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波 《领导文萃》2013,(7):47-50
大国的相对安全与烦恼威慑,尤其是相互核威慑曾是冷战时期和平与安全得以维系的重要支柱。威慑理论是伴随核恐怖而形成的,早期威慑理论研究的中心议题就是核威慑。但威慑作为实践,却早已出现在人类社会的历史长河中。威慑是旨在防止出现某种情况(如战争或侵略)的一种防御性战略,而不是一种威逼他人服从于自己意愿的战略。成功威慑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支报复性力量、一个确  相似文献   

2.
刑罚本质上是一种,确切说是对犯罪的惩罚。国家刑罚权的行使是有限度的,应当尽是使刑罚节俭,尤其防止刑罚过剩与过度。同时,刑罚的适用受刑罚目的的制约,不能毫无节制,而应有限度的适用。刑罚的适用要坚持惩罚与人道 主义相结合、罪行均衡和刑罚谦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许多国家在刑罚理念和实践上发生了较大变化,以社区矫正为基础的非监禁刑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发展起来。目前,在世界很多国家中,社区矫正模式的非监禁刑已经成为刑罚执行的重要方式,在社区中矫正的罪犯人数也越来越多,在有些国家甚至超过了在监狱中服刑改造的罪犯人数,成为与监禁矫正并列的刑罚执行方式。非监禁刑具有诸多优势,不仅可降低刑罚成本、缓解监狱爆满的压力,还可以避免监禁刑的易感染性,从而提高改造效果。  相似文献   

4.
刑罚执行是刑事诉讼最后阶段,也是实现公平正义的最后保障。依法对刑罚执行活动进行法律监督有利于保障刑事判决和裁定的正确执行,有利于实现刑罚目的和保障罪犯人权,笔者结合曾在监狱的工作实际,就检察机关在行使刑罚执行法律监督权过程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刑罚执行监督是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刑罚热行体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随着经济发展和刑事政策研究的深入,刑罚执行监督一跃成为学界以及实践部门的焦点,本文从梳理既有刑罚执行监督体制入手,剖析其弊端,并就一些刑罚执行监督中的突出问题和解决机制略抒已见。  相似文献   

6.
郭小玲 《经营管理者》2014,(21):179-180
刑罚目的一直是犯罪学与刑法的理论研究重点,长期以来关于刑罚目的取向问题一直都是学界争论的焦点所在。本文以边沁的功利主义刑罚目的论为基础,分析其利弊,取长补短,对其进行修正,以确定更科学的刑罚目的。  相似文献   

7.
肖凤  时丹 《决策与信息》2009,(12):49-49
对审判时年满60周岁的老年犯罪人适用宽缓刑事处罚,是罪责刑相适应和刑罚个别化的体现,更好发挥刑罚的,符合刑罚经济的考虑和刑罚人道性谦抑性的要求,是对恤老文化传统的延续,与世界各国刑法观念一致,符合我国宽严相济刑事政策。  相似文献   

8.
随着行刑社会化和刑罚轻缓化成为世界刑事法治发展的必然趋势,社区矫正也作为一种新的刑罚执行方式已被世界各国广泛适用。目前我国也处于试点阶段,浙江更是全国首批试点地区。本文从一般社区矫正理论入手,通过社区矫正制度在浙江省的具体实践研究,得出刑罚观念落后,相关法律缺失以及专业社区矫正人员短缺等方面存在阻碍因素。鉴于此,笔者试图从转变刑法观念,完善相关法律以及培养引进专业社区矫正人才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对策,以期达到促进社区矫正在我省更好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我国现行刑法对单位犯罪与自然人犯罪的刑罚规格实质上是双重标准,损害了法律自身的统一性。这种处罚不公的做法,不仅会放纵单位犯罪中的责任人员,而且也不利于预防犯罪。此外,现行刑法规定罚金刑是对构成犯罪的单位适用的基本刑罚和惟一的刑罚处罚方法。这种单一的刑罚处罚方法与目前我国单位犯罪的多样性、复杂性、严重性等特点不适应,有必要加以完善。本文将从完善单位犯罪的刑罚体系、设立单位犯罪量刑情节制度等多角度,探求完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死刑成为法律上一项刑罚制度,是指对罪犯依照法律的规定剥夺生命的刑罚制度。死刑作为刑罚的重要手段,因其严苛性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旨在从死刑与人权关系,死刑的历史发展角度出发。揭示我国死刑制度的内容.以多判死刑为代价来维持社会秩序达不到预期的目的,为顺应民意而广用死刑是不理智之举.死刑应被严格限制一定范围内,尤其是在司法过程中的限制。  相似文献   

11.
随着刑事司法政策在全国的运行,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变化和社会形势发展的新特征,探讨我国司法中宽严相济与刑罚个别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我国刑法从有利于惩治和预防经济犯罪、单位犯罪以及实现罚金所具有的特殊预防和一般预防的功能的角度出发,大幅度增加了罚金刑的适用范围,使之成为仅次于自由刑的一种刑罚。这一刑罚结构的确立,改变了我国刑罚体系的布局,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刑法是规定犯罪和刑罚的法律,是其他法实施的“保障法”、“后盾法”,是保障社会的最后一道防线。在现代社会,随着立法文明的不断发展,司法文明的不断进步,刑法谦抑的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引发了学者们的积极探讨。刑罚并非越重越好,在注重人权保障的今天,刑法的谦抑性无疑对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司法资源稀缺的条件下,刑罚的使用成本是高昂的,然而其收效却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通过运用经济学的方法来比较其成本和收益,提出更合理的配置刑罚资源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死刑作为现代刑罚体系中最古老的刑罚方法,是剥夺犯罪分子生命的刑罚,称为生命刑,又称极刑,自古以来一直是刑法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它的存废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争论激烈的问题。当历史的车轮将人类带入21世纪的同时,也把“尊重人权、文明法治”的课程摆在了人们面前,要求人类更理性、更文明的看待和解决死刑在当今法治建设中的定位和去向问题。  相似文献   

16.
刑罚执行变更制度,事关国家刑罚权的实现,是一国刑事诉讼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从执行变更的现状出发,提出了在实践中刑罚执行变更程序在程序设计、执行效果、程序参与、裁判形式、检察监督等方面的问题,并试图找到隐藏在这些问题背后的深层次原因,最后落脚于解决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和主张  相似文献   

17.
刑法学上关于被害人过错的研究较多,针对类型化的犯罪案件比如经济犯罪中的被害人过错却研究较少,经济犯罪随着社会发展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经济犯罪涉及金额大,影响范围广,将经济犯罪被害人过错纳入刑罚裁量考虑的范畴是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实现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必由之路,也是实现刑罚目的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法理学学者认为,如从监禁刑到非监禁刑,从枪决到注射死刑,这样的发展不仅是刑罚观念的简单变化,而是以此为基础,体现了中国社会法治文明的进步和日益增强的人权意识。  相似文献   

19.
死刑是剥夺人生命的刑罚方法,也是人类历史上较为古老的刑罚方式之一。我国的死刑文化传统源远流长,至今仍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当前,我国一直贯彻“少杀、甚杀、防止错杀”的刑事政策,就是为了实现《宪法》所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的理念。明确死刑复核程序的基本内涵,探寻死刑复核程序的发展历程,找出其存在的问题,才能进一步完善我国的死刑复核程序。  相似文献   

20.
刑罚执行变更是我国贯彻宽严相济刑事司法政策、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在新中国的司法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积累了丰富的宝贵经验。然而,目前的刑罚执行变更存在着不少问题,深入探析原因,端正行刑理念,完善相关法规,规范执行行为,加强执行监督,可有效促进刑罚的正确全面执行,推进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