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原企业会计准则下,投资者如果直接使用会计净收益用于股票估价,可能会导致股票价格被高估,因为公司为了得到较高的股票估价,在将来不能维持当前收益的情况下,可能会以牺牲未来收益为代价而尽可能增加短期收益.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允许使用公允价值进行计量,在股票估价时使用公允价值数据,将会大大减少公司对短期收益的关注程度,转而重视全部的收益.本文指出了原企业会计准则下的净收益数据可能不符合股票估价模型的假设,分析了新旧企业会计准则下会计数据的差异,最后通过例子说明了如何使用公允价值会计数据进行股票估价.  相似文献   

2.
侯君 《管理科学文摘》2009,(28):230-231
2006年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大量引入公允价值,无疑公允价值的广泛应用是这次新准则的最大亮点。然而,目前会计理论界与实务界出现了对公允价值会计的不同认识,存在对公允价值会计的认识误区。如果不及时有效地澄清公允价值会计的认识误区,将影响到公允价值会计的发展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最终会损害国家、企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因此,研究公允价值会计认识误区与澄清问题就势在必行了。  相似文献   

3.
朱迎秋 《经营管理者》2012,(1X):231-231
<正>一、引言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发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标志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正式建立。其亮点之一,就是在会计计量上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概念。1998年我国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非货币性交易》、《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等具体会计准则中,曾引入公允价值的概念。但是,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尚不发达,许多企业滥用公允价值,使之成为调节利润的一种工具。2001年,财政部又修改了相关准则,修订后的准则公允价值被限制使用。如,修订后的《企业会计准则——债务重组》第  相似文献   

4.
为了维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产权秩序,提高会计信息质量,我国急需引入公允价值,不过公允价值在我国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公允价值的真正确立是2006,同年2月财政部下发了38项新企业会计准则,其中17项涉及公允价值计量属性。为了实现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良好接轨,根据IASB(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要求,财政部于2013年1月26日在原38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基础上增订了第39项准则,单独对公允价值计量准则进行解释和说明。但由于受我国的特殊  相似文献   

5.
2006年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体现了我国会计收益的计量由收入费用观向资产负债观的转变。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仍体现了收入费用观而非资产负债观,且其处理方法也存在一些不合理性。  相似文献   

6.
为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和计量模式,这就要求在财务会计中以资产评估的方法对公允价值进行评定估算.本文就企业合并过程中合并资产负债表中项目公允价值的评估进行了分析,以使在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确定公允价值,给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的数据以及有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7.
为促进我国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接轨,2006年2月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的概念和计量模式,这就要求在财务会计中以资产评估的方法对公允价值进行评定估算.本文就企业合并过程中合并资产负债表中项目公允价值的评估进行分析,以便在会计实务操作过程中能够更加准确合理地确定公允价值,为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更加真实的数据和有效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8.
在金融市场快速发展的今天,价值评估日益成为资本市场中各方投资者关注的焦点,而公司价值评估模型在其中的作用愈发显著。本文对Ohlson提出的剩余收益估价模型与非常收益增长模型进行比较分析,前者将股利折现模型中的股利用盈余和账面价值替代,而后者将每股收益引入模型估价中进行价值评估。由此使会计数据不再是作为估价的信号,而是直接作为估价的变量。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股权分置改革的基本完成,越来越多的股票、债券、基金等金融产品在交易所挂牌上市,使得这类金融资产的交易已经形成了较为活跃的市场.因此,在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适度、谨慎地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准则规定,金融资产应该采用公允价值对其进行计量.同时,对于非金融资产,只要有证据表明其公允价值能够持续的取得并且能够可靠计量的情况下也可以采用公允价值进行后续计量.这既符合国际会计计量的发展趋势,也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10.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我国广泛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公允价值的运用加大了会计职业判断的空间和难度。本文首先分析了公允价值运用中会计职业判断的重要性,接着指出我国会计职业判断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提出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我国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明确的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并在17个具体会计准则中不同程度的运用了这一计量属性。因此认真学习和探讨有关公允价值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应用及相关问题,对我国更好的应用公允价值这一计量属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会计计量是会计工作的基础,而计量属性的选择又是会计计量的核心。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决定了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要能够保证其计量结果的公允性,每种计量属性的公允性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改变而改变。透视公允价值与计量属性的关系以及公允价值在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运用的本质,可以认为:公允价值不是一种计量属性,而是会计在选择计量属性上的目标导向,也是财务会计报告目标在会计计量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赵燕君 《经营管理者》2009,(17):228-228
在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并确立了公允价值计量的核心地位。自此,公允价值计量开始广泛运用。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建立以公允价值计量为核心的会计计量体系无疑是一次会计计量实务和理论上的重大变革。我国在新会计准则执行之前,企业会计计量采用单一的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历史成本计量能很好地体现会计的客观性和可验证性,但随着经济环境的不断发展,历史成本计量暴露出它的局限性和缺陷。它有很好的可验证性,但是不能如实反映项目现时的真正内在价值,缺乏相关性。可是会计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向外提供能真实财务信息,以供信息使用者决策使用,公允价值信息有助于会计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投资和融资进行决策,也有助于会计信  相似文献   

14.
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要求企业持有两类金融资产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本文通过对2007年上市公司披露的年报数据,来分析使用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存在的问题,以及准则中金融资产分类方面存在的缺陷,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5.
羊建 《科学咨询》2010,(16):28-28
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发的新《企业会计准则》明确将公允价值作为会计计量属性之一。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计量更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公允价值问题不仅是会计理论研究的课题,也是我国市场财务与会计实证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6.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一直是我国会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财政部2006年相继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范围的扩大值得我们关注。文章首先比较IASB、FASB、C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及级次的划分,接着指明了公允价值运用体现的新理念,然后列示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具体运用,进而阐述公允价值的运用对职业界的挑战,最后提出了保证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7.
公允价值能够满足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求,能够体现会计要素的本质和价值,有利于我国企业的资本保全,能合理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能更真实地反映企业的收益,从而提高财务信息的相关性.新准则中公允价值的应用充分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而又不简单地追求完全相同,体现了中国特色.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公允价值计量的实际操作难度大,会计信息质量的可靠性难以保证,可能影响会计信息利益相关者对会计信息的理解.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选择必须符合现实的经济发展环境,公允价值能否合理运用的关键是尽可能完善我国公司的治理结构等.  相似文献   

18.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一直是我国会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财政部2006年相继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范围的扩大值得我们关注.文章首先比较IASB、FASB、C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及级次的划分,接着指明了公允价值运用体现的新理念,然后列示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具体运用,进而阐述公允价值的运用对职业界的挑战,最后提出了保证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19.
2006年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标志着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的《企业会计准则2006》,新准则中最大的亮点是多处引入了公允价值的计量模式,公允价值因其独有的优越性,广被采用,但是基于各种原因,公允价值在我国运用推广不容易,在类似粤西地区等这样的经济欠发达地区运用起来难度更大,本文试图从粤西地区的经济环境出发,就公允价值运用的障碍及对策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公允价值计量及其应用一直是我国会计界讨论的热点问题.财政部2006年相继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和应用指南,其中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应用范围的扩大值得我们关注.文章首先比较IASB、FASB、CASC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及级次的划分,接着指明了公允价值运用体现的新理念,然后列示公允价值在我国会计中的具体运用,进而阐述公允价值的运用对职业界的挑战,最后提出了保证公允价值可靠性的长久之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