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应该立足我国国情,走符合最广大农民利益的路。在当前人多地少,短期内农民不可能大批转移进城的基本国情下,土地私有化不利于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不利于土地的规模经营,也不利于土地利益在集体内部的公平分配。现实中农民对地权制度需求的满足离不开集体的存在。因此,明确村社集体对农地的所有权,强化村社集体的经营权,应当是当下土地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  相似文献   

2.
在农地制度问题上,人们习惯性地只是注意了权力的生产,热衷于在权力的生产环节找问题。这种惯性思维的结果必然导向对集体所有制的质疑和否定。但现实权力不仅来自生产,也来自消费。当前农地制度的主要问题是在特定的政治体制和具体的社会生态下,农民的土地集体所有权无法消费。权力消费的低迷返回头来抑制和阻断了权力的生产,从而窒息了权力本身。农民的土地权力是社会权利甚至社会制度的函数,不是所有制的函数。30年来我们的农地改革把主要精力对准农地集体所有制本身,可能没有抓住导致农地制度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农地所有制制度具有激励功能、配置功能、约束功能、保障功能和利益分配功能。通过对农地所有制创新方案即农地集体所有制、农地国有制、农地私有制、农地复合所有制制度功能的比较分析,可以看出,农地复合所有制即在农地社会(国家)占有基础上的农户(农民)个人所有制具有较优的制度功能优势。  相似文献   

4.
城乡统筹发展中存在农地利益失衡的现象,损害了农民土地权益,影响了城乡统筹和谐发展。农地利益均衡存在农地制度不完善,政府规制不健全,农地市场不规范,利益诉求机制不完备等制约因素。为此,应完善农地法律制度,从法律上保护农民土地利益;健全政府规制机制,让政府能有效保护农民土地利益;构建农地市场机制,让市场为农民提供应得农地利益;完备农民农地利益诉求机制,让农民自己能有效维护农地利益,从而形成系统的农地利益均衡机制,有效保护好农民土地权益,和谐推进城乡统筹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第三次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质是在不触动农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进行农地使用制的创新。随着这次制度变迁优势的逐步释放 ,农业经济发展步伐开始放慢 ,农地产权制度的弊端再次凸现 ,这又为新一轮制度变迁创造了现实需求。本文认为 ,决定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的是土地使用制而非所有制 ,但完善的土地所有制却是土地有效配置的必要条件。当前农地产权改革的首要任务是复归真正意义上的农地集体所有制 ,其次才是完善土地使用制  相似文献   

6.
中国农地发展权利益协调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农地发展权制度安排的缺陷,使得诸如农地发展权的归属、红利分享的利益平衡、失地进城农民的市民化等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要建立中国农地发展权利益协调机制:基于农地发展权的性质和国家宏观战略的考虑,非国有农地的发展权应当由国家统一行使和管理;确立农地发展权各方利益的兼顾原则,农地开发所得红利不仅应当妥善照顾到被征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的利益,而且应当惠及区域内未获得开发机会的农地权利人;消除土地增减挂钩制度中的土地财政动因,建立并共享农村地籍数据库和农民对政府实施土地增减挂钩制度的绩效评价机制;藉由农地开发红利设立农民市民化工程基金,发挥创新思维,赋予征地政府和开发者妥善协调农民市民化的辅助义务,从而快速有效地解决农民市民化。  相似文献   

7.
农地征用过程中农民权益保护问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农地征用过程中,农民作为弱势群体,其利益必须受到保护。而我国现行的农地征用制度很不合理,这是导致被征地农民权益得不到有效保护的根本原因。为了保护被征地农民的合法权益,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完善农地征用制度,即严格控制土地征用的范围;完善土地征用补偿机制;完善征地程序,赋予被征地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和起诉权;建立健全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8.
论我国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分析了现行征地制度存在的主要弊端,包括农地产权主体模糊,农民利益受损;征地范围过广,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征收土地补偿标准过低,土地征收规模失控等等。在此基础上,结合目前学术界关于征地制度改革模式的讨论,提出了我国征地模式改革思路,包括非农建设用地一级流转方式,土地使用权的征用范围,土地征收、征用及出让主体的划分,土地补偿或买卖价格的确定等内容。  相似文献   

9.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是农村改革重点,农地产权制度是农村制度安排的核心基础,其制度设计与效率高低直接决定着农业资源配置的效率。为检验农地股份制度改革的效果,本文使用江门市农户调研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进行研究。研究表明:该地区土地股份制改革在短期内对农户收入有显著的正向增收影响效应,但随着时间推移,政策效果逐渐减退并变得不显著,表明农地股份合作制不具备持续的增收效应。要想持续发挥该项制度对农户的增收效应,需要协调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让农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0.
一、中国农地制度的变迁 农地制度指土地的占有和使用方 式,不仅包括地权本身,而且包括地 权的交易、实现形式和生产组织等。 而地权是农地制度的核心,包括法律 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剩余权以 及这些权利的可靠性等。   新中国成立后,与农地制度直接 相关的利益主体主要是国家和农民。 国家在农村的利益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保证国家的食品安全,获取农业 剩余,以支撑国家的工业化和整个经 济的发展,因此,国家注重农业绩效, 尤其是粮食产量的增长;二是保障农 民的生存,增加农民收入,以获取农 民对国家的财政扶持,维护农村社会 稳定,巩固国家政权。在不同时期, 这两个方面对国家有不同的重要性。 因此,国家与农民的利益既有相互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目前“人地关系高度紧张”这个基本国情,决定了我国农地产权制度只能在保证公平的基础上追求效率,即在“平均地权”保证农民基本生活的前提下追求土地生产效率。目前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度对农民来说是一种既有效率又有公平的制度安排。家庭作为基本的农业生产单位,具有广泛的适应性,既适应于传统农业,也适用于现代农业,家庭的土地规模经营从国家战略上讲应当是一种趋势,当前中国农业效率追求的路径选择应是在农业生产经营环节的“统一服务”上做文章。  相似文献   

12.
农地是我国农民集体所有并由农民集体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以及其他依法用于农业的土地。农地征收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长期困扰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现在我国还没有单独的农地征收法律法规,现行农地制度安排导致农民土地权益受损,农地征收补偿制度悖离于失地农民权益保障,我国农地征收制度亟需变革。  相似文献   

13.
论农村土地制度的突出矛盾与改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农村土地流转存在着分户承包经营与产业化集约经营、征地的强势性与农户保护土地弱势性、流转的自发性与土地收益的不确定性等矛盾.推行农地股份合作制,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完善农地征收制度,规范征地行为,完善土地流转制度,促进土地流转,能确保农民在土地流转中的利益,有效促进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4.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在建立之初表现出明显的绩效,但随着制度的推进,又暴露出似乎难以克服的缺陷。农用土地制度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系统内部不协调,而不在于农地制度本身。要实现农民的土地利益,需要对农民土地利用提供产前支持,需要培育有利于土地利益实现的市场,需要保障农民土地收入。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诱发了农地非农化的快速增长,土地作为重要的农业资源,越来越凸显其稀缺性。由于湖北省各城市城镇化发展过程中不同程度的土地资源要素过度投入,导致区域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低下。环境因素对区域农地非农化的配置效率有显著的影响,因此,通过合理调控区域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环境影响因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区域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分析湖北省2013—2017年各个城市农地非农化配置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目的是科学合理配置及高效利用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6.
基于湖南省20个县(区)400农户的调查数据,运用DEA分析方法,测算不同农地经营规模农户的农业生产效率,结果表明:农地规模和农地生产效率并不存在很强的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土地制度改革中不应过分强调土地流转的制度供给因素,而应大力刺激土地流转市场上的农业主体的“有效需求”,重视土地流转后的农业组织制度和经营模式,以及由此引致的对新型专业农民的培养和农业科学技术的创新等需求,提高农业劳动生产效率,以实现农业现代化与产业化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7.
土地承包经营制度在建立之初表现出明显的绩效,但随着制度的推进,又暴露出似乎难以克服的缺陷。农用土地制度缺陷的根本原因在于制度系统内部不协调,而不在于农地制度本身。要实现农民的土地利益,需要对农民土地利用提供产前支持。需要培育有利于土地利益实现的市场,需要保障农民土地收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农村土地流转法律制度特征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比较研究的方法,分析中国不同阶段的农村土地流转特征及现阶段中国与美国、日本的农地流转法律制度的差异,认为中国农地流转制度经历了农地所有权自由流转、禁止农地流转、土地使用权限制流转和土地使用权的自由流转四阶段的演变,正在逐渐向规范化、市场化、合法化趋势发展,但与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土地流转制度相比,中国的土地流转制度还不完善.因此,应借鉴美国、日本的先进经验,建设中国特色的土地流转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在农地流转中的协调作用,规范农地流转市场,保障农民利益的公平分配,以提高农地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9.
农民土地权益保障核心在于农民土地利益的实现与发展,进而需完善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结构与利益机制。基于农村社区发展的视角,从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代表和利益表达、利益产生和利益分配、利益协调和利益保障、利益发展和利益共享等方面,构建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结构。在分析农户禀赋、农地流转风险、土地利益相关者、农村制度环境等农村社区发展要素对农民土地权益影响的基础上,创新农民培育、风险防范、纠纷解决、制度保障,构建农民土地权益的利益机制,使农民的土地权益得到保障,以推进农村社区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目前我国对农村承包土地的调整制度的研究主要是针对其性质、利用等方面,主要关注土地的经济性,极具经济学话语。而农地调整制度除应具有经济效能以外,还有稳定农村与保证农民生活等社会价值,有利于化解人地矛盾、调整农村经济结构和农民实行新的合作。目前农地法律制度在下乡过程中又与农村实际显示出一定的不协调性,在调整被国家严格控制的同时,农村对农地的调整需求却还是不少,而且调整制度在当下成为解决土地困境的渠道之一,使得对农地调整制度进行解析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