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皖西南赣语太湖、东至部分方言点存在来母逢细音今读塞音的特点。这一特点广泛分布于江西赣语。湖北赣语、湖南赣语、湘语、客家话、徽语部分方言点也存在这种现象。这一现象不是复辅音分化的结果,而是浊音清化、声调分阴阳之后才出现的,音变的时间下限不会晚于14世纪。  相似文献   

2.
江淮官话又称“下江官话”是北方方言的一支,语法、词汇不像南方方言那么复杂,和民族共同语比较相似,因此历来研究文章不多。本文拟以沭阳话(属于江淮官话的洪巢片)为例,介绍江淮官话的某些构语特征。  相似文献   

3.
磨盘话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调查研究以及与中古音相比较,苏南地区河南方言岛群的磨盘话同时具有中原官话、西南官话和江淮官话的一些特点。它的音系是以河南光山话和罗山话为基础发展起来的但又有它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大冶方言考     
大冶县位于湖北省东南部、长江中游南岸,东南与阳新交界,西南与咸宁毗邻,西北与鄂城接壤,东北与黄石市相连、与蕲春隔江相望。黄石市在建市前属大冶县。大冶方言属鄂东南语,具有赣方言与西南官话交界处的特色。大冶居民多祖籍江西;从历史行政区划上看,大冶县也有很长一段历史时期与阳新、通山同隶属江西,亦多有共同的赣语特征。大冶县方言内部复杂,粗分可划为城关、大箕铺、湖山、金牛、保安五个片。本文仅介绍县治城关镇的方言。近年来大冶县城南部和西部附近的两个地质队有大批外地人涌入,他们的语音受到大冶方言的影响,同时也影响大冶方言,从而形成一种带有较浓重的汉口话成分的被当地人称为“矿山话”的新派话。这种“矿山话”对大冶县城的青少年有较大的影响。对于这种语音现象,本文亦不加讨论。  相似文献   

5.
平谷是北京东北面的一个远郊县,县城距京约七十公里。平谷方言以城关话为代表,通行于本县及北邻兴隆(属河北)的大部地区、西邻密云(属北京)的一小部分地区。平谷方言是京郊各县方言中唯一不属于北京官话,而属于北方官话的(参见《方言》1986.4.241—252),而且是北京附近的北方官话中颇具特色的一种。这在语音、  相似文献   

6.
常德沧山话属西南官话,和普通话、方言比较,沧山话疑问代词的分布、用法都有其特点。沧山话疑问代词保留了较多古汉语成分,“何”系疑问代词分布最多,“么的”是常德方言也是沧山话特色词。沧山话疑问代词和常德市区话疑问代词有明显不同。沧山话疑问代词和湘语、赣语、吴语有不少共性,这与方言的互相影响和历史移民有关。  相似文献   

7.
从历史文献和语言特征两个角度考察了南平官话方言岛的来源,认为南平官话方言岛形成的直接原因是明初延平卫官兵及家属的进驻。南平话的源头是明代南直隶官话,其中江淮官话的影响因子是主流。  相似文献   

8.
洋县城关方言由宋明两代的中原官话和清代迁入的西南官话接触层叠而成。使用参照析层法,参照关中户县话(中原官话)和汉中留坝话(西南官话),可从洋县城关话中离析出中原官话层和西南官话层;参照移民史,可将中原官话层定位于宋明两代,西南官话层定位于清代。从洋县城关话的中原官话和西南官话的占比看,语音上中原官话占比大于西南官话,词汇上中原官话与西南官话占比相当,这反映出语言接触融合中,词汇的融入速度快于语音的融入速度。  相似文献   

9.
论陕南方言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陕南地区蕴藏着极其丰富的方言资源.在这里,中原官话、西南官话、江淮官话、赣语等构成了复杂的接触关系.近年来已经基本摸清了陕南方言的分布和归属情况.进一步的研究,在理论取向上应当关注下述问题:方言接触理论,地理语言学研究,移民历史与方言描写的互相结合和互相印证,方言威信及方言演变的方向,方言交融与文化交融的关系;研究方法主要是:系统深入的调查和描写,地理语言学方法,社会语言学方法.  相似文献   

10.
酸汤话主要分布在黔东南和湘西南边境一带.它由历代汉族移民带来的汉语方言与当地苗语、侗语接触混杂而成,近代以来又受到西南官话的强烈影响.因此,混杂性是酸汤话的显著特征,其主体为汉语方言,同时也有一定苗语、侗语成分,在汉语方言这个主体中又以湘语成分为主,西南官话成分逐渐侵入.  相似文献   

11.
皖西南处于江淮官话、赣语及吴语的过渡性方言区,其境内有些县的方言归属至今尚未定论。过渡区方言,尤其是单从语音角度不能确切分区的方言,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无疑能弥补语音标准的不足。皖西南方言特征词表不但能使我们认清当地方言词汇的基本面貌,还能揭示出境内各县市方言内部亲疏关系及外部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皖西南处于江淮官话、赣语及吴语的过渡性方言区,其境内有些县的方言归属至今尚未定论.过渡区方言,尤其是单从语音角度不能确切分区的方言,方言特征词的研究无疑能弥补语音标准的不足.皖西南方言特征词表不但能使我们认清当地方言词汇的基本面貌,还能揭示出境内各县市方言内部亲疏关系及外部过渡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溧阳河南话的句尾"着",蕴含了"先……再说"的语法意义,用来表达祈使、假设、疑问等语气.它是中古汉语句尾"着"的形式和意义在该方言中的存留.它在鄂东方言、西南官话、赣语中也有较为集中的分布.这为考察溧阳河南话的源方言提供了新的语法证据.  相似文献   

14.
量词"AXA"带缀重叠式是汉语方言中的量词特殊重叠形态,它主要分布于西南官话、江淮官话黄孝片、客家话、赣语、湘语及少数吴语地区。与量词的其他重叠式相比,其语义特点集中表现为具有强烈的主观性,能显示出说话人对量的主观评价,这种"主观量"义甚至可以说是"AXA"式的主导语义。  相似文献   

15.
九江话与南京话的主要语音特点有很大的一致性;湖口话把江淮官话一切为二;九江话受到鄂东"楚语"的包围;九江话异读反映其与周边方言的关系及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明代人口重建地区方言的知照系声母的比较,可以发现明代南系官话庄组两分。这个格局影响了现代西南官话区、江淮官话区方言的形成,现代西南官话与江淮官话可能同源。  相似文献   

17.
河南商城县地处鄂豫皖三省交界处,方言中具有一系列中原官话与江淮官话的过渡性特征。其体助词"带"用于句尾,表示动作的进行和状态的持续,这一用法更接近江淮官话黄孝片的"在"而非中原官话的"里";体助词"倒"居于动词之后,与"带"或副词"在"配合使用,表示状态持续,该用法也和江淮官话黄孝片的"倒"相似。周边方言比较结果显示,大别山北麓河南各县的句尾体标记属于"里"型和"在"型用法的过渡地区,而商城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处在中原官话"里"型用法的扩张区域之外。  相似文献   

18.
方言比较是考证本字的重要方法。以汉语方言喷射义“biāo”为例,这个词通行于吴语、闽语、粤语、赣语、江淮官话、西南官话、南宁平话等,至少有“滮”“瀌”“飙”“彪”“标”“熛”“嘌”“镖”“摽”“?”“猋”等十一种写法。用字分歧这么大,与有些学者囿于单个方言考求本字不无关系。通过方言比较可知,本字当为“猋”。“猋”由群犬奔貌,引申为人奔跑,再引申为液体急速射出,其核心意思都是“飞速移动”。成都、武汉等方言里“猋”兼具“飞速奔跑”和“液体急速射出”等意思,就是明证;“蹿”有疾行义,又有喷射义,为“猋”喷射义产生路径提供了相关平行证据。这一个案进一步印证了方言比较对于考证本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9.
怀远话属于江淮官话,有大量的"嵌l词"。文章通过对怀远话中"嵌l词"的分析研究,以及与其他方言"嵌l词"的比较,得出这类词语的特点。"嵌l词"的研究可以为汉语方言以及汉语史的研究提供材料依据。  相似文献   

20.
山东沂水方言属于汉语官话方言大区胶辽官话中的东潍小片,它既具有胶辽官话的普遍特点,又有自己的鲜明特色。本文对沂水方言的语音特点作了一个概略介绍,包括声韵调、儿化韵以及中古声韵调在今沂水话中的一些演变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