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我国进入后精准扶贫时期,乡村贫困问题开始出现转型,通过对转型的乡村贫困问题进行分析,发现开展乡村文化建设是解决后精准扶贫时期已转型的乡村贫困问题的一条思路.通过对数字艺术的阐述,梳理目前国内外数字艺术乡建研究的现状,分析目前数字艺术介入乡建研究存在的问题.以后精准扶贫为前提,提出数字艺术介入乡村文化建设的原则,探讨数字艺术介入乡村文化建设的构建机制与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2.
贫困文化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贫困不仅是一种经济现象,而且是一种文化现象。传统上,我国学者对于贫困的研究多注重于物质与经济领域,较少与作为贫困体现者的“穷人”相联系,且更少注意到作为一个特殊社会阶层——穷人——的知识、思想、价值观等文化因素。另一方面,近年来,国内的文化研究比较兴盛,但对于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贫困文化”的研究略显不足。鉴于上述原因,本文不避浅陋,特对“贫困文化”作一初步研究。一、关于贫困文化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3.
论西部贫困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贫困文化是一个建构在西部贫困区域民众的生活现状和国内外研究贫困文化的学者的大量论述基础之上的并不十分严密的概念。其实质是对西部贫困区域内人们生活方式的一种文化解读。在解读和剖析该概念的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西部贫困文化不等于落后文化;它是“原始性”和“制度性”综合作用的结果,其现状往往表现为“文化失范”;西部贫困文化是可变的,在全球化背景下,必然会溶入文化现代化的潮流。针对这些特点,我们一方面应在经济扶贫时关注文化扶贫,力争把文化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结合起来,构建出适合西部社会发展的“规范的”文化模式。另一方面,要在西部开发中汲取西部贫困文化中的优秀成分,博采众长,努力与市场经济接轨,避免这一文化走向封闭、淘汰或西化的困境。  相似文献   

4.
关于现代社会贫困实质的制度假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贫困和反贫困是当今世界面临的重要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许多国际组织、国家政府和研究机构都曾提出了种种反贫困理论和发展策略.这些理论和策略对区域性缓解贫困、甚至彻底摆脱贫困起了积极的作用,但并未从根本上使全人类消失贫困.据世界银行报告,目前世界上仍有1/5的人口生活在贫困之中,中国也还有大面积的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因此,继续深入地研究贫困的实质及其产生的根源,尤其是从制度因素上探讨贫困和反贫困问题,就具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学界对于贫困认定视角出现了由“客观”而定到“主观”自定的拓展,对贫困内涵的认知历经了由单维的收入贫困到多维的福利贫困的变迁,这两种趋势的重叠造就了主观贫困概念的出现.仔细梳理其概念、理论以及相关学者研究成果发现:以主观贫困线和主观福利贫困为主要研究内容的主观贫困研究框架重塑了人们对贫困传统的认知,这种框架不仅具有工具性价值,而且本身也具备内在性价值.主观贫困研究对于新时期中国反贫困政策具有深刻的价值启示.  相似文献   

6.
文化贫困是贫困的重要特征和主要诱因,研究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蒙古族聚居区贫困问题的形成原因必须考虑文化因素的影响.经济发展的低水平导致农牧民接受教育的低程度,教育公平缺失导致贫困;科学素养传播途径的缺陷弱化了农牧民运用科学、摆脱贫困的能力,科学技术匮乏导致贫困;消极、落后的观念束缚着干部、农牧民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精神贫困导致经济贫困;非经济和反积累的消费文化导致扩大再生产投入的不足,畸形消费导致贫困.  相似文献   

7.
张金花 《南方论刊》2013,(5):106-107
本文通过对文化贫困和家庭文化理论的探析,对家庭文化贫困的内涵进行了界定,指出了家庭文化的贫困在教育、人生观和价值观、生活质量、家庭氛围方面的表现,并对家庭如何进行文化扶贫提出了可行对策。  相似文献   

8.
贫困解释的两个维度:权利与排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超越文化与制度的局限,从权利与排斥的双重维度对贫困问题进行系统的阐述,为人们认识贫困拓展了新的理论视野.从权利的维度,贫困意味着穷人的民事权利、政治权利、基本福利权、特别是社会权利的被剥夺.从排斥的维度,贫困被视为边缘化或隔离化的过程,意味着穷人的社会参与权的被排斥、没有以一个社会公民的身份参与正常活动的状态.因此,反贫困是一项系统的社会治理工程.  相似文献   

9.
贫困是一个极其复杂的社会经济现象。它是经济、政治、资源、地理、历史、文化等众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以往关于贫困问题的研究中,人们从政治、经济、资源、地理环境等方面进行了较多的论述。本文试从文化因素出发,对贫困地区的贫困问题进行考察和分析。一、贫困地区的文化特征贫困虽然直观地表现为一种经济状况,但它也蕴含着一种文化体系。由于长时期贫困生活的历史沉淀,在贫困地区形成了一套特定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念,这些就表现为贫困地区的文化特征。对贫困地区的文化特征可以从社会、家庭、个人三个层面进行分析和…  相似文献   

10.
走文化扶贫之路--论文化贫困与贫困文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国的反贫困走过了"输血"救济和"造血"开发阶段,但都未取得成功.本文指出文化贫困从根本上说是产生贫困的主要根源,而"贫困文化"则是文化贫困的直接后果.要想根治贫困,必须从贫困的主体--"人"入手,走文化扶贫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