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的非正义及其产生的根源,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状态下人的全面异化是资本主义的先天缺陷.这个先天缺陷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框架下是无法解决的.在政治哲学思想发展史中,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批判和超越了西方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继承了人类创造的优秀政治文化,第一次提出了实质正义思想.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既是形式正义和程序正义,更是实质正义和结果正义,这是区别于自由主义政治哲学的关键.马克思主义实质正义反映和代表了人类共同的利益,是人类普遍的正义,是最好的政治哲学.  相似文献   

2.
黄明健 《东南学术》2006,(5):131-137
法哲学是以正义为核心的学问体系,一切法哲学都要涉及到正义与非正义的界限问题.生态法哲学是从20世纪60年代以后开始萌芽、发展的.生态危机的现实存在和生态哲学的理性思考,形成了生态正义观念.通过对生态正义理论向度的探索,可以发现作为整体公平的生态正义其内容应包括代内正义、代际正义和自然正义.而生态正义秩序的建立,则是实现生态正义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正义的边界     
正义问题是政治哲学研究的重要问题。政治哲学关注的正义是社会正义而不是道德正义,正义的主题是社会基本结构而不是共同体,正义的规范对象是社会基本善而不是私人之善。社会正义也正是通过政治正义的观念、正义的主题之社会基本结构和正义规范的基本善为自己划定了理论边界,从而也决定了我们在何种层面上来谈论正义问题。  相似文献   

4.
当代西方对正义的研究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流派.当代西方正义观实现了从实证主义和相对主义向规范理论的复归,从功利主义向"社会契约"论的回归.社群主义正义论对自由主义传统进行了反思和超越.当代西方正义理论是为西方民主社会发展提供道德判断根据,主要研究分配的正义问题,是想超越传统的功利主义正义观.为分配的正义提供更加广泛和合理的基础.当代西方正义理论日益呈现出政治哲学和具体社会科学相融合的特征.  相似文献   

5.
罗尔斯正义理论实现了政治哲学主题的转变,是政治哲学特别是自由主义政治哲学在当代全面复兴的标志。罗尔斯建构了一个不同于传统功利主义的理论体系,把自由主义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实现了自由主义的革命性跨越。在此从四个方面对罗尔斯的政治哲学进行了解读,分别是罗尔斯政治哲学的正义主题确立背景条件、正义二原则解读、评价与启示。认真研究罗尔斯的正义理论,对于我们构建公平正义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以罗尔斯为代表的英美政治哲学同以霍耐特为代表的欧洲大陆政治哲学,构成了当代政治哲学思考社会正义的两大理论路径,二者都持有规范意义上的正义思想,但在哲学运思和理论旨趣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罗尔斯和霍耐特的社会正义论中,都包含了正义的主题、正义的方法、正义的目的三个相互关联的内容。通过集中于社会正义中三个具体内容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罗尔斯侧重于规范的建构,以社会契约论建构政治的正义观念,但造成了其理论中应然与实然的分裂。霍耐特以承认理论为基础,运用社会分析力图弥合正义理论中应然与实然的分离,但其对现代社会主要制度缺乏规范建构从而与他追求的道德进步造成了紧张。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政治正义理念是指政治权力持有者———“王”运用某一特有的被当下的社会成员所一致认同的次序及规则使整个社会生活处在一种有序的状态与和谐的境界之中的理念。在中国传统社会中相继表现为:“自然物理级差”的政治正义理念;“宗族血缘级差”的政治正义理念;“顺乎人性”的政治正义理念与“‘大一统’的官僚级差”的政治正义理念。  相似文献   

8.
利益及利益关系是人类社会活动的基础,而政府的基本职能,就是对利益进行社会性的分配。因此,实现社会正义,需要政治正义。就此而言,政府既可能是维护社会公平的关键力量,也可能是导致社会不公的主要根源。公共行政的根本目标在于社会公共利益。政府不应当有单独的利益,而以追求社会公共利益为唯一目标,以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民主是政治正义的实现形式,也是构建正义社会的政治保障。民主作为实现政治正义的制度安排,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以法律规定的形式,将权力体系平等地向公民开放,使每个公民都有了获得权力的机会,从而使公民能够通过理性思考和自主选择来建立一个对公众负责任的政府。在这个意义上讲,民主是社会正义的生命和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政治哲学视域中,理解与诠释社会正义问题的一个独特视角--女性主义视角尚未得到足够的彰显与重视.因女性主义的社会正义研究始于对各派正义论辩的广泛介入,故而凸显女性主义的正义研究,不仅有助于揭示当代西方正义论辩各自之偏颇,而且有助于于论辩中透视并阐明理想的正义伦理理念应超越当代西方正义论辩的偏狭视野,而应当以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完善为旨归来促进正义之多元价值的综合平衡,以期对当代中国正义制度建设及和谐社会发展给以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0.
政治正义的历史演进与现实要求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政治正义是对政治权力的占有和行使以及它所提供的政治秩序是否正当的根本性追问。政治正义在历史上经历了从司法正义向宪政正义再向行政正义的演变,体现为理想与现实的紧张,实质正义与形式正义的交替发展。在我国,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客观现实,决定了政治正义的具体内容和推进步骤。  相似文献   

11.
道德公平与社会公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段忠桥 《河北学刊》2006,26(1):12-16
在有关各种分配公平主张的论述中,马克思、恩格斯谈论最多的,同时也是最值得我们重视的,是他们对道德公平和社会公平这两种公平主张的看法。他们所说的道德公平,指的是依据一种道德原则提出的分配公平主张;他们所说的社会公平,指的是与经济发展规律相一致的分配公平主张。他们对这两种公平主张的看法,对我们当前研究分配公平问题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2.
人们批评罗尔斯(Rawls)的正义论,说它要求把诸如收入和财富这样的基本生活要素纳入分配过程,从而使最少受惠者的利益得到最大的改善,就是说,它不管是否“每个人造出适合自己睡的床”。①正如德沃京(Dwokin)所指出的那样,正是这种理论,依据基本生活品的公平分配,才是“有同情心的企图而冷漠的馈赠”。本文认为,“幸运的平等主义者们”——正如安德森(ElizabethAnderson)猛烈攻击的那样——他们忽略了罗尔斯理论的两个基本特征:在分配正义中根据“纯粹程序正义”所起的作用;调节的正义和分配的正义之间的区别。当人们考虑这些特征时,罗尔斯的理论比“幸运的平等主义”看起来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13.
呼唤公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当前中国社会正处于剧烈变化之中 ,这种变化的主流和趋向是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和经济市场化是一个社会基本结构的转变 ,其间既要打破原有的政治经济秩序 ,也要出现群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重新分配 ,更会产生道德观念的混乱和重建。一、我们迫切需要的道德观念是什么 ?中国传统的道德观念同中国传统的社会生活方式是对应的 ,所谓“对应”是指 ,道德观念既适应社会生活 ,也规范社会生活。但是在中国由传统社会走向现代社会的过程中 ,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过去绝大多数人都生活在农村 ;现在则大步迈向工业化和城…  相似文献   

14.
中国学术界关于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究竟谁应为优先者之争似乎已经陷入了二律背反。一方面 ,主张实体正义优先的学者不得不面对众多深具远见的学者对“看得见的正义”的迫切呼吁以及现实中恣意的“人治”给司法公正性带来严重损害的尴尬 ;另一方面 ,主张程序正义优先的学者也难以回避由于我国刑事立法宁粗勿细、宁疏勿密的原则给法律适用带来的难题。在刑事法律中实体正义与程序正义的博弈中 ,如何能够使得两者不会由于陷入“纳什均衡”而导致法律功利目标的削弱 ,就成为我国能否真正走向法治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论程序正义     
乔中国 《晋阳学刊》2005,(5):117-120
确定程序正义的最低标准应当从三个方面入手:一是实现程序正义的主体构造,这方面的标准有法官中立原则和当事人平等原则;二是实现程序正义的动态过程,这方面的标准主要有程序参与原则、程序公开原则及时终结原则;三是实现程序正义的逻辑要求,这方面的标准主要有裁判附理由原则和形式正义原则。程序正义有助于法庭做出公正的判决,可以使参与到诉讼中来的主体的权益不因司法程序的发动而遭受不必要的损害,有助于当事人从心理上真诚接受和承认法院所作裁判的公正性和合理性,有助于社会公众对司法机构和司法程序乃至国家法律制度的权威性产生普遍的信服和尊重,有助于政治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6.
苏格拉底从培养个人道德出发来阐释正义,寻求德性在实践上与生活的内在一致性;他以美德为知识,把德性因素注入到正义观念之中,赋予正义内在伦理性的内涵,从德性和智性中来寻求把握,通过个人自制伦理的方式获取正义,并以法的形式维护正义。  相似文献   

17.
赫拉克利特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他认为人们只有认识事物普遍的对立统一法则和必然性,并且符合一定的分寸和限度的斗争,才能捍卫正义。这一思想与他所处的时代背景是分不开的。目前。我国正在构建和谐社会,和谐和正义成为时代的主题,我们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但我们不应该追求简单的同,不应该忘记讲差异、讲斗争。  相似文献   

18.
由于亚当.斯密对经济学的巨大影响,对斯密思想的传统研究,多出自自由资本主义的视角。本文尝试对此思想路径作出批评,力求通过对其正义理论的叙述,揭示其道德哲学基础,梳理出其自然法和政治理论的总体框架、特点,从而回到斯密思想之真相。正义是亚当.斯密道德哲学中最关键的概念,它不仅是一种伦理德性,也还是政治和法律德性。正义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是包括商业在内的任何社会不可缺少的消极德性。因此,仅从正义出发,斯密对商业社会的论述也必然具有政治和道德关怀。  相似文献   

19.
公正是孔子思想中的隐问题隐概念,即虽然孔子没有直接使用公正概念以论说问题,但在其思想中却含有丰富的公正意蕴。考察孔子的公正思想,不应仅是简单地概念比附或释义,也不应随意扩大公正的视阈范围,而当以公正之实质为主线,加以梳理和提炼,否则就失去了中西思想对话的可能,也不利于中国传统公正思想的传承。通过对公正思想实质的分析可见,"仁"是孔子思想中的最高道德原则,"义"是基本道德原则,"礼"是从属于仁义的外在制度规范,而公正则是从属于"仁"和"义"的一种具体道德原则,其基本要求通过"中"和"正"表现出来,以最终达到"和"的理想目标。  相似文献   

20.
贫困与公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总体情况来说,一个社会所拥有的贫困现象的规模与程度同这个社会的公正程度具有一种负相关性。绝对贫困显然有悖于公正的保证原则和调剂原则。当一个社会有能力解决绝对贫困问题但仍存有大量绝对贫困现象,应当说这是不公正的。对于绝对贫困者来说,社会有责任提供最起码的社会救援亦即生活底线的保证,有责任从全社会发展的总成果中切出一部分予以调剂。平均主义式的绝对贫困则损伤了公正的机会平等的原则(事前的原则)和按照贡献分配的原则(事后的原则)。相对贫困更是从多个方面违背了公正的原则。问题的复杂性在于,虽然贫困大多属于“不公正”的贫困,但也有少数的贫困属于“公正”的贫困。“公正的贫困”现象只是相对贫困范围内的事情。由此,可以形成这样一种看法,贫困者并不一定就无可置疑地拥有着公正。贫困与公正问题在中国的社会转型时期往往表现得十分突出和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