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编者的话: 自2001年第1期始,我们新辟"思想点击"一栏,旨在于这个喧嚣虚浮的世界拓垦出一片沉思的园地.她属于一种思想性的点评,由若干短文构成,一方面可以开阔读者思想的视界,更能够使他们集中感受思想的魅力,另一方面也力求思想评论形式的新鲜活泼.不仅国内外人文社会科学的种种著述,而且国内外社会百态都在其点评之列.所刊点评文章要突出思想性,张显思之力度,且力求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有感而发,直抒胸臆.来稿若为著述点评,请在篇首注明所评作品的题名、文体、作者发表的刊名(或出版社)、期号(或出版日期);若为社会事象点评,亦请注明材料所自.我们祈望业内外高人对"思想点击"进行"点击",并鼎力扶持、慷慨赐稿.  相似文献   

2.
陈来 《中国学术》2003,4(4):67-99
船山的《张子正蒙注》(以下简称正蒙注),作于其67岁,而修定于72岁,足以代表他的晚年思想。在正蒙注中,他自中年以来通过各种著述所表达的思想,在这里得到了一种综合和熔铸,并得到了新的发展。自然,正蒙注所采取的话语形态是“横渠学”的,  相似文献   

3.
但愿“公共空间”这样的栏目名称不会给人一种“丈二金刚”的感觉。其实这个栏目的主意并不玄乎。随着市场经济及其游戏规则在中国社会的深化,私人领域和公共领域的分际日渐明朗,公共事务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展,由是生发的公共问题越来越成为中国知识大家的关注焦点。基于此,我们推出该栏目。“公共”乃其旨趣所在,“空间”为其论域设限。希冀知识界以深切的社会关怀,执守文化公共性的信念,围绕公共事务所关涉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从不同的立场、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视角,展开深入的思考、探讨、批评、对话和交流,寻找或建设关于这些问题的共识底线,促进相互间的理解和沟通,共同守护社会公共事务中那些基本的价值准则。   本栏目兼顾理论性和现实性,而更衷情于现实性;兼顾学术性和思想性,而更衷情于思想性;兼顾阐述性的文字和批判性的文字,而更衷情于批判性的文字,以形成自身的风格。   学界耆英宿儒时贤新锐:如蒙不弃,请不惜金墨,与我们共同打造这块思想和学术的公共空间。  相似文献   

4.
李永贤 《中州学刊》2006,(4):205-208
《文选旁证》在清代享有“选学渊海”、“集大成”之誉。但自此书问世以来,学界即对其来历众说纷纭,对梁章钜的著作权多有怀疑者。然而,此书虽大量采用了他人的著述或观点,但都予以注明,不能视为剽窃;撰写过程后期虽有他人参与,但最大贡献者仍是梁章钜,因此梁氏应是此书的编纂者。  相似文献   

5.
“述”与“作” ,构成古代著述思想的一对范畴。“述而不作” ,不仅是一种治学态度 ,还是一种思想方法及思维方式。它所负载的 ,不仅有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 ,还有因循守旧的保守内容及崇圣为公的思想内涵。古人不敢轻易称自己著述为“作” ,这种思想的背后隐藏着两种内容 ,即圣化原创性和立言为公性。正由于此 ,古人一般都对“作”有一种敬畏心态 ,而宁愿以“述” ,即沿袭、因循的文化姿态和谦卑态度去进行著述活动。  相似文献   

6.
徐州师范大学历史系余明侠教授所著《诸葛亮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不独为评论诸葛之佳作,其熔事功与思想于一炉之成就,尤为治史者评论历史人物立一典型。《诸葛亮评传》为匡亚明主编《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之一种。匡老于序言中明言著述主旨为“评价思想与评价业绩,两者不应偏废”,余明快教授一本斯意,也明确其著述原则为“要写好一部评传就必须将传主的不朽业绩(或传世之作)与深邃的思想和谐地结合起来。不可执其一端,有所偏废”,并根据这一原则,广搜文献,亲访遗迹,三易寒暑,反复修订,终于为“大名垂宇宙”的诸…  相似文献   

7.
【中国思想研究的独特视角】萧延中在《开放时代》(2003年第4期)发表如题文章指出,张东荪先生是现代中国最具独创性的哲学家之一。早在20世纪40年代张东荪就已提出,应当把“中国思想”当成一个特殊的思维类型看待。他认为应从“比较中、西不同的思想范畴”和“考察中国文化内在需要”两个角度,建构“中国思想”研究的方法论体系,从而凸现“中国思想”的特质。解读为:(一)在“知识差异”的比较中“发现”中国。中西思想体系之间的明显差异,在于划分范畴的标准有所不同,而其背后则隐藏着两种不同的认知方式。不同的思想范畴决定了不同的思想性…  相似文献   

8.
《天府新论》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社会科学学术期刊 ,登载经济、哲学、政法、科社、文学、历史等社会科学研究论文、学术动态、书刊评论。《天府新论》致力于繁荣社会科学 ,倡导学术争鸣 ,鼓励开拓创新 ,注重学术性、创新性、探索性。热诚欢迎国内外专家、学者和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赐稿。来稿要求 :( 1 )附 2 0 0字左右内容摘要及 3— 5个关键词。 ( 2 )注明作者姓名、性别、出生年月、学历、学位、现供职单位、职称、研究方向、联系地址、邮编、电话。 ( 3)文中引用他人观点及著述须在文末注明出处(格式为 :序号 ,作者名 ,著作或文章…  相似文献   

9.
引用福柯会让国际关系研究结出丰硕成果吗?福柯在世时,这会是个令人惊讶的问题。他的贡献能让我们看清楚新问题吗?把一个著述者搬到他的领域之外,或者脱离他的语境“使用他”,这样做合理吗?作为开场白,我想请读者承认我们可以用各种方式——比如“使用概念”,把某种方法更普遍化——求助于一位通才,他也在其著作中讨论了直接或间接地具有国际性的政治现实。  相似文献   

10.
<正> 许华同志在《福建论坛》(文史哲版)1989年第4期上发表的《李鸿章“避战保船”新探》一文(以下简称“许文”)认为:所谓李鸿章“避战保船”之说,主要见于姚锡光所著之《东方兵事纪略》、蔡尔康编译之《中东战纪本末》等私家著述,而从官方文电档案中可以看出,清廷、李鸿章根本没有命令北洋舰队“避战保船”或株守军港,力主避战保船和株守军港的,是北洋舰队提督丁汝昌。事实果真如此吗?这是需要进行认真研究的。  相似文献   

11.
徐光启(1562—1633年)是晚明时代杰出的经济学家、自然科学家和军事学家。他的先进思想和卓越功绩给了当时和后代以深刻的影响。清代博学多能的刘献廷赞美他“玄扈天人,其所著述,皆回绝千古”。全面地论述这样一位有多方面作为的历史人物显然不是一篇短文所能完成的任务,本文仅就他的社会经济思想的几个问题谈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2.
《社会科学家》1987年2期刊载姚伟钧同志《中国社会风俗史研究中的几个问题》(以下简称姚文)一文,涉及“社会风俗史的文献资料举要”、“社会风俗的概念、来源及其特点”、“社会风俗在社会控制中的作用”、“风俗与礼俗”请问题,论列宏富,其所辨章学术、发明于人者亦多。但宏富之余,难免鞭长莫及,即文中某些观点,愚意实不敢苟同。谨作此小文,与姚君商榷,并就教于学界方家。  相似文献   

13.
《墨子》中:“,买化也,”“化,若为鹑”历称难解,本文从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文句的内在联系、古文字学和考古学诸方面,考证“化,若为鹑”意为货币,比如龟币,可换成鹑:“,买化也”意为龟币,买卖所用之货币。《墨子》,化,货币,经济,考证  相似文献   

14.
为“五四”时期先哲们所热切呼唤的德先生再度迈入当今中国社会生活的前厅时,尴尬地面临着这样的情形:作为主人的政治家对他还沉吟不语,理论家中就有人叫道:“请出去等着,先生,我们要先迎接你的养父新权威主义.”中国理论界不久前对于“新权威主义”的倡说或争议又一次表明,自七十多年前迄于今  相似文献   

15.
魏晋诸子注重整合先秦两汉的思想资源以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而不能如先秦诸子一般“自开户(片庸)”.魏晋诸子“屋下架屋”的特点,表现在“理”与“事”两个方面,魏晋诸子既历时性地仿效先秦两汉子书,又共时性地互相重复.从子书篇名、著述结构、论述方式、用其情况来看,魏晋诸子“屋下架屋”是一种特殊的时代文化现象,是子书本身对“博”的规定性及魏晋尚博通的世风、诸子学派倾向弱化、地域文化建构的客观需要、拟古仿作的潮流等内外因交互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6.
粉碎“国人帮”以来,特别是真理标准的讨论展开以后,多年的思想禁区一个个被冲破了,思想解放的春潮开始奔涌了。我国思想界自“五四”以来从未有过的这种活跃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注意。许多人欢欣兴奋,一些人忧心忡忡,有的人则言之愤愤。但是,任何一种激动的情绪都不能代替对事物的科学认识。本文的任务是:试图把这个“解放”作为种客观的社会现象,力求进行一些尽可能符合实际的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17.
韩非的社会政治思想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引言韩非的社会政治思想不限於本文所提出的这几个方面。像“法”、“术”、“势”的学说也是韩非“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此外,韩非的思想与早期法家的关系也未涉及。这些问题要另作专题说明。本文所提出的这四个问题,都是为了阐明韩非如何从社会关系、从考核名实、从历史发展以及从世界的总规律(道)各方面根据当时新兴地主阶级的要求,而对於一切具有保守或“改良”倾向的先秦各学派展开思想斗争的。韩非的“法治”观点实质上就是新兴地主阶级的社会政治思想发展的标志。韩非的“法治”思想主要表现在和一切反对“法治”思想的各派学说的思想斗争这一方面,它极少讲到“法治”的一些具体措施。正因为这一理由,韩非在中国哲学史中就不止作为一个法律或政治家的身分出现,而是作为一个政治思想家的身分出现的。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也是一位伟大的思想家和理论家。列宁说过,孙中山的思想和理论,“是真正伟大的人民的真正伟大的思想。”孙中山道德恿想散见于他一生的著述和言论之中,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今天我们科学地分析和继承孙中……  相似文献   

19.
思想家的凸显与淡出——略论李泽厚新时期学思历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980年代李泽厚在哲学、美学(含文艺学)及中国思想史三大领域以其深厚学养应对了时代呼唤,扮演了思想大师的角色,“凸显”其思想家的形象;1990年代他经历了从“告别革命-倡导改良-不谈启蒙-不谈政治”的精神演化,由于无力生产新的思想来呼应1990年代中国社会语境的精神亟需而逐渐“淡出”思想界。1994年他所以断言1990年代“学问家凸显、思想家淡出”,可能与他的角色自期及其未能理解人文学者的角色自觉所蕴涵的价值有关。  相似文献   

20.
朱洪 《学术界》2001,(1):201-206
四川文艺出版社 1 998年 1 2月出版的《凌叔华文存》 (陈学勇编 ) ,收入了凌叔华致胡适的 2 5通信 (书中实际收入 2 5通信 ,误标为 2 6通信 ,见该书下册第 894页 ) ,其中一部分收入在《胡适来往书信选》中 ,但不少信件是初次面世 ,是我们研究胡适、凌叔华思想和交往的重要思想资料 ;同时 ,也是研究与当事人往来密切的相关人物徐志摩、陈通伯、丁西林、林宗孟、林徽音、陆小曼等人的重要历史文件。但遗憾的是 ,凌叔华的信除了其中的 3封信 (之三、之十五、之二十一 )外 ,其余的都没有注明年份 ,有的甚至没有注明月、日 ,只有“星期 ”或“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