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卫东 《统计与社会》2011,(3):40-43,35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到2020年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地区、贫困地区发展扶持力度”、“提高扶贫开发水平”、“逐步提高扶贫标准”,这既明确提出了今后扶贫开发的战略目标和工作要求,也为今后我国的扶贫开发工作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2.
农村扶贫开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然选择,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和谐四川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省委、省政府有计划、有组织的农村扶贫开发,采取加强贫困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和扶贫贷款力度、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向贫困地区倾斜、投入和改造农业、促进贫困地区社会事业发展、继续抓好社会扶贫工作等措施,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新世纪以来,四川制定并实施《四川省农村扶贫开发规划(2001—2010年)》,到2004年末,解决了111万人的温饱问题,改善了273万低收入…  相似文献   

3.
周鸿 《广西统计》2001,(3):21-23
20世纪已经落下帷幕,民族地区贫困问题仍犹如久治不愈的顽症困扰着民族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虽然处20世纪50年代起,国家就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在民族地区实施了一系列扶贫治贫工作,帮助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长期以来,人们大多将贫困理解为一种自然生态的伴生物,认为是由于能源、资源、土地等自然条件恶劣而阻碍了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导致了少数民族物质生活的贫困。这种生态贫困观反映在反贫困的理论与实践中,就是只重视物质上的反贫困,主要考虑的是如何解决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如何发展民族贫困地区的生产等,而很少人文生态的角度思考民族地区贫困的实质和反贫困的战略。在某种意义上说,这正是民族地区大面积的贫困落后状况得以延续至今且久治不愈的根源。因此,我们有必要重新审视民族地区贫困的实质,在反贫困战略上实现创新与突破。  相似文献   

4.
引言贫困问题是世界性问题,消除贫困是人类发展的奋斗目标。当今世界组织以及国外政府为消除贫困而进行不懈的工作,给贫困地区扶持与援助。我国政府从1986年开始有组织、有计划、大规模实施扶贫开发。2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不断加大扶贫投入和工作力度,我国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农村绝对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人减少到2005年的2365万人,贫困发生率由33.07%下降到2.5%。与此同时,青海省农村牧区扶贫开发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贫困人口由实施“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的1994年的119.5万人减少到2005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在扶贫开发工作实践中,利用扶贫开发政策优势和贫困地区的资源优势,以龙头企业为依托,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的运作方式,积极探索扶贫开发与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相结合的新途径,促进了全区产业化扶贫龙头企业的壮大和贫困地区产业化基地的形成,并收到了良好的扶贫效果。实践表明,将国家的扶贫优惠政策同市场机制结合起来,走产业化兴旺之路是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增加贫困农牧民收入的最有效途径。下面,本文拟从五个方面阐述内蒙古自治区产业化扶贫的主要措施: (一)通过科学手段选准开发项目,以规模化安排全局 要根据贫困地区的资源特点,依托龙头企业、专业批发市场、中介组织的辐射带动作用,按照“养鸡、兔起步,猪、羊  相似文献   

6.
贫困问题一直是世界范围内地区经济发展的重大难题,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贫困问题更是严重,扶贫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中急需解决的重大问题.我国政府在投入大量扶贫资金的同时,也提出了要进行开发式扶贫的指导思想.开发式扶贫主要应该做到聚集本地区资源优势,确立支柱产业,走产业化扶贫开发的道路.根据贫困地区不同的地理和气候条件、不同的资源和物资特点,以市场为导向,立足于发挥自身优势建立具有发展前景的特色经济的优势产业,形成贫困地区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7.
《统计与信息论坛》2019,(4):121-128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健全和完善,土地流转决策在边远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工作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使用2017年中国典型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地区新疆南疆三地州地区农户家庭的微观调研数据,识别和分析了影响贫困农户土地转入、土地转出两种流转决策的主要因素,贫困农户土地转入、土地转出两种流转决策福利效果及两种流转决策福利效果影响的差异。研究发现:贫困农户户主年龄、上年年末生产性固定资产原值等变量对贫困农户的土地流转决策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贫困农户从之前的参与土地转出改变为不参与任何土地流转决策,到最后倾向于参与土地转入;贫困农户户主受教育水平、上年非农收入所占比重、上年家庭成员外出务工时间等变量对贫困农户的土地流转决策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贫困农户从之前的参与土地转入改变为不参与土地流转进而倾向于参与土地转出;转入土地、转出土地两种流转决策对贫困农户家庭纯收入、生活消费支出以及农业经营投资均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一、研究意义此项目为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1BSH021),其研究的意义在于:首先,有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新疆农村贫困地区多为少数民族人口集聚地,人多地少,生产、生活条件恶劣,与新疆、内地其他地区贫富差距悬殊。在某种程度上,贫困是滋生恐怖主义的土壤,极易被宗教极端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等所利用,为社会稳定埋下隐患。其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  相似文献   

9.
2005年是我省“十五”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后一年,也是全面实施《青海省扶贫开发规划》的关键一年。五年来,全省各地充分利用国家对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支持的有利时机,积极落实扶贫开发项目、资金、技术,以贫困村、户为对象,加快扶贫开发整村推进项目实施,帮助贫困村解决人畜饮水困难、修建改造乡村两级公路、广播电视信号的接人、贫困户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和子女就学等方面存在的困难,通过改善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保障功能,极大地提高了贫困地区农牧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信心和决心,为今后我省扎实有效的开展扶贫开发工作,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生产生活水平,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自“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实施以来,国家和自治区对我区农村牧区扶贫工作重视程度与日提高,平均对每个贫困旗县的年投资额达上千万元,并且投资力度逐年在增大,因而很多贫困地区农牧民得到了有效脱贫,成绩是显著的。但是实践证明,目前对贫困地区采取不切含合实际的既无地区分类标准,又无具体科学界定概念的主要以较低农牧民纯收入(食物性贫困因素折成收入为主)为依据,统一定贫困标准、统一定贫困旗县进行短期扶贫的办  相似文献   

11.
青海农村贫困问题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贫困问题是关系到构建和谐社会和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是全省党和政府、社会各界人士所关心的“焦点”。目前,青海农村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仍然并存,农村特殊群体的贫困发生率较高。因此,进一步加大政府对贫困地区的扶贫扶持投入和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城镇化率、发展二、三产业和农村人力资本的投入以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调整贫困地区经济结构,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充分发挥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作用。通过一些行之有效的扶贫举措,逐步实现贫困地区“增加收入、缩小差距、消除贫困、建设新农村”的目标。一、基本情况与现状、特征分析(一)基本情况、现状分析。2000年,我省农村贫困人口为107.5万人,到2007年减少到58.5万人,下降45.6%;贫困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比重2007年为10.6%,占农村总人口的比重为17.7%。与2000年相比,7年间减少了49万人,贫困发生率由2000年的31.9%,下降到2007年的16.3%。2001年我国政府正式宣布《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顺利完成,解决农村贫困人口温饱问题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随后又颁布并开始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明确提出了这10年间继续解决和巩固提...  相似文献   

12.
中国贫困地区减贫成效的多维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78以来我国扶贫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与此同时相对贫困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对我国贫困地区的扶贫效果进行更综合的评价,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度的多维评价模型来衡量中国贫困地区多维减贫效果.结果表明,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综合评价排名较高;秦巴山片区,乌蒙山片区和大别山片区未来减贫方面面临更大的困难;相反,西藏地区,南疆三地州和大兴安岭南麓片区目前发展较落后,但在未来减贫过程中有更多的潜力.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民族地区仍处于贫困或深度贫困之中,发展民族社区,在民族地区建设新农村将关系到整个和谐社会的建设及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本文试图在以人为本及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指导下,结合民族地区的特点,构建起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的指标体系,并提出了综合评价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自“三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自治区贫困地区和贫困农牧民,在自治区党委、政府以及扶贫部门的正确引导和大力扶持下,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不少地区和人已摆脱了贫困,扶贫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据扶贫部门统计,经过七年的努力,我区农村牧区贫困人口数已从357万降至80万,减少了77.59%。但据调查,自2001年开始,我区农村牧区贫困人口数以较大幅度的增幅,逐年在增大,大有回升势头,直接影响着我区整体农牧民收入水平的提高。这部分贫  相似文献   

15.
《统计与社会》2007,(6):20-20
日前从甘肃省IFAD农村综合发展项目年度检查总结会上获悉,一项旨在扶贫和促进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IFAD项目,在甘肃省实施以来,改善了项目区社会基础设施,提高了农户生产技能,增强了持续发展能力,项目区广大贫困农民普遍受益该项目。  相似文献   

16.
固原市所辖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泾源县、彭阳县五县(区)均是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占全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宁南山区八县)的62.5%,占全国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总数592个的0.85%。国家统计局根据农村居民生活消费价格指数,2008年农村贫困人口收入标准由上年的1067元调整为1196元,贫困标准上调后,“绝对贫困线”和“低收入人口线”这两条线合二为一统称为“贫困人口线”。2008年固原市贫闲人口为8.3万人,比2007年减少6.2万人(已转换为可比口径),贫困发生率为6.3%,比2007年下降6.2个百分点(附表)。  相似文献   

17.
为了更全面、客观地反映我区贫困进程,为我区制定扶贫政策和中长期经济发展提供可靠依据,去年,我们对我区31个国定贫困旗县的贫困现状进行了一次调查。这次调查除调查了31个国定贫困旗县的县级基本情况外,还分三个层对272个行政村,2219个农牧户和9158个农牧民个人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如下:旗县贫困状况据统计,1997年31个国定贫困旗县中共有贫困乡207个,贫困村1687个,贫困人口145.46万人,其中当年脱贫的74.25万人;当年返贫的7.96万人;年未还有71.1万人未脱贫。社区条件从贫困地区的现状看来,环境不好是制约贫困地区发…  相似文献   

18.
一、返贫致贫成因分析扎鲁特旗之所以贫困,是受到一系列内部和外部因素的制约。这些限制广泛地存在于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杜会生活和政府行为之中,并相互作用。(一)自然灾害是较大范围返贫致贫的重要影响因素。“大灾大返贫,小灾小返贫”反映的就是这种情况。扎鲁特旗是以农牧业为主导产业的地区,农牧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牧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是农牧业生产,但贫困地区农牧业生产受到自然因素制约较重。加之,农牧业生产技术水平低,防灾抗  相似文献   

19.
从东西部比较看西部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秀成  王秀莲 《山西统计》2000,(11):17-17,19
江泽民同志指出 ,实施西部大开发是我国 2 1世纪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 ,也是民族地区加快发展的重要历史机遇。目前 ,西部地区的发展成为我们研究的主要课题。它关系到我国经济整体水平的提高 ,也关系到民族的团结和社会的稳定。因此 ,我们应该在发展东部的同时 ,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快速、健康、协调发展。一、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之比较1、东西部经济增长状况之比较从东西部地区GNP来看 ,1980年东西部地区GNP在全国所占比重分别为 52 .2 %和 16.5% ,直至 1994年 ,东西部地区GNP在全国所占比重为 58.5%和 14 …  相似文献   

20.
南江县位于四川省北部山缘,大巴山腹地,是革命老区、边远山区、贫困地区,被国务院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南江资源富集,拥有煤、铁、霞石等46种储量丰富的矿产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