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针对城市社区自治与基层民主发展这一深层视点,研究了发达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广东城市社区建设与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特征,并对发达国家和地区与中国广东城市社区自治的两种先进模式进行比较,指出民主和自治是城市基层社会管理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社区》2002,(21):1-1
城市基层的民主和居民自治是紧密相联的,民主是自治的基础,自治是通过民主实现的。城市社区民主的核心内容是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通过“四个民主”的执行,实现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居民自治功能。这是社区建设的基本原则之一,也是社区建设活力,生命力所在。  相似文献   

3.
建国60年来,广东城乡基层民主建设得到空前的发展,形成了具有广东特色的基层民主建设制度。广东城乡的基层民主建设,主要包括村民自治与居民自治等两大板块。对新中国成立60年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广东城乡基层民主建设发展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探析,有利于促进新时期广东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基层民主则是人民民主的一个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作为华中最大都市的武汉市,一直注重基层民主建设,以调动全体民众的积极性,推动城市经济社会建设和发展.20世纪90年代以来,武汉市开始积极探索通过加强社区建设推进基层民主发展的新途径,特别是本世纪初以来,武汉市通过开展"883行动计划"、"家园建设行动计划"等城乡和谐社区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使基层社会乃至整个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更为重要的是,在社区建设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武汉市逐步改革了制约基层社区自治组织活力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建立了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极大地激发了居民参与社区建设的热情,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成为社区居民的自治内容,民主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民主习惯逐渐形成,社区建设对基层民主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5.
从国家与社会互动角度看,如何把城市社区自治建成一种理论上有效、实践中可行,既能被公民认同又能获得党和政府支持的基层民主制度,是关系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大问题。在国家与社会分权的全新视角下对城市社区自治进行研究,认为城市社区自治是国家与社会分权的有效体现。在社区居委会自治实践中,城市社区和居委会应有合理的定位和复位。新型社区自治建设需要政府和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作用,促进社区自治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6.
社区社会资本是加强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发扬基层民主自治的重要基础,它包括社交网络、互惠规范和社会信任三方面,并通过社区治理结构和社区居民的充分参与得以有效积累.“撤街强社”模式作为当前我国社会治理创新的改革举措之一,从权力整合、职能配置与机构重组三方面入手对社区治理模式进行了重构,有效培育了社区社会资本、促进了基层民主自治良性发展,对加快推进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发展,实行城市社区直接民主并进而推动我国社会基层直接民主的实现已是水到渠成。应当审时度势,抓住机遇,在认真总结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特别是村民自治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丰富客体,注重操作,切实推进基层民主建设,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城市社区建设是一项由政府、学界、基层社会等各方面力量合作与互动的系统工程,不同组织和群体对社区建设的目标和价值倾向有所不同。政府主要希望通过社区建设形成有效的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体系;学者则认为社区建设的意义在于推动“公民社会”和民主自治;然而,与社区建设的各个方面直接相关的是社区居民,居民对社区的评价是什么呢?2005年6月,湖北省社区建设普查向300个社区的居民发放了1000份问卷调查(其中有效问卷982份),问卷从社区人居环境、社区服务状况、社区民主自治状况以及社区和谐度等方面来对居民眼中的社区进行考察,得出了如…  相似文献   

9.
朱运来 《社区》2014,(13):13-13
社区不仅仅是居民生活共同体,还是城市公共管理责任的回收器和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地。在社区成为社会整合与社会建设的微观组织基础的背景下,原有的社区治理模式无法使社区民主与社区自治建设获得内在生长力,强调多元参与的新社区治理模式已成为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三十年中国基层民主建设进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主是社会主义的题中之意,社会主义与民主不可分割。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是一个需要经历许多发展阶段的长期历史过程。在这整个历史进程中,必须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始终依靠和组织广大人民群众,进行世代相继的多方面的建设和创造性的实践。其中包括: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以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城市基层民主建设;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企事业基层民主建设。  相似文献   

11.
拓展民主的制度空间:构建一种新的基层民主发展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市化和社会结构的转型以及各类新兴政治空间的生成,基层民主政治越来越需要超越传统的"非国家政权"的社会空间领域,需要着眼于基层政权和社会的政治联系,建构一种新的基层民主发展观.这种基层民主发展模式不仅包括程序意义上的民主选举,而且也包括以乡镇、区县和街道等基层政权组织为核心所形成的民主参与、政治沟通和社会治理机制.在基层政权的制度平台上来加以开发和累积民主经验,这是中国政治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选择,它不仅有助于提升基层群众自治的发展内涵,而且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更高程度的政治发展来说都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居民自治权是居民自治中的基本范畴之一,也是人们认知居民自治的关键概念。居民自治权是居民委员会的居民的一种基层自治权,基此法定范围内的居民能够以民主的方式自我决定、处理居民委员会的公共事务、公益事业。居民自治权的内容包括民主选举权、民主决策权、民主管理权和民主监督权。在居民自治中,居民自治权要想有效地发挥作用,必须处理好居民自治权与公共权力之间的关系,主要是处理好居民自治权与基层政权、基层党的领导权、司法权等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选举与协商是农村基层民主的两种实践形式。村民自治使民主的价值深入民心,民主选举逐渐成为村民政治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民主协商则因缺乏制度保障和技术支撑而进展缓慢。重选举而轻协商的民主实践造成了村民自治民主选举单兵突进,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进展缓慢,导致了选举与治理绩效的脱节。民主选举具有间断性、阶段性、单一性、规范性;民主协商具有常态性、全程性、灵活性、多样性。在坚持民主选举的基础上,必须加快协商制度化建设,探索协商实现形式与程序设计,培育协商主体,加快协商支持体系建设,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协商发展,实现村民自治的良性运行。  相似文献   

14.
喀什地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具有显著特点:社会政治是稳定的,但又潜伏着不少不稳定因素;政治制度化开始起步,但程度很低;政治民主程度显著,但与高标准要求还有距离;政治效能问题提上议事日程,但总体偏低。这说明新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既有特殊性,又有复杂性和艰苦性。应当深入研究这些问题,从实际出发,切实推进这一工作。  相似文献   

15.
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作为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重要内容,自村民自治制度确立之后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作为一种具有内生性的制度,村民自治在具体实践过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但是随着基层群众权利意识、民主意识、民主能力和综合素养的不断提高以及社会主义法制的不断健全,农村基层民主的建设不断取得新的发展,自下而上地推动着整个中国的民主进程.  相似文献   

16.
乡村治理是我国一个重大而紧迫的农村现代化问题。随着村民自治的实施与不断完善,我国农村基层民主制度更加体现了广大的农民的利益需求,推动了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近年来我国乡村治理在取得可喜成就的同时,还存在着不可忽视的问题,发展中面对更多的挑战。在阐述乡村治理的相关内容之后,分析了制约我国乡村治理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深刻论述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在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有关问题,探讨了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理论溯源,理性地分析了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现实困境和诉求。对大学生村官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进行了深层探究和理性思考,总结了探索大学生村官计划对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实践途径,以回答如何发挥大学生村官服务基层党组织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全面从严治党的新要求。基层党组织和社区治理二者存在制约因素,导致基层党建在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实践中面临功能定位不清晰、资源整合难、机制滞后、居民参与水平低等困境。成都市“一核多元、赋能基层”的发展治理模式突出基层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坚持发展与治理并重,实施精细化治理,推动三治融合,有效破解了基层党建引领城市社区治理的困境。成都模式的启示就是确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党建引领目标、依托互动的工作平台、优化党建引领的领域、完善治理制度,最终实现基层党建引领能力与城市社区治理水平的双向提升。  相似文献   

19.
大学生"村官"这一群体的嵌入,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注入了新鲜血液。从当前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困境入手,全面分析了大学生"村官"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认为应当抓住机遇,扬长避短,采取有效措施,加快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