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6 毫秒
1.
"儿童意象"在当代中国小说中的表现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卫青 《江淮论坛》2005,(4):119-125
在近二十年来的中国小说中,不只一位作家在不止一篇小说中涉及儿童.儿童作为小说家作品的一种文学构因,它在文本间反复出现或普遍发生的某一类转化方式、某一种象征或隐喻意味、某一个角色的呈现形态就构成了文本间的儿童意象.本文以莫言、苏童、迟子建、王安忆四位小说家的作品为主,分析了当代小说中几种儿童意象的构成"成分"、它们得以形成的依据、小说家对经验儿童的现实和关于儿童的文化想象进行诗学转化和运用的原则以及同一儿童意象群在不同作家那里发生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欲望"是乔治·巴塔耶最重要的文论术语和创作母题之一.首先,巴塔耶将色情视为神圣欲望.认为色情具有一种否定性的、突破性的力量;其次,欲望是"理性的他者"和"被诅咒的部分";最后,巴塔耶受到了色情作家萨德、超现实主义流派、精神分析学派以及直觉主义等的共同影响.本论文认为,"欲望论"的提出是基于时理性和理性主体的批判,直接指向对自主权的吁求.但是,这一克服现代性危机的尝试究竟在多大程度上有效尚需辨析.  相似文献   

3.
"城裔"为新时期城裔城籍作家提供了城市文化视角,使他们在乡村小说创作的文化建构中具有农裔农籍作家不具备的文化优势,但同时也给他们的文化建构制造了障碍.城裔城籍作家在乡村小说创作的文化建构中的优势与劣势主要体现在知青作家的创作中."新生代"城裔作家在乡村小说创作队伍中是一个相当特殊的群体.  相似文献   

4.
《所罗门之歌》是托妮·莫里森的第三部长篇小说,也是她迄今为止唯一一部以男性人物为主人公的作品.在这部小说中,作家通过对美国黑人男青年"奶人"的刻画,向人们展示了在白人文化氛围中美国黑人思想状况和成长历程.主人公通过对家族史和姓名的追寻,寻到了自己文化之根和种族之根,确定了种族身份,成为了黑人文化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相似文献   

5.
袁楠 《江苏社会科学》2007,4(2):195-199
1990年代,城市化进程使都市小说迅速崛起.从题材和主题看,都市小说主要表现为三类:一、"新生代小说",二、"新市民小说",三、"现实主义冲击波"小说.很难说1990年代都市小说是真正意义上的"都市文学",因为作家往往还只是城市的窥视者和凭吊者.因此,构筑一个异于乡村的"陌生化"的精神世界,表现所认识到的"人类情感"将是现时代都市小说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一位有着深厚末日情怀的作家.在他的小说中,事件相互作用,作家则注视着情节发展,并挖掘出希望.可以说,情节在某种程度上负载着作家精神朝至的历程,是作家预设的"末日",这使得情节具有两极性、共时性和未完成性的表现特征.  相似文献   

7.
黄书泉 《江淮论坛》2004,(5):100-106
"大自然文学"是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球化和现代性文学语境下产生的一种新的文学流派和形态.在中国,则是以儿童文学作家创作的大自然小说为雏形.由于社会历史文化的原因,中国古代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自然小说八十年代以"自然、土地与人"为题材、主题的"寻根小说"只能被视为准大自然小说.当代真正意义上的大自然小说脱胎于儿童小说.从儿童小说到大自然小说的演变、转换,其内在机制是儿童文学作家的传统儿童文学观向现代儿童文学观的嬗变.大自然小说开拓了当代小说创作新的领域,显示了新的小说美学原则.进一步培育、发展.可望在小说创作方面建立当代文学新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8.
陈晓明 《河北学刊》2004,24(5):128-133
在王蒙的写作中,总是有一种东西超出他置身于其中的现实,这种东西真正显示了王蒙的敏感性.王蒙在新时期的写作,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新时期前期的"春之声"阶段、本体转向的"来劲"阶段和后新时期的怀恋"季节"阶段.这三个阶段,王蒙都以特殊的方式与他所处的现实构成紧张的内在联系,或者说,他始终以他独特的方式超出、胜过他所面对的现实.王蒙以他的反思性、以他的语言修辞策略、以他对历史的执著记忆,始终超出他所处的历史.也就是说,王蒙是如此深切地沉浸在他所处的历史之中,又始终超出了历史给定的界线.他与他置身于其中的现实的主流思想意识形成了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是如此的微妙,以至于我们不经意几乎觉察不出.这正是这种偏差的真实性所在.这使人们在把王蒙理解为一个主流作家时,有必要保持一种更为复杂的眼光.  相似文献   

9.
儿童期是人的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它会影响到人一生的成长.农村儿童在享受义务教育的过程中虽然可以在学校里得到老师的教育和帮助,得到社会的关心和爱护.但是,有近2000万儿童却得不到来自家中父母的亲情关怀和教育,这部分儿童被称之为"留守儿童".亲情教育的缺失将是他们在学习、生活和人生成长中的最大障碍.对此问题我们必须作出理性的思考.  相似文献   

10.
捷裔法籍作家米兰@昆德拉既是一位存在意识较为强烈的小说家,也是一位有着明晰小说史观的小说批评家.本文分析了昆德拉在其小说与文论中表达的小说史理论,主要观点如下一、昆德拉认为,近四个世纪的欧洲小说史经历了类似干足球赛的上下半时,上半时的小说以想象力的创造为特征,下半时的小说以真实性的追求为特征;二、以卡夫卡、穆齐尔、布罗赫、贡布罗维茨等20世纪小说家开创的"第三时"小说美学,既对下半时的小说美学产生了反拨,又是对上半时小说美学传统的呼唤、回归和超越;三、昆德拉严格界定了真正的现代主义与形形式式"伪现代主义"的区别,强调前者追求的不仅仅是形式上的翻新,而且对既成思想有一种批判性的变革欲望;"反现代的现代主义"由此成为昆德拉小说创作的自觉追求.作者指出昆德拉的小说史论,除了体现出他作为小说家特有的实践意识外,还与他对小说现状与命运的忧思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托妮.莫里森对自己的定位是"黑人女性作家",她多年来也始终围绕着种族与性别这两大主题进行着女性主义书写。在她的八部小说中有七部以女性为主角,而在仅有的一部以男性为主角的小说《所罗门之歌》中,女性人物的形象同样丰满突出。这样看来,读莫里森的小说就仿佛是在看一幕幕黑人女性成长的悲剧。其实,在莫里森的小说中有一条清晰的主线,即在性别与种族的双重压迫之下黑人女性踏上了一条自我追寻之路。莫里森的八部小说围绕着影响黑人女性一生的几大主题因素(美丽、友情、家庭、爱情、母爱、嫉妒、疗伤、女人间的争斗)展开,表现了黑人女性的苦难与救赎。  相似文献   

12.
一 赵树理解放区小说最具魅力的当属生动、浓厚的民俗描写.小说中那些被津津乐道的人物、情节、环境无不是以本乡本土最生动的民俗生活为素材的.赵树理生在农村,长在农村,他熟谙农村的风俗习气,洞彻农民的生活习惯,他自始至终都是生活在农民圈子中,所以他不存在<讲话>中所提到的与农民"结合"的障碍,他不需要"结合".  相似文献   

13.
儿童视角小说在叙事智慧、文化意蕴、伦理向度上都显示出相当的独特性和深刻性.这类小说通常以儿童充当生活的见证人、审视者与叙述人,以现实与回忆的迭合、成人世界与儿童世界的并存、儿童话语与成人话语的复合,构置具有较大时空涵客的叙事框架与文学空间;作家以儿童作为人物视角包含着作家建立一种新的叙事法则、反抗既定语言秩序、重新叙述历史和生存体验的文化意味;儿童视角小说注重摹写儿童的生命感觉、情感心理,对儿童本体的生命与灵魂给予了深切的关注,显示了崭新的叙事伦理.  相似文献   

14.
古华是在湘南山区成长起来的一位"农民式"作家.他的小说创作离不开三湘大地这个富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所以,在区域文化研究日益彰显的今天,我们试图从湘楚文化的视角来探讨古华的小说创作,兴许会别有一番风韵吧.  相似文献   

15.
约翰·厄普代克是美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主要讲述了美国中产阶级的生活,探讨了性爱、家庭、婚姻和宗教等问题.把他的最为人所知的"兔子"四部曲置于时代背景中进行分析,结合作家的创作初衷,指出厄普代克的"兔子"系列小说包含的丰富社会文化容量使得它堪称研究美国当代社会文化的"断代史",认同作者宣称的"我的关于普通人的小说有着比历史书更多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莫言小说创作的文化特质和精神底蕴建立在其独特的个人经验和乡土记忆之上。童年时期的"创伤体验"是莫言成长记忆中的生命情结;从"诗书传家"的家族传统到"阶级成分论"的社会经验构成了莫言人生和创作中的历史记忆;以"高密东北乡"命名的故乡是作家莫言的精神寄托和灵魂的避难所。莫言小说创作是其童年经验与成长记忆、家族经验与历史记忆、乡土经验与感情记忆的三重变奏。  相似文献   

17.
对于文学来说,"语言的自觉"有着积极的意义.以小说中的反讽语言为例,本文认为,新时期作家认识到了语言的重要性,正在努力探索语言的表现力.不仅如此,他们还意识到了语言的相对性,语言既有客体的界限,也有主体自身的界限.克服相对性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有得有失,反讽语言喻示的杂语意识值得重视,这也是它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8.
"成长"是许多艺术的永恒母题.在新中国的儿童电影史中,"成长"主题贯穿始终.本文主要论述了从新中国建立到公元2000年这五十余年间,新中国儿童"成长"主题的电影在不同语境中呈现出不同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张立群 《人文杂志》2008,(2):113-117
青年作家格非曾经由于叙述的独特性而被划入到先锋作家的行列,这既与格非的小说观念有关,同时,也与格非的生存环境及其诱发的情绪有关.本文是从所谓南方的"水"意象进入格非的小说世界的.经过深入的阅读,"水"意象不但是格非小说中描写的现实之物,同时,也与格非小说中表达的记忆经验和时间认识有关,而从更为深层的角度上讲,它还关乎一种生命和欲望意识.上述内容构成了"水"意象在格非小说中的三方面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20.
当前乡土小说虽然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存在几种令人担忧的叙事倾向,遭受文体创新和社会变革的双重压力,面临着创新的困境.乡土小说要摆脱目前的困境,首先要解决"我们的文艺是为什么人的"这一根本问题,回答这一问题就意味着作家对自己历史使命的确认,作家至少应考虑三方面的因素一是为农民写作,二是写农民,三是写真正"农民的乡村".目前,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既对乡土小说提出新的挑战,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