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代孕行为是伴随着人类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而产生的,其在西方发达国家由来已久。近几年来,我国的代孕现象也日益增多。看似简单的一个代孕行为,其背后却隐藏着法律、道德、伦理以及社会秩序等多方面的问题。代孕行为是否合法?代孕行为所产生的生育权、婚姻家庭关系、继承权等方面的问题,都是我国法律目前还未解决的。本文将从代孕的概念及出现的原因,代孕行为引发的法律问题,代孕法律制度的立法构想三个方面分析,试图在公民的生育权和法律之间找到一个平衡。  相似文献   

2.
孟琳 《办公室业务》2013,(5):238-239
代孕生育是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而出现的一种新兴社会产物,其实质是"试管婴儿"技术的延伸。代孕现象可能诱发各种伦理道德问题,甚至上升到法律问题,但就其对社会的影响是利大于弊的,法律应当给予其合法地位,并积极地引导代孕行为向健康的方向发展。文章通过对代孕的涵义与发展、代孕合同的效力以及代孕法律制定的积极意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得出了代孕行为亟待国家立法加以规制的结论。本着人道主义与法治精神,伴随着国家相关法律政策的不断完善,代孕技术必将造福于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我国不孕不育率迅速攀升。代孕作为最新的人工生殖技术,虽能有效缓解不孕不育患者的痛苦,但对公序良俗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也冲击着现有的法律观念和法律制度,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也加强了有关代孕的立法。我国日益增多的代孕行为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和法律问题。本文从代孕的基本概念出发,探析有关代孕的基本问题,最终提出建构我国代孕的民事法律制度的有效建议。  相似文献   

4.
代孕是人工辅助生殖技术的产物之一,自其产生之日就引发了诸多法律和伦理问题,因此各国对于代孕所制定的法律和态度不尽相同。尽管我国也制定法律禁止代孕,但在我国仍然有支持代孕的社会基础,我们可以通过结合世界各国立法模式,完善法律制度来规范代孕现象,承认其合法性,进而提出完善我国代孕立法的方案。  相似文献   

5.
“代孕”作为生物技术的显要成果,自1978年,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LouiseBrown的诞生,在开创了生殖医学发展史上新纪元后的三十五时间里,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得以发展的同时,也使“代孕”面对市场需求成为了一个不可回避的难题;一方面代孕行为解决了不育夫妇无子女的难题,一方面对传统法律制度提出挑战。  相似文献   

6.
法律是一定经济基础上的产物,立法不应背离社会现实和需要。迄今为止,虽然我国法律中还没有“市场支配地位企业”和企业滥用市场行为的概念,但不等于我国市场不存在这种现象。事实上,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垄断问题已引起重视。如何引导企业和市场健康发展,以及法律如何发挥规范企业市场行为的作用,已成为当前经济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十月怀胎对于女人来说本是件很幸福的事,但对于代孕妈妈来说,却是一场噩梦。近日,香港富豪李兆基的长子李家杰在美国找代孕母亲产子的消息,引起舆论哗然。在普通公众的视线之外,代孕业已悄悄兴起。在这个充满禁忌、充斥金钱的交易中,代孕妈妈们像出租房屋一样出租了自己的子宫,而她们的身心,也在这个出租过程中饱受煎熬。  相似文献   

8.
双边市场:企业竞争策略性行为的新视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冬梅 《管理评论》2008,20(2):40-48
“双边市场”是近年来产业组织和竞争战略理论研究的热点之一。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平台企业竞争策略性行为具有独特的特征,这些特征与传统单边市场中企业竞争策略行为有着根本的区别,给传统单边市场下的竞争理论提出了新的问题。本文首先介绍了现实经济生活中具有“双边市场”特征的典型平台企业案例.然后对“双边市场”理论进行了简要回顾,分析了平台企业竞争性策略行为对单边市场理论提出的挑战,最后从垄断定价、掠夺性定价、交叉补贴、捆绑销售等策略性行为角度。结合单边市场视角下的企业策略性行为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9.
陈明 《决策与信息》2011,(11):113-114
社会中间组织介于政府与市场之间,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双方的缺陷,在西方国家,对社会中间组织的研究较早,大多数学者肯定了它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对社会中间组织的研究近几年才兴起,在我国,由于对社会中间组织的研近几年才兴起,对于社会中间组织的概念中,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地位等问题学术界并为形成统一认识,本文试图通过对社会中间组织的概念进行探讨,并对其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定位进行阐述,来说明社会中间组织在经济法律关系中的独立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10.
物业管理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及房地产市场快速发展中兴起的一个新兴行业。物业管理行为的实施,对于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工作环境、提高城市管理水平、促进住宅建设等方面,起到了积极重要的作用。但物业管理在发展中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物业管理的法律关系、物业管理活动中遇到的一些问题的分析,提出如何完善我国物业管理的法律制度,以期对提高我国的物业管理水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1.
准行政行为指行政主体运用行政职权以观念表示的方式作出的间接产生行政法律效果的行政行为。本文通过对准行政行为概念的分析以及对准行政行为表现形态进行列举式的归纳,使对准行政行为的研究走进现实的复杂环境中,还结合目前法律及司法解释,并从立法保护行政相对人利益角度出发对准行政行为的可诉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我国上市公司开展股权激励的实践情况,对其所面临的市场与法律环境中市场有效性及法律规范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市场操纵行为严重危害了证券市场的正常运行.在规制证券市场操纵行为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法律规制中没有完善的民事赔偿责任制度,证券监管法律制度不完备,中介机构诚信缺失等.因此,应该完善对证券市场操纵行为的立法规制,证券监管与自律制度,强化中介机构诚信理念和责任承担,严厉规制证券市场操纵行为,使证券市场能够良好运行.  相似文献   

14.
《新世纪领导者》2007,(8):55-56
反垄断法:三种行为属于垄断 规定三种垄断行为:经营者达成垄断协议;经营者滥用市场支配地位;具有或者可能具有排除、限制竞争效果的经营者集中。垄断协议是指排除、限制竞争的协议、决定或者其他协同行为。法律所称市场支配地位,是指经营者在相关市场内具有能够控制商品价格、数量或者其他交易条件,或者能够阻碍、影响其他经营者进入相关市场能力的市场地位。  相似文献   

15.
陈锐刚  杨如彦 《管理评论》2004,16(11):46-52
本文在现代金融理论框架和行为金融理论框架下,分别讨论了市场有效性及其检验的有效性问题。对两种模式下的实证检验进行了简要回顾与分析,并指出各自的缺陷与问题。由于价格是市场均衡的产物,价格的形成体现了市场对信息的反应程度和速度。因而,有效市场实证研究有助于促进市场的公平和公正。由于“联合假设”问题以及实证模型中所存在的缺陷.我们需要更强的理论来评估市场的公平和公正。  相似文献   

16.
企业政治行为的规范性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政治行为在西方早已是一个备受人们关注的领域,并且政府颁布了很多有关政治行为的法律和规范。相比较而言,中国企业的政治行为很大程度上是在一种“见不得光”的背景下发生的.而且政府也缺乏对企业政治行为的规范。这导致了中国企业政治行为的规范性问题。本文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关于诉讼诈骗行为的定性,刑法理论界与司法实务界均对此问题存在争议,虽然“诈骗说”在其中占有通说地位,司法实践中也同样大部分认定诉讼诈骗行为为诈骗,但是诉讼诈骗行为并非完全符合诈骗罪的三角诈骗特殊形式的构造。法律漏洞问题不应依靠有争议的结论来解决,而应由完善法律来得到问题的澄清。  相似文献   

18.
O'Hara理性预期模型假设非知情交易者对市场交易价格信息存在完全学习行为,从而知情交易者概率对资产期望收益产生负向效应。本文放松这一假设,引入非知情交易者学习程度,在理性预期模型框架下,以新股发行市场为背景对理性预期模型进行了拓展,模型结论表明:非知情交易者对市场交易价格的学习行为影响了知情交易者概率与资产期望收益的关系;当市场非知情交易者存在学习行为时,随着非知情交易者的学习程度加深,知情交易者概率对资产期望收益产生负向影响。在进一步的实证研究中,通过羊群效应验证了市场上非知情交易者的学习行为,以2010年1月到2011年12月在中小板上市的278家IPO公司为样本,对模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支持理论模型结论。本研究对已有实证研究中知情交易者概率对资产收益产生正或负效应这一矛盾的研究结论提出了一种理论解释,并基于此对询价制度改革的有效性进行了检验。本文研究结论对知情交易者概率在资产定价中的适用性具有一定启示性,同时对非知情交易者的学习行为提出了一种实证检验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开创性。  相似文献   

19.
通常意义上所说的预售商品房转让指购买人购买的未竣工的商品房再行转让给他人的一种法律行为,它的存在具有法律必要性和合理性。我国商品预售房转让制度起步较晚,如何建立规范有序的商品房预售市场,保护消费者的利益是本文进行论述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张宁 《经营管理者》2012,(9X):327-327
我国对于国有企业进行了改革,但是在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出现了很多问题,而其中最为严重的就是一些企业的法人代表或负责人为了私人利益,利用自己的职务权力为自己或其他人谋取非法利益,侵吞国有资产。而这种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本文将针对国有企业改制过程中的职务犯罪行为分析其中所涉及的法律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