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所谓的“中药抗生素”,并不是真正的抗生素,药品分类中也不属于抗生素种类。之所以会有“中药抗生素”的说法,是因为人们在使用中草药和中成药的过程中,发现很多药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一定种类微生物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特征是物质文明在膨胀中失衡,精神文明在混乱中平庸。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反差造成了人们心理对物质严重的不平衡,在物质和精神的贫穷中人们的心理不仅承受了比以往更多的压力,也充满了更多的渴望。当压力和渴望的对抗普遍呈现反向运转并导致战略断裂的时候,产生这些问题的社会系统某些重要环节的缺失便成了当今世界邪教得以滋生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3.
一抗生素是青霉素,链霉素一类物质的总称.它的起源与正个药物的起源是分不开的,人类很早就知道利用这些物质来治疗疾病,在2500年前,我国劳动人民已知道用发霉的豆腐来治疗疮疾,在欧州南美等地亦有类似这样的情况。它以现代科学问世,却仅有80年历史(1875—1956)。随着细菌学的发展,在十九世纪的70年代起,各国学者都观察到一些微生物间的相互对抗作用。最早以科学方法研究抗生素的是俄国的医学家马纳谢因和波洛切勃夫,他们在1871-1877年  相似文献   

4.
论人际交往的社会作用李宁人际交往关系是人们社会交往过程中基于某种需要而产生的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直接关系。首先,人类最基本最重要的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要求人们彼此结合,相互交换其活动。马克思说:人类为了满足自身最基本的需要,就要进行物质资料的生产,“人们...  相似文献   

5.
食品的风味特征往往取决于其内部风味物质的种类与数量。为了保持和提高食品的风味,往往在加工过程中添加入一些风味物质,而目前所添加的风味物质多是通过化学途径合成,这与人们追求天然风味物的要求是很不相适应的。天然的香气物质通常被认为只存在于植物的精油与挥发油中,这些挥发性物质的组分在植物组织中含量极微,完全不能满足食品加工过程对天然香气化合物的需要,因而必须通过其它生物来源获得足够量的天然风味物,近期的研究表明,这一生物来源是微生物。应用微生物产生香气化合物比化学合成与植物提取具有许多优点:许多微生物可在标准培养基合成香气物质,并具快速、可控的特点,对研究许多重要香气物质形成的生物合成途径提供了较为理想的研究系统;微生物同时还是许多食品体系中用于增强或改善风味的酶的来源。近年来,微生物代射的产物已被作为风味添加剂用于食品工业中。本文主要介绍利用微生物生产的几种主要的风味物质及其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
黄存垣 《老友》2012,(9):60-60
特禀体质又可称为过敏体质。特禀体质体内含有一种物质(过敏原),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出现特别的情况,但一旦受到了某些方面的刺激,这种物质(过敏原)就会对人体产生作用.使人体的某些器官或者部位表现出一定的反应,比如瘙痒、皮炎、红肿、水肿、湿疹、荨麻疹、打喷嚏、鼻涕眼泪一起流或胸闷、气逼,甚至休克等轻重不同的症状。中医认为,要想彻底远离过敏,那就要治本,也就是说要调整特禀体质。现就特禀体质及其摄养简谈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7.
抵抗抗生素     
荆中人 《老友》2012,(5):25-25
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了一条规定,凡到药店购买抗生素,必须凭医生开具的处方:无处方者,药店不得售予。国家这一规定的出台,是和国际接轨的一项行为。在发达国家.购买抗生素都有着严格的制约,药店不能随便出售抗生素,医生也不得随意给患者开抗生素。这是因为,抗生素虽然有助于杀灭细菌,抵抗感染,但却容易使细菌产生抗药性,而且细菌当中的抗药性的产生速度远远超过新型抗生素的研发速度。如果所有的抗生素一旦面对细菌的抗药性无计可施,那人们将如何抵抗细菌的入侵?如何治愈在今天看来是微不足道的疾病?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特征是物质文明在膨胀中失衡 ,精神文明在混乱中平庸。这种物质与精神的双重反差造成了人们心理对物质严重的不平衡。在物质和精神的贫穷中人们的心理不仅承受了比以往更多的压力 ,也充满了更多的渴望。当压力和渴望的对抗普遍呈现反向运转并导致战略断裂的时候 ,产生这些问题的社会系统某些重要环节的缺失便成了当今世界邪教得以滋生的肥沃土壤  相似文献   

9.
肝脏是人体内具有多种代谢功能的重要器官。它不仅在糖、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及激素等物质代谢中有重要作用.而且还具有分泌、排泄、生物转化等重要功能。一、肝在糖代谢中的作用肝脏在糖类代谢中占有重要地位.在肝脏中葡萄糖和肝精元之间可以相互转化;从小肠吸收进来的其它单精如果糖、半轨糖等在肝脏中可以转化成葡萄糖。脂肪及蛋白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非糖物质,如甘油、脂肪酸及能生糖氨基酸等也在肝脏中转化为糖。另外人体剧烈运动对骨骼肌无氧呼吸产生的乳酸可释放入血液,随着血液循环到达肝脏,在肝脏中也可以转化成葡萄糖或…  相似文献   

10.
原始手工业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始手工业与后世的手工业相比 ,虽非常落后 ,却对当时人们的生活产生了相当重要的影响 ,尤其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衣、食、住、行的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极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人生与伴侣》2007,(3):35-35
所谓“人味污染”,就是人体在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废物,这些物质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人体是一个制造垃圾的大工厂,仅从人体新陈代谢的废气而言,对空气的污染程度也是触目惊心的。法国的环保专家法莱希教授研究表明:在新陈代谢的过程中,人体会产生500余种化学物质;健康人每天通过咳嗽、打喷嚏等,会排出400亿个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弥散在空气中造成污染。因此,做好自身清洁工作对保护环境可以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在人们生活的环境中,微生物的存在面极广。微生物有霉菌、细菌、放线菌和醇母等,种类多达数千种。特别是人们所穿的服装,由于人体体温、排出的汗液等为服装上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的温湿度环境。服装上的细菌不仅侵害人体而且会使衣物产生汗臭  相似文献   

13.
论土家族居住文化中的空间价值观念胡炳章任何一种文化形式的创造,其背后都隐藏着种种复杂的思想观念。房屋,作为人类生存空间的物质文化创造,同样也蕴含着复杂的思想观念,而且这些思想观念同时也通过房屋与自然环境的某些复杂的关系及房屋自身的建筑格局和人们有关建...  相似文献   

14.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道德作为人们意识形态的组成部分是人们在某一特定时期是非观念.价值取向的综合体现.它的产生和发展必须有一定的物质依托.古语说;“仓禀实而知礼节”尽管这句话有一定的片面性,但它却道出了经济对道德的限制和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5.
民族问题产生的根源 ,发展规律及对策研究 ,历来是民族理论学科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 ,以往我们主要从社会的某些方面如阶级、民族文化差异等与民族问题的关系来研究民族问题及其发展规律。人类赖以维持生存的基础是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体系 ,一个相对独立的完整的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体系是以国家为单位构成的 ,因此 ,在多民族国家中 ,民族作为一个稳定的人们共同体 ,各民族的成员以何种方式被组合进社会物质资料生产体系 ,以及在该体系中的地位、作用和自身生存状况对我们认识民族与国家 ,民族和民族关系均是一个宏观的整体的视角。  相似文献   

16.
最近有资料显示,男人的某些特定的人格物质和行为,会影响到他在床上的“表现”。  相似文献   

17.
铁还原菌/铁矿物的异化还原影响了碳、氮、硫、氧、铁和其他重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循环,因此异化铁还原过程以及对环境中各种物质和元素转化的影响一直受到人们的关注,但环境中累积的抗生素与异化铁还原过程的相互影响研究较少.本文通过研究氯霉素对脱色希瓦氏菌的抑菌作用,以及对脱色希瓦氏菌异化还原针铁矿产生Fe(Ⅱ)的影响,分析脱色希瓦氏菌/针铁矿体系中降解氯霉素的主要活性组分,采用XRD、SEM-EDS检测不同反应体系中铁矿物晶型的变化,以阐明氯霉素对铁还原菌/针铁矿异化还原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氯霉素的存在明显减少了矿物结合Fe(Ⅱ)的产生量,阻碍了脱色希瓦氏菌作用下针铁矿向蓝铁矿的转变.脱色希瓦氏菌/针铁矿异化还原产生的矿物结合Fe(Ⅱ)是降解氯霉素的主要组分,其降解速率和效率均明显高于微生物本身,从而缓解了氯霉素对脱色希瓦氏菌的抑菌作用.该研究结果有助于清晰地认识厌氧环境中抗生素的迁移转化以及对铁循环和矿物晶型转化的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8.
一、病因引起母兔流产的原因较多,在生产中常见的有以下几种:1、饲养管理不当母体或胎儿受到外力的机械性损伤(如捕捉不当、摸胎时用力过大等);突然的应激反应(如惊吓、强行交配等);妊娠期间服用某些使子宫收缩的药物或与孕激素有拮抗作用的药物等。2、饲料因素此种因素多见于维生素a、维生素e、钙及磷等缺乏;内源性酸中毒和妊娠毒血症等代谢障碍;误喂发霉饲料或食入一些有毒物质等;有时也常见于采食过量富含雌激素的青绿饲草,如苜蓿、三叶草等。3、微生物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常见于被副伤寒杆菌、李氏杆菌、布氏杆菌等病原微生物的感染。4、…  相似文献   

19.
吴翠英 《社区》2008,(30):39-39
大家都知道良好的饮食有益健康,但很多人都不知道饮食与我们的心情也息息相关。我们的喜怒哀乐来源于大脑产生的某些物质的多少,而某些食物恰恰能够减少或增加这些物质,从而直接影响到人的情绪和言行。此外,食物的鲜香味、好的口感和适宜的烹调方式都能使人在吃东西时产生愉悦感,从而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情绪。  相似文献   

20.
生物美学的产生自十八世纪德国启蒙运动思想家姆嘉通主张美学成为一门独立科学以来,中经康德、谢林、黑格尔。由于他们都忽视物质实践的伟大作用,一直把人们周围物质世界中的审美活动排斥在美学大门之外,把美学的研究范围仅仅局限于艺术领域,研究艺术的本质特征,创造规律,这种现象延伸了150年之久。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革命正以出乎人类自已预料的速度向微观和宏观领域发展。不仅改变着人们对自然与社会的认识和实践,引起人类基本生活方式的变革,而且也直接地冲击人们对美学的认识和实践,一些未知或未被掌握的进步成了人们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