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环境危机正在威胁着整个人类的生死存亡,探讨环境危机的根源和解决途径已成为全球性的重大课题。环境危机的根源在于人类理性的阙失,而人类理性的阙失在工业文明时期和现代文明时期的表现方式是不同的。在工业文明时期人类理性的阙失主要表现为唯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方式。唯人类中心主义思维方式使人类社会自身面临环境危机。  相似文献   

2.
生态伦理应实现从"以人为本"到"以生态环境为本"的思想转换,从人类中心主义走向生态中心主义.借助于自然观的演绎,确立了理性的合法性地位.全球化背景下的"以生态环境为本"的理念是对工业化背景下的理性在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关系上的误用之扬弃,同时这一理念一改过去把生态中心主义作为生态伦理核心理念的错误认识.这种转变在重新审定人与自然关系的同时,也把人与社会的关系纳入到生态伦理中,转换了伦理思维,扩大了伦理范围,深化了伦理意境,改变了伦理主题.  相似文献   

3.
"阶级"和"民族"问题一直是当代文化研究的重要课题.英国文艺理论家伊格尔顿的爱尔兰殖民地背景使他选择了处于英国文化边缘的爱尔兰文化研究.在<希思克利夫与大饥荒:爱尔兰文化研究>等著作中,伊格尔顿从创作和细读文学文本入手,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爱尔兰文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并以一种非常强烈的民族主义立场对英国文化中欧洲中心主义的文化霸权进行了批判.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60年代拉丁美洲"爆炸文学"出现的根源、以及拉美文学和拉美文化的关系人手,分析了拉美文化和拉美文学的关系;比较和分析了拉美文化和云南民族文化的生态环境,认为拉美文化通过拉美文学得到升华.云南民族文化在面向全球化的进程中,必然要和其它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产生碰撞、交融.云南民族文化要走向世界,拉美文化的发展以及通过文学艺术进行升华的经验具有相当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晚清民族主义思潮与近代中国的民族认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申剑敏 《人文杂志》2001,(6):123-128
中国传统民族认同符号以华夏中心主义为思想基础,形成一牢固的泛化政治文化秩序.在世界殖民体系的冲击下,华夏中心主义被动突破,导致了整个传统文化认同符号的结构性危机.中国先进分子从种族、文化、经济、政治四个方面,试图重新构建新的民族认同符号,形成一复杂交错的多元化态势.四种认同符号之间缺乏有效的整合,最终无法构建新的民族认同符号.民族认同危机无法解决,直接导致了中国近代现代化的停滞与中断.  相似文献   

6.
通过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研究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逻辑结构,进而探讨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对品牌偏好的影响机制,以便在操作层面为企业品牌传播提供理论支持。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包含认同和拒斥两个维度,认同是影响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的主要因素;消费者民族中心主义对本土品牌偏好有直接正向的影响,对外来品牌偏好影响不显著。本土品牌企业在广告传播、公共关系、品牌代言层面应采用民族文化元素的诉求方式,强化消费者的国货意识。  相似文献   

7.
民族国家的主权在全球化时代受到多方面的挑战,一些西方学者据此提出了“民族国家消亡论”,实际上推销的却是西方中心主义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认为,国家消亡的条件在全球化时代远未成熟.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提供了历史学方法,使来自于黑格尔辩证法这一错误思想根源的“民族国家消亡论”得到了科学的解析.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破解了生态伦理中的人类中心主义与非人类中心主义困境.马克思的生态伦理思想以实践为中介实现人与自然的统一,以"物质变换"为基点解释了生态危机的实质性根源.消费是人与自然进行物质交换的基本方式,马克思生态伦理视野中的消费模式是绿色的、适度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9.
俄罗斯民族的民族性格非常复杂,其中充满着"混乱"与"矛盾",除了心理-生理遗传基因、自然地理条件、宗教、思想根源等各种因素影响,俄罗斯民族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急剧扩张等其他众多原因导致俄罗斯民族文化呈现出了多元化的特征和结构,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具有很大的影响,而其民族哲学和精神基础的缺乏使俄罗斯民族性格出现了"二律背反"现象.  相似文献   

10.
现代社会的语言文化已进入高级的"视觉文化"时代.视觉文化以其独特的形态,既承载了传统语言文化的"语言思维",又强调以"视觉思维"为主要特征,已发展成为语言文化的高级形态.实现民族语言文化与视觉艺术的发展必须有效地与多媒体信息技术有机整合,这是对视觉文化的发展和对民族文化的继承和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