻的、超现实的,因此实际上他的小说具有“荒诞性”。这类观点没能完全理解“荒诞”这一范畴的内涵。实际上,用“荒诞性”来阐释卡夫卡的小说时,它主要是指称卡夫卡小说所表现的意义被颠倒、正义被颠倒的生存现实之特性。卡夫卡在情节、细节、语词等三个形象层面的构筑中,力图处处展示生存现实的荒诞性。  相似文献   

16.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剧坛掀起一股不小的“荒诞热” ,诞生于此期的新时期荒诞型探索戏剧是西方荒诞派戏剧思潮冲激与中国现实国情交汇的产物。它在人物、情节、时空、风格、手法上同荒诞派戏剧有相近相似之处 ,但两者之间又存在很大差异。荒诞型探索戏剧主题是高度理性、轻度荒诞、严肃明确、易于把握的 ;人物虽也有夸张、变形、正反同体、阴阳转换、类型化、符号化、漫画化特征 ,但还重视性格刻划 ;情节荒唐奇诡 ,不可理喻 ,但并不“反情节”、“反戏剧” ;风格怪诞 ,悲喜混合的荒诞型探索剧可归之于以荒诞手法创作的现实主义之作。荒诞是手段 ,最深刻地揭示社会人生的本质和真理才是目的 ,表现荒诞只是为了消灭荒诞  相似文献   

17.
以鲁迅《狂人日记》为文本,论析其荒诞特色.这荒诞、荒唐的艺术形象,蕴含有普遍象征意义,即鲁迅自己所揭示的主题“意在暴露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这“吃人”的弊害不在真正吃人的本身,而在吃掉人的灵魂、精神、思想、自由、人格,成为一切听从主子的精神奴仆.  相似文献   

18.
荒诞与真实——卡夫卡的《变形记》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卡夫卡的<变形记>通过一个荒诞不经的故事,表现了现代人在巨大的社会生活压力下承受了超负荷的身心压力,终被异化了的现实.小说荒诞中见真实,真实中寓荒谬,形象地揭示了人的本能及无意识,深刻地展现了人的本质世界.  相似文献   

19.
从死亡学层面看中国古代诗哲薄人事厚自然的审美襟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看轻人事、热衷自然是中国古代文人士子常有的心绪。在死亡学的层面上看待这一文化现象,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古代人事的仕途域限与官场凶险给文人士子造成的心理影响。这一影响的直接后果是自然(山水)的审美性和人事(官场)的非审美性的对峙。在中国诗人的观念中,人事还具有伤生害命的效果,由此引出了“动”与“静”、“忧”与“乐”的取舍。在中国诗人的视野中,自然是永恒、真实、庄严、神圣的,人事则是易逝、虚幻、卑下、荒诞的,因而中国诗人在看待自然时常内含死亡的视角,在审视人事时常采用不朽的视角,后者宣告了自我向自然的归化  相似文献   

20.
哈罗德·品特是英国著名剧作家、英国荒诞派的代表作家。《送菜升降机》是品特早期的优秀作品之一,全剧由本和格斯之间漫无边际的闲谈构成,整个剧本都充满了品特戏剧的荒诞性特色。这部独幕剧只有本和格斯两个人物,他们在一间地下室里等候着命令,对未来一无所知。从荒诞而又真实的语言、荒诞至支离破碎的情节、荒诞而又被动的生存三个方面,来解析送菜升降机的荒诞性,能够发现品特作品独具魅力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