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0 毫秒
1.
皖春同志在探讨识发展过程的时候,继“经过左右偏离达到正确”这个提法之后,又提出了“正确——错误——正确”这个公式。他把这个公式说成是认识发展的—般规律、普遍规律。这个公式的核心,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错误“是两个正确之间的一个必经的中间阶段,是达到下一个正确的必由之路”;他并且在结束语中说,关于这个问题,“其实在经典著作中早就解决了”。皖春同志还说,否认了这个公式就是否认了正确与错误的辩证法,就是否认了认识过程的曲折性,就是违反了辩证法,就是认识论上的形而上学。  相似文献   

2.
直观和思维     
黄林同志在《人民日报》1964年3月3日所写的“桌子的观念先于桌子的存在吗?”一文中,提出社会上一切事物的发展都有内在的规律,而且与人的认识发展具有同一的规律时,指出这个规律的公式是:“直观——思维——实践;也就是:看——想——做,再看——再想——再做。”这在字面上看起来是没有错的,但实际上在说明他对这个公式的理解时,却不对头地提出了另一个公式:“直观看到第一张桌子,思想认识了第一张桌子后,实践便制造出第二张桌子;然后直观  相似文献   

3.
“断带”说之由:社会主义在非充分资本主义化国家的“超前”胜利 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立足于西方自由资本主义先进国家的实践,由此得出一个著名公式是:社会主义可在若干个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简称“多国共同胜利”说)。这个公式至今尚未被实践所证实。列宁则以西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实践为基点,揭示了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从而修正、补充了马克思的学说,得出一个著名公式:社会主义可在一个国家首先胜利(简称“一国首先胜利”说)。十月革  相似文献   

4.
<正>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次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是认识发展的总规律、总公式。多年来,我国理论界对这一总规律、总公式的前半部——“实践、认识”,谈的比较多,比较细,而对于这一总规律、总公式更加重要的后半部——“再实践、再认识”,则谈的比较少,比较粗。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开展之后,经济、科技、教  相似文献   

5.
从认识规律和数学教学过程两方面充分认识了“先做后说、师生共作”教学原则 ,从理论和实践阐明了运用此教学原则指导教学能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  相似文献   

6.
“理论联系实际”为什么能成为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之一?成为我们党思想路线的一个基本环节?我以为是由“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和认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在于“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发展的规律.为什么说“理论联系实际”是认识发展的规律我们说的理论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正确反映的概念和原理系统,即从客观实际引出来又在实践中证明了的真理性认识系统.这里说的实际是个广泛概念,是指特定条件下一定理论的对立物,泛指一切现实的和历史的东西,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及其统一的实践过程.所谓规律是指客观事物发展中固有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规律性的东西,只要具备条件,它就重复出现.  相似文献   

7.
对于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的规律,在我国学术界存在争论。有人认为这是适用于一切历史时代的普遍规律,也有人认为只是适用于特定历史阶段的个别规律,还有人认为这不是一个客观规律。对此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就教于同志们。一、生产资料生产优先增长规律的客观性列宁在《论所谓市场问题》一文中引叙了马克思关于扩大再生产的公式后说:“这个公式未予注意的正是技术进步。如马克思在《资木论》第一卷中所证明的,技术进步表现于可变资本与不变资本之比(v/c)逐渐缩小,而在这个公式中却是把这个比例当做不变的。”“显而易见,如果把这种变化纳入公式中,那一定是生产资料比消费品增长得更快。”(《列宁全集》第1卷69页)列宁把技术进步因素纳入扩大再生产公式,经过四年扩大再生产的计算,得出结论:“增长最快的是制造生产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其次是制造消费资料的生产资料生产,最慢的是消费资料生产。”(同上书,71页)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指出:“毛泽东同志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根本方法。”(《邓小平文选》第109页)这一精辟论述,既说明了学习研究毛泽东同志认识论和领导方法的极端重要,又为我们对这一问题进行正确地研究指明了方向。 结合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的实际阐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从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来阐述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这是毛泽东认识论的一个重要特色。毛泽东同志所概括的“实践——认识——实践”、“群众——领导——群众”、“个别——一般——个别”这三个公式突出地体现了这个特色。为了在新形势下提高我们的认识能力和领导艺术,应当很好地学习和研究这三个公式各自的内容及它们的辩证关系,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对这一思想的运用和发挥。  相似文献   

9.
认识的“唯一泉源”是实践还是物质?为了弄清这个问题,必须解决以下两个问题: 一、“认识泉源”的含义是什么? 有人说,认识的泉源所揭示的是关于“人的认识是怎样发生的?”或“人的正确认识是从哪里来的?”这是认识怎样发生的问题,而不是“从哪里发生”的问题。它所揭示的是人们怎样开掘认识泉源,而不是揭示认识泉源是什么。“人的正确思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哲学界流行这样一种观点,认为实践检验认识与认识指导实践是同一个过程。例如,有一本哲学教科书这样写道:“由认识到实践,就是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也是检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还有一本哲学教科书说:“人的全部活动无非是两个方面,一是认识世界,一是改造世界,或者说,一是在实践中形成思想,一是在实践中实现思想,第一次飞跃解决的是认识世界、形成思想的问题,第二次飞跃解决的是改造世界、实现思想的问题”,还说:“第一次飞跃与第二次飞跃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同志指出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 ,循环往复以至无穷 ,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 ,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一对人类认识发展过程总规律、总公式的科学概括无疑是十分正确的。但是 ,在每一具体的认识过程中 ,实践与认识之间又存在着非常丰富而又具体的规律与特征 ,其表现为 :一、在一个具体的认识的辩证过程中存在着实践的四个阶段和认识的三个阶段 ;二、在理性认识的形成过程中 ,理性认识的获得不但以实践为基础 ,而且也始终以感性认识为基础 ;三、在认识的发展过程中 ,认识发展过程同实践发展过程具有一致性和互动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有着重要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皖春同志的《正确与错误的辩证法》一文,所提出的认识发展中的矛盾转化和发展形式等问题,究竟怎样理解才是正确的?这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皖春同志的中心论点,是把“错误认识”当作认识发展中的“中间阶段”和“必由之路”。这个结论是由以下的逻辑推出的:对立着的双方无不在一定条件下互相转化;正确与错误是一对对立的范畴,因此,它们必然交替转化,而使认识的历史发展呈现为“正确——错误——正确”的公式,他说这是认识发展的“曲折性”和“客观规律”。由此,他认为:错误认识的出现不仅是必然的,而且正确认识必须以错误认识为其前导。  相似文献   

13.
孙冶方同志曾经说过,在社会主义经济中“千规律,万规律,价值规律第一条。”关于价值规律的理论,也是孙冶方同志整个经济理论体系的基础。对于这个理论,不仅在孙冶方同志当时提出时人们很不理解,就是到目前为止,人们的认识也不一致。因此,我们学习孙冶方同志的经济思想,有必要再认识一下他的价值理论。 孙冶方同志认为,在社会主义经济中价值规律仍有三大作用:(1)价值规律就是商品(产品)价值由社会平均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规律,即生  相似文献   

14.
“认识源泉”这个命题的确切涵义是:认识的内容是从哪里来的。 作者说:实践对象和认识对象是同一的,把作为实践和  相似文献   

15.
章沛同志在《关于陈白沙哲学思想的讨论》一文中,是从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来论述陈白沙的本体论“范畴体系”的。第一个方面,是物和心的关系。他说:“认为物质是第一性的,而心是派生的,第二性的,便是唯物主义;相反,则是唯心主义。”章沛同志所表述的这个划分“唯物”与“唯心”的公认的标准,当然是对的。当具体地谈到陈白沙的哲学思想时,章沛同志为陈白沙哲学思想的本体论“范畴体系”立了这样一个公式:“道——人——心”,并由此得出结论说:“这里反映了白沙本体论的三个层次,道中有人,人中有心。道是本体的,心是派生的。这就非常明确地说明了,白沙的本体论思想是唯物的,而不是唯心的。”第二个方面,是人能否认识道的问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在认识论方面,先后提出了五个公式,了解这五个公式,对于全面把握他的认识论思想,具有重要意义.第一个公式是“物质——精神——物质”.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说:“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  相似文献   

17.
肖前、李秀林、汪永祥主编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认为,规律本身是发展的。六十年代,哲学界曾有人提出这个问题,当时,没有进行充分的讨论。现在,这一命题已被写进“教育部组织编写的哲学专业教材”,这就值得注意了。 《原理》在论述“规律是发展的范畴”时讲了两点含义:一、“作为发展范畴的规律,是指事物运动、变化的必然趋势和确定的秩序。”二、“规律是发展的范畴还包含这样的含义:规律本身也是历史的、发展的。”(第158页)前一点是说规律属于发展这个范畴;后一点是说规律这个范畴的发展。而且,编者又将“规律范畴”的发展等  相似文献   

18.
恩格斯说:“自然界的一切归根到底是辩证地而不是形而上学地发生的。”“现代唯物主义把历史看作人类发展过程,而它的任务就在于发现这个过程的运动规律。”世界既是唯物的,又是辩证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条基本原理。因此,社会主义这一历史社会形态,其理论和实践必定也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着,而无固定的理论和固定的实践模式。  相似文献   

19.
则鸣同志的《驳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载《社会科学》80年第2期)反对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指责它导致唯心主义的产生,其论据是不足的。下面谈谈我们的看法。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这个命题是否正确?我们的观点是和《驳文》截然相反的。关于什么是实践,《驳文》说:“有人要我们来回答什么是实践,如同要我们来回答‘什么是吃饭’,‘什么是穿衣’一样地  相似文献   

20.
最近教育界展开关于教学工作中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的讨论,这对于正确地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提高教学质量是有很大现实意义的。这个问题的实质是教学过程和认识过程的关系问题。教学过程是从理论开始的,还是从实践开始的呢?我现在想就这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