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一个教育机构进行的"感恩之心"问卷调查,结果令人深思:大多数孩子竟然不知道父母的生日。没有一对父母不记得自己孩子的生日,可是为什么这么多孩子却不把父母放在心上呢?当家长们都沉浸在培养优秀孩子的教育大业时,是不是还忘了做点儿什么?  相似文献   

2.
火车保姆     
正德国铁路有一项特别的"火车保姆"服务,用来帮助父母分居两地的孩子搭乘火车探望亲人。"火车保姆"大多是由训练有素的大学生或离退休人员组成的志愿者。可是,德国为什么要开展"火车保姆"这项服务呢?朋友介绍道,目前德国有100万孩子的父母因为工作或离婚等原因,长期分居两地,每逢节假日,他们的孩子经常在两地之间来回乘坐火车旅行,探望亲人,而父母的其中一方由于工作或其  相似文献   

3.
乔贝 《伴侣(A版)》2021,(2):28-29
1.讨好型 这一类型的孩子,他们从小优秀,是众人眼里"别人家的孩子".虽说他们活成了别人眼里的骄傲,可在内心深处,他们却非常卑微. 这类型的父母眼中,优秀没有尽头,即便孩子再出色,也难以得到父母的肯定.为了讨父母欢心,孩子不得不花更多的时间与精力,用更好的表现向父母证明.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居民小区还是公园广场,老人和孩子总是不可分割的风景;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爷爷奶奶带着孙辈其乐融融。当越来越多忙碌的年轻父母们把孩子交给父母的同时,新时代的父母们往往对他们的喂养方式不科学、教育方式跟不上等等提出质疑。  相似文献   

5.
尊敬老人,意味着一种感恩,意味着继承,更意味着一个人的人格健全。家长必须从小培养孩子尊敬老人的习惯,教育孩子关爱老人。1.父母以身作则。在孩子眼里,父母能做的,他就能做;父母怎样做,他就可以怎样做。所以,父母如果在家给老人端茶送水,在外给老人让座让道,孩子就会把这些行  相似文献   

6.
每个孩子犹如一块玉石,想要把它雕琢成美玉,这取决于父母手中握着的是锄头还是刻刀。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引导孩子、如何处理与孩子的关系,考验的都是父母的教育智慧。因为,锄头或刻刀的运用会使孩子的世界和未来全然不同。  相似文献   

7.
安子 《女性天地》2008,(9):48-49
很多父母都喜欢说这样一句口头禅,“现在的孩子不好管啊。”边说还边摇头,仿佛教育孩子是头等苦差。不知道他们有没有想过,孩子就是父母的镜子,如果你觉得教育孩子是二件头疼的事情,那么孩子们一定也会觉得接受你们的教育是一件糟糕的事情。那么,我们不妨学一学韩国第一妈妈张炳慧,将养育孩子做为幸福的组成部分,做一个幸福的妈妈,然后把幸福做为最好的礼物送给孩子。  相似文献   

8.
正问:当初离婚的时候,因为前夫家里条件好,法院就把孩子判给了他。2个月前,前夫遭遇车祸去世了,于是我想把孩子(7周岁)要过来,而且我有抚养孩子的能力,但前夫的父母不同意。请问:我该怎么办?答:《婚姻法》第21条和第28条规定:"父母对子女有抚养教育的义务"";有负担能力的祖父母、外祖父母,对于父母已经死亡或  相似文献   

9.
郭华悦 《伴侣(A版)》2017,(11):42-43
以前,我习惯把孩子的教育问题,交给“有关部门”. 对于孩子来说,“有关部门”无非是学校和培训机构.平日里,督促孩子上学,完成作业.周末或节假日,根据孩子的兴趣,送孩子上培训班.后来发现,不仅是我,周边的多数父母,也是这么教育孩子的.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相关的深度访谈和文献分析,该研究着重以孩子的视角,来分析父母离婚后孩子的心路历程。从年龄的不同,父母离婚原因的不同,父母离婚后是否再婚以及孩子对于父母的关心程度等等四个方面,探讨父母离婚过程中孩子反应的具体表征及其影响。以及孩子对父母离婚的意义建构与孩子的主动应对方式进行不同的划分和总结。并且全面探讨父母离婚影响孩子的过程及应对方法。建议社会工作从个案辅导、小组工作、社区教育等方面开展针对父母离婚孩子的社会服务,促进其身心的调适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1.
<正>天才的父母未必生出天才的孩子,漂亮的父母,孩子也未必漂亮。当孩子不如父母优秀,做父母的该怎么办?晓晓在学校的厕所里切开了自己的手腕。好在,有惊无险。老师只说,好长一段时间了,她越来越不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没想到发生这样的事。作为妈妈,我也不能理解。在同龄孩子当中,她的路很平坦,从小学到中学,学习成绩维持着中等。对此,我们不太满意,但也没抱怨过。  相似文献   

12.
这天中午,一对中年父母带着读高中的孩子来到咨询室。初步沟通后,我了解到这对父母都是单位的领导,言谈举止透露着优秀与强势。他们的儿子叫阿聪,正在市重点高中念高二。正如他的名字一样,阿聪是个很聪明的孩子,学习成绩非常好,是个不折不扣的学霸。我当时闪过一个念头:这样优秀的家庭,一个传说中的别人家的孩子,会因为什么问题来咨询呢?  相似文献   

13.
正时常听到有父母抱怨:孩子不愿意把学校里发生的事情告诉自己,对孩子的思想不了解,所以无法真正地去面对和解决孩子成长中遇到的各种问题。那么,父母如何做,才能让孩子敞开心扉,愿意与父母交流呢?让孩子愿意与父母沟通,首先要立足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和民主的家庭氛围。很多父母总是居高临下,对孩子缺乏基本的尊重和信任,把说教当成沟通,要求孩子绝对地听话、服从。孩子说的话、做的事,如果不符合自己的意志或期待,就会批评、训斥,甚至打骂孩子。试想,这种紧张的亲子关系和缺乏  相似文献   

14.
教育孩子时,有的父母喜欢拔苗助长,有的父母热衷催熟,有的父母想要顺其自然又摇摆不定。怎么才能给予孩子最符合天性的教育?2022年,本刊邀请中国教育学会家庭教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上海市家庭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杨雄老师,和您一起实践有机教育。在绘本故事《安的种子》里,老和尚将古老而珍贵的莲花种子交给自己的三个徒弟本、静、安,让他们把它种出来。本想:"我一定要第一个种出来!"于是,他找来锄头,急急忙忙地把种子埋在雪地里,恨不得它能马上发芽。他左等右等,还是等不到种子发芽,生气地从土里扒出种子,还摔断了锄头。  相似文献   

15.
童趣满房     
孩子是父母一生的挚爱,即使孩子将来不在身边,但如果把孩子的房间永久保留,也会让孩子保留对家的美好回忆,也保留父母对孩子永久的关爱。而且现在居住环境改善了,房子也变得更宽敞了,很多父母都想给孩子一个充满情趣的生活空间,并为孩子准备专门的装饰,选专用的家具。  相似文献   

16.
中国有句俗话“人往下亲”,说父母把孩子从嗷嗷待哺的婴儿抚育成人,待孩子成家立业后,又养育了自己的孩子时,在孩子与父母之间,几乎所有的人首先选择并愿意承担养育责任的都是孩子。因为忙于自己的儿女、自己的事业、自己的……对曾经辛辛苦苦养育自己的父母的赡养就无暇顾及,渐渐的淡了、甚至可以忽略了……似乎父母成为空巢老人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7.
认知隔代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人一呱呱坠地,首先接受的是家庭的抚养和教育。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对子女的教育当然是第一位的,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也担当着重要角色,处于当今时代,似乎还应该担负起更多一点的责任。这是因为,在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孩子的父母立身处世,要忙工作,忙生计,忙“充电”,承受生活的巨大压力,往往自顾不暇,并无多少时间和精力顾及孩子的教育。在农村,相当一些农民夫妻双双外出打工或经商,把孩子丢给了老人。还有,随着社会的开放,城乡家庭离婚率也在上升,父母离婚后将孩子托付给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管教的不…  相似文献   

18.
网购一大堆课程,奔波于各种讲座,行走于形形色色的咨询机构,这是许多父母忙碌的身影,他们希望通过了解更多的知识,来提高自己的育儿能力。但层出不穷的理论和方法,又让他们无所适从,常常陷入疑惑、纠结:养孩子到底有没有标准答案?高岚说:"其实,教养孩子没有标准答案。如果有,那就是—真诚做自己,才能好好做父母。"父母做好自己,就是对孩子最好的教育。如果父母了解自己,对于自己的未来是确定的,知道自己接纳什么、拥有什么样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同时也了解自己的孩子,才能把一份属于孩子的未来交到他们手上。  相似文献   

19.
正爱有许多误区。爱得不得法,就害了孩子;爱得不明白,就步入了误区。是伺候孩子袁还是使用孩子?糊涂的父母心甘情愿做孩子的保姆,事事替孩子代劳。在家里替孩子叠被、穿衣,甚至喂饭;在外面替孩子背书包、背画板、背水壶,明明是孩子能干的事,全由父母包办了。孩子呢,全然不把父母的辛苦放在眼里,他认为:你为我服务,应该!谁让你生了我!  相似文献   

20.
火车上,同坐的是一对母子.黄昏时分,母子俩显得忐忑不安,儿子在窗玻璃前把脸都贴扁了,张望着. 我问那个一直在张望的孩子有什么事情要发生?他妈妈不好意思地冲我笑了笑,孩子转过身来对我说,他爸爸是火车司机,忙得快一个月没有回家了.今天是他爸爸45岁的生日,他和妈妈想给爸爸一份生日礼物,于是,特意坐这趟火车.期望可以与他爸爸开的那列火车相遇,看一眼他的爸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