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象和性质的讨论中,人们争论的焦点集中在一个重要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无本体论?如果有,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我认为这一问题的讨论对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立足现时代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有重要意义。在此,我谈几点认识,就教于大家。我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扬弃了“本体论”概念。虽然马克思坚持物质自然界是人类生存的前提、历史发展的条件,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自然本体论或物质一元论。“实践”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范畴和核心概念。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现人的尺度与物的尺度统一的实践论。  相似文献   

2.
关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的争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体论被认为是哲学的重要内容.目前,对马克思哲学本体论存在相互抵牾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学界对实践本体论又有不同理解,其中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主张以"实践"去理解人及其人与世界的关系,从而构成一种可称之为实践论的世界观.问题在于马克思哲学能否回避本体论?如果不能回避,那么实践观点思维方式确立之后的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什么?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哲学有没有本体论?针对这个问题,目前国内学术界大致有两种看法,一种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采用‘本体论’这个术语”,当然也就不复存在本体论这方面的内容。另一种则认为,虽然马克思哲学没有采用过这个概念,但却“包含有体体论’的内容”。其实这两种看法都不正确。马克思哲学既有本体论的内容,马克思也不止一次采用过本体论这个概念。问题是本体论概念歧义纷繁,我们怎样才能准确把握马克思的思想而不致走偏。无论是对本体论概念的运用,还是对本体论内容的阐发,这都发生在马克思哲学思想的早期。就早期这一概念而言,…  相似文献   

4.
<正> 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中的地位问题,现在有几种不同的观点。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就是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不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之中。他们的理由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研究自然、人类社会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的科学,而历史唯物主义是研究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般规律,相对于整个客观世界来说,它研究的是特殊的规律,因而历史唯物主义不是哲学。这种观点是值得讨论的。第一,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来说,马克思和恩格斯如果不创立历史唯物论,就不能完成哲学上的根本变革。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反对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捍卫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核心,同时也深刻揭示了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局限性和形而上学性。马克思指出,费尔巴哈以前唯物主义的根本缺点是对人的“革命的”、“实践批判”活动的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哲学与本体论的“纠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汝伦先生在《马克思的哲学观和“哲学的终结”》 (载《中国社会科学》 2 0 0 3年第 4期 )一文中认为 ,马克思从来不关心“重建本体论”或“本体论转向”之类没有实践意义的问题 ,任何学院式的玄谈或机械僵硬的比附与马克思哲学都是不相干的。按这个意思 ,谁要试图谈论马克思在本体论上发动的根本转向并实现了某种本体论的“重建” ,那谁就是“无视现实问题、只会凿空蹈虚的学究”。对此 ,笔者提出质疑。笔者以为 ,马克思哲学固然是一种改变世界的哲学 ,是人类解放的精神武器 ,确实在“清算”传统哲学中也提出过要“消灭哲学”的主张 ,但是…  相似文献   

6.
夏凡 《人文杂志》2006,(2):19-2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本体论问题一直是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界讨论的焦点。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如果有,又是什么本体论?对于前者,大部分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有自己的本体论,但也有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实质是对“本体论哲学”的批判和超越,它不再属于本体论哲学①。对于后者,主要有3种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解释范式: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和生存(本体)论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认为,施密特在《马克思的自然概念》一书中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非本体论性质的言说,对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的讨论有重要的启发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通过“实践”的概念完成了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彻底批判.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既看成是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统一体”(具有本体论意义),又看成是检验主体与客体、主观与客观、唯物论与辩证法是否“统一”的标准(具有认识论意义),它充分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对德国古典哲学的根本变革.从具体的、活生生的、现实的并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个人出发,通过现实的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能动地改变世界和改变自身的过程中,自觉地扬弃人自身的异化物而最终实现人的自由和解放,这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哲学主题,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本体论思想的方法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自古以来 ,哲学作为一种形而上的学问 ,其本体论的探求是不可能被取消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形态 ,当然不能没有本体论 ,尽管在具体表述上仍有不同看法 (如存在论等 )。目前学术界争论的焦点 ,主要不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本体论 ,而关键在于如何理解和看待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由于任何理解总是和它特有的方法联系在一起的 ,因而要准确地理解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 ,必须注意考察马克思研究本体问题的方法论。通过这样一种方法论的考察 ,也许会有助于深化我们目前的研究和讨论。马克思关于本体论问题的方法论 ,…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剖析 1 843至 1 847年间 ,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七次批判 ,指证了马克思对黑格尔哲学的批判就是对传统形而上学本体论的清算 ;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辩证法的创立就是传统本体论的消解与扬弃。在此基础上 ,本文对目前学术界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论争的代表性观点 ,作了必要的廓清与梳理  相似文献   

10.
学术界对于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有两种大相径庭的观点:其一,认为马克思哲学从根本上否定了传统本体论借以立论的那种绝对化的思维方式,进而提出了理解现实的人和人与现实生活世界关系的新的世界观,对此有“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生存论转向”等观点;其二,认为本体论是一切哲学的根基与核心,马克思哲学并未超越“本体论”,而是开创了本体论的新视阈,对此有物质本体论、实践本体论、社会存在本体论等观点。就后者而言,对马克思哲学在何种意义上建立起自我本体论存在着相互抵牾的认识,部分学者认为仅把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或核心界定为实践还不够,实践是一个过程,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是实践过程本体论。  相似文献   

11.
哲学本体论是整个哲学理论大厦的基础,一种新的哲学学说的出现必然伴随着对本体论问题的新的回答。现代西方有些哲学家试图把本体论问题“悬置”起来,但实际上在他们的哲学学说中都或明或暗地包含着对本体论问题的回答。任何一种哲学,作为关于世界的观点,都将有一个立论的基础和研究的出发点,这个基础或出发点就是哲学的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在继承了以往哲学的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了辩证的物质本体论,从而结束了哲学史上物质本体论和精神本体论的争论。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在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建”过程中企图在本体论这一重大问题上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修改,用所谓实践本体论来取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的物质本体论。  相似文献   

12.
·哲  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一、关于马克思本体论及其当代意义的讨论有学者认为 ,马克思拒绝本体论概念 ,对自己的哲学从来不使用“本体论”这一概念。传统本体论把世界分裂为二 ,认为现实世界的一切是由概念组成的本体世界预先规定好了的 ,由此产生了前定论、独断论、预成论、宿命论、先验论、被动论的思维方法 ,体现这种传统哲学思维方式的本体论已经死亡 ,在未来发展中不再有存在的价值。另有学者认为 ,马克思哲学本体论革命完成的不仅是对黑格尔式的绝对形而上学的颠覆 ,而且在理论层次上也颠覆了海德格尔式的形而上学 ,可以说…  相似文献   

13.
本文围绕存在、自然存在和社会存在概念各自的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对海德格尔、卢卡奇和马克思的本体论思想进行了比较研究 ,认为 :海德格尔之失在于不重视“社会存在”的概念 ,没有沿着“共在”的思路作纵深的思考 ,也没有把先天的“基础本体论”与后天的经验世界准确地贯通起来 ;卢卡奇之失在于把自然本体论理解为社会存在本体论的基础 ,从而磨平了马克思哲学与旧唯物主义之间的根本差异。古代本体论的一般特征是从自然存在出发去解释存在和社会存在 ,当代本体论的一般特征则是从社会存在出发去解释存在和自然存在 ;马克思哲学实质上是社会存在本体论 ,确切地说 ,是社会生产关系本体论。  相似文献   

14.
本体论的元哲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深入研究,最终必然地汇集到了这样一个课题上,即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围绕这一问题,形成了“本体论者”和“无本体论者”的对立。因此,究竟什么是哲学的本体论?本体论有没有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本体论在一定哲学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在整个哲学史发展中的命运如何?这是我们确立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保留本体论还是取消本体论所必须首先弄清楚的问题。本文从元哲学的角度予以展开。  相似文献   

15.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问题的讨论 ,始于重建教科书体系探索中的“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之争 ,近来则有融入现代哲学范式的“存在论转向”和“生存本体论”之说。本文通过分析马克思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 ,侧重剖析马克思的社会存在论与海德格尔的基础存在论之分歧 ,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意义主要不在于从近代认识论走向现代本体论 ,也不在于以一种新型的本体论体系取代了西方传统的本体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质在于 :立足于当代社会实践 ,而对人们的现实生活条件和历史发展进程进行科学考察和反思批判 ,它是面向现实的批判精神和彻底改造社会的科学方法论  相似文献   

16.
目前,越来越多的学者认同马克思哲学的实质是一种"实践思维方式",但对此有着大相径庭的解释,主要有如下观点:一种观点把马克思哲学归结为"实践本体论";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在于"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后者认为本体论思维模式并不能真正揭示出马克思哲学的实质,"实践观点的思维方式"之后仍存有未尽问题:马克思哲学有无本体论,马克思哲学作为形而上学在何种意义上终结了"哲学"?  相似文献   

17.
我对马克思哲学中“体系”与“方法”问题的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的讨论中,出现了“体系”与“方法”的争论:马克思创立的新哲学,究竟是一种体系,还是一种指导研究和行动的方法?有人认为,马克思并没有创立一种哲学体系,它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贡献,主要在于提供了一种指导研究和实践的哲学方法,我们研究马克思的哲学,主要的就是要去掌握这种方法,去指导我们自己的研究和实践。也有人认为,任何哲学不能没有自觉的理论系统,不能没有体系,方法贯穿于体系之中,通过体系表现出来,研究马克思的哲学,就要掌握马克思哲学的自觉的理论系统,掌握了马克思哲学的体系,也就…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哲学与存在论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厘定存在论的理论视野开始 ,认为“本体论”这个在学界受到普遍质疑的术语 ,可以在学说史上找到充分的根据 ,而且能够从中国传统哲学中获得一定的支持和辩护 ,因而这个术语可以保留 ,并在哲学形态和学科分支两种意义上被使用。作者以海德格尔的存在论为范例 ,阐明了“现代存在论”与“传统本体论”的根本区别 ,强调必须把作为一门哲学分支学科的存在论和对于这门学科所探讨的问题的某些具体的解答方式区分开来。文章认为 ,马克思的哲学革命是通过对传统本体论哲学的批判实现的 ,但马克思哲学并没有因此取消作为哲学分支学科的存在论。马克思哲学的存在论是关于自然存在、社会存在和人的存在相统一的理论 ,它着眼于存在方式去理解存在的意义。实践的观点和思维方式 ,是马克思哲学存在论的枢纽。  相似文献   

19.
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及其当代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关于本体论问题 ,当前学界争议颇多。本文认为 ,虽然本体论并不能涵盖全部哲学 ,但本体论问题的解决方式 ,对于一个哲学体系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没有关于本体论的理论 ,就没有哲学。尽管世界是人的世界 ,人无法撇开人自身、撇开人作为主体来谈论世界 ,谈论世界的客观性 ,但这并不能否定本体论问题的重要性 ,不能将本体论转化为认识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本体论是科学世界观的基础 ,否定物质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无视世界的客观性 ,在理论上或实践上都必然陷入困境。  相似文献   

20.
6月底到7月初,“全国马克思主义应用哲学研讨会”在安徽屯溪举行。会议除了讨论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用的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以及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应用上的经验教训外,着重研讨了三个问题。一、关于“应用哲学”概念能否成立,及“应用哲学”与“哲学应用”属于什么性质。其区别是什么等,是这次会议争沦的热点问题。一种观点认为:现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