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传统医学伦理学意图沟通为"身"的医学和为"心"的伦理,但受到身心二元论基础的局限,传统医学伦理学只片面强调"身"的机械修复而忽视"心"的情感体验,难以抓住医学伦理的意旨所在。现代医疗技术更凸显了对"身"的改造与完善,因而在传统思维模式下医学伦理困境愈发严峻。对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审思有必要实现"身体"转向。在身体伦理的视域中,现代医疗技术凭借高技术的运用以实现身心的良善合一为初衷,但在实践中又往往陷入身份认同危机引发的"身"与"心"的伦理困境,以及主体间对话缺失导致的"我"与"世界"的伦理困境。因此,充分利用身体伦理的学术资源,更新伦理向导的价值基础,成为现代医疗技术发展的题中之义。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向导应当回归"身体",在医学实践中关注与体验具体的活着的身体,在医学伦理实践中打破理性的普遍价值规范的痼疾。  相似文献   

2.
不仅诗歌、散文具有丰富意蕴的特定意象群,透过《永乐大典》相关语词所收小说条目可见,小说亦有一系列作家乐意描写的特殊意象群。《永乐大典》所收小说意象群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的精神及身体,即人生意象;二是人类所处的特殊的自然世界,即自然意象;三是诡谲奇异的神鬼精怪世界,即神话意象。这些小说意象群,包含着人类对自身以及自身所处环境的关切和认知,蕴含着人类最普遍的情感意趣。  相似文献   

3.
环境价值:处理人类与自然关系的新范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环境价值是考察人类与自然关系问题必须借助的一个概念。环境价值有三个层次:一是对人类生存的作用和影响;二是对人类发展和完善的作用和影响;三是作为人类的"无机身体"具有内在价值。环境价值具有整体性、长远性、不可替代性和不易度量性的特征。环境价值由于产生、创造的途径不同而表现为原生环境价值、次生环境价值和货币环境价值三种价值形式。环境价值与经济价值、社会价值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依存,其地位不能彼此替代。  相似文献   

4.
实践转向对身体美学的影响不可忽视,因为实践与身体不可分开,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同样不可能与身体及其审美化分割开来。实践转向将使身体美学密切关注人的自身生产,由人的自身生产的数量方面转向其质量方面,由一般的优生优育转向审美的优生优育。身体美学的实践分析将由物质存在转向其符号存在和精神存在,不仅关注身体的外在的审美实践,同时注意身体的符号和精神的审美实践。身体美学的实践分析还将由身体规训的实践分析转向身体自由的实践分析,不仅关注人类身体的社会化实践,而且关注人类身体的审美化实践,在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中塑造物质身体、符号身体、精神身体相统一的完整的人类身体整体。  相似文献   

5.
高等院校体育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时代接受体育教育的最后阶段,但目前高校体育教育现状令人担忧传统体育课教材内容有很大局限性和弊端,传统体育教学的思想和方法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有所束缚,基于此,高校开设娱乐体育和医疗体育课势在必行。娱乐体育是指为休闲、娱乐,发展兴趣爱好,使人在身体和精神上获得休息与更新而进行的身体活动医疗体育是运用各种体育运动方法治疗创伤和疾病的学科.娱乐体育和医疗体育都有其先进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环境危机已经成为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严重问题,对环境危机的解决是人类能否走出生存困境的关键。发展伦理学克服了传统伦理学和生态伦理学的不足之处,突破了传统人道主义对人性的理解,实现了从个体意识向类意识的转变、从绝对主体意识向有限主体意识的转变、从享乐意识向生存意识的转变、从现世意识向未来意识的转变。发展伦理学的伦理性质是为了有规范的人的生存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的发展"应当是为了有规范、有节制、有约束的人类整体的发展;应当是为了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应当是为了人类生存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在传统的医疗过失侵权诉讼中.为了体现行外人士对医疗这一专家型行业的尊重,医学判断在诉讼中发挥着重要的甚至决定性的作用。知情同意诉讼,虽被归入医疗过失侵权诉讼,却提供了一个不同于传统的医疗领域——诊断治疗——的情景。知情同意的独特性改变了医学判断在诉讼中的格局。以患者为取向的信息披露标准的建立意味着法律的关注点已从“专家”整体转移到“患者”:对“医学判断”所管辖领域的精细分割也说明,医学判断只应在证明医疗信息的感知和启用“医疗特权”上有应用价值.医疗信息的实质性判断已让位于一般人知识,而且对“医疗特权”的严格控制会缩减医学判断的适用空间。  相似文献   

8.
网络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给人类带来了想象自我和展示自我的空间。在虚拟现实世界里人类各种想象都可以通过人工智能得以实现,从而预见未来,也标志着后人类时代的到来。在科幻电影中人类肉身自然生命的身体被后人类技术的身体、媒介的身体、数据化的身体所取代,成为碳基、硅基、虚拟的信息程序等多种样态并存的赛博格的身体,此时的种族、性别、身份都产生了异化。“后身体”具有更大的包容性,在虚拟的社会景观中人类的身体也成为后人类的一部分。在科幻电影中后人类的身体叙事被描述为异质化的身体,表现出碎片化、反线性、跨媒介、交互性、景观化、沉浸式的叙事特征。科幻电影中的身体想象与叙事表达改变了人类的思维模式和审美观念,打破了人类主体性的传统哲学命题,进而形成一种异质美学。异质美学依存于物质技术发展,但其审美对象并不是完全客观化的物象,它是虚无的、异质的;而异质美学又注重人类参与其中的过程性体验,它是人类存在的生态遭遇过程。由此可见,异质美学既是对虚无主义的超越,亦是对生态主义的延续。  相似文献   

9.
培养大批合格的全科医生是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的保证,而培养全科医生的职业精神和人文执业技能,是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基层和谐医疗环境构建的基础步骤。文章结合江苏医药职业学院的办学定位、历史传承与发展创新,依据江苏基层卫生人才医学人文执业技能现状,创新形成“S-3C”医学人文教育模式,探索全科医生医学人文教育的创新化、具体化、操作化和实用化路径。  相似文献   

10.
身体不仅在生理意义上是人类存在的基础,而且与人类的政治、文化、经济生活息息相关,具有多重的象征意义。身体的定义随语境、文化及地域的变化而变化,其含义相当丰富。本文将从小说《七姐妹》中占了大篇幅的小说主要人物的身体叙述入手,分析它对于推动小说故事情节发展和展现小说中主要人物由于身体衰老引发的精神危机,最终精神得到了升华这一心理蜕变起到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佤族医药文化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民族特色,在其医药文化中,有一个十分显著的特点,就是药食同源,药和食相伴相生。在饮食结构中,强调药物的功能;而在药物的功能中,注重食物的药用特性。  相似文献   

12.
近代以来,利用西方科学对中医的解释、验证和改造,使人们对中医的认识存在着普遍的误区。中医是医道,而不仅是医学;是和人之道,而不仅是治病之学;是过程之道,而不仅是结构之学;是化变之道,而不仅是功能之学。中华医道超越科学,并可包容人体科学。科学概念的西化与神化,不仅是中华医道的灾难,而且是人类文明的灾难。随着现代科学革命的深化和人类认识的回归,中医智慧对人类未来的重要价值将日渐体现,对科学主义的狭隘的批判和揭示将日益深刻,对人类文明的未来具有重要的指示性价值。  相似文献   

13.
医学与哲学自然观及思维方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后者决定医学的不同的态及基本特征。中国传统哲学的气论自然观规定了中国传统科技特别是中医学重整体的基本特征。西方传统哲学的以分析为思维路径的原子论自然观决定了西医的重视局部的基本特征。两种医学体系并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而是具有互补性。中医重整体,西医重局部;中医重功能,西医重结构;中医长无形,西医长有形;中医主运动,西医主静止。人类的卫生保健事业应该发挥中西医学各自不同的侧重与优势,而不是走西医中化或中医西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中、西医具有不同的理论体系,根据科学理论的基本条件判断,中医学与西医学都是科学。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西医学研究人的生命活动、研究疾病的观点和方法发生了重大的改变。而中医学总的看来在基本理论框架上没有多大改变,其发展主要是常规科学的发展,表现为长期积淀的经验。中、西医理论模式不同,但二者是互补的。中医学需要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成就来丰富和发展自己,但必须坚持与发扬中医的特色与优势,不能套用西医理论模式,这样中医学才能在理论上有突破性的进展,引发世界主流医学的革命。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社会学视野下,医学和人类学具有同源性,只是缘于自然环境、宗教和图腾等的差异,分化出了中医和西医两大不同医疗模式的医学流派.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东、西方在医学方面一直有交流,特别是在近代西医东进的过程中,西医逐渐成为了中国主流社会认可的治疗方式,而中医有赖于其强大的文化生命力在中国继续存在.然而中、西医在理论、技术、评价体系等方面的差异却很难在短时间内弥合.在当今世界医学西医化的大趋势下,中医、中药学的传统魅力依然闪耀,它所保留和传达出的远古人类社会对于天(大自然)人关系的理解,仍然会成为人类医学的财富.  相似文献   

16.
中医:科学与人文的艺术交融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是否是科学”这一争论已持续百余年。近年,由此而引发的有关中医存废问题的争辨引起了各界关注。其实,细看争辨中涉及的科学、科学划界,特别是抖学依据等概念,不难发现一些争辩中的结论似乎有些草率。毕竟,中西医是产生于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两个医学体系,都带有自身的文化烙印。产生于中华文化的中医,不管过去还是现在都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重大贡献,至今仍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综合性学问。它是科学与人文的艺术交融体。在西方科学主义和西方现代医学占据主流的今天.应该不带偏见地认知它、研究它,使之焕发出新的生命。  相似文献   

17.
从社会建构的视角出发,指明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文化的产物,各自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标准不同是两个范式,在实践上具有不可通约性。中西医之争,争论的是关于人体疾病的疗效问题,实质是同一问题的不同方法,因此,很可能会不了了之。但其实质,在社会建构论看来是不同共同体在争夺权力、利益的表现。对二者争论背后隐藏的权力、利益的揭示,不仅为解决中西医之争打开了新的视角,提供了新的思路,而且还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从而正确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同时,这也为从文化的视角理解并解决当今世界的一些冲突问题有着较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黑箱理论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医学发展的长河中 ,中医无疑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与西医不同 ,中医是将人看作一个整体 ,注重部分与整体之间的密切关系 ,强调辨证论治 ,在不干扰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诊断和治疗。西医采用解剖学 ,观察人体实质的系统和器官 ,而中医通过其外在表现探讨其内在机制的变化 ,这与现代黑箱理论有着很大相似之处 ,我们可以从中医理论的形成、中医的辨证论治及中药的作用机理等方面来探讨  相似文献   

19.
中西医学差异起源的历史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百年来,自从西方医学在传教士的帮助下进入中国,由于中西医学之间理论和技术的差异,引起了科学界、医学界、哲学界、政治界的纷争和较量,中医药因此而数次陷入生存与发展的困境。在人类的发展需要多种文化、多种学科支撑的今天,这种简单的存废讨论似乎有些太过极端。面对中西医学的矛盾和差异,应该从源头加以消解,剖析其中西医差异形成的历史脉络.比较和分析地域及人文环境因素和思维与语言环境因素在其中发生的重要影响.从而从根源上认识差异,消除差异,实现中西医学的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20.
近代中国新医学的传入与在华的基督教会密不可分。以湘雅之首创者胡美(Edward.Hicks.Hume)等西方传教士在中国传播西方医学,不光培养了近代医学人才,促进了当地公共卫生事业的进步,更重要的帮助人们树立起了近代公共卫生意识和文明观念。体现中外合作精神的湘雅医学院对湖南,对中国社会都有着重大的意义。西医入华的社会效应远远超过了医学本身,扩大到了公共卫生、妇女解放及近代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