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已经成为当前社会发展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当今流动人口子女早期家庭品德教育出现了片面重视知识的获取、忽视传统美德教育、教育方法不当等问题,应采取注意环境对儿童品德发展的影响、优化儿童品德教育内容、关注儿童特点、重视品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等对策,以促进流动儿童早期品德社会性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给学生的品德教育带来了生机与活力.以活动为主要教学组织形式的品德课堂演绎着不少的精彩.呈现出无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生活教育、体验教育、实践教育有力地促进了学生品德水平的不断提高。但是.冷静反思和分析现在的品德课堂,我们不难看出,品德教育低效、  相似文献   

3.
品德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具有鲜活生命的个体——主体“人”。品德教育是否有效,主要是看教育对象主体“人”是否在内心服膺道德和在行动上是否实践道德。因而品德课程的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主体人,,来进行。然而在传统的品德课程与品德教育中,我们的失误之处恰恰是主体性理念的缺失,对主体“人”主体地位的漠视与淡忘。因此,在新一轮基础教育品德课程改革中,应以主体性哲学理念作为其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4.
品德是社会道德现象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品德教育是教育的有机组织部分,由于学生正处在成长发育期,教育在他们的心理发展中起着决定和主导作用,因而品德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发展中至关重要,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须注意以下三方面:  相似文献   

5.
品德认知结构模式涉及到品德的心理结构成分与道德认知信息加工活动中的道德知识系统等问题 ,后者与皮亚杰关于认知结构模式的基本过程紧密相关 ,也具有完全同化和完全顺应两种典型的活动机制 ;品德认知结构模式的四个基本特征是 :社会道德规范主导品德认知 ;个人利害得失问题的解决是品德认知的关键 ;品德心理结构成分与品德同一 ;品德与性格特征同一。我国社会变革时期品德教育的对策主要是 :帮助学生完善道德知识系统 ,健全品德结构模式 ,注重性格养成 ,提高处理面临疑难道德问题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个人品德教育是社会主义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对社会道德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大学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和希望,是21世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力军,他们的个人品德状况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与和谐社会发展进程,也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自身成长与发展。当前,大学生个人品德存在着诚信缺失、浪费严重、爱情道德失守、自私自利等问题,应通过发挥政治理论课主渠道作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园环境建设、建立大学生个人品德状况评价与奖惩机制、提高大学生家庭品德教育实效、促进大学生进行个人品德自我教育等途径提高高校大学生个人品德水平。  相似文献   

7.
品德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内在所具有的良好素养为目的的教育。一个人具有良好的品德是指他能判断是非,关注是非,并且按照自己的价值判断而进行正当的行为———即使面临外在的压力或内在的诱惑。以品德为主的性教育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托马斯·里克纳(ThomasLickona)所提出的,也是近年来美国所普遍接受的一种性教育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校园已经成为经济社会的一角,高校思想品德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从经济学分析的角度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具有时代的意义。在教学实践中开展的家校联系书活动是从经济、道德、品德、个性、心理等多个角度对高校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新尝试,力求达到家长与学生获得心灵完全释放沟通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探讨新时期家庭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是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更是加强家庭品德教育的前提和关键。只有正确理解新时期品德教育的重要意义,才能在家庭中加强品德教育,为孩子创造品德成长的优良环境,使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品德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等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不可缺少的内容之一。大学生品德培养的主要途径是寓德育于教学和科研、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和第二课堂活动,反映了培养和形成大学生品德的基本途径、有效途径和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1.
在以创造为核心的知识经济新时代,培养人才的创造力日益成为教育的核心任务.个性是创造的基础,人才的创造性往往来自于其独特的个性.在一定程度上讲,培养创造性就是培养人才的个性.审美作为一种高度自由的精神活动,对发展个性、培养创造力具有独特的作用.中西科技、经济等发展的差异与中西美育中对个性关注程度有关.西方社会的发达得益于其美育传统中对个性发展的重视.而中国传统美育只重道德品性的共性强化,轻视人的个性培育,制约了中国社会的发展.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加强美育,积极培养人才的个性和创造力,是当前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美国哈佛大学择人标准透视出西方高校对大学生诚信品质的高度关注,这既反映了中西方文化差异,也折射出我国大学德育中存在的欠缺之处,即与意识形态化道德教育相比,如何做人的日常道德教育极其匮乏.基于此,文章强调对大学生诚信教育必须成为高校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陆九渊的“简易工夫、剥落、优游读书”思想,并通过“简易工夫”,重视学生的自我道德修养;“剥落”,提倡学生的道德实践;“优游读书”,关注学生的德性涵养三个方面的论述,指出这些德育思想对于我们今天教育和引导高校学生加强自我道德修养,铸造和涵养高校学生的理想人格,具有很强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培养现代公民是“立德树人”的重要体现与基本要求,而建构良好的德育情境对现代公民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澳门初中《品德与公民》教材凸显了德育情境建构的功能和特点,彰显了现代公民的教育理念,注重构建情境化的德育环境培养学生,为内地中学构建德育情境、塑造现代公民提供了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就青年学生道德教育问题做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提出,加强青年学生道德教育要以崇高的理想信念作为核心;要以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作为基础;要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作为基本内容,并特别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堂、高校校园文化熏染作用、新媒体的育人传播渠道、青年学生的道德实践等道德培育路径。深入学习、把握习近平关于青年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论述、对于新时期加强青年学生道德建设、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孔子的道德理论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德理论是孔子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和主体部分.孔子道德理论的内容非常丰富,其特点也极为鲜明.孔子把"仁"作为其道德理论的核心原则;提倡轻天道、重人事的人道观;主张"为政以德"的政德论;强调"仁以为己任",主张立德、立功、立言的人生目标和人生态度;注重实践,提倡以培养君子人格为目标的道德教育;注重内省,强调自身主观努力的道德修养,同时还提出了一套以仁爱为核心的道德规范体系.孔子在长期的教学和著述活动中所创立的以仁为核心的道德理论及其思想体系,对我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对于我们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受古代德治理念以及伦理型文化的影响,中国古代教育固然重视传道授业解惑,重视知识的传承和传播,但更为强调教育的目的旨在修身和立德的人格塑造和品德培养,由此中国古代教育也呈现出鲜明的以"成德"为轴心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8.
多民族、多文化的马来西亚国家一贯重视学校的道德教育工作 ,把道德教育作为塑造国家统一意识的基本途径。 2 0世纪 70、80年代马来西亚学校道德教育课程的改革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也有其局限性 ,其实践为我国目前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公民社会与中国德育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现代化与政治文明建设的发展必然伴随着公民社会的出现.公民社会是与传统的"臣民社会"不同的社会,这给德育提出了从传统德育向现代德育发展的要求.德育功能将在坚持政治意识形态导向功能的同时趋向于强化育人、协调和发展等功能;同时将形成并推崇"主体-发展性"德育,这是中国现代德育发展的必然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